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2.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案卷相应位置,只提交答案卷,其他一律作废。
3.请同学们提交答案确保图片清晰,否则后果由本人承担。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择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小题,共计30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2.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3.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A.铸造工艺的高超 B.早期文明的成就
C.石器时代的风貌 D.文字演变的历程
4.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5.“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促进对外交流 D.巩固国家统一
7.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成争连的不断 D.人口南迁
8.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0.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路是( )
A.陆上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11.“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2.整理表格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3.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大量人口南迁
C.民族交融加深 D.海外贸易拓展
14.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反映了
A.内迁各族生活习惯一致 B.祖国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5.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6.“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
A.专制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7.一些史学家认为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人类社会自此从分散走向了整体。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列强殖民扩张加剧
C.宗教改革运动 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因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A.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C.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D.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19.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克伦威尔
20.“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领域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成果。”英国使用蒸汽机取得的成果是( )
A.
B.
C.
D.
21.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22.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23.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为解决此问题,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A.颁布《人权宣言》
B.制定《1787年宪法》
C.实行农奴制改革
D.实施文明开化
24.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林肯
B.杰斐逊
C.华盛顿
D.罗斯福
25.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战火遍及全球 。阅读如下战争进程示意图,对事件影响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某小组围绕下列两幅历史地图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A.联合国的建立
B.“冷战”的出现
C.苏联的解体
D.欧洲的联合
28.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演变历程的阶段是
A.A
B.B
C.C
D.D
29.当今世界,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这说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格局表现为单极格局 D.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
30.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二、非选择题(20分)
31.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哪一部历史文献密切相关?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2)材料二中日本“弃旧图新”指的是哪次重大改革?并概述其对日本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历史影响。
材料三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3)依据材料三,分析归纳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大国崛起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答案与解析
1.A
【详解】根据题干“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可知,北京人会制作工具,A项正确;"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爱美意识无关,排除B项;“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人工取火无关,排除C项;“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磨光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割据称雄,争夺霸主”是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授爵赐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讨伐商纣,建立政权”是西周的建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B
【详解】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有力证据;青铜器代表商周文明。因此,图片展示了早期文明成就,B项正确;甲骨文不属于铸造工艺高超,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出现于商代,排除C项;青铜器不能说明文字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5.D
【详解】根据材料“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可知,商鞅变法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诸侯归附,表明商鞅变法的影响,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民,材料中已经实现了,排除B项;材料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统一文字,加强文化控制;统一货币,加强经济管理。因此,这两项措施体现的中心主题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加强文化控制是统一文字的目的,排除A项;加强经济管理,是统一货币的目的,排除B项;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不是对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朝,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使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B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没有涉及分封制度趋于完善,排除A项;兼并战争不断只是片面信息,主要是反映从分裂到统一,排除C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没有人口南迁,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D正确;“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后被汉武帝采纳,解决了“王国问题”,A错误;明朝废丞相,而不是汉朝,B错误;抑制豪强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措施,故C错误。
9.B
【详解】观察题干方框内的内容可知,第9课到第15课的内容与秦汉时期有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故最合适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调、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大陆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铁等枝木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瓷器之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在现代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李时珍是明朝的名医,写成了《本草纲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关键词“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所以反映的战役应是赤壁之战,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排除B项;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得出是指南方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北民大量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与发,B项正确;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在原因,排除A项;C项是北民南迁的表现,排除C项;当时海外贸易并没有拓展,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知,汉族接受少数民族的文明,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融,不是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不是边疆开发、 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D二项。故选C项。
15.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阶段②是在魏国建立后到隋建立之前的时间段,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D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
1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宣言的新思想是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专制主义,排除A项;理性主义到启蒙运动时期得到宣言,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1500年左右”、“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并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此前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将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新航路开辟,A项正确;列强殖民扩张加剧是在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之后,排除B项;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专制格局,排除C项;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依据题干“”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制宪会议颁布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共和制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体,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C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掌权;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最后兵败滑铁卢,被迫下台。据此可知,该人物是拿破仑,C项正确;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是美国国父,排除A项;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排除B项;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袖,曾任“护国主”,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其中英国人发明的是蒸汽机车,B符合题意;珍妮纺纱机不是运用蒸汽的动力,A不符合题意;汽车和飞机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运用内燃机的原理,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详解】根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时间是1836—1848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排除A项;法国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是1871年,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时间是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章西女王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是反映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印度的章西女王英勇牺牲,起义失败,故B不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没有牺牲,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答案。
2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为了缓解统治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C项符合题意;颁布《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制定《1787年宪法》是美国,B项不符合题意;实施文明开化是日本,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黑人奴隶”是解题关键。南北战争期间,为了挽回北方军节节失利的严峻形势,林肯于1862年签署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杰斐逊和华盛顿领导美国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独立战争,故选项BC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施行新政,挽救了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国家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但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6.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①正确;1941年12月爆发的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战役,②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不是达到最大规模的战役,③错误;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争,促使德国受到两面夹击的态势,④正确,故选B;A、C和D错误。
27.D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共同体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20世纪50年代成立,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废止了“欧洲共同体”,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因此图片共同体现了欧洲的联合,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28.D
【详解】依据题干“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演变历程的阶段是”,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A对应的是1919 -1937年间,B对应的是1937 -1945年间,C对应的是1945-1955年间,D对应的是1955-1991年间,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9.A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表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主张。目的是改革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和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排除B项;世界格局表现为一超多强,排除C项;西方没有主导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30.B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贸易、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31.(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3)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国家统一;发展科学技术;大发战争财等(回答三点即可)
(4)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迅速缓解了危机(政治和经济危机)。
(5)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打开国门,走对外开放之路;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培养人才等。(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弃旧图新”指的是1868年明治政府进行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等是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行新政。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使本国渡过了统治危机。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国崛起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启示,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打开国门,走对外开放之路;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培养人才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