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1955年,中国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2.20世纪70年代,打开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关键在于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制定
3.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4.高毅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一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为英国“全新的政体”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
A.《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1871年宪法》 D.《独立宣言》
5.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年6月一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土地改革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
6.11至13世纪不仅是西欧教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王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这说明西欧( )
A.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弱B.教会控制了社会财富C.民族国家形成任重道远 D.教权和王权始终对立
7.“然有一事,是汉朝败坏的根源,自霍光秉政之时,那便是宰相之权移于尚书…,宰相都用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根据材料,作者认为西汉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后宫乱政 B.相权实际上的丧失 C.宦官专权 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8.14世纪初,腓力四世在巴黎圣母院召开了法兰西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贵族、教士和市民的代表一起谴责教皇是异端。这场会议的召开( )
A.揭开了法国宗教改革序幕 B.有利于强化法国封建王权
C.确立起封建议会君主制度 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9.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商勋章程》规定:“制造火车、轮船、汽车能与外洋新式车、船相符者,造长桥在数十丈以上者,能出新法造电机者”,奖励一等商勋加二品顶戴。“仿造西式物品畅销内地者”,奖励五等商勋加六品顶戴。这表明当时( )
A.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 B.官员选拔的程序渐趋合理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官制改革推动了洋务新政
10.“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央集权程度的加深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11.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 )
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 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
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
12.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
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 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 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 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
13.1834年,英国《经济法》明确规定接受救济的贫民必须以丧失个人尊严、自由与政治权利为代价。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贫困被认为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的后果应该由社会承担。这反映出( )
A.英国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完备 B.社会保障理念由道义转向权利
C.人文主义思想影响非常深远 D.贫困是工业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1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主张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即“怀特计划”;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即“凯恩斯计划”。二者的主张( )
A.最后“怀特计划”取得胜利 B.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建
C.导致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据《宋史》记载,朱熹上奏皇帝:“陛下即位未能旬月,而进退宰执,移易台谏,皆出陛下之独断,大臣不与谋,给舍不及议。此弊不革,臣恐名为独断,而主威不免于下移。”材料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理学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传统君臣纲常受到挑战 D.缺乏君臣对话的机制
16.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宰相李吉辅主持编撰《元和郡县图志》。当时唐朝陇右道被吐蕃占领,但李吉辅仍将陇右道列于书的最后。李吉辅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B.发展了中国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C.意在打击地方藩镇势力 D.说明皇帝权力已被宰相架空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材料二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3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年5月1日)
请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反对不教而刑,主张“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在民本理念下,“不能使民无讼,莫若劝民息讼”。西周时要求“惟察惟法”,防止官吏在司法活动中枉法裁判,法家则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周礼·秋官》有“三赦之法”,即对年少体弱的人、七八十岁的老人及智力有障碍的人采取宽宥政策;秦汉以后建立了一系列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原则和法律制度;《唐律疏议》的相关规定发展得更加成熟。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条件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19世纪后期德国与20世纪后期中国加强立法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4分)
三、论述题(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以及实行的制度是不同的。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民主制度"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项正确;开罗会议1943年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排除A项; 雅尔塔会议指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于1945年2月4日-11日,在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都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故排除AB;改革开放指的是1978年中国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新局面没有因果联系,故排除D。
3.A
【详解】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A正确;汉朝是继承了秦朝制度,排除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制度,排除D。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正确;AD与美国有关,排除;C与德意志帝国有关,排除。故选B。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C正确;解放战争时间是1946年至1949年,A排除;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与材料无关,BD排除。故选C。