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三)(黑龙江版)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元谋人制作粗糙石器 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C.贾湖居民吹奏骨笛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海内外华人都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他们( )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国家
4.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这里的“革命”的准确理解是( )
A.人民革命斗争 B.带有社会性质变革的斗争
C.带有争霸性质 D.推翻暴政统治的正义之战
5.下图是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的司用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属于( )
A.礼器 B.酒器 C.兵器 D.乐器
6.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孔子的弟子生肖属牛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C.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7.“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今天的四川所以有“天府”的美称是来自于(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秦国修建了都江堰 D.秦朝统一的完成
8.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人民为贵,君王为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9.《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 )
A.统一全国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大泽乡起义
10.《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这段史料近合用于研究( )
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C.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11.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图是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诸侯王势力强大 B.“推恩令”的推行
C.刺史制度的建立 D.政府盐铁专卖
13.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皇帝大多年幼,中央政府出现了朝政混乱,统治腐朽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A.宠信宦官 B.外戚跋扈 C.黄巾起义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商朝
15.“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6.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17.西晋建立者认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曹魏政权易主,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诸王相互混战。史称( )
A.七国之乱 B.三马食“曹” C.八王之乱 D.九龙夺嫡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中外贸易往来
19.《魏书》载:“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这一号令( )
A.引发了农民起义导致北魏灭亡 B.推动了北魏完成了全国统一
C.阻碍了中原社会发展 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20.“齐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术”指的是谋生的重要方法。简单地说,《齐民要术》这本书就是他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文中“他”是指( )
A.宋应星 B.贾思勰 C.徐光启 D.郦道元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1.北京人最早学会使用火。( )
2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也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 )
23.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4.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社会动荡不安。( )
2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26.汉武帝时提出“推恩令”的建议的是董仲舒。
27.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佛教,其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
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曹魏、前秦、北魏和北周。( )
29.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定都在此,被誉为“六朝古都”的是杭州。( )
30.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管辖,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 )
三、问答题(31题13分,32题9分,33题16分。)
31.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1)目前已确认的我国人类的起源是哪一原始人群?得出这一结论的历史研究方法是什么?(3分)
(2)“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请列举两例关于北京人的考古成果。(3分)
(3)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请列举能说明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3分)
(4)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的重大进步。请列举两个我国著名的经营原始农业的氏族代表及其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4分)
32.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则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共9分)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设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在中央设立了那三个主要的官职?(3分)
(2)从西汉时期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是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统治,那么,他们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33.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结合古代史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6分)
(1)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南北朝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事件是什么?辽与北宋的议和,史称什么?(4分)
(2)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果。写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4分)
(3)中国古代史上对外交往频繁。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什么?唐朝时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谁?明朝时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的事件是什么?(4分)
(4)请从以上问题的探究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想。(4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1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网,他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周初大分封后,周的统治触角通过众多的诸侯,方国伸向各地,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加强了,……统治力量所及的范围也比过去扩大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因而各诸侯国在政治上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独立性,表现得越为明显,这就潜伏着某些战乱的隐患。
——摘编自朱绍候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量、丞,凡三十一县。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总结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写出3点)。(3分)
(4)变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3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总结提升)。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周口店遗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遗址又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诞生于约三至七十万年前,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较丰富、材料较齐全、较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靠采集、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B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贾湖居民遗址在河南舞阳,排除C项;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属于神话传说,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农耕文明地区,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定居生活,会制造陶器,①②④D项正确;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为粟,河姆渡人种植的是水稻,这不属于他们的共同特征,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结成炎黄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大禹治理水患,排除B项;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的信息可知,夏桀和商纣都实行残暴的统治,所以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推翻暴政统治的正义之战,D项正确;“汤武革命”是人民革命斗争,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排除A项;“汤武革命”是带有社会性质变革的斗争,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排除B项;“汤武革命”带有争霸性质,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属于礼器,A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的礼器,不是酒器、兵器、乐器,排除BCD项。故选 A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春秋时期”和‘耕’‘牛’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B项正确;春秋时期”和‘耕’‘牛’的字与孔子的弟子生肖属牛无关,排除A项;春秋时期以前都有饲养牛,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牲畜是财富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题干中。“天府”的由来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C项正确;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实施与今天的四川所以有“天府”的美称无关,排除B项;秦朝统一的完成与今天的四川所以有“天府”的美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为贵,君王为轻”是指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A项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排除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是忧患意识,排除C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体现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对方,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A项正确;统一度量衡、货币是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BC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可知,这段史料描述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正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特点和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辆都没有增加,因此,“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是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之一;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这样进一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此,“轻徭薄赋”是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之一;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因此,“重视发展农业”是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之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因此,重视“以德化民”是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之一。