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3 潢川县三模)在中英鸦片战争开战之初,广州军民多持观望态度,但自英军攻城以来,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1842年,广州城西北并东路学社均有团练,到1847年以后,广州城内粤秀、越华、羊城三大书院也组织街约团勇“无事则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侮”。广州民众的抗争说明( )
A.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
B.知识分子充当了反侵略先锋
C.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中英两国军事力量存在差异
2.(2023 平顶山一模)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要与外国协商确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航行,外国人在华犯法,由外国领事裁判。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2023 镇平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行为(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彰显朴素的爱国情怀
C.导致了中国外交被动 D.反映盲目排外的愚昧
4.(2023 罗山县二模)强敌当前,皇帝弃京而去,在明清两朝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这一抉择实际意味清廷打算放弃武力抗御联军。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3 金水区)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B.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C.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6.(2023 牧野区二模)对太平天国要进行总体上的评价,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属于“新的东西”的是( )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7.(2023 新县一模)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
8.(2023 唐河县二模)为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小历同学制作了如图图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2023 方城县)如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
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10.(2023 西华县三模)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2022 中牟县)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制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也。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材料中的“物质改革”“政治改革”分别指( )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D.实业救国维新变法
12.(2023 洛宁县三模)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道德革命”以及“史学革命”这表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13.(2023 中原区)“当各国侵略联军打进北京城以后,就像一群强盗在被他们打开了的宝库前面一样,整个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宫和城外的颐和园,遭到了洗劫。”材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
C.八国联军的罪行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4.(2023 淮阳区三模)《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针对列强以极低价格侵占中国矿场的现象,1907﹣1911年清政府采取举措,陆续收回列强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部分矿场。清政府的举措( )
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C.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均衡了中国工业的地域布局
15.(2023 固始县)历史学泰斗顾颉刚先生亲历了辛亥革命,据他回忆,“我们这一辈人……恨不能把整个的世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彻底地重新造过,种族革命之后既连着政治革命,政治革命之后当然要连着社会革命。”顾先生所指的种族、政治、社会革命的核心是( )
A.物竞天择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16.(2023 河南)以下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 )
国家强盛复兴之路——三民主义
1905年10月,孙中山先生就中国目前的状况,分析欧美各国推行三民主义使国家强盛的事实,以及三民主义在当时中国可以实现的途径……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17.(2023 洛阳三模)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18.(2023 邓州市二模)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这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的出现得益于(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思想解放的深入 D.北伐战争的胜利
19.(2023 方城县)如图是历史兴趣小组排演的历史剧本目录。你认为该剧中应该出现的主题语是( )
第一幕 武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幕 清朝皇帝被迫退位第三幕 中华民国建立第四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走向共和 D.民主科学
20.(2023 浚县)导致如表中各项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南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1.(2022 柘城县)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下列能验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护国战争
C.宋教仁遇刺 D.护法运动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2.(2023 郸城县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第一周,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先后接见文武官员、友人、旧属、同乡等,多方面了解鸦片流毒情况。他还举行“观风试”(清朝官场规矩,高官到任时可以命题考当地学生),召集广州三个书院的士子(学生),以答卷形式检举揭发鸦片烟商和受贿官吏。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一起乘舟游览虎门等处海口形势。通过调研,他认识到广东鸦片烟贩之多,吸食者之众,皆由外国鸦片贩子贩卖鸦片造成的,更感到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为维护正义和民族尊严,断绝鸦片祸害,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
(1)根据材料,归纳林则徐第一周采取了哪些调查研究的方法来了解情况?
(2)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调查的结果对他今后的行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以下是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中“社会调查报告类”的部分入选作品。请你关注“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拟定一个调查报告主题,并说明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主题 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汉滨区建民镇、张滩镇中小学生为例 通过调查分析,作品将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反映出来,以引起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顺利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作品针对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本作品对老年人精神领域进行的研究及数据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关注物质较多、关注物质保障较多,关注精神较少、关注精神支持因素较少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分析所呈现的数据对政府养老保障建设的政策设定与实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媒体服饰话语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 本报告探讨媒体服饰话语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为企业深刻认识影响下女性的价值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23.(2023 淇县二模)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爱国主义贯通了中国历史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有时它会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摘编自许增纮《近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材料二
材料三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他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中指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结合材料二中两个历史人物的活动,用史实阐释“爱国主义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结合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24.(2023 濮阳一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努力的一次伟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辛亥革命后)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材料三 鲁迅《故乡》中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情况。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努力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三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请你用所学史实为李三这种态度找证据?