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可知,在11至13世纪,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教权高于王权,削弱了君主的权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权与教权在政治上的斗争,没有涉及教会对社会财富的控制,排除B项;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古时期早期,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两者并非始终对立,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霍光当政时,将宰相的权力转移到中朝长官尚书手中,宰相均任用近臣及年老之人,政事全部都由宫中皇帝主导的中朝裁决,因此朝中没有了“正色立朝之臣”,容易造成朝政腐败,可见作者认为西汉衰亡的主要因素是相权实际上的丧失,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后宫乱政”“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方面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贵族、教士和市民的代表一起谴责教皇是异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等级代表君主政体的确立,在法国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表明市民等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也是封建贵族民主制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对于协调国王、僧侣、贵族和市民之间的利益,加强封建国家机器,集中国家权力有着重大的作用,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A项;材料中的是等级代表君主制,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的时间是178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法令,明确奖励实业的政策,表明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A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官员选拔的程序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奖励实业,并非其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 据所学,洋务新政已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宣告了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意味着内朝官的权力高于外朝官,实质是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D项正确;与秦朝相比,汉朝只是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来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只是处理机构变了,行政效率提升无法得出,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汉代中央权力机构的调整,而不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民主是人民参政议政,题干所述处理“直诉”文书机构的变化与之不属于同一范畴,反而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时的焦虑,该举人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很多读书人因此而失业,表明科举制的废除会导致读书人另找出路,即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而失业的焦虑,学堂选官制度是否建立不是题干中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废除科举制度导致读书人失业的现象,没有体现大众对新式教育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唐朝中期出现家中有未成年人,但是非常富裕的纳税少;虽然家中有强壮劳动力,非常贫穷的却要纳重税;百姓居家逃亡为避赋税的叫“客户”,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赋税制度并不是按照土地好财产多少收税的,而是按照人丁来征税,所以就造成很多弊端,从而将一些原因被减免的税收又加在纳税人身上,从而造成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故选A,排除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对贫民的救济由以丧失个人尊严、自由与政治权利为代价,到“这种不幸的后果应该由社会承担”,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非常深远,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是否较为完备,排除A项;必须以丧失个人尊严、自由与政治权利为代价的说法体现不了道义,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贫困是工业发展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黄金储备量世界第一,因此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即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该方案实际上是为了确定美元的霸权地位,由美国一手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A项正确;“怀特计划”属于货币体系,和贸易体制无关,排除B项;两极格局指的是美苏而非美英,排除C项;材料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朱熹上书皇帝认为皇帝即位后,对官员进退更迭过于频繁,完全出自于个人的想法,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正确;理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宋朝属于文官政治,排除。故选B。
16.A
【详解】本题结合唐代国家统一观念考查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当时陇右道被吐蕃占领,但是宰相李吉辅在编撰《元和郡县图志》时并没有放弃对陇右道的相关记述,这体现了李吉辅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故A项正确;《元和郡县图志》是地理学著作,并非正史,排除B项;吐蕃并非地方藩镇,排除C项;题干中宰相李吉辅的做法对皇权无法产生威胁,排除D项。
17.(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主要内容: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或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重要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主要表现: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主要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④综合国力的提高。
【详解】(1)外交方针:根据“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政策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重要影响:根据“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可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分析总结。
(4)主要原因:可从新中国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综合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18.“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在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其余三分之二名额。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关于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角度看,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政权建设角度分析,“三三制”原则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19.(1)内容:礼法结合,注重教化;以民为本,崇尚和谐;追求公正,宽仁恤刑。
(2)侧重点:德国侧重于工人的社会保障;中国侧重于经济立法。
原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矛盾尖锐;工人力量壮大,工人运动高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价值: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统治。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可知,礼法结合,注重教化;根据材料“在民本理念下,‘不能使民无讼,莫若劝民息讼’”可知,以民为本,崇尚和谐;根据材料“防止官吏在司法活动中枉法裁判,法家则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秦汉以后建立了一系列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原则和法律制度”可知,追求公正,宽仁恤刑。
(2)侧重点:根据材料“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可知,德国侧重于工人的社会保障;根据材料“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可知,中国侧重于经济立法。原因:德国:根据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条件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可知,阶级矛盾尖锐;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可知,工人力量壮大,工人运动高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政府颁布法律维护工人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制度可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统治。
20.论题:民主制度是由内部生成的。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向世人昭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
【详解】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学生可以从我国的民主是内部生成的、是外力强加的和内外结合的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证。解答本题首先第一步必须亮明自己观点。然后第二步展开详细的论述,举出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要下总括性的结论。例如:主题:民主制度是由内部生成的。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向世人昭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