①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而ABD项概括不全,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诸侯死后穿的金缕玉衣,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诸侯的财力与实力的强大,A项正确;“推恩令”的推行削弱了诸侯的实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西汉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监视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与金缕玉衣无关,排除C项;政府盐铁专卖削弱了诸侯的实力,与金缕玉衣所反映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项正确;“宠信宦官”概括不全,排除A项;“外戚跋扈”概括不全,排除B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引起黄巾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叫丝绸之路,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朝代是汉朝,而不是秦朝、夏朝、商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和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造纸术传入西方后,取代了羊皮纸,降低了《圣经》制造的成本,引发西方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排除C项;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项正确;洛阳、成都、开封都是大陆城市,与题干的“夷洲(台湾)”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的内乱,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A项;三马食“曹”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个梦境,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又称“三马同槽”,排除B项;九龙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和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的景象,C项正确;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不是江南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北方地区社会动荡不安,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这是说汉话,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D项正确;说汉话会增强民族认同感,不会引发农民起义导致北魏灭亡,排除A项;北魏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改革促进了中原社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的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正确;宋应星代表作是《天工开物》,排除A项;徐光启代表作是《农政全书》,排除C项;郦道元代表作是《水经注》,排除D项。故选B项。
2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中发现有烧骨和炭屑,说明元谋人已学会使用火,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不是最早学会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故题干说法错误。
22.错误
【详解】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的是利簋。故本题干表述错误。
23.正确
【详解】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题干表述正确。
24.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因此题干错误。
25.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提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答案为正确。
【点睛】
26.错误
【详解】汉武帝时提出“推恩令”的建议的是董仲舒,史实表述错误。汉武帝时提出“推恩令”的建议的是主父偃。
27.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家,其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而佛教不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因此题干所述为错误。
28.错误
【详解】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的政权有: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鲜卑族)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577年北周统一北方。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但曹魏不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故而,此题错误。
29.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于此立都于南京,后又经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建都,南京成为融南北风情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3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笼络汉族上层地主,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因此,题干表述符合史实,故在括号内填写“正确”。
31.(1)原始人群:元谋人;研究方法:考古发现。
(2)考古成果:北京人头盖骨、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
(3)主要依据:长江流域:元谋人、河姆渡文化遗址;黄河流域:半坡文化遗址、炎黄传说。(各举一例)
(4)氏族代表: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房屋建筑形式: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详解】(1)原始人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研究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这一结论的历史研究方法是考古发现。
(2)考古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北京人的考古成果有北京人头盖骨、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
(3)主要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长江流域发现了元谋人、河姆渡文化遗址,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半坡文化遗址,炎黄传说也源自黄河流域。
(4)氏族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的重大进步,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著名的经营原始农业的氏族有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房屋建筑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的房屋建筑形式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形式是干栏式房屋。
32.(1)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1)官职: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根本目的: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设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33.(1)北魏孝文帝改革;澶渊之盟
(2)祖冲之;毕昇
(3)丝绸之路;鉴真;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
(4)角度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角度2: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角度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应该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
【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交融的一个典型事件,学习汉族的政治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史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2)科学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祖冲之;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得, 毕昇,北宋的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3)大动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中外交流过程中,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丝绸之路;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鉴真唐朝的僧人,曾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4)本小题相对较为灵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角度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角度2: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角度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应该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
34.(1)共同原因:统治残暴,激化社会矛盾;启示: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2)影响: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统治范围扩大;各诸侯国在政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
(3)内容:奖励军功,按功授爵;严明法度,禁止私斗;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4)观点:变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详解】(1)共同原因:根据材料“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得出统治残暴,激化社会矛盾;启示:结合所学可从民本思想分析,如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2)影响:根据材料“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加强了”统治力量所及的范围也比过去扩大了”得出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统治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因而各诸侯国在政治上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独立性,表现得越为明显,这就潜伏着某些战乱的隐患。”得出各诸侯国在政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
(3)内容: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得出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根据材料“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得出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根据材料“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得出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材料“平斗桶权衡丈尺。”得出统一度量衡。
(4)根据题干得出观点:变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论述的时候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史实和意义进行阐述即可,如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