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含答案解析)单元检测 2023-2024高二历史上学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
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 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 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B.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C.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D.1978年《中华人民个人所得税法》颁布,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下图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近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统计及预测。由图可知( )
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竞争优势 B.世界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4.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5.公元221年三月,曹丕下令复行五铢钱,但当年十月即因谷贵而“罢五铁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时(239年),“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这一措施客观上( )
A.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
B.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C.导致曹魏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危机
D.促使政府减轻金属铸币的重量
6.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7.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关税条约》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这一规定
A.有助于维护中国航运自主权 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使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 D.标志着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8.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中提出: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列史实最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
A.建立由英法操控的国际联盟
B.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9.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货币本位的制度构建,正式由银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使中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在法币制度下,政府印钞票时不必顾及白银的储备数量,这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铺平了道路。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B.白银国有化并禁止流通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0.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使美元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 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 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1.如图为北宋赋税结构示意图,反映出北宋时期
A.小农经济的发展受阻 B.经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C.农民负担逐渐减轻 D.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12.780年,唐朝开始实行“居人之税”,即规定在纳税过程中不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居住地方为准登入户籍纳税。同时也不分贵贱和身份,每个人都要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政策( )
A.确保了税收公平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体现了赋役制度的进步
13.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这些主张
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
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
14.2018年5月,货币危机下的阿根廷向某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资金援助的请求,试图通过该组织的帮助遏止已经持续了五个月之久的阿根廷比索汇率不断下跌的走势。该组织可能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5.1968年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A.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东西方市场体系的矛盾加深
C.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西欧经济共同体力量的增强
16.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下列有关材料中唐代赋税制度的转变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征税时间由基本定时到不定时
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约在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商业信用机构。它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的机构。清代钱庄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各大城市。设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郑州等地的银号,其性质与钱庄相同。票号是清代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信用机构。道光初年山西平遥县日升昌票庄是最早的一家票号。其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商人相继设立票号,形成山西人独占的一大新兴行业,通称山西票号。外国人称之为山西银行。
——摘编自沈泓《民国纸币收藏与投资》
材料二 法国人让·里瓦尔在《银行史》中说:“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银行组织被所有的欧洲观察家视为样板。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就写道:“英格兰银行同政府本身一样稳固。”英国银行业在当时领先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银行”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银行业在17—18世纪“领先世界”的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封建社会,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税收体制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事实上两税法的出现,则正是当时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旧唐书》记载,(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摘编自沙岚《近十年对唐代两税法的综述》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及实施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声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加强北美地区性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美、加、墨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该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其运行的基本模式是美、加利用其发达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它们在墨的优势地位,扩大在墨的市场;而墨则可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国内商品出口到美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后世界贸易复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和加拿大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运行模式所呈现的特点。
三、论述题
20.【全球化下的中美竞争】
材料 近年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调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企业7年内不得向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7月6日,美国对第一轮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正式征收25%的关税。针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2018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
——摘编自央视新闻
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任选角度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陆贽认为,两税法选取各州科率钱谷数最多一年的额数,作为两税定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简化了税收名目,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扩大收税对象,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C项正确;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正式确立的,排除A项;计划体制下并没有收个人所得税,排除B项;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是198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信息可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可见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C项正确;材料显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低于发展中国家,而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经济竞争优势,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经济呈现转移趋势,尚未完成转移,排除B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B项;精耕细作指精心细致地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罢五铁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可得出货币体系混乱,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通货紧缩危机无关,排除C项;政府并不会因此减轻重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并结合所学可知,白居易认为两税法的失败在于官吏的腐败;根据材料“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并结合所学可知,《杨炎传》认为两税法没有加重民众负担反而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两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不能说“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D项错误,符合题意;白居易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但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与材料主旨相符,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7.C
【详解】“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意味着中国收回了关税主权,使得国民政府获得了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航运,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这是对材料作者观点的最有力证据,D项正确;国际联盟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不是最有力证据,且同材料部分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化集团组织,不是最有力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正式由银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使中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可分析出中国货币与主要国家货币本位制度衔接,增加了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C项正确;当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由银本位转向金本位,国有化并禁止流通说法错误,排除B项;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从材料“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可知古典金本位不利于资本流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后国际资本的流动起到重大作用,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通,B项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与主要作用的限定不符,排除C项;D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1914年就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北宋时期农业税所占比重下降,非农业税比重上升,说明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从而使非农业税的收入增加,故D符合题意;农业税比重下降不代表小农经济的发展受阻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排除AB;根据赋税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农业负担逐渐减轻,排除C。