(3)根据材料三中归纳指出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材料三中的情况陈独秀鲁迅等人又做了什么努力?
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3 潢川县三模)在中英鸦片战争开战之初,广州军民多持观望态度,但自英军攻城以来,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1842年,广州城西北并东路学社均有团练,到1847年以后,广州城内粤秀、越华、羊城三大书院也组织街约团勇“无事则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侮”。广州民众的抗争说明( )
A.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
B.知识分子充当了反侵略先锋
C.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中英两国军事力量存在差异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的觉醒,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但自英军攻城以来,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的觉醒,开始主动组织起来反抗列强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家园的和平与安宁,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至此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排除A项;材料“到1847年以后,广州城内粤秀、越华、羊城三大书院也组织街约团勇‘无事则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侮’”反映了读书人起到了组织民众的作用,但是材料着重强调了民众面对外来侵略时民族意识的觉醒,“知识分子充当了反侵略先锋”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英两国的军事力量的差距,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的觉醒,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23 平顶山一模)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要与外国协商确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航行,外国人在华犯法,由外国领事裁判。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的关税要与外国协商确定,《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海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由此可见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项正确;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
明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3.(2023 镇平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行为(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彰显朴素的爱国情怀
C.导致了中国外交被动 D.反映盲目排外的愚昧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中国民众的行为彰显朴素的爱国情怀,自发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行为彰显朴素的爱国情怀,自发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3 罗山县二模)强敌当前,皇帝弃京而去,在明清两朝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这一抉择实际意味清廷打算放弃武力抗御联军。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
【解答】A.鸦片战争中,清朝皇帝并未弃京而去。故A错误;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放弃北京,逃往热河。这是明清两朝,皇帝第一次弃京而去。故B正确;
C.甲午战争中,清朝皇帝并未弃京而去。故C错误;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朝皇帝第二次弃京而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5.(2023 金水区)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B.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C.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可以看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都借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进程,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没有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政治影响,不是思想,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表述错误,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6.(2023 牧野区二模)对太平天国要进行总体上的评价,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属于“新的东西”的是( )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史实,“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是指学习西方,《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D项正确;“永安建制”属于历史事件,不具有进步性,不算为社会提供的新东西,排除A项;“定都天京”客观上不具进步性,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停留在土地的范畴,本质上还是封建的产物,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7.(2023 新县一模)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
【考点】洋务运动.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题干材料“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表明洋务企业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D正确。ABC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2023 唐河县二模)为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小历同学制作了如图图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洋务运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洋务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9.(2023 方城县)如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
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漫画及文字“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选项A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排除;选项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略中国的结果,排除;选项D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的结果,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10.(2023 西华县三模)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考点】《马关条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反映的是割台湾给日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反映的是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所以信中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与之相符的只有C项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内容的解读,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2022 中牟县)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制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也。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材料中的“物质改革”“政治改革”分别指( )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D.实业救国维新变法
【考点】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的探索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中的“李鸿章的物质改革”是指洋务运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中的“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是指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康有为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B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排除C项;实业救国代表人物是张謇,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的探索等知识。
12.(2023 洛宁县三模)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道德革命”以及“史学革命”这表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考点】戊戌变法.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曲界革命”“道德革命”等,表明中国思想领域推陈出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条件,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奏,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2023 中原区)“当各国侵略联军打进北京城以后,就像一群强盗在被他们打开了的宝库前面一样,整个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宫和城外的颐和园,遭到了洗劫。”材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
