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高效整合学生用书(4份素材+1份试题)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知识“路线图”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元文化的源头。古代农耕文明区域及其周边的游牧民族奠定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1.西亚和北非的文明:
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2.南亚和东亚的文明:
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古代印度在宗教、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对东亚、东南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也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3.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打下了欧洲文化的底色,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4.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5.印第安文化:
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印第安人的农业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他们培育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共生。
线索“互联网”
整合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的特色
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必然造成了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1.古代埃及文化
河谷和沙漠是古埃及人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地理环境上的相对孤立性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局,这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有积极作用,也使文化传统有着更大的延续性。
(2)尼罗河周围的自然屏障并没有隔绝古埃及与外界交往,而是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对外来因素进行缓冲处理,然后再逐渐吸收进来,这正是古埃及文明的特色及其生命力所在。
2.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腹地,气候炎热,终年干旱少雨,没有常年的河流,只有在沙漠旷野深处的绿洲可供放牧,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阿拉伯文化具有明显的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自由和开放特点。
(2)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扩展到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处于亚、非、欧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而且东西方向很长,南北方向较窄,形成一个世界走廊,整个地形呈开放状态,从而使多元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进一步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3.古代希腊文化
(1)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古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多优良港湾,以海外贸易为主的工商业经济发达。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众多的“城市国家”,即城邦。城邦体制为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希腊学者们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上面,形成了希腊人善于思辨,勇于探索的习惯。
4.古代印度文化
(1)印度河和恒河为早期印度居民生存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地和良好的农业灌溉条件,由此产生的文明属于农业文明。印度北部高山使其同亚洲其他地方隔离开来,东、南、西三面又有海洋包围,使它自成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单位,印度文化的独特性就与这一地理特点相关联。
(2)印度早期宗教中灵魂转世和解脱思想的形成首先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沉思与抗争,也因此铸就了印度文化“苦难—解脱”型思维的主轴。古印度法律与宗教密不可分,宗教戒律就是世俗法律。
整合二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共通性和差异性
1.多样性
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们体现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交流方式、不同的物质条件、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成就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成就了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彩和灿烂。
2.共通性
各个民族、种族,不论其生活在哪一个地理空间中,他们之间都有某些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如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自己的道德、法律规范,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主要是由于人的生命存在的共同性决定了人类有共同的实践活动,进而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共通性。
3.差异性
(1)从文化存在的空间来看,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各民族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方式的不同,进而导致了各民族间文化的物化成果、规范形态及思想观念的一系列差别。
(2)从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各民族在肤色、毛发、体质等人种特征方面存在差别,语言、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也不相同。这些差异,都给文化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3)从文化的时间性来看,各民族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其文化进步并非同步的。这突出表现在同一时代,存在着几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如当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时,当地原住居民印第安人还处于奴隶社会,而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这种不平衡性根源在于各民族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整合三 导致古希腊、罗马文化差异的因素
1.民族性格
(1)古希腊:航海和商业活动,使希腊民族形成了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活泼、机智、开放的民族性格。这种优良的民族性格,是古希腊取得卓越的文化成就的内在动力。
(2)古罗马:在其哲学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却是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流派,还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宿命论色彩,而这恰是罗马以农为本的内陆民族保守的民族性格的反映。
2.政治体制
(1)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洋溢着英雄主义、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精神。
(2)古罗马: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使在文化上增添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偏重于为帝王歌功颂德,法学方面旨在维护贵族政治、私有制、等级制。
3.经济基础
(1)古希腊:发达的航海贸易和手工业生产,为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伯利克里颁发“观剧津贴”,提高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古罗马:实行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后逐渐向大地产经济转变,工商业也有所发展,但这些并没有缓和罗马社会内部矛盾,影响了文化的性格特点和进步。
4.宗教因素
(1)古希腊:希腊的宗教是比较自由的,没有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希腊神话成为希腊艺术的土壤,使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特点。
(2)古罗马:出于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把人神化、君权神圣化。古罗马只是在建筑和法学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缺乏创新意识。
整合四 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比较
项目 西欧文化 拜占庭文化和俄罗斯文化
特征 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东正教文明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
形成 的原 因  欧洲进入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与王权相互利用,竞争共存 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俄罗斯的崛起;基督教的分裂
代表 文化 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圣经》和研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们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圣经》为西欧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拜占庭文化:《罗马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影响 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重要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解题“金钥匙”
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
[解题技法]——材料问答题增分策略和书写要求
1.材料问答题增分策略
(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有目的地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2)要求依据材料回答的,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
(3)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结合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将教材中的话应用于答案中。
2.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
(1)卷面干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是做无用功。
(4)表述时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切中要害。
(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经典示例]——技法支招,有章可循
[2022·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自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以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是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结语则表示,汉谟拉比遵奉神意,保护黎民,故创立公正的法典,以垂久远;后世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因违犯神意而受神罚。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条文摘录)
“如果一个人伤害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断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予以评价。(10分)
