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期末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认为山东六国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君主过于放纵臣下之间的互相结党营私,那些群臣朋党往往隐匿正道,追求私利,最终为祸国家。据此可知,韩非子认为朋党政治
A.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是导致山东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C.对于国家朝政有重大影响D.成为士大夫政治博弈的重要砝码
2.下面是东汉末至十六国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人口的变迁源于门阀士族的壮大 ④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据《嘉兴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嘉兴地区“比户以养蚕为急务……蚕或不登,举家聚哭”;此外,当地还形成了“蚕关门”和“蚕开门”的风俗,即在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直到采茧时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C.迷信思想影响社会生活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4.19世纪后期,美国外交官田贝说:“在中国方面更没有梦想到战争,它用骄满的外壳封包着自己,没有想到倭人胆敢来攻击它,它以四万万人口对抗四千万人口……他们全是东方国家,似乎没有战争的理由”。田贝的言论
A.印证了甲午战争中国准备不足B.折射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C.表明东亚宗藩体系的彻底瓦解D.见证了中日战争美国偏袒日本
5.胡适曾回忆:“在民国六年,大家办《新青年》的时候,本有一个理想,就是20年不谈政治,20年离开政治……但是不容易做得到,因为我们虽抱定不谈政治的主张,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这一状况的出现
A.体现出政治变革的艰巨性B.凸显了文人具有保守意识
C.引发了知识界的普遍反思D.源于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
6.1932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不久,便在长汀南寨广场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福建省游艺体育运动会。该运动会除红军战士、机关干部外,还吸引了大量闽西群众的参与与观看,如才溪女子代表队身着黑色列宁式女装,打绑腿,留短发,手持长矛、大刀进行操练,荣获第一名。这表明
A.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工作B.苏区政府赢得群众普遍支持
C.中共开始探索革命新道路D.革命的斗争方式呈现多样化
7.下表反映了2010~2020年我国国有、私营(含个体企业)及外资企业部分经济指数占比情况。该表数据可用于说明
A.政府对社会经济控制逐渐削弱B.体制改革引发社会经济结构剧变
C.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斐然
8.有学者说:“尽管吠陀时代的君主大多要经过选举产生,但是民众选举他们的理由是在于他们获得了神赐予的禀赋——力量、勇气、智慧和慈爱。君主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该学者意在强调,古印度
A.国家因契约的缔结而形成B.宗教信仰维系着种姓制度
C.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样性
9.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A.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0.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A.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C.意在教化十企定现民智月识D.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11、据统计,美国在1850年只有41家工厂的资本达到250万美元。而到20世纪初,1904年已有440个大托拉斯,资金近204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办资本为1250万美元;1919年全国有6家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变化反映出,此时期美国
A.垄断组织的形成具有双重性的影响B.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D.重视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
12.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A.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B.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D.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13.下表所示为1902~1911年欧洲部分国家军费的变化情况(单位:万马克)。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老牌帝国主义霸权遭遇挑战B.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被彻底打破
C.大国竞争削弱欧洲整体实力D.集体安全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
14.1921年,苏俄无产阶级文化派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如:“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里)恐怖包围了清廉洁白,重新逃避到饥饿和痛苦。”由此可知,当时苏俄
A.党内对发展道路尚未达成共识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得民心
C.经济改革缺乏相应制度的保障D.存在对社会主义教条化认识
15.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一幅名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的漫画。其中象征美国的人坐在装有“英国货物”“法国货物”“意大利货物”的货摊上,将货摊压得
几乎倒塌。这两幅漫画主要折射出当时
A.区域集团化遭遇重大挫折
B.马歇尔计划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渗透和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优势明显
D.美国引导欧洲国家走向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16.有学者指出,1992年153个国家和欧共体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2年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在减排承诺方面,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的承诺;非洲国家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则关注全国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
A.对重要资源实行国家管控具有合理性B.联合国未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C.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合作与利益冲突D.全球与区域间的合作日趋紧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多边政党外交是指一国的执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边政党外交议题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刘静柳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边政党外交的议题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多边政党外交议题的演变,并简析推动议题变化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审视“科学革命”
材料一
