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宋朝人说:“本朝立法,以知州不足恃,又置通判分掌财赋之属。”通判作为一州第二把手,不但主管一州财政,还参与司法。一州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大事,必须要有通判的参与签名方可施行。这一做法( )
A.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发挥 B.平衡了文官与武人地位
C.铲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 )
A.解决积贫积弱 B.抑制武将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
3.为了巩固统治,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 )
A.设立“四监司”以加强监督 B.实施“崇文抑武”的方针
C.都不改变三省六部制的格局 D.分散部分中央机构的权力
4.《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这一“和议”产生的结果是( )
A.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 B.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赐”
C.辽朝励精图治,出现“大定之治” D.北宋每年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5.王安石的“青苗法”通过政府设立官营信贷机构,发放相对低息的贷款来打击民间高利贷;“市易法”通过成立交易平台,撮合行商与坐商交易,并向商人提供商业贷款,希望扶持中小商人来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旨在打击商人集团势力 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D.带有一定激进主义色彩
6.唐朝时节度使多由武将担任,坐镇一州,从军事上节制藩镇内其他各州,其他各州被称为“支郡”。宋朝实行“罢领支郡”,由中央派遣官员“权知军州事”。这一变化( )
A.体现了重文轻武 B.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使节度使退出舞台
7.《元史·地理志》中这样写道,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采取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度
8.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这主要反映了元朝( )
A.民族交融加强 B.中外交流频繁 C.行省制的推行 D.人口南多北少
9.至元八年(1271年),元廷“分大理国三十七部为三路”;十一年(1274年),又“置郡县,署守令,行赋役,施政化,与中州等”,并在当地设立了联系全国的驿站交通网。设立“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由此可见,元代( )
A.重视维护国家的统一局面 B.行省设置使国家军政大权旁落
C.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D.取士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10.南宋覆灭后,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元朝这些做法意在( )
A.鼓励跨海间民族交往 B.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C.改变国民的宗教信仰 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11.元代行省制中的行省官员是由中书省任命的,行省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利;行省的财务支出都由中央支付,行省征收的钱财绝大部分上交,各个行省只能够留一小部分。这说明元代行省制的实行( )
A.降低了中央政府办事效率 B.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实控能力
12.下图所示人口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不断 B.市民阶层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行省制度实施
13.南宋时期绍兴知府史浩,为了救助贫困的知识分子,乃“捐己帑,置良田,岁取其赢,给助乡里贤士大夫之后贫无以丧葬嫁遣者。附于学,而以义名之”。后来他出任知福州,又设义庄,以济贫苦的孕妇。这些举措( )
A.成为宋朝主要的救济方式 B.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C.加强了地方世家大族势力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4.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 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
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 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
15.元仁宗时期,政府科举考试正式取消“汉唐尚诗赋取士之法”,转而强调“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释为主”“非程朱学不式于有司”。由此可知元代( )
A.官方尊崇程朱理学 B.保障了蒙古贵族利益
C.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D.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
16.宋代无论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立轴构图,还是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的横卷或者扇面构图,均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自然规律,试图真实表现出北方壮阔的山水和江南地区的秀丽烟雨等自然美景,营造“万扬静观皆自得”的意境。据此可知,这一创作手法( )
A.成为两宋绘画的主要风格 B.具有格物穷理的认识特征
C.遵循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D.旨在展现艺术的科学价值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做了再评价。他们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至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抑制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进入21世纪以来,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最大变化,即已走出非此即彼的评价模式,如理解王安石要做什么,“一是使国家财政运转合理化:二是取代兼并之家的垄断地位”,使财政合理化的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国家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中心位置”,多角度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分析。
——摘编自李华瑞《近二十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重新认识》
(1)根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及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8.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中“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实行行省制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明人批注曰:“元末各省专恣不相救援,以底于亡。大明革省立布政司,与公言相合云。”
——摘编自[元]程钜夫《雪楼集》
材料二 程钜夫所言行省官“骄倨纵横,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的情形,仅适合于某段时期。若以此概言元代的行省,未免有失偏颇。从“今江南平定已十五余年”可以窥知,该文撰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左右。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了。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材料二 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历史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通判对知州进行监督和制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权力分割过细,牵制过多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A项正确;知州和通判都是地方文官,排除B项;“铲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通过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积贫积弱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并非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目的,排除A项;四监司与武将势力无关,宋朝抑制武将势力的主要措施是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等,排除B项;四监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二府三司制,说明唐宋时期的相权都得到分散,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宋朝设立“四监司”以加强监督,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宋朝实施“崇文抑武”的方针,与唐朝不符,排除B项;唐宋时期,三省六部制是总体上的制度,都有所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辽代(中国)。根据材料《辽史》的记载可知,这一和议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得宋辽休战,获得暂时安定,A项正确;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B项说法错误,排除;金世宗在位期间,出现“大定之治”,排除C项;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每年给金一笔财物,称为“岁贡”,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中国)。“青苗法”和“市易法”都是政府直接参与借贷和贸易的行为,即干预经济,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革除国家制度上的弊病,实现富国强兵,并非主要为了打击商人,排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有其合理性,不能体现变法措施激进,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唐朝时节度使多由武将担任,坐镇一州,从军事上节制藩镇内其他各州”与“宋朝实行“罢领支郡”,由中央派遣官员“权知军州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在地方具有军权与行政权,削弱中央集权,宋朝中央派遣官员“权知军州事”,加强中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官与武将的地位对比,“重文轻武'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宋代加强集权”,“提高了文官的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宋代保留节度使官职,“使节度使退出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之一,沿用至今,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首创于秦朝,一直沿用到清朝,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元朝(中国)。元朝不同民族交融,形成了回族,这说明元朝民族交融加强,A项正确;中外交流不是回族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行省制推行、人口分布与回族形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在版图上的辽阔,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边疆各族统治的强化上,很多过去在大一统王朝时期的“羁縻之州”,元朝“行赋役,施政化,与中州等”,如对云南等边疆地区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使其纳入元朝的统治体系之中。