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素养体验活动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如图是陕西汉中龙岗寺遗址出土于某一文化地层的典型石器“原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据此可知生活于该时期的古人类(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掌握了磨制技术
C.正处于新石器时代 D.掌握钻木取火技术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B.稳定社会秩序
C.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3.有学者在评论百家争鸣时说,先秦诸子思想主张千差万别,但其学术思想依然存在某些共性。这里的“共性”指( )
A.树立君主权威 B.反对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维系社会秩序
4.“百年以来诸侯割据,法度既殊,文字各异,致郡县间于朝廷下政令之实施,常因误认讹读而弊乱丛生,甚而有悖法而犯科者。”据此可知,秦朝统一文字和法令的目的在于( )
A.为兼并六国作准备 B.改善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
C.促进文化艺术繁荣 D.使政令能在各地顺利推行
5.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桑弘羊曾说:“政府把工匠召集起来开展生产,要钱有钱,要器具有器具。如果让私人来经营,难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此推测,得到桑弘羊肯定的措施是( )
A.在长安设太学 B.统一调配物资 C.实施“推恩令” D.实行盐铁官营
6.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大陆的交通道路,推动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和这一观点有关的史实是( )
①北击匈奴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班超经营西域 ④罢黜百家,独崇儒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A.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致战乱频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关系的融合
D.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9.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当时江都经济地位上升得益于( )
A.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江都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0.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学生数量和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材料主要表明科举制度( )
A.增加了科学取士的名额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 D.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11.以下两件出土于唐代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布局外重内轻 B.中外交流发达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12.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1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的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与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4.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B.交子的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5.下列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C.高超的建筑技艺 D.神化王权来巩固统治
16.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
A.南亚次大陆 B.意大利半岛 C.希腊马其顿 D.阿拉伯半岛
17.以《罗马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这说明罗马法( )
A.蕴含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B.符合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
C.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D.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18.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这段话表明文艺复兴( )
A.复兴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9.欧洲人带回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如珍珠鸡、玉米、土豆等,也将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原料带到美洲等地,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的殖民扩张 C.“三角贸易” D.英国的殖民掠夺
20.在1660-1684年的24年中,英国议会只通过533个法案,而在1689-1702年的13年间,议会共通过809个法案。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处死查理一世扩大了英国议会立法权 B.《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C.克伦威尔提升了议会的管理水平 D.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
21.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分权制衡 B.联邦体制 C.总统制 D.国会至上
22.“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这场革命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英国工业革命
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颁布《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法律的保障
B 发表《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美国宣告独立
C 颁布《人权宣言》 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D 颁布《民法典》 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A.A B.B C.C D.D
24.2022年1月,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清代宫廷的钟表藏品。以下是两个制造于法国的钟表藏品,它们应制造于(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C.工业革命开展以后 D.洋务运动时期
25.1871年3月18日,一份公报中这样写道:“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首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第一国际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9分,28题7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1)说出材料一所指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这一趋势下出现的新的统一局面。
(2)说出材料二中“远夷率服”所反映的民族政策,分析这样的民族政策和材料中的社会局面之间的关系。
(3)说出材料三中的“匈奴”所指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三的朝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4)根据综上所述,谈一谈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衷世的败落景象。
——中国古代治世、盛世与乱世、衰世的现代启示《廉政大视野》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以及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该书中体现的思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举一例。
(3)说出图三这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朝代,以及该时期出现了的经济现象。
(4)说出材料二表达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加以论证。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是新出现的农业机械,以蒸汽为动力的早期收割机,加快了收割速度。 工人阶级工资很低,童工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图中是被送下矿井的孩子。 漫画反映伦敦的城市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泰晤士河,河中散发出的大恶臭笼罩城市。
(1)根据材料说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待遇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为指导工人运动而形成的理论成果。
(2)根据上面的图片和文字,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全面,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6页,共7页
1.A
【详解】根据材料“‘原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可知,生活于该地层的古人类正处于旧石器时代,会制作打制石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打制石器,不是磨制技术,排除B项;根据材料“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可知,当时是使用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不是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古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但是不足以证明已经掌握钻木取火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努力耕织的人免除其摇役,因此材料中的措施旨在借助免摇役来提高百姓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所述措施主要针对的是生产,努力耕织的免谣役有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与打击旧贵族利益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调动百姓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社会产力,与稳定社会秩序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军功授爵制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先秦诸子思想主张千差万别,但其学术思想依然存在某些共性”并结合所学可知, 这里的“共性”指追求治世。春秋战国时期,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 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 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 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 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百家争鸣”。C项正确;法家主张树立君主权威,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以维系社会秩序,排除D项。 故选C项。
4.D
