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达标检测(含答案解析3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
2.秦初发行的半两钱重十二铢,币值也很高。汉初经济萧条,百业待兴,交易多为小规模贸易,若仍以秦半两钱为基础货币,则小的物品无法交易,故熔毁大钱,改铸为小钱。这一现象反映出汉初(  )
A.秦朝半两钱的货币价值消失 B.货币发行权统一于中央
C.改铸货币适应商业发展需要 D.战争导致货币大幅贬值
3.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  )
A.体现了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说明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
C.反映出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4.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说明(  )
A.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财政困难
C.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D.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5.由于明代铸钱规模较小,宝钞与当时东亚其他地区的通货格格不入,因此铜钱和纸币均难以作为国际结算的媒介,历史就给予了白银摆脱补充货币地位的重大机遇。这说明当时(  )
A.货币结构的转变顺应了时代发展  B.白银开始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
C.中国商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  D.政府滥发宝钞致恶性通货膨胀
6.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法币的发行(  )
A.维持了银本位制 B.维持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
C.加速了白银外流的现象 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7.1816年到19世纪末,各主要工业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它以在各国的统一性为世界商品贸易的流通提供了媒介基础,并限定了汇率波动,确保了国际贸易与信贷关系的安全性。由此可推知(  )
A.国际金本位制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B.金本位制使黄金取代了各国纸币
C.货币的统一使国际经济活动消沉  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汇率剧烈波动
8.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趋向恶化。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的爆发使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更加糟糕。到196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20亿美元,只能够偿还短期债务的1/3。这些状况直接导致(  )
A.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一超多强”的格局被彻底瓦解
C.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受到挑战 D.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地位
9.《周礼·地官司徒》曰:“凡均力政(力役之征),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这些举措表明周代(  )
A.积极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  B.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
C.实行较为开明的赋役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
10.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1.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朝廷颁布新的赋役法:把各州县的田赋、赋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田折算缴纳,史称“一条鞭法”。据此可知, 一条鞭法的实施(  )
A.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使古代赋税制度开始简化
1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由此可见(  )
A.古代官吏贪腐的根源是赋税制度 B.赋税收入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
C.中国古代赋税内容始终过于繁杂 D.税制改革未能根本解决小农负担
13.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掌握了海关自主权   B.近代海关制度有所发展
C.经济侵略损害了国家利益   D.晚清官吏管理得到加强
14.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 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
15.下表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这表明关税自主(  )
年份 关税收入/万元 占中央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年 1 697 21%
1928年 17 914 41%
1929年 27 554 51%
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 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据此可知,海关关税改革(  )
A.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B.适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
C.为保护国内的生产行业而施行  D.初步统一了全国的关税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南宋的纸币,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的交子和会子性质上是兑换券。北宋政府在四川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以随时兑取,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
元朝灭掉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元朝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可兑换纸币,人们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们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中统钞发行后, 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
——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这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16世纪开始,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大量流入欧洲。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据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主题立意明确,解读逻辑清晰)
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布币和刀币的形成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发行的半两钱币值很高,不适应汉朝初年经济萧条的局面,所以汉朝初年将秦朝半两钱熔毁,改铸适应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小钱,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通宝”钱制不仅在唐代成为定制,而且在后世流行了近千年,说明“通宝”钱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意味着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钱荒”现象,说明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货币的严重不足,这是工商业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必然产物,也说明传统的货币政策已不适应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急需改革,故C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材料“铜钱和纸币均难以作为国际结算的媒介,历史就给予了白银摆脱补充货币地位的重大机遇”反映了国际贸易对明代货币结构的影响,说明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故A项正确;“开始”表述有误,明代之前就已经使用白银,排除B项;材料强调白银货币化,而不是中国商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6【答案】D