C.八国联军的罪行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当各国侵略联军打进北京城以后……整个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宫和城外的颐和园,遭到了洗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与题干“各国侵略联军”不符,并且鸦片战争中英国没有攻陷北京,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没有体现列强瓜分中国,排除B;《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但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烧杀抢掠,没有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14.(2023 淮阳区三模)《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针对列强以极低价格侵占中国矿场的现象,1907﹣1911年清政府采取举措,陆续收回列强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部分矿场。清政府的举措( )
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C.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均衡了中国工业的地域布局
【考点】《辛丑条约》.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后清政府采取举措陆续收回部分矿场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1907﹣1911年清政府采取举措,陆续收回列强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部分矿场,这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项;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思想,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C项;均衡了中国工业的地域布局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政府采取举措陆续收回部分矿场的影响。
15.(2023 固始县)历史学泰斗顾颉刚先生亲历了辛亥革命,据他回忆,“我们这一辈人……恨不能把整个的世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彻底地重新造过,种族革命之后既连着政治革命,政治革命之后当然要连着社会革命。”顾先生所指的种族、政治、社会革命的核心是( )
A.物竞天择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考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理解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
【解答】A.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的《天演论》影响很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与题干“辛亥革命”不符,排除A。
B.根据题干“辛亥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族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即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指的是建立中华民国,即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指的是中华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即民生主义,所以顾先生的观点的核心是三民主义,故B正确。
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与题干“辛亥革命”不符,排除C。
D.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与题干“辛亥革命”不符,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理解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3 河南)以下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 )
国家强盛复兴之路——三民主义
1905年10月,孙中山先生就中国目前的状况,分析欧美各国推行三民主义使国家强盛的事实,以及三民主义在当时中国可以实现的途径……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考点】民报;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民报》,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时务报》是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的报刊,主笔是梁启超,排除。
B.《国闻报》也是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的报刊,主笔是严复,排除。
C.提取题干关键信息“1905年”“孙中山”“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报》也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符合题意。
D.《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报刊,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2023 洛阳三模)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考点】辛亥革命.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在民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说明辛亥革命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各阶层思想的趋同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影响。
18.(2023 邓州市二模)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这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的出现得益于(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思想解放的深入 D.北伐战争的胜利
【考点】辛亥革命.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重点掌握清帝退位的及其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这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可知,反映了清帝退位的影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年仅六岁的小皇帝宣统,连续发布三道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清帝退位后,仍然保留着优厚的待遇。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这不是数千年来一个王朝替代另一个王朝的轮回,也不是政治权力一家一姓的又一次转换。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一个全新的共和国家出乎意料地悄然而生。综上所述,B项正确;推动清朝统治覆灭的是辛亥革命,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思想解放的深入”关系不大,排除AC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9.(2023 方城县)如图是历史兴趣小组排演的历史剧本目录。你认为该剧中应该出现的主题语是( )
第一幕 武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幕 清朝皇帝被迫退位第三幕 中华民国建立第四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走向共和 D.民主科学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内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解答】A.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救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排除A。
B.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变法图强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排除B。
C.根据材料“武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政体,故C正确。
D.陈独秀领导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内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023 浚县)导致如表中各项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南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考点】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间耕地减少,军费增加的原因是军阀之间割据混战;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大小军阀割据混战,故A项正确;1914﹣1918年间日本还没有发起侵华战争,排除B项;清政府在1912年就已灭亡,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掌握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其具体表现。
21.(2022 柘城县)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下列能验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护国战争
C.宋教仁遇刺 D.护法运动
【考点】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评价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3年,对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针对袁世凯自的复辟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蔡锷等发起了护国运动,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2.(2023 郸城县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第一周,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先后接见文武官员、友人、旧属、同乡等,多方面了解鸦片流毒情况。他还举行“观风试”(清朝官场规矩,高官到任时可以命题考当地学生),召集广州三个书院的士子(学生),以答卷形式检举揭发鸦片烟商和受贿官吏。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一起乘舟游览虎门等处海口形势。通过调研,他认识到广东鸦片烟贩之多,吸食者之众,皆由外国鸦片贩子贩卖鸦片造成的,更感到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为维护正义和民族尊严,断绝鸦片祸害,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
(1)根据材料,归纳林则徐第一周采取了哪些调查研究的方法来了解情况?