[命题立意]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在认识功能是基础、教育功能是核心、借鉴功能是目的。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和主要内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强调鉴往知来,继承优秀的世界文化,更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设问,依据材料回答,并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表述规范。第(1)问,据材料一关键句“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宣扬王权神授”“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概括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评价即可。
[参考答案] 
(1)特点:吸收借鉴旧法成果;体系内容相对完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权威;全面反映社会情况,有一定史学价值。
(2)评价:保留原始部族同态复仇的习惯,具有落后性;保护贵族特权,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民众权益,强调政府责任;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等。
[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传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宣称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和要求。
材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说明了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6分)
(2)材料二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解题“金钥匙”
?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婆罗门”“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可知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等信息总结。
答案:(1)社会基础:种姓制度。主要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6分)
(2)主要原因: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6分)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认识其对世界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学法指导
1.利用历史地图和时间轴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分期,增强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2.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3.理解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化发展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古代西亚文化
1.包括的地区: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文化成果
(1)楔形文字
①地位: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________流行了数千年。
②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________,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2)《吉尔伽美什》
①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________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____________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成就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________主题多样。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____________统治者的威严。
(4)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____________》
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____________,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意义:反映了____________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知识点二 古代埃及文化
1.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时间:北非的______________。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文化成果
(1)象形文字
①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________、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2)古代埃及人创作出________、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①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________,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________,表达对神的敬畏。
③宣扬________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4)科技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1.兴起的时间: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2.形成:8世纪,征服了从________________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3.文化成果
(1)文学方面
①“悬诗”:把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________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
②《天方夜谭》内容
a.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______________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连在一起。
b.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________》、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在科学上
①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________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______________》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伊本·西那的《____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__________”。
4.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________。
启思助学
1.【学术情境】 世界大约有800多种“大洪水”传说,但是影响最深的是《圣经》中的“大洪水传说”。而有的学者考证,《圣经》中的“大洪水传说”可能取材于《吉尔伽美什》史诗,理由有二:第一,都是靠大船得救;第二,都放出鸽子来判断洪水是否消退。
思考:那么,《吉尔伽美什》史诗所反映的古代西亚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试答:                                    
                                    
2.【名师指津】 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试答:                                    
                                    
3.【图说历史】 金字塔
?
信息解读:埃及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其中胡夫金字塔位列其首,规模最大,是埃及金字塔建造全盛时期的产物,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该建筑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和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表现。
4.【学习情境】 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人们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试答:                                    
                                    
5.【图说历史】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6.【概念辨析】 阿拉伯文化
在古代西亚文明衰落之后,阿拉伯帝国在7~8世纪建立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继承、融合了征服地区如西亚、希腊、罗马、印度等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
共研主题一 古老文明——古代西亚和古代埃及的文化
[史料实证]——《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埃及文明
史料一 写下法律和判决,取悦马尔都克神,为人民的利益制定(它)。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史料一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注重法律和判决,颁布时受到宗教的影响,目的是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
史料二 如果任何一个人利用开挖沟渠以浇灌他的收成,但是不小心淹没了他邻居的田地,则他将赔偿邻居玉米作为损失。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史料二指出,一个人如果不小心侵犯了他人的权益,需要作出赔偿,根据所学可知法典注重维护土地私有制和个人的私有财产。
史料三 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反映了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法老的权力至高无上。
(1)根据史料一,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
(3)史料三反映了古代埃及人什么观念?综合两河流域文明情况和埃及文明情况,你认为文明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历史解释]——《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1)全面性。不仅有刑法、诉讼法;还有民法、经济法和婚姻法等,是保存下来的古代世界的一部法律大全,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
(2)实用性强。法典明显地把法律与宗教道德区别开来,对各种社会关系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对私有财产、商业贸易;租佃信贷关系等经济事务都有精密细致的规定。
(3)具有法治精神。《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人强烈的法治精神,法典的制定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开创了两河流域法治时代。
(4)阶级性和工具性。法典是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汉谟拉比要求自由民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持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司法机关,法官由国王委派,必须严格依法判决,不准曲解和更改法典。国王是最高法官。
[唯物史观] 多角度认识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差异
(1)自然环境: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集权统治,相对安全的位置不会像两河流域一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
(2)政治形态:两河流域复杂的政治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埃及的政治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经济发展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3)经济形态: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都在沿河地区发展农业,但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商业始终比较发达,古埃及的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4)宗教信仰:两河流域基本上是多神教,埃及以神教为特色。古埃及人特别关心来世,而两河流域人追求的是现世的福祉而非永生和来世的享乐。
共研主题二 贯通东西——阿拉伯文化
[史料实证]——阿拉伯文化
史料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所引起的世界性巨变与震撼,便是最具说服力的佐证。