【解析】法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主要工业国家相继采用金本位制,使世界性的商品贸易有了统一媒介,稳定了汇率,确保了国际贸易与信贷关系的安全性,这说明国际金本位制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该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削弱,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黄金储备的下降,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从《周礼》的记载看,周天子在征调力役时,根据当年的收成适时调整,发生灾荒和疫病流行时,还会免除力役和赋税,这说明当时实行较为开明的赋役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征收力役,而非社会救济,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这一时期属于奴隶社会,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故C 项正确;“舍人税地”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项;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农民为获得白银就必须把大量农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土地兼并问题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问题在封建社会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排除A项;这一政策并没有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赋税制度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负担,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有利于近代中国海关制度的发展,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局部侵华,材料中提高美、英、苏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是试图通过妥协换取中日和平,故B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大危机无关,排除A项;改订新约发生在1928年,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加强,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和外国进行关税自主谈判之后,中国关税收入及其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上升,说明关税自主有利于中国经济、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调整海关税率,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由此可知海关关税的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中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增加的需要,故选B项。
17【答案】(1)不同之处:宋代币制具有地方性,元代发行中统钞,币制全国统一;宋代以前价值尺度是铜钱,元代发行中统钞后价值尺度是白银;北宋纸币和金银兑换自由,元代纸币不可以兑换。(12分)
(2)影响:统一纸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明清白银货币的发展奠定基础。(8分)
18【答案】(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亟须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4分)
目的: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4分)
(2)评价: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具有积极作用,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但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12分)
19【答案】[示例]主题:货币的演变反映国家实力的变化。(2分)
解读: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封建王国的衰落和英国、荷兰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实力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10分)第五单元 第15课
【基础巩固】
1.1976年,在河南安阳的妇好墓出土了上千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此外还出土了6 800多枚海贝,同期的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海贝随葬,有的墓随葬的海贝也有数百枚。这些海贝可以印证(  )
A.贝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装饰品
B.海产品在商朝消费量比较大
C.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
D.贝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
2.“奇妙的是,3 000年前货币几乎是同时在两个相隔甚远的地区独立出现的。中国人发明的通货外形像小型的刀和矛,土耳其克罗伊斯金币则采用了与如今货币相同的圆形贵金属片。”这一时期货币的出现(  )
A.是欧亚丝绸之路贯通的结果 B.顺应了贸易发展客观需求
C.推动了统一王政时代的到来 D.得益于民族间经济的交流
3.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约33万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则是570万贯。这说明(  )
A.宋代商业发展程度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4.明代洪武到正统年间,政府一直节制宝钞(纸币)的发行,通过扩大宝钞的税收,来减少宝钞在市面上的流通量,以达到稳定或提升钞价的效果。但是,钞价还是持续下跌。这反映出明代前期(  )
A.地方经济发展迟缓 B.纸币信用度较低
C.殖民势力扩大侵略 D.货币政策不稳定
5.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认为:“供应军费,收买物资,使用多量法币,则筹码之流通,自无不足之虑。”于是正式批准大量增发法币,用日益贬值的法币去“供应军费”和“收买物资”。这反映了国民党(  )
A.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6.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7.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建立了制度化的货币金融体系 B.确立了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C.清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8.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获得了“等同黄金”特殊地位的货币是(  )
A.英镑 B.美元
C.欧元 D.日元
【能力提升】
9.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C.主张改革赋税制度 D.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0.两宋官府发行纸币,多采用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发行新纸币,总是规定新钞值旧钞一比几。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规定会子发行以三年为界,到南宋灭亡前正式发行十八界,而十八界会子二百文还买不到一双草鞋。这说明(  )
A.会子贬值加快了南宋灭亡的速度
B.纸币发行推动南宋物价持续上涨
C.南宋政府失去对会子流通的管控
D.分界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11.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12.在1933年以前,中国使用的银元和铸币纯度各异,又无严格的银行法限制纸币的发行。以当地军阀为后盾的银行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创立,它们发行的纸币以枪杆子为后盾,强制投入流通。这反映出(  )
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必要性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紧迫性
C.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落后性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危害性
13.一战爆发前的30年里,英镑、法郎和马克等国际货币共存,英国、法国与德国的银行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美国和英国的政策不稳定,全球流动性产生剧烈波动,而当时的政治和外交障碍阻碍了流动性的有效扩张。这一现象说明(  )
A.调整国际金融体系的可行性 B.美国意图主导国际货币体系
C.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复杂性 D.国家利益影响各国货币政策
14.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黄金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反映了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15.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黄金生产成本的上升和黄金商业用途的增加,每年用作货币的黄金数量只以2%的速度增长,而国际贸易则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由此推知(  )
A.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将会结束 B.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走向瓦解 D.人们会到银行挤兑黄金
