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质调研三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可用于研究( )
A.一战爆发的背景 B.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C.二战的进程 D.二战爆发的原因
2.下图拍摄于1914年6月28日,拍摄不久之后,照片中的主人公斐迪南大公夫妇就遭到了刺杀,此事件成为一战的( )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A.导火索 B.爆发标志 C.转折点 D.结束标志
3.“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拉美独立运动 D.华夫脱运动
4.下图所示年代尺呈现的事件是哪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斯大林 D.列宁
5.提到“斯莫尔尼宫”“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些关键词,你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三年国内战争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6.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讲话时说到:“现在欧洲有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为欧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欧洲人不敢和他们接近,我们亚洲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怀有异样的目光。”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B.曾经是三国协约的成员
C.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D.因一战激化矛盾而爆发革命
7.某一国际组织由美国倡导建立、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却最终由英法操纵成为英法维持战后新秩序的工具。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反法西斯同盟 C.同盟国 D.协约国
8.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的正当要求遭到列强的拒绝;但是在随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美两国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有关山东问题的要求却表示支持。列强在两次会议上对中国问题的不同态度反应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C.日本在华扩张损害了英美在华利益
D.英美与中国关系缓和
9.某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持续
D.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10.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由此可知,苏俄调整政策的目的( )
A.学习西方科技,开启国家近代化
B.集中全国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
C.建设集体农庄,促进农业集体化
D.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
11.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修建农田灌溉工程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征收粮食税
12.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一轮的“苏联热”,以苏联主体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D.苏联的政治改革
13.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民族英雄的是(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华盛顿 D.甘地
14.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点是( )
A.由资产阶级组织和领导 B.都采用暴力手段反抗殖民统治
C.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D.都采用外交谈判的方式争取权益
1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述成效是因为罗斯福新政(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
16.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C.使经济开始缓慢地恢复过来 D.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17.1936年底,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
A.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C.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已经建立法西斯专政
18.如果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下列应首先被关注的是( )
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九国公约》
19.下图所示战役的发生 (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标志欧洲战事结束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0.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次会议的相关规定有关( )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受到削弱的表现。
(2)依据所学,说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名称。建立这一新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新秩序”是建立在哪两次会议的基础上的?并列举一例一战后发生在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以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局势的因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7年,在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正式施行前夕,斯大林说道:“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挠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上、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速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战争前夕的1940年,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同时,工业每年给农村提供几万台拖拉机,使机耕地在全国耕地中的比例由1932年的20%增加到1940年的70%口事实证明,苏联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40年代法西斯的侵犯。
材料三: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13年--1920俄国工业产值下降的原因。依据所学,分析1920年--1926年工业产值上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3)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法国的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道: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美日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发动一战的目的。由此可知,《凡尔赛条约》中哪项条款最令德国感到不公平?1939年的哪一史实恰好印证了材料一中法国福煦将军的预言?
(2)依据所学知识,用二战中的史实印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这一史实对二战进程有哪些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述一战后的国际安排和二战的爆发之间的关系。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巨大的破坏力使德国社会动荡,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年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义成著《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新政期间通过哪两种方式缓解了危机。
(3)依据材料三,分析德国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方式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
试卷第6页,共7页
1.A
【详解】依据题干1890、1914年欧洲部分国家陆海军人数统计图可知,俄法德英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陆海军人数大幅增长,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所以题干可以用于研究一战爆发的背景,A项正确;经济危机1929年爆发,排除B项;二战爆发的时间是在1939年,排除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项正确;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1918年11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战争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合题干材料“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世界人民是正义的一方,法西斯是不正义的一方,排除B项;拉美独立运动、华夫脱运动都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行为,即拉美人民、埃及人民属于正义一方,排除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关键信息“1893 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12月被捕”“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11月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可知,年代尺相关事件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列宁,D项正确;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排除A项;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855年3月2日至1881年3月13日在位,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曾下诏废除了农奴制,排除B项;斯大林是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大元帅,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列宁担任总指挥,1917年10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期间,由于沙俄政府的迫害,当时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处在国外,称中央国外局,党在国内的工作由中央俄罗斯局领导,排除A项;三年国内战争与苏联无关,排除B项;苏俄内战,又称苏俄国内战争或对苏干涉战争,是于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革命战争,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由题干中的“1924年”、“欧洲有一个新国家”可知,这个国家是苏俄(联)。