此外,驿站不仅有利于边地人民之间的交往,而且使边疆地区和中央联系起来,加强了周边民族与内地的联系和往来,说明元旦重视维护国家的统一局面,A项正确;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朝的决策机制和取士制度,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政府将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并纳入国家祀典,并要求地方进行祭祀,这体现出皇权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局面,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鼓励跨海民族交往无关,排除A项;元朝这些做法意在巩固国家统一局面,C项不符合主要目的,排除C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并非元朝政府做法的目的,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行省制下行省的官员由中央任命,行省的财权归中央,这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行省制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中央对行省官员任免和财权的控制,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体现地方分权,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而不是中央对边疆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公元2年到公元1078年,黄河流域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长江流域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北方社会动荡,北方人口逐渐南迁,使得经济重心向南迁移,因此人口比重发生变化,C项正确;相对而言,南方的战乱较少,排除A项;人口比重的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并不是由于市民阶层发展,排除B项;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在元朝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为了救助贫困的知识分子,乃‘捐己帑,置良田,岁取其嬴,给助乡里贤士大夫之后贫无以丧葬嫁遗者。附于学,而以义名之’”“又设义庄,以济贫苦的孕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都是在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主要”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A项;这些举措和加强地方世家大族的势力无关,而且南宋时期,地方世家大族势力已经大大削弱,排除C项;这些举措属于社会救济和优抚的措施,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是宋代主流选官制度,文化教育也以科举考试为核心,这就导致社会上出现以诗文评点来为科举服务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士子的应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需求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释为主”“非程朱学不式于有司”可知,官方尊崇程朱理学,A项正确;科举考试内容是程朱理学,对汉族学子有利,并不能因此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儒学独尊地位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科举考试内容转为程朱理学,对程朱理学的传播有利,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并不能促进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时期,无论是范宽,还是米友仁,其绘画作品均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均试图表现南北方真实的自然美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表现手法符合理学所主张的格物致知、探究自然之理的哲学观点,受到了宋代理学兴起的影响,B项正确;两宋时期除了山水画以外,花鸟画、人物画成就也很高,排除A项;材料所展示的绘画表现手法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真实展现自然美景,不符合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排除C项;展现艺术的科学价值表述错误,宋代文人画主要是表达文人意趣,并不是主要展现艺术的科学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态度:肯定为主。
依据: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历史环境中评价;王安石变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简评:指出王安石变法不利于民间工商业发展(或加重了人民负担)认为变法的核心在理财;对变法的评价走出非此即彼的模式,从更多角度进行。学者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新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拓宽研究王安石变法的视角。
【详解】(1)态度: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及所学知识可得,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肯定为主;依据: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他们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可得,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历史环境中评价;王安石变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简评: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材料“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抑制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可知,认为变法的核心在理财;指出王安石变法不利于民间工商业发展(或加重了人民负担);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最大变化,即已走出非此即彼的评价模式,如理解王安石要做什么,‘一是使国家财政运转合理化:二是取代兼并之家的垄断地位’,使财政合理化的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国家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中心位置’,多角度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变法的评价走出非此即彼的模式,从更多角度进行;学者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新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拓宽研究王安石变法的视角。
18.(1)夺其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设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
(2)意义: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行省长官权力受中央节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行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行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⑤行省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任意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夺其权:根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结合宋朝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设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制钱谷:根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结合宋朝所学知识可知,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收精兵:根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结合宋朝所学知识可知,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
意义:根据材料“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可知,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材料“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可知,行省长官权力受中央节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行省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可知,行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可知,行省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19.(1)演变: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在元末,行省权力有所提升。
原因:行省制度的完善;社会治理的需要;中央集权的发展。
(2)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与材料二“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可知,在元朝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根据材料二“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形成“大而不专”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在元朝末年。行省的权力有所提升。综合以上可知,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完善;根据材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治理的需要;根据材料二“ 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发展。综合以上可知,演变的原因。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并且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0.(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农具得到改进;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提升。(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商业发展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抑商政策的松弛);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公共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启示:放宽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由材料“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及所学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农具得到改进;由材料“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得出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经济发展;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可得出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提升。
(2)本题是原因、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可得出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由材料“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可得出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可得出商业发展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抑商政策的松弛);由材料“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由材料“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可得出公共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第二小问启示:由材料“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所学可得出放宽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及所学可得出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