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西欧各国的贸易随着东印度群岛、非洲和南北美洲等新的海外市场的出现而大幅度增长,工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英国采煤和炼铁业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这些经济上的进步推动了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远洋贸易刺激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为了制造罗盘、地图和仪器,一批新的、有才智的、受过训练的工匠出现了。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天文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依靠数学推理分析数据,他们渐渐放弃了托勒密的理论,转而接受哥白尼的宇宙观。不仅如此,一些天文学家开始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力学研究当中去,作为一个分支科学,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主体。到17世纪中期,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已成为力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是依靠观测与数学,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界的研究模式,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科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比科学革命时期得到了更为详尽的研究,然而这一时期的起止年限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它起于1500年,止于1800年,越300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科学革命仅仅是指17世纪的戏剧性进展。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在任何一种时间界定中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摘编自(美)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1)关于科学革命的成因,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学者各是从什么角度予以分析的 并分析影响科学革命兴起的因素。(8分)
(2)材料三认为科学革命的起止年限是个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此的看法。(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全球化是一种辨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把一系列变化总括起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行动,而是由相互对立的趋势构成的。全球化过程中,新制度的形成受到行为体数量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执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期末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考查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站在法家功利主义和人性恶的理论立场上,直接将朋党现象与国力强弱紧密联系起来,因为朋党“隐塔正道,追求私利,最终为祸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分析了朋党现象与国力强弱的关系,但未体现是否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故排除A项;山东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本身存在的各种因素,故排除B项;朋党政治成为主大夫政治博弈的重要砝码是在君主专制体制的背景下出现,材料未体现这一背景,故排除D项。
2.C考查古代人口迁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至十六国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北方民族与南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也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且门阀士族并未影响人口的迁移,因此②③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其余选项。
3.B考查明清经济。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嘉兴地区养蚕业不断发展,成为当地重要产业,甚至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这表明养蚕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还用于进行商品贸易,这反映出当地商品经济较为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嘉兴地区养蚕业繁荣发展,养蚕仍属于种植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对社会风俗的影响,而非迷信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这是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排除D项。
4.A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他们全是东方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它用骄满的外壳封包着自己,没有想到倭人胆敢来攻击它”,这印证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方面对战争没有足够的思想、军事等准备,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国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故排除B项;从田贝的言论不能表明东亚宗藩体系彻底瓦解,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偏袒日本,故排除D项。
5.D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新青年》创办时本意是不涉及政治的,但是“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袁世凯、张勋等建立独裁统治,这些与先进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民主共和思想相违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反抗,故D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6.A考查苏区根据地的建设。根据材料可知,福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会,吸引了大量人民群众的参与,并在运动会上积极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对苏区社会的改造,以增进苏区人民对苏维埃政府的认同,这反映出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工作,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通过运动会展现中国共产党及苏区社会的新面貌,“普遍支持”的说法在材料中难以证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走土地革命的道路和对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努力,与探索革命新道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共通过运动会向苏区群众展示中共的革命气象,以实现苏区人民的团结,这与斗争方式的多样化无关,排除D项。
7.D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根据材料可知,2010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含个体企业)在数量、就业人数、进出口贸易及税收上均占据主体地位,这反映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始终贯彻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推动私营企业(含个体企业),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地展现,故D项正确。我国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命脉上处于主导地位,其各项经济指数的下降,并不代表
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私营企业(含个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剧变”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排除C项。
8.C考查古代印度王权的合法性来源。根据“尽管吠陀时代的君主大多要经过选举产生,但是民众选举他们的理由是在于他们获得了神赐予的禀赋——力量、勇气、智慧和慈爱。君主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王权合法性”,即人民为什么要服从于国王支配的正当理由,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印度时期,成为君主的条件有人民的拥护、神的赐予以及效忠法律,这说明“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故C项正确。契约缔结是近代以后立国、建国的主张,此时的古印度并不是由契约缔结而形成的,故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状况,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无法得出文明的多样性,故排除D项。
9.A 考查阿拉伯文明。根据材料“投资于大商队”“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等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贵族、僧侣从事商业活动,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客观上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排除D项。B项中“商人”的表述与材料中“官僚贵族”“僧侣贵族”等关键词不符,故排除;材料中的“阿拉伯帝国”未能实现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故排除C项。