12.D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规定在纳税过程中不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居住地方为准登入户籍纳税。同时也不分贵贱和身份,每个人都要履行纳税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这一政策打破征税对象的地域、身份限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体现了赋役制度的进步,故D项正确;A项中“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平原则,排除;征税范围的扩大、征税明目简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
13.B
【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体现了魏晋时期,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蕴含着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B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A排除;“精耕细作”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排除;题干所给材料属于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不利于土地买卖,D排除。故选B。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国际组织主要职能是维持汇率,因此这一机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项D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合作组织,重在经济合作,无维持汇率稳定的职能,选项A排除;世界银行的职能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复兴经济,提供发展援助,无维持汇率稳定职能,选项B排除;世贸组织主要宗旨是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不符,排除选项C。
15.C
【详解】根据材料“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机制,随着全球贸易进程与金融高速发展,固定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出现材料所述现象,说明美国已无力再维持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反映了美元为中心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受冲击,没有体现黄金市场的投机现象,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受到冲击,没有体现东西方市场体系的矛盾,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受冲击,没有强调西欧经济共同体力量的增强,故D选项错误。
16.A
【详解】唐代赋税改革便利了赋税征收,征收货币的做法也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两税法是按照夏秋两季征税,时间固定,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和商业受到压抑,所以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能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降低,故排除C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说明唐代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17.(1)特点:是银行的雏形或前身,功能单一(或经营范围单一);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主要由私人兴办,独资或合伙出资;资金力量薄弱。
历史状况: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必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启蒙思想;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社会需求。
(2)因素:经济上,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革命;军事上,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思想上,自由主义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约在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商业信用机构。它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的机构”可知,是银行的雏形或前身,功能单一(或经营范围单一);根据材料“清代钱庄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各大城市。设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郑州等地的银号,其性质与钱庄相同”可知,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从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看,主要由私人兴办,独资或合伙出资;从资金力量看,资金力量薄弱。历史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根据材料“其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商人相继设立票号,形成山西人独占的一大新兴行业,通称山西票号。外国人称之为山西银行”可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启蒙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社会需求。
(2)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事上,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上,自由主义发展。
18.(1)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为依据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背景:唐朝商品经济发展;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崩溃。
(2)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推动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任意2点)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知以人丁、资产及田亩为依据缴纳税赋;根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背景:结合所学,两税法规定商人依照其资产征课三十分之一的税,是因为唐朝商品经济发展;规定无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资产多寡而非原来的人丁征税,是因为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崩溃。
(2)变化:根据材料“宗藩体制逐渐瓦解”、“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可知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根据材料“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南京国民政府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可知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根据材料“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国内常关日遭诟病”、“国民政府实行裁厘和统税”,可知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根据材料“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了”,结合海关体系在保护民族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等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19.(1)原因: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教训,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达成了关贸总协定,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背景:日本实力的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迅速发展(或日本与西欧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美国加为了加强北美地区性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或美国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的重要性)。
特点:三国间相互弥补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展。
【解析】(1)
原因:根据材料“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可分析出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教训,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根据材料“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可分析出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根据材料“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可分析出达成了关贸总协定,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
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可分析出日本实力的急剧增强;根据材料“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可分析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迅速发展(或日本与西欧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根据材料“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加强北美地区性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分析出美国加为了加强北美地区性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或美国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的重要性)。
特点:根据材料“其运行的基本模式是美、加利用其发达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它们在墨的优势地位,扩大在墨的市场;而墨则可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国内商品出口到美国。”可分析出三国间相互弥补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展。
20.论题: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合则皆利,斗则俱伤。
阐述:人类进入20世纪的时候,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己主义的转嫁危机的做法,高筑贸易壁垒、货币贬值和对外倾销,破坏了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导致世界市场分裂。这种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使世界经济更加混乱,大大加重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本国经济造成更大伤害。随着二战的爆发与结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让“世界经济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竞争”,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1947年,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50~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由此可见,全球化中的世界,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在伤害他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将伤害本国经济;而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则将大大促进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涉及中美双方的贸易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故概括论题为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合则皆利,斗则俱伤。关于阐述,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涉及背景(即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破坏)、表现(成立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全球化中的世界,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在伤害他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将伤害本国经济;而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则将大大促进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点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含答案解析)单元检测 2023-2024高二历史上学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