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作业设计(含解析)2023-2024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历史 八年级 第二学期 统编人教版 民族√结与祖 国统一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民族大√结 第四单元第 1 课
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四单元第 2 课
3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第 3 课
二、单元设计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标题是“民族 √结与祖国统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如下:
1.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及设立的 5 个省级自治区的 名称,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掌握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及意义,西部大开发实行的意义及成果;
2.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 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意义;
3.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过程,掌握两岸关系的 发展,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
本单元主要讲述民族√结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结。改革开放后,在“一国两制” 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 频繁交流,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 定会实现。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1
制度保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 民族大团结
族 政策保障:共同繁荣发展;西部大开发
团结 方式:“一国两制”
与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祖 回归:1997.7.1 香港回归;1999.12.20 澳门回归

统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史实: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达成“九二共识”
→连战访问大陆→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民族√结与祖国统一,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大√结。改革开放后,在“一国两制” 构想的指引下,逐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 1 课讲述的民族大√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为实现各民族共同 繁荣,国家采取的措施和结果。第 2 课讲述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的含义和作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第 3 课讲述的海 峡两岸的交往,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改 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以及两岸密切交往的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对时代背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 “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都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 表现。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 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 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三)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基本掌握了学 习历史事件的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应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等 方面来进行学习,基本具备了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具备了 初步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已初 步形成。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并能突出重点,鉴于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抽象, 可以借助资料、图片等教学工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及设立的 5 个省级自治区的 名称;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掌握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2
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及意义;西部大开发实行的意义及成果。
2.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 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意义。
3.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 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民族√结与祖国统一”,在分析课标、教 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3 个课 时教学中,再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 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 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 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 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五、课时作业
第 1 课 民族大√结
作业时间:10 分钟
一、选择题
1.现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 8 条规定“……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 民族风俗习惯。 ……” ,这一规定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 ( )
A.民族平等与√结 B.民族分化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共同繁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属于少数民族文化范畴,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助于实现民族平等与√结。故选 A。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平等与√结。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 习惯。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 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 88.4%、92.6%和 99%。这体现 了我国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 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大量自治州、自 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所以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题干材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体现,B、C、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A。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武汉大学的退休教师杨昌林,几十年来帮助和接待在武汉读书的藏族学生近万
3
人次,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汉族阿爸”。杨昌林与藏族学生的关系,从侧面 反映了 ( )
A.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汉族与藏族之间的差异已经消除
C.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D.平等√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杨昌林 34 年坚持接待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说明他使用平等√结互 助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通过自己的工作换取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拥护,说明他们 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我国建设新型民族关系原则在普通人身上的体现。A、D 说 法不符合题意,B 说法有误,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设计意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建设,促进民族√结、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民族 大√结。
4.“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 条神奇的天路……”歌曲《天路》中的“天路”是指 ( )
A.兰新铁路 B.鹰厦铁路 C.青藏铁路 D.京九铁路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出现“雪域高原”表明该铁路位于西藏,A、B、D 和题 干材料无关,故选 C。
【设计意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建设,促进民族√结、实现共同繁荣。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极大促进了西藏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 5.某班级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四份素材,其中比较适合作为主题的是 ( ) A.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B.民族大√结
C.伟大的历史转折 D.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图中四份素材全部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方面,A、C、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B。
【设计意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建设,促进民族√结、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 族大√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材料题 (选做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解放前,全西藏连一颗铁钉都不能生产,工业生产几乎等于零。2003
4
年,西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74 元,名列西部 12 省区第五位,这表明西藏 已经迈入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材料二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天路》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西藏的发展? (2)“天路”指什么?依据材料,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 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何感想?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 措施:①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加强经济建设;③ 重视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④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2) 青藏铁路;经 济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 提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 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业分析】第 (1) 问涉及西藏经济发展,表现出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经济发展 的巨大差异;第 (2) 问涉及西藏交通建设,歌曲《天路》热情歌颂青藏铁路全 线通车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 同√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设计意图】西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成果的 一个代表和缩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 发展,实现了民族大√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 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 2 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作业时间:10 分钟
一、选择题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希望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 是“最富有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创见”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英国”“香港回归中国”显示本题考查香港 问题,而成功解决香港问题,毫无疑问要联想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A、B、 C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D。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 远影响的正确了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洗雪 了百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2.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司法体制不同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采取的
5
是特殊的社会制度。A、C、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B。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和“一国两制”不同含义的比较、分 析,学会知识迁移。经济特区采取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 政区采取的是特殊的社会制度。
3.“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 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 事件 ( )
A.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显示本题考查 香港问题,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 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A、B、 C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D。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远影响。在“一国两制” 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 路上的重要一步。