16.20世纪60年代以来,失去了黄金储备支持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一度受到威胁。于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开始了他对中东地区的“穿梭外交”,最终,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于1975年通过决议,确认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和交易货币,石油—美元格局从此形成。这说明了(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 D.美国主导地位的继续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普遍流通,到18世纪末期,一两白银值铜钱1 000文。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货币发展的变化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材料中不同地区独立出现了货币,顺应了不同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铸币量的多少体现了商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宋代最高年铸币量是唐代最高年铸币量的十几倍,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程度高于唐代,故A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宝钞属于纸币,虽然明朝前期政府努力维护宝钞的价值,但是宝钞价值依然持续下降,这说明当时明朝政府发行的宝钞信用度较低,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筹集军费有利于增强国民党政府的实力,但法币贬值损害人民利益,故C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形成各自为战的货币区域,这表明了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选A项。
7【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领域向制度化、体系化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故A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实际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故B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可知,管仲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材料“到南宋灭亡前正式发行十八界,而十八界会子二百文还买不到一双草鞋”体现的是宋朝分界发行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会子贬值加快了南宋灭亡,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纸币发行推动南宋物价持续上涨,排除B项;从政府发行货币的情况来看,政府并未失去对会子流通的管控,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的白银可能被大量运往中国,从而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16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朝时期,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波动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国际市场金银比价不同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1933年以前中国币制的混乱局面,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统一货币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与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无关,排除C、D两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战爆发前的30年里,英镑、法郎和马克等国际货币共存……相互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美国和英国的政策不稳定……当时的政治和外交障碍阻碍了流动性的有效扩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家之间会相互提供紧急流动性资金援助,但也会受到经济、政治、外交因素等的影响,资金流动性的有效扩张会受到阻碍,这体现了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复杂性,故C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英镑、法郎、美元等货币可以与黄金自由兑换,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并非是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排除C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每年用作货币的黄金数量只以2%的速度增长,而国际贸易则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和美元的挂钩很难维持,因为黄金很难满足世界贸易需求,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会走向瓦解,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用作货币的黄金数量还在增长,并没有终结,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黄金波动情况,看不出各国的政策,排除B项;仅由材料内容不能直接判断人们是否会去挤兑黄金,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威胁后,美国通过垄断大宗商品交易计价权并影响其交易价格,控制世界战略资源分布的格局,从而保持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且美国没有丧失霸主地位,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确认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和交易货币”可知,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很高,排除C项。
17【答案】(1)基本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以重量相称到以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
(2)变化因素: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第五单元 第16课
【基础巩固】
1.秦代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每亩田租高达1斗3升,而西汉末年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东部地区,每亩田租大约8升。据此可知(  )
A.秦代徭役繁重 B.秦代土地兼并严重
C.西汉田租降低 D.西汉赋役一概折银
2.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
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正经界论”是要求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整理确定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土地疆界区限,以维护土地所有权的思想主张。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提出“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柳宗元的举措(  )
A.反映了唐初税收运行乱象 B.为租庸调制实施创造条件
C.折射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北宋王安石推行募役法,该法废除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这一做法(  )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激化了北宋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变了农业税征收标准
5.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强化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减少
D.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6.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岐也……关市讥(同‘稽’)而不征。”据此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  )
A.稽查过往商旅 B.扩大征税范围
C.维护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换
7.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南京国民政府的策略失误 D.中外民族矛盾过于深刻
8.从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的个税起征点从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也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只要有收入,就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能力提升】
9.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才傅籍。上述措施(  )
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10.北宋初年,统治者在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和大名府都设立了都商税院,专门负责征收工商业税。南宋时,又在各州、府、县、镇增设征收商税的分支机构“都税务”。这反映出宋代(  )
A.政府抑商政策趋于强化 B.工商业者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C.冗官问题进一步加剧 D.政府治理体系和效能不断提高
