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够强大到足以生产出值得中国人民普遍欢迎的任何商品来,而中国的茶叶则日益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C.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 D.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 “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条基本线索。下列事件中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序幕的是( )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 )
A. 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 B. 此通讯写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C. 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D. 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的影响
4. 下面是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
年份 国家 1861 1864 1873
英国 5 6 58
美国 2 3 13
法国 1 3 11
德国 1 1 7
A. 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狂潮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国海关日益走向近代化 D. 清政府已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5.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中国的历史从这里转弯。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还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关于这场农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前期颁布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B. 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C. 运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是永安建制 D. 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 奕 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期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上述材料说明( )
A. 洋务派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B. 洋务运动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洋务运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 D.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7. 下面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A.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D.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8. “我国虽然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冲击,然而民众不曾改变原本的天朝优越感,直到甲午战败,酣睡的国人才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危机感。”材料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 使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B. 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
C.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D. 根除了天朝上国观念
9. 对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官职
1839年 虎门销烟 林则徐 钦差大臣
1841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
A.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反抗外来侵略 D.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0.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下列选项中,直接导致“顽固大臣痛恨改革”的是( )
A. 创立京师大学堂 B. 发展工商业 C. 裁汰各地冗官 D. 开办新式报馆
11.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这段话说明了《辛丑条约》的签订(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 使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大量的政治特权
D. 标志着中国完全丧失经济自主权
12.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他”是( )
A.
章炳麟
B.
梁启超
C.
邹容
D.
陈天华
13.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
B. 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使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
15.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响》(如下图),描绘的是遥远的紫禁城中不时传来虚无缥缈的“逊位”的声音,但是却迟迟看不到实际行动。下列对漫画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
A. 表达民众要求建立民国之愿 B. 反映人们对结束帝制的期盼
C. 表明报刊舆论决定政治局势 D. 再现了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16.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道:“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凯唱的“独角戏”是指( )
A. 军阀割据 B. 逼清帝退位 C. 复辟帝制 D. 刺杀宋教仁
17. 从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胡适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 民主 B. 科学 C. 新文学 D. 新道德
18. [2023新乡二模]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认为:“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次“民族觉醒”( )
A.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 动摇了封建礼教地位 D.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9. [2023周口模拟]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城市工人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的工人达五六万人之多,他们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这次纪念活动表明( )
A.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20. 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道: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 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中国开启思想文化新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6分)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即“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一个人物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材料三 致远号舰长,血战黄海,威震海疆。光绪帝叹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四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
(1) 材料一中“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依据是什么?(1分)
(2) 材料二中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的哪一惨痛遭遇?(1分)
(3) 材料三中“有公足壮海军威”的“公”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殉国?(1分)
(4) 材料四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 综上所述,你有何认识?(1分)
22. (6分)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
——清光绪帝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2分)
(2) 材料二中的诗说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哪位将士?(1分)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谁?其中“贼”是谁?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3.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在戊戌五六月陆续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说明了他的主张。在康氏看来,制定宪法,行民选议院才算变法,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材料三 即使有战争中血淋淋的惨败,仍然难以唤醒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导致统治阶层骨子里仍然极其抗拒向西方“蛮夷”学习。极少数有远见卓识的精英和开明进步人士也只能限于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类。甚至有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应允和光绪皇帝的支持,洋务运动以及后来短命的戊戌变法依然应者寥寥,仍无法撼动庞大腐朽的整个清廷官僚阶层,也就不难理解了。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自强运动”和“变法”兴起的背景。(3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法……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2分)
(3)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以上两件事的认识。(1分)
24.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100多年来,中国经过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材料三
在中国作战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1分)
(2) 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侵略方式有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再现了哪场战争的情景?漫画中代表中国的为什么是“老人”,请说明原因。(2分)
(4) 今天,列强侵华的炮声已经远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我们中国再陷“苦难岁月”?(1分)
25. (6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摘编自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1分)
(2) 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1分)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一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以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1分)
第 页期中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够强大到足以生产出值得中国人民普遍欢迎的任何商品来,而中国的茶叶则日益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B )
A. “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C.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 D.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 “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条基本线索。下列事件中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序幕的是( C )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 A )
A. 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 B. 此通讯写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C. 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D. 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的影响
4. 下面是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B )
年份 国家 1861 1864 1873
英国 5 6 58
美国 2 3 13
法国 1 3 11
德国 1 1 7
A. 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狂潮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国海关日益走向近代化 D. 清政府已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5.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中国的历史从这里转弯。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还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关于这场农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运动前期颁布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B. 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C. 运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是永安建制 D. 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 奕 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期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上述材料说明( C )
A. 洋务派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B. 洋务运动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洋务运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 D.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7. 下面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D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A.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D.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8. “我国虽然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冲击,然而民众不曾改变原本的天朝优越感,直到甲午战败,酣睡的国人才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危机感。”材料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C )
A. 使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B. 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
C.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D. 根除了天朝上国观念
9. 对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C )
时间 事件 人物 官职
1839年 虎门销烟 林则徐 钦差大臣
1841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
A.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反抗外来侵略 D.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0.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下列选项中,直接导致“顽固大臣痛恨改革”的是( C )
A. 创立京师大学堂 B. 发展工商业 C. 裁汰各地冗官 D. 开办新式报馆
11.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这段话说明了《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 使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大量的政治特权
D. 标志着中国完全丧失经济自主权
12.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他”是( A )
A.
