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武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历史学科期末摸底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表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分布表,从中可知古埃及( )
季节 泛滥季(7—10月) 生长季(11—2月) 干旱季(3—6月)
农民主要活动 服劳役,如建金字塔 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 忙于秋收,又称收获季
A.重视农业生产 B.王权十分强大 C.天文历法发达 D.民生比较困难
2.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走”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这反映了( )
A.世界文明同宗同源 B.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传承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该项内容体现出( )
A.对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维护 B.国王亲自掌管司法部门
C.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的活跃 D.法律禁止奴隶买卖行为
4.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下列关于古罗马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斯巴达克起义爆发 ②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③凯撒控制了元老院 ④首创“元首制”,建立帝国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商人施立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 )
A.反映了古希腊的哲学成就 B.是古埃及宝贵的文学遗产
C.奠定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 D.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6.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外邦人之间、外邦人与罗马人之间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矛盾错综复杂,再加上各被征服地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不统一,所以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整。由此逐渐形成了万民法。材料表明,万民法的形成是( )
A.平民同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 B.罗马奴隶制危机的表现
C.罗马疆城扩大的结果 D.罗马扩张出现新形势的需要
7.《理想国》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话:“在这个国家里......如果你不愿意服从命令,你也完全可以不服从......别人在作战,你可以不上战场......这不是妙不可言的赏心乐事吗......那些被判了死罪的或要刘芳国外的,竟好像没事人一样”。该材料反映苏格拉底( )
A.高度赞扬雅典民主制度
B.认为民主制度有潜在风险
C.鼓励民众自由地行使权利
D.讽刺雅典实行轮番而治
8.中世纪的欧洲,封建义务固定在封土上面,如果没有土地封授,君臣关系也随之消失。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A.是中古社会的基础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具有一定的等级性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9.“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职业训练,时代需要一批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大学热心接受这个挑战。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完全摆脱了基督教影响 B.享有了免赋税特权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10.庄园法庭档案记录: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庄园法庭此举( )
A.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C.推动了城市的兴起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11.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道:“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下列说法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 )
A.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武力征服所起的作用最大
B.《罗马民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奴隶的地位有改善
D.《罗马民法大全》对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12.“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13.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
A.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B.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C.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D.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
14.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亚欧封建社会
15.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1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7.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大部分地区时,为之雀跃的东西是美洲的金、银。随着其他欧洲人跟进来到美洲后,其焦点转向烟草、可可等这些珍奇的农产品的出口。”这段材料体现了( )
A.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 B.殖民侵略对美洲经济的掠夺
C.英西两国的殖民争霸 D.欧洲文化对殖民地产生影响
18.14世纪初开始,欧洲出现了收集古代希腊、罗马抄本的热潮,学者寻找湮没的古书抄本、雇人抄写、进行校勘;富商和权贵也资助学者和艺术家创作,展现新的文化品味的复古活动。这一复古活动的本质是( )
A.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宣扬天主教文化
C.资产阶级武装革命
D.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0.下表反映了16、17世纪的国际分工,由此可知( )
地区 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 提供自然资源
非洲 提供奴隶
亚洲 制造日常消费品
欧洲 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A.国际分工促进各大洲的繁荣 B.亚洲在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C.世界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欧洲开始了海外殖民扩张
21.李洪峰在《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谈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法国实现“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是通过( )
A.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B.文艺复兴、拿破仑对外战争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D.启蒙运动、拿破仑对外战争
22.19世纪的欧洲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幅招牌吸引人,公司各种各样商品多得好像是要流出门的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地大量的廉价原料涌入欧洲 B.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激增
C.英国是世界工业中心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3.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这表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城市化 B.促进人口增长
C.带来环境污染 D.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24.21世纪初,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引用了如下事例:当年在马克思移居的国家英格兰,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成为城镇工人阶级。这种曾经让马克思深感震惊的暴力掠夺过程如今正在巴西和印度等国重演。由此可知,作者旨在( )
A.揭露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说明各国城市化进程具有规律性
C.鼓舞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斗争 D.论证马克思主义仍有强大生命力
25.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糖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量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14分)
材料一
“直至15世纪前,欧洲糖的产量偏低,另一方面,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 。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方式、工作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个。(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这一观点的。(4分)
27.(14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① 史料② 史料③
18世纪绘画作品:《威廉和玛丽加冕》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权利法案》部分条款 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国王不再高高在上。“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是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料,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写序号即可)。上述史料体现了近代英国哪一制度的形成过程?(4分)
材料二
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后,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明确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德国、荷兰等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法都借鉴了《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叶秋华、洪荞:《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法典》体现的基本原则。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6分)
材料三
18世纪下半叶起,风景画在英国异军突起。透纳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人物。
《雨、蒸汽和速度》 1844年 创作思路:本画的灵感来源于透纳坐火车的亲身体验。 赏析:一列火车迎着风雨飞驶而来,机头喷出的白气与工厂排放的浓烟还有雨雾融为一体。画家着力表现了雨中飞驰火车的磅磷气势,自然力和蒸汽机车的巨大威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绘画作品取材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三是什么关系。(4分)
28.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6世纪开始,大和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皇室与贵族之间为争夺土地和部民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开始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
——摘编自统编《世界历史》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并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8分)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A D D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A D B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D 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4分)
(2)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6分)
(3)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等。(4分)
27.【答案】
(1)一手史料:②(2分)
制度:君主立宪制。(2分)
(2)基本原则: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分)
趋势:专制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2分)
事件:工业革命(2分)
关系: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制度保障。(2分)
28.【答案】
(1)背景:生产力提高;社会矛盾尖锐。(2分)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
意义:城市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
(2)观点示例示例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示例二: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变革。
示例三: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