——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史料叙述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文明的代表,互相交流彼此借鉴,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重点突出阿拉伯人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阿拉伯文化。
[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繁荣的原因
(1)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2)繁荣的原因: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沉淀;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家国情怀]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贡献
(1)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位置。
(2)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大量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传回欧洲,弥补欧洲文化的“断层”,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阿拉伯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历程。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网络构建
[必备术语]
1.两河流域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2.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
3.阿拉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
4.世界各地区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
1.[2022·海口高二检测]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希腊半岛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2.[2022·安徽省宣城市六校联考]《汉谟拉比法典》又名“石柱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  )
A.《汉谟拉比法典》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B.《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汉谟拉比法典》建立种姓制度的意图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3.[2022·安徽合肥月考]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制度,下列就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古苏美尔文明
4.[2022·广东广州测试]“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
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D.基辅罗斯帝国 东正教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影响。(8分)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深化认知全通关
视野一 埃及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
[史学新论] 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
激活思维 
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是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是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思辨训练1] 古埃及人把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还把他们的天文知识和几何知识结合起来用于建造他们的神庙,使一年里某几天的阳光能以特定方式照射到庙宇里。这说明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  )
A.集中于算术和几何两个方面
B.受到农业和神学的双重影响
C.主要服务于法老的专制统治
D.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思辨训练2] 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历史往往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视野二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史学新论]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激活思维 
阿拉伯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地处东西方的传统商路的中心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加上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知识创造等。
[思辨训练3] 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  )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思辨训练4] 公元754~816年间,阿拉伯帝国的几代哈里发成立了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他们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学到了中国的筹算方法。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B.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C.是中国科技传向西方的桥梁
D.具有虚心学习域外文化的精神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启思助学
1.提示:奴隶制社会。
2.提示:汉谟拉比借神之威,以己之口来“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实际上反映出其“君权神授”思想,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心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更有利于统治人民及巩固他的统治,反映了在奴隶社会中,根据神的旨意来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状况。
4.提示: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价值:历史遗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对历史史实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2.(1)西亚 楔子 (2)最早 两河流域 (3)壁画 专制帝国 (4)汉谟拉比法典 君权神授 古巴比伦
知识点二
1.尼罗河流域
2.(1)表音符号 (2)神话 (3)陵墓 神庙 法老 (4)太阳历
知识点三
2.伊比利亚半岛
3.(1)金水 埃及和西亚 神曲 (2)代数学 萨比天文历表 医典 阿拉伯数字
4.桥梁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共研主题一
提示:(1)目的: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
(2)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注重维护个人私有财产。
(3)观念:和谐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敬畏神、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生死观,重视家庭。
因素:地理环境、地区政治稳定与否和经济发达程度,会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埃及的太阳历就是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历法。
共研主题二
提示:①阿拉伯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②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历程。③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1.解析:古代两河流域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C。
答案:C
2.解析:浮雕反映了汉谟拉比自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手中接受王权,说明汉谟拉比的王权来自神授,即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故选B项;该浮雕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C项;该浮雕无法体现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图二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沙漠中”的宗教、公元8世纪中期与中国接壤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分别是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A项错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C项错误;基辅罗斯帝国形成于9世纪,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第(1)问从雕像的放置、造型和神庙位置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网罗各种人才……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进行概括阐述;第二小问文学作品,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西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第三、四小问贡献及影响,结合所学从阿拉伯对东西文化传播的内容及作用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1)相似之处: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
(2)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
文学作品:《天方夜谭》。
贡献: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同时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
影响:阿拉伯处在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
[思辨训练1]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是由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发展而来,而测地知识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泛滥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这说明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另一原因则与神庙建设有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受到神学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古埃及人数学成就的具体方面,A项错误;古埃及人数学成就与法老政治统治的关系,从神庙建筑中可见一斑,但测地知识与之并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古埃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D项错误。
答案:B
[思辨训练2] 解析:题干“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表明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故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不是历史的扑朔迷离,A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希罗多德的著作更为真实,B项错误;C项强调哈瓦斯的认识更接近真实,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错误。
答案:D
[思辨训练3] 解析: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东西方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条件,排除A项;阿拉伯人的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答案:C
[思辨训练4] 解析:公元754~816年间正值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根据材料“几代哈里发……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可得出强盛时期的阿拉伯人还广泛而主动地学习域外文化,体现了其虚心精神,故选D项。当时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地区并没有被征服,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对域外文化的学习,不能体现“融合为一体”,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科技传向西方,排除C项。
