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同步练习
1.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将抗日战争称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史实的不确定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2.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C.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4.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
A.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
C.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5.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7.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的外在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8.1935年,日军不断蚕食华北地区。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学生的爱国运动
A.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10.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一讲话
A.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B.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C.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D.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11.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
C.推翻北洋军阀D.发展统一战线
12.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各党派的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
A.意味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B.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D.表明国民政府已迁至武汉
1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据此推断
A.日军全面侵华即将到来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中国人民开始对日作战D.蒋介石对抗战的前景充满着乐观
14.日本占领东北后,除了强行规定日语与汉语同为“伪满洲国”的“国语”外,更严禁讲授中国历史和地理。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造成国统区思想混乱B.割裂东北学生的民族认同
C.提高占领区日语水平D.削弱东北抗联的武装攻击
15.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战与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些史料
A.反映抗战反攻阶段日军的罪孽深重B.表明日本政府已承认侵华的罪行
C.表明十四年抗战成为学术主流认识D.说明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不容掩盖
16.1947年12月18日,日本战争狂人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因在1937年12月攻入南京后所犯罪行而在南京接受公审。他们在南京犯下的主要罪行是
A.窃取中国情报 B.使用化学武器
C.屠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D.掠夺中国资源
17.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翔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18.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十四年抗战示意图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材料四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分析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分析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19.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哪些滔天罪行?
(2)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1---5 DBAAD 6---10 DBBBD 11---15BCBBD 16--17 CD
18(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2)不同:日本的教科书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中国的教科书则基于史实,指出日本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原因:叙述者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
(3)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19.(1)提示: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持续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提示: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在于让国民在勿忘历史追求和平的同时,激扬起民族精神。历史,应该也必须这样铭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