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江苏省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同步课课练(答案)

江苏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课课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 建立时间(年) 民族 灭亡时间(年)
辽 907 契丹族 1125
北宋 960 汉族 1127
西夏 1038 党项族 1227
A.政权并立 B.交往交融 C.和战相间 D.共同繁荣
2.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中所评价的民族首领属于(  )
A.契丹族 B.满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
3.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宋辽边境这种安定局面与下列协定有关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
5.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6.依据下列都城名称及相对位置,选出匹配正确的是(  )
A.金、南宋、西夏 B.元、北宋、西夏
C.辽、南宋、西夏 D.辽、北宋、西夏
7.北宋景德元年,辽大举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获胜后与辽订立盟约,并作诗一首以记其事。诗由寇准书写刻石,立于真宗驻跸时用的水井旁,称“回銮碑”。它见证了(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对峙 D.蒙宋结盟
8.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9.下列政权,曾与辽、西夏进行和谈并签订和约的是(  )
A.北宋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10.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
A.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B.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
C.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
D.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军没有取胜的希望,有意议和。宋真宗同意议和,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材料三: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刘迎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
(2)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材料二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也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材料二中“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根据材料二,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对于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10 ADDBD DABAA
11.(1)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2)民族:党项族。
(3)事件:澶渊之盟。目的:以岁币换取和平。
(4)影响:促进宋辽经贸往来,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辽和北宋;这一盟约促进了双方边境维持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导致北宋君臣放松武备,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3)相互吸收;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法律。
(4)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江苏省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同步课课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