章炳麟
B.
梁启超
C.
邹容
D.
陈天华
13.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C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C )
A. 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
B. 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使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
15.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响》(如下图),描绘的是遥远的紫禁城中不时传来虚无缥缈的“逊位”的声音,但是却迟迟看不到实际行动。下列对漫画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B )
A. 表达民众要求建立民国之愿 B. 反映人们对结束帝制的期盼
C. 表明报刊舆论决定政治局势 D. 再现了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16.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道:“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凯唱的“独角戏”是指( C )
A. 军阀割据 B. 逼清帝退位 C. 复辟帝制 D. 刺杀宋教仁
17. 从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C )
胡适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 民主 B. 科学 C. 新文学 D. 新道德
18. [2023新乡二模]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认为:“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次“民族觉醒”( D )
A.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 动摇了封建礼教地位 D.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9. [2023周口模拟]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城市工人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的工人达五六万人之多,他们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这次纪念活动表明( C )
A.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20. 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道: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 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 )
A.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中国开启思想文化新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6分)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即“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一个人物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材料三 致远号舰长,血战黄海,威震海疆。光绪帝叹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四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
(1) 材料一中“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依据是什么?(1分)
[答案]依据:《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1分)
(2) 材料二中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的哪一惨痛遭遇?(1分)
[答案]遭遇: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3) 材料三中“有公足壮海军威”的“公”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殉国?(1分)
[答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
(4) 材料四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案]条约:《辛丑条约》。(1分)
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5) 综上所述,你有何认识?(1分)
[答案]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提升综合国力等。(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2. (6分)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
——清光绪帝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2分)
[答案]“他”:林则徐。(1分)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分)
(2) 材料二中的诗说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哪位将士?(1分)
[答案]邓世昌。(1分)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谁?其中“贼”是谁?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答案]人物:谭嗣同。(1分)
“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1分)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1分)
23.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在戊戌五六月陆续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说明了他的主张。在康氏看来,制定宪法,行民选议院才算变法,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材料三 即使有战争中血淋淋的惨败,仍然难以唤醒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导致统治阶层骨子里仍然极其抗拒向西方“蛮夷”学习。极少数有远见卓识的精英和开明进步人士也只能限于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类。甚至有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应允和光绪皇帝的支持,洋务运动以及后来短命的戊戌变法依然应者寥寥,仍无法撼动庞大腐朽的整个清廷官僚阶层,也就不难理解了。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自强运动”和“变法”兴起的背景。(3分)
[答案]自强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分)
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1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法……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2分)
[答案]表现: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以上两件事的认识。(1分)
[答案]认识:经历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的过程,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对西方的学习不够主动、不够彻底等。(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4.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100多年来,中国经过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材料三
在中国作战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1分)
[答案]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1分)
(2) 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侵略方式有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
[答案]条约:《马关条约》。(1分)
变化: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或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1分)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再现了哪场战争的情景?漫画中代表中国的为什么是“老人”,请说明原因。(2分)
[答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1分,意思相近即可)
(4) 今天,列强侵华的炮声已经远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我们中国再陷“苦难岁月”?(1分)
[答案]做法: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25. (6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摘编自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1分)
[答案]方针: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1分)
(2) 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1分)
[答案]发展:培养新型资产阶级人才。(1分)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一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以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3分)
[答案]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教育近代化。(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1分)
[答案]历程:从学习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分)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