苏联并未参加巴黎和会,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所学可知,苏俄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后来,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废除农奴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三国协约成员国主要有:英国、法国和俄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苏俄(联)是一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一战期间,俄国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它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实际上成为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期间建立的,其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排除B项;协约国与同盟国是一战的两大敌对阵营,排除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上英美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英美对中国的态度的变化是因为日本在华扩张损害了英美在华利益,C项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上英美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也不能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排除AB项;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上英美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并不能说明英美与中国关系缓和,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最终使和平走向战争,B项正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关,不符合“从和平走向战争”,排除A项;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不符合从“从和平走向战争”的国际形势,排除C项;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标志着二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不符合从和平走向战争的国际形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可知,面对国内经济衰败的现实状况,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目的是为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开启国家近代化”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点,排除A项;“集中全国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内容,排除B项;“建设集体农庄,促进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地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内容,排除A项;修建农田灌溉工程不是苏联为解决危机,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加速工业化,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由题干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热”等可知,这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1928-1932年、1933-1937年,苏联先后实行了第一个与第二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使苏联由农业国一度跃为工业国,C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苏联的政治改革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他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与其他三位民族英雄不同,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拉美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独立战争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华盛顿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都是由资产阶级组织和领导的,A项正确;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并不都是采用暴力手段反抗殖民统治,印度采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B项;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并不都是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埃及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印度没有,排除C项;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并不都是采用外交谈判的方式争取权益,印度采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采用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C项正确;整顿金融体系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调整农业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B项正确;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排除A项;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排除C项;恢复美国人民信心,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执政,建立法西斯专政。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底”可知,此时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936年召开的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A项报道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B项报道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D项报道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 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内容在于敦促日本投降,排除A项;《开罗宣言》 发表于1943年12月,协调了对日作战,排除C项;《九国公约》签署于192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中“美英盟军”“诺曼底”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军形成了两面夹击德国的态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事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B项正确;慕尼黑会议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1)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力量,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
(2)国家:苏维埃俄国(或苏联)
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列举一例即可)
(4)世界性战争、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崛起、重大国际会议等。
【详解】(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受到削弱的表现有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力量,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
(2)名称:根据所学知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苏联,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解体。
国家: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会议: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运动: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代表事件有①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 ③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等。
(4)因素:根据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世界局势的因素有:世界性战争、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崛起、重大国际会议等。
22.(1)下降原因:第--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上升原因: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政权的巩固。
(2)预防帝国主义的侵犯。
(3)积极影响: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苏联二战时打败法西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级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4)战争、国家政策、人民积极性、科学技术、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等。
【详解】(1)下降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 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也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上升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政权得到巩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2)目的:根据材料二“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挠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上、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可得出是预防帝国主义的侵犯。
(3)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得出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根据材料二“苏联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40年代法西斯的侵犯。”可得出为苏联二战时打败法西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三图片“农业产值为负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级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4)根据上述材料中,苏联在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工业产值下降,而在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后工业产值上升等史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战争、国家政策、人民积极性、科学技术、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等。
23.(1)目的: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条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史实:德国闪击波兰。
(2)史实: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影响: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一战后对战后世界的安排(或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发德日不满,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详解】(1)目的: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所以德国发动一战的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令德国感到不公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纪大战爆发。
(2)史实: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二战中日本袭击美国的史实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一战之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发了德国和日本的不满,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4.(1)涉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2)国家干预经济;立法。
(3)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法西斯道路。
代价:领土面积缩小;大城市被彻底摧毁;伤亡惨重。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工业生产”、“农产品批发”、“对外贸易”可得出涉及范围广;根据材料一“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可得出破坏性特别大。
(2)方式:根据材料二“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可得出,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通过立法的方式干预国家经济,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
(3)方式:根据材料三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可得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代价:根据材料三“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可得出德国领土面积缩小;根据材料三“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可得出,德国大城市被彻底摧毁;根据材料三“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年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可得出,全德国伤亡惨重。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赵县职工子弟学校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