【详解】依据材料“百年以来诸侯割据,法度既殊,文字各异,致郡县间于朝廷下政令之实施,常因误认讹读而弊乱丛生,甚而有悖法而犯科者。”分析可知,政令常因误认讹读而弊乱丛生,甚而有悖法而犯科者,因此,秦朝统一文字和法令的目的在于使政令能在各地顺利推行,D项正确;秦灭六国后,统一文字,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没有涉及国家的财政经济,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促进文化艺术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把工匠召集起来开展生产,要钱有钱,要器具有器具。如果让私人来经营,难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知,桑弘羊赞成政府把工匠集中起来开展生产,反对私人经营,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项正确;材料未提到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在长安设太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B项;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材料未体现此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消除了丝绸之路的威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保障,故①错误;②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故②正确;③班超经营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 联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故③正确;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与丝绸之路无关,故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困苦,而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给广大苦难人民带来了希望,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受到广泛的欢迎,C项正确;题干材料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但没有体现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排除A项;题干未显示专制统治强化,也未体现中外交往成果,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了战胜对方,纷纷发展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并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D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了战胜对方,纷纷发展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并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了战胜对方,纷纷发展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并没有破坏民族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和结合所学可知,扬州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之处,南来北往的商品汇集于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江都,是统治腐败的体现,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排除B项;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各地书院的发展,学生数量和相关书籍的需求增加,这体现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D项正确。“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以及“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可知唐朝的文化受到中亚和伊朗的影响,反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发达,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代出土的文物,与唐朝开元盛世后兵力布局外重内轻无关,排除A项;诗歌创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
1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收钱自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楼主,B符合题意;此题需注意兼有二字,其他几项只是符合一点,排除ACD;故选B。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市舶司收入”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王安石变法无关,排除A项; 交子的大量发行与市舶司收入无关,排除B项;市舶司的发展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神化王权来巩固统治,D项正确;材料说明了法老与汉谟拉比的权利与地位,没有体现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叙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建筑技艺,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指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锐之师取胜,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大写锁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17.B
【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可知,罗马法对商业行为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因此可以得出,罗马法的规定符合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要求,B项正确;蕴含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继罗马法之后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可知,这段话表明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繁荣,B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排除C项;文艺复兴没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欧洲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等,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的探索道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题干材料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先有开辟新航线,再有殖民扩张,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发现新大陆,使得欧洲、美洲、非洲开始了联系起来,随着美洲的开发和欧洲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欧美非三角贸易,排除C项;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的殖民掠夺开始了,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6世纪晚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而在1689-1702年的13年间,议会共通过809个法案。”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因此法案通过数量增加,B项正确;处死查理一世后,英国克伦威尔独揽大权,排除A项;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没有提升议会的管理水平,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根据材料“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分权制衡,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A项正确;联邦体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美国政体是“总统共和制”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国会至上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故C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发生在欧洲大陆,排除A;美国独立战争针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工业革命属于经济方面表现,排除D。故选C。
2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得到法律的保障,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A项正确;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宣告独立,美国诞生,排除B项;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排除C项;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指火车机车和轮船钟表模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富尔顿发明汽船,由此可知图片钟表应制造于工业革命开展以后,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19世纪60年代,此时早已完成工业和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新航路发生在15至16世纪之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此时早已完成工业和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有人评论说:“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C项正确;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排除A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B项;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6.(1)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发展趋势:民族交融;新的局面:隋唐统一天下,形成了新的统一局面。
(2)民族政策: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即开明的民族政策关系;这种政策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民族:蒙古族;方式:在元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战争和和平交往。元朝通过战争征服了蒙古地区,同时也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蒙古族进行了和平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
(4)措施: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详解】(1)事件: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鲜卑姓改为汉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通婚。
发展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民族交融。
局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趋势下,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等,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北魏还推行了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这些措施为后来的隋唐统一打下了基础,形成了新的统一局面。
(2)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二“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远夷宰服”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即开明的民族政策;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策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民族:依据材料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匈奴”指的是蒙古族;方式:在元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战争和和平交往。元朝通过战争征服了蒙古地区,同时也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蒙古族进行了和平交往,促进了民族 融合和交流。
(4)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等。
27.(1)原因:为躲避战祸。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举例: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3)朝代:宋朝;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4)观点:历代王朝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举例: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唐朝出现安史之乱。
【详解】(1)原因:根据图一和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地位:根据图二《齐民要术》和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举例:《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朝代:根据图三和所学可知,图片是宋朝时期,拔秧的生产工具秧马,这种工具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4)观点:根据材料二“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衷世的败落景象。”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举例: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重视以德化民,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的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8.(1)待遇:工资低下,工作环境恶劣。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
(2)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机器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结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科技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
【详解】(1)待遇:根据题干材料“工人阶级工资很低,童工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可知,工人阶级的待遇是工资低下,工作环境恶劣。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故为指导工人运动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
(2)根据题干的图片和文字,提炼的 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机器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结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科技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