4.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祖国后,由于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 与欧盟、北约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欧盟、北约和美国关系的 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2003 年,又成立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 (澳门), 即中葡论坛,并在澳门特区设立了常设秘书处。近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的 关系在不断发展。材料表明澳门回归祖国 ( )
A.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D.保障了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涉及经济范畴,表明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关系 的不断发展。A、B、C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D。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远影响。在“一国两制” 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澳门问题,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 路上的重要一步,保障了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5.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离不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 确指导,但更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为顺利解决港澳问题奠定 了坚实基础。A、B、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C。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实现原因的正确分
6
析。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离不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指导, 但更离不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材料题 (选做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 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 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
(2)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 变。(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作业分析】第 (1) 问涉及“一国两制”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 活方式长期不变。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 (2) 问涉及“一国两制”伟大 构想提出的背景。“一国两制”构想兼顾各方面实际利益,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 远影响的正确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 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 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 素,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第 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作业时间:10 分钟
一、选择题
1.“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题干材料中“厦门金门”分别位于台湾海峡两侧,“三通两制”涉 及两岸民众交流,又体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A、B、C 和题干材料 无关,故选 D。
【设计意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方案合情合理、切实 可行。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 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7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只有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才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A、B、D 和题干 材料无关,故选 C。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 含义及深远影响的正确了解。只有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才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 根本利益。
3.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共同 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 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 年两岸贸易总额达 5542.7
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实现“小三通”,政党高层互动,表明两岸交流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但因为岛内“台独”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海峡两岸统一的阻力还未消 除,“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仍未变为现实。故选 B。
【设计意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方案合情合理、切实 可行。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 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且已经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 决,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4.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 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 ( )
①“九二共识”的形成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的形成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 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 终于被打破。1992 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最终形成。 故选 B。
【设计意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 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 心所向,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8
5.“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 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这表明 ( )
①中央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中央政府会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 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 B。
【设计意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方案合情合理、切实 可行。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 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材料题 (选做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成为国人的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 一首小诗:“…… 。背井离乡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 1984 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 材料一网民的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运用 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 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 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 期盼早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2)“一国两制”;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3) 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4) 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作业分析】第 (1) 问涉及海峡两岸民众期盼早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迫切心 情;第 (2) 问涉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它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的基本方针,并且已经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第 (3) 问涉及“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构想的重要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第 (4) 问涉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何力量 也无法阻挡。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该构想 从实际出发,方案合情合理、切实可行。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 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最符合海峡 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9
并且已经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
(

)。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独创的民族政策 独特的中国经验》:“在充分考虑历史 渊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 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 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 )
A.民族区域自治 B.改革开放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 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 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C、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A。
【设计意图】我国的民族问题存在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历史上,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现实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我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 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周恩来 1958 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 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权利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我国的民族问题存在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历史上,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现实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 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故选 C。
【设计意图】我国的民族问题存在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历史上,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现实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我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 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件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A.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B.川藏公路建成
C.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D.青藏铁路建成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10
【作业分析】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联系,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故选 D。
【设计意图】国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结奋斗、共同 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结。
4.据统计,1997 年有 30 万港人移民海外,到 2007 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 又高达 30 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 是因为 (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香港投资环境的优化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百 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回归十年来,香 港的繁荣与稳定局面得以继续保障。故选 B。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远影响。运用“一国两制” 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 一步,保障了香港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5.“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 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 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从题干材料“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 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可知,考查的是澳门问题。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 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故选 B。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远影响。在“一国两制”
