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
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B.西晋统一
C.前秦统一北方D.隋朝建立
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3.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中唱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反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纷争。结束这种局面的事件是()
A.司马昭灭蜀B.司马炎代魏
C.孙权称帝D.西晋灭吴
4.西晋王朝在内迁的少数民族进攻下迅速崩溃,主要是因为()
A.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B.统一时间短暂,政权尚不巩固
C.豪强地主控制人口,拥兵割据D.汉末以来的经济破坏尚未得到恢复3.从三国后期到西5.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6..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B.北方战乱动荡,民族矛盾尖锐
C.西晋短期统一,政局稳定
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7..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
A.奠定了南北方对峙的局面
B.前秦政权在之后迅速崩溃
C.东晋迅速强大并统一北方
D.鲜卑族自此之后由盛转衰
8. 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
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
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
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
9.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10.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11.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其中“塞下”应是
A.洛阳B.长安C.平城D.建康
12.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D.重农政策被废除
13..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在这里居住的主要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1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工业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15.《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正确的是
A.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B.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C.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D.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16.新疆吐鲁番曾出土了一份公元408年的文书,这份文书是用楷书书写的,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从中可知当时的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17.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圣、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地广野丰”“覆衣天下”出现的原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19.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优秀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5BADAA 6-10 ABCBB 11--15 ABCCC 16—17BA
18. (1)赤壁之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交融。
19.(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