(2)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调查的结果对他今后的行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以下是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中“社会调查报告类”的部分入选作品。请你关注“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拟定一个调查报告主题,并说明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主题 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汉滨区建民镇、张滩镇中小学生为例 通过调查分析,作品将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反映出来,以引起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顺利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作品针对安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本作品对老年人精神领域进行的研究及数据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关注物质较多、关注物质保障较多,关注精神较少、关注精神支持因素较少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分析所呈现的数据对政府养老保障建设的政策设定与实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媒体服饰话语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 本报告探讨媒体服饰话语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为企业深刻认识影响下女性的价值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答案】(1)方法:谈话法;问卷法;实地考察法。
(2)影响:明确了工作方向或工作重点——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明确了主要对象——外国侵略者;坚定了工作态度或斗争意志——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
(3)调查报告主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减量增质”,提高作业质量,本课题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习特长等信息。采用分层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方法:根据材料“先后接见文武官员、友人、旧属、同乡等,多方面了解鸦片流毒情况”可得出谈话法;根据材料“他还举行‘观风试’……以答卷形式检举揭发鸦片烟商和受贿官吏”可得出问卷法;根据材料“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一起乘舟游览虎门等处海口形势”可得出实地考察法。
(2)影响:根据材料“他认识到广东鸦片烟贩之多,吸食者之众,皆由外国鸦片贩子贩卖鸦片造成的,更感到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为维护正义和民族尊严,断绝鸦片祸害,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概括得出明确了工作方向或工作重点——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明确了主要对象——外国侵略者;坚定了工作态度或斗争意志——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
(3)围绕“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任选一方面确定主题,说明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即可。比如:调查报告主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减量增质”,提高作业质量,本课题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习特长等信息。采用分层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故答案为:
(1)方法:谈话法;问卷法;实地考察法。
(2)影响:明确了工作方向或工作重点——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明确了主要对象——外国侵略者;坚定了工作态度或斗争意志——同外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
(3)调查报告主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减量增质”,提高作业质量,本课题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习特长等信息。采用分层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的调查研究方法、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相关史实,有利于培养考生探究历史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素养。
23.(2023 淇县二模)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爱国主义贯通了中国历史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有时它会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摘编自许增纮《近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材料二
材料三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他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中指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结合材料二中两个历史人物的活动,用史实阐释“爱国主义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结合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考点】戊戌变法;洪秀全;左宗棠.
【答案】(1)反对外来侵略(或追求民族独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抗争。
(2)兴民权,建立民族国家。
(3)近代爱国主义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不断演变;近代爱国主义伴随着列强侵略而兴起;不同阶级诠释的爱国主义表现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洪秀全、左宗棠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可知,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反对外来侵略(或追求民族独立)。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有时它会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材料二图片可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抗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可知,梁启超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是兴民权,建立民族国家。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近代爱国主义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不断演变,近代爱国主义伴随着列强侵略而兴起,不同阶级诠释的爱国主义表现不同。
故答案为:
(1)反对外来侵略(或追求民族独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抗争。
(2)兴民权,建立民族国家。
(3)近代爱国主义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不断演变;近代爱国主义伴随着列强侵略而兴起;不同阶级诠释的爱国主义表现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洪秀全、左宗棠等相关史实。
24.(2023 濮阳一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努力的一次伟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辛亥革命后)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材料三 鲁迅《故乡》中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情况。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努力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三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请你用所学史实为李三这种态度找证据?
(3)根据材料三中归纳指出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材料三中的情况陈独秀鲁迅等人又做了什么努力?
【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李三认为辛亥革命不成功。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等。
(3)国民的愚昧迷信(符合此意即可);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精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努力取得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的结果、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推翻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是重要成果,体现了人人平等、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
(2)根据材料二“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可知,这表明李三认为辛亥革命不成功。据所学可知识知,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去世后出现军阀混战局面,因此李三认为辛亥革命不成功。
(3)据材料三“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可知,这表明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的愚昧迷信。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故答案为:
(1)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李三认为辛亥革命不成功。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等。
(3)国民的愚昧迷信(符合此意即可);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三年(2021-2023)初中历史模拟题分类汇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