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澳门问题,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 路上的重要一步。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原宗主国 (英、葡) 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民众的国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洗雪了百年 国耻,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建立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保 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故选 D。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与含义。“一 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
11
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保障了港澳地区 的繁荣与稳定。
7.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引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 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 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 运动使得 ( )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两岸“三通”的实现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 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故选 A。
【设计意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 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8.2013 年 6 月在福州举行的海峡论坛,有近万名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叙乡 情,祭先祖,谈梦想,议民生,商合作,签协议,逛庙会……这说明了 ( )
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文化一脉相承
②实现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福祉
④阻挠国家统一的障碍已彻底清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从题干“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叙乡情,祭先祖,谈梦想,议民 生,商合作,签协议,逛庙会……”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说明两 岸同胞血脉相连,实现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得 到加强,但阻挠国家统一的障碍还未彻底清除。故选 A。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台湾问题。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密切,增进了两岸关 系发展。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海 峡两岸的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9.2015 年 3 月 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 台联委员时强调:“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 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两岸早日和平 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从题干“……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 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可知,只有维护一个中国 原则,才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 D。
12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 含义及深远影响的正确了解。只有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才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 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才能够正常发展,才能造福两岸民 众,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0.某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搜集了两幅对联:“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 治”,“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这里的“自治”和“两制”分别是 指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从题干材料“杂居”“聚居”“五区”“自治”可知考查的是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从题干材料“三通两制”可知考查的是“一国两制”制度。故选 D。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正确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都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
二、材料题
1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 一句话,爱我中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 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结进步、共同 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 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1) 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写入宪法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 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结进步、共同 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
(3) 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族√结”的理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 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 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或服从中央人 民政府统一领导) 。(2) 措施: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②在少数民族 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④实施 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3) 民族√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 互助的关系,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作业分析】第 (1) 问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与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第 (2) 问涉及党和政 府为促进民族√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
13
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第 (3) 问涉及学生对“民族√结” 的理解,各民族应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互助,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发 展繁荣。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认识与理解。新中国 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 共同√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结。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84 年,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 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 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贸易总额 (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 (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 (人次)
1978 0 46 无 无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 了!”的漫画;画中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正朝 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什么主张 (政策) ? 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先后解决了什么问题?
(3) 你从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能得到什么信息?
(4) 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 (前景) 的认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2)“一国两制”;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3)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密切,增进了两岸 关系发展。(4) 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 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作业分析】第 (1) 问涉及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怀抱,台 湾也必将回归祖国怀抱;第 (2) 问涉及“一国两制”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 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 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第 (3) 问涉及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人
14
员往来情况。数字表明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经贸 文化交流得到加强;第 (4) 问涉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发展两岸关系,是 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 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设计意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从实际出发,方案合情合理、切实可 行。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 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灵活 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且已经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 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 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 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三、论述题
13.为什么中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同时又不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按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如: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政府自 1979 年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以来,始终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此举决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障。这两者之间不仅不矛盾,而 且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如果承诺了不使用武力,只能使和平统一成为不可 能,只能导致最终用武力解决问题。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政府坚持统一,始终 坚决而明确地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才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发展, 从而保证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行。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绝不允许外国干涉。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 (包括 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 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的势力作出承诺。综合上 述要素按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历史论述题,既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准 确把握题目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 的区分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提升“唯物史观” 素养。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识 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四、制作题 (选做题)
14.制作“第四单元 民族√结与祖国统一”思维导图并在班级展示、解说。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评价要素:思维导图结构美观,清晰展示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间的 内在逻辑关系,解说条理清晰、自然流畅。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 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体系建构,能深化对本 单元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观反映出学 生本单元学习结果。思维导图的展示和解说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 台,也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间的内在
15
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碎片化、孤立化的 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16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作业设计(含解析)2023-2024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