答案:D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1.知道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涵,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中古时期西欧文化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历史作用。
3.了解拜占庭和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特点及影响。
学法指导
1.了解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的历史分期及其地理环境,增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掌握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认识这些成就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典希腊文化
(1)“古典时代”: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____________南部,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2)古希腊哲学
①产生原因: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②特点:用____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③“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文学: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____________》,史诗中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4)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雕刻家米隆的《____________》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5)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________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2.古罗马文化
(1)法律:《十二铜表法》
①颁布时间、地位:公元前450年左右,是古罗马第一部__________。
②内容:它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③意义: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________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卢克莱修、__________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3)史学:李维的《__________》、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4)建筑:万神殿、____________等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
(5)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__________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知识点二 中古西欧的文化
1.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1)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__________,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2)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__________”,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3)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____________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2.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圣经》和研究教义的神学
(1)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__________的统治。
(2)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自____________,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西欧的文学艺术:《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________。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4.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影响
(1)中古西欧文化受到________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2)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____________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知识点三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拜占庭文化
(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__________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2)文化的特点:继承了古代________、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3)文化成就
①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______________》,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建筑和雕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2.俄罗斯文化
(1)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______________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2)文学:史诗《________________》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3)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俄罗斯____________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启思助学
1.【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试答:                                    
                                    
2.【生活情境】 罗马法
材料 第三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思考:《十二铜表法》对债权人权利的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怎样的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试答:                                    
                                    
3.【知识拓展】 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1)二元政治格局使政治权威被教权和世俗政权所分割,社会成员则同时成为两个政治实体的臣民,这种一仆二主的局面反而给社会成员留下了一点自由的缝隙。受到一方迫害的人们反而可以寻求另一方的庇护。
(2)二元政治格局派生出国家的权力是有限的信仰,它意味着国家权力只与人的一部分生活有关,它不能干预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
4.【图说历史】 中古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
信息解读:图片反映的是国王加冕要通过教皇,这就说明了王权是受到教权制约的,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社会的精神主宰,教会拥有宗教权力,也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
5.【学习情境】 741年,拜占庭帝国颁布了《法律选编》,序言称该法典秉承“君权神授”“公平正义”“彰显仁爱”三大原则编纂而成。
思考:据此可以判断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试答:                                    
                                    
6.【图解历史】 欧洲文化的形成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
共研主题一 文化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
[史料实证]——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和罗马法
史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绝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史料一介绍了苏格拉底对陪审法庭判决的态度、服从了法庭的判决,但是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
史料二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史料二重点介绍了罗马规章产生的背景,最后指出了其作用。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唯物史观]——古希腊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繁荣的工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2)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3)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4)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5)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历史解释] 罗马法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罗马法为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人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人人都有其自然的权利。后世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都源于自然法的“权利”和“平等”的观念,为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罗马法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为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楷模,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乃至世界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其中有关私法的体系被欧洲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借鉴。罗马法的许多具体制度和原则对资产阶级立法也有巨大的影响,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也为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所继承。
(3)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以《罗马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完整地体现了简单的商品生产,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
共研主题二 各具特色——中古西欧与东欧文化
[史料实证]——中古西欧与东欧文化
史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学校一般设于修道院……中世纪西欧的哲学与神学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官方色彩的经院哲学……中世纪早期的西欧文学……题材多为宗教赞美诗、祈祷文……一般都用拉丁文创作……中世纪的造型艺术,多用于装点教堂,凸显其为宗教神学服务的功能……
——摘编自沈坚、金智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史料一反映了中古西欧文化的特点。
史料二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以为这就是天堂。——环球网《罗马帝国强大与兴衰》
史料二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对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原因。
史料三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雅斯贝斯
史料三反映了俄罗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渊源关系。
(1)史料一反映了中古西欧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的原因。请举例说明史料二中拜占庭帝国傲立于欧洲取得的“辉煌成果”。
(3)从文明视角,你如何理解史料三这句话的意思?