10.B考查启蒙运动。材料中“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这些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与传统的封建等级秩序相违背,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民智启迪和该命题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排除C、D两项。
11.C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在1850年只有41家工厂的资本达到250万美元”“1904年已有440个大托拉斯,资金近204亿美元……1919年全国有6家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变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扩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故C项正确。B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双重性的影响”“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材料均未反映,故排除A、D两项。
12.D 考查世界殖民体系。根据材料可知,“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体现了法国对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文化同化政策,向殖民地人民灌输法国的价值观念,兴办教育成为推行同化政策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文化同化政策产生了偏离殖民者意志的效果,““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印证了法国在印度支那传播西式教育,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法国文化对殖民地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未强调两者间的冲突,故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法国的文化殖民政策,故排除C项。
13.A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相互对抗,尤其是英、德两国之间的对立,即以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强国对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起挑战,以争夺世界霸权,传统的大陆均势原则遭到挑战,故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未表现出对欧洲实力的影响,故排除C项;国联成立后确立了集体安全原则,故排除D项。
14.D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但仍有诸多知识分子认为这一政策是历史的倒退,这反映出当时苏俄仍存在对社会主义教条化认识,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部分知识分子对发展道路未达成共识,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部分知识分子,当时战时共产主义已引发民众强烈不满,排除B项;材料与制度保障无关,排除C项。
15.B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根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漫画家从苏联立场出发,对马歇尔计划进行抨击,侧重描绘其负面影响,指责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趁机挤占世界市场。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下,英、法、意的国际市场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表明马歇尔计划有利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渗透和控制,故B项正确,排除D项。此时欧洲一体化才开始起步,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苏争霸谁占优势,故排除C项。
16.C考查国际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关系。根据材料“1992年153个国家和欧共体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2年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的承诺……石油输出国则关注全国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面对环境保护问题时,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从而促进了各国达成环境保护的协议,又存在和本国利益相冲突的地方,这说明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际关系存在着合作与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联合国发挥的作用,故排除B项;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7.(1)特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3分,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积极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专断独行,有利于提高统治效能。(4分)
(2)不同:中国古代是为君主专制服务,越来越走向专制集权;英国是限制君权,逐渐走向近代民主体制。(4分)认识:这两种制度在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发挥官员集体智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民主制度上的议事有着本质区别,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其作用和功能有限。(4分,言之有理即可)
18.演变:议题重心从政治对话延伸到经贸文化;议题功能性凸显(聚焦务实性问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议题。(6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理念的发展与成熟;国际多边外交模式的不断发展;全球治理模式的不断演变;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化。(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角度:材料一中的学者是从社会经济发展(或工商业的发展)的角度予以分析的;材料二中的学者是从天文学和数学发展的角度予以分析的。(4分)因素: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冲击了神学权威;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近代大学的兴起;中世纪科学成果的推动。(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看法一:赞同。(1分)“科学革命”这一词汇的内涵与外延不清(或“科学革命”这一概念是后世学者提出的、或对于科学革命的起止划分属于一种历史解释)、学者研究“科学革命”的目的不尽相同。(4分)看法二:不赞同。(1分)“科学革命“是客观存在的史实,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都有具体的科学研究,且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被人们当作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学者关于科学革命起止年限不同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对“科学革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4分)
看法三:部分赞同。(1分)科学革命的起正年限确实存在争议,这是因为学者研究“科学革命”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对于科学革命的起止年限可能会逐渐达成共识。(4分)(任选一个角度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0.示例:
论题: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
阐述: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新航路开辟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大大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殖民主义时期的特点体现了16世纪以后全球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世界范围内发达(主要是欧洲)与欠发达国家地区的侵略和掠夺关系。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拉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继而形成了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更加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等都大大加强。(8分)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全球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