11.包税制是元朝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 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然后由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由此可推知,包税制的实行(  )
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
12.为落实政府的“摊丁入亩”政策,一些地区采取通省摊丁做法,即将一省总丁银平均摊入地亩田赋之内统一征收。下面是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
府、直隶州 原征丁银/两 摊入丁银/两
顺天府 36 264.76 26 903.77
永平府 26 783.24 14 357.44
天津府 8 278.37 17 183.69
大名府 47 188.41 56 760.58
…… …… ……
总计 400 171.7 404 854.9
这说明(  )
A.永平府地区相对地少丁多 B.大名府农民赋税负担最高
C.古代中国农业税最终废除 D.地方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
13.厘金税是清朝晚期为筹集军饷而征收的商业税。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在扬州设局劝捐,收入可观,以后厘金制度逐渐遍行全国。厘金制度代替了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过境税)的职能,增加了政府税收。厘金制度的逐步推广(  )
A.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促进了中国外贸的繁荣发展
C.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 D.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14. 1928年7月25日,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与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在北平正式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强化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B.关税自主权取得了进展
C.摆脱了关税的半殖民地性质 D.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15.1980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到100元。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和虽然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起征点确定为每月或每次800元。该法的实行(  )
A.解决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异问题
B.明确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纳税义务
C.反映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
D.表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该税法数次修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
A.是国家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
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C.适应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
D.与西方个人所得税制度相似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多个国家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为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增加了陆路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7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 716万元提高到34 290万元,增长了近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30%。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贸易关税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代田租较高,汉代田租较低,说明西汉田租降低,故C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收标准,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故C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柳宗元主张“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这一举措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故D项正确;材料所示时间已是唐朝后期,排除A项;当时唐朝已废除租庸调制,实行的是两税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募役法指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用银征收,清朝“摊丁入亩”则将丁银固定化,这种赋税制度演变有助于放松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关市讥(同‘稽’)而不征”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稽查商旅,故A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中国要想真正恢复关税自主权,必须把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取得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徭役和赋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开封等府设立都商税院,专门负责征收工商业税的基础上,南宋政府在各州、府、县、镇增设征收商税的分支机构“都税务”,其税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反映出宋代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效能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材料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两宋工商业者的纳税数额,不能得出其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健全税务体系,而不是冗官问题进一步加剧,排除C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可知,元朝实行的包税制将向普通民众征收赋税的权力转包给商人,而商人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无形之中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故A项正确;由包税商人按较高数额向百姓征收赋税,并不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在包税制下,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并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包税制便利了包税商人对百姓的剥削,不能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是将以往的人丁税摊入田亩当中,以土地作为主要的征税依据,因此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将会减少纳税额,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永平府原征丁银下降最多,表明永平府相对人多地少,才使得征税数量锐减,故A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厘金制度代替了国内的过境税,而国内过境税征收的对象是华商,此举加重了华商的负担,华商为追求利润,会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来侵略,排除A项;厘金制度是对内征收的,与外贸无关,排除B项;国内的统一市场在此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可知,当时我国关税自主权取得了进展,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明确了他们的纳税义务,故B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1980年, 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该税法数次修改完善”可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发展,适应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故C项正确。
17【答案】(1)变化:恢复关税主权,提高关税。
原因:国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亟待巩固;谋求关税自主,树立国家独立形象;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影响:树立了国家独立的形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关税收入,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关税对本国经济应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为日后的长期抗战作了物质准备;客观上有利于建立较为完整的较具现代化特征的国家财政税收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达标检测(含答案解析3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