[历史解释]——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全力承担了挽救与传播古典文化的历史重任,并且为正在萌生的新文明提供了模式和方向。
(2)基督教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并使政治分散的西方以基督教为纽带融合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
(3)基督教在客观上促进了早期西方文化的复兴,并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逐渐渗透到西方哲学、法学、教育、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绘画和雕塑等等)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
[家国情怀] 正确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首先,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的盛况,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其次,在它辉煌的时候,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
(2)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这种启示对我们尤为重要。
网络构建
[必备术语]
1.古希腊文化中表现出的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追求;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繁荣。
2.基督教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基督教文化更是对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文学艺术、政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拜占庭文化为中古晚期的西欧提供了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进步因素,在学术和艺术领域留下的宝贵遗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世界。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
1.[2022·福建厦门练习]下图《掷铁饼者》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运动员所呈现的形态(  )
A.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
B.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C.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D.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有如下规定:“死者的丧衣限于3件……乐手以10名为限”“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及“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等。这些规定旨在(  )
A.适应帝国扩张的需要
B.限制氏族贵族的特权
C.维护平民的经济利益
D.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3.“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  )
A.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
B.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
4.[2022·江苏南京练习]《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于1377年编写。它和完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朴实生动,富有戏剧性。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  )
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5.[2022·日照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拜占庭文明的影响。(6分)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深化认知全通关
视野一 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史学新论]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催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激活思维
柏拉图的“正义”内涵是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这一主张出现在雅典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这一主张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思辨训练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了正义的工具性,说明正义需要树立理性的权威,不能把人仅仅视为有欲望的动物。柏拉图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  )
A.突出人和人性B.加强奴隶主统治
C.发展商品经济D.维护城邦的利益
[思辨训练2] 柏拉图认为,古希腊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该观点(  )
A.旨在提高哲学家的政治地位
B.体现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
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针对雅典民主政治弊端而提出
视野二 西欧的中世纪不完全是“黑暗时代”
[史学新论] 当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这些尚处于氏族社会形态的“蛮族”……在基督教中获得了拉丁文化的各项成果,其中包括语言、文学、科学、哲学、建筑艺术、音乐、绘画、教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张绥《基督教会史》
激活思维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到新航路开辟,西欧地区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改造基督教而形成的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之所以曾经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因为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前有罗马,后有文艺复兴,二者都有光辉卓著的、跳跃式的文明进步,涌现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丰富的文化记录和留存。在二者之间的中世纪,自然显得相对暗淡。早期的学者将中世纪贬得极低,除了因为中世纪的文化确实相对暗淡(平稳发展),未尝没有学者自身诉求和搜索资料能力受限的原因。
[思辨训练3]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思辨训练4] 欧洲中世纪时,城市市民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描述中符合其特征的是(  )
A.描写上帝、圣母、圣徒和苦修等
B.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C.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D.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启思助学
1.提示:(1)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歌队和角色朗诵、吟唱的韵文都附加伴奏,以增强戏剧效果,演员们要背诵台词和动作模仿,以便完全融入角色。
(2)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2.提示:法律思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意义: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有利于维护正当的商业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律体系,本质上是维护罗马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5.提示: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君主统治。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1.(1)巴尔干半岛 (2)理性 几何原本 (3)荷马史诗 (4)掷铁饼者 (5)叙事体
2.(1)成文法 平民 (2)西塞罗 (3)罗马史 (4)大竞技场 (5)儒略历
知识点二
1.(1)基督教 (2)教皇国 (3)世俗王权
2.(1)封建主 (2)古希腊哲学
3.神话
4.(1)教会 (2)宗教改革
知识点三
1.(1)东正教 (2)希腊 (3)罗马民法大全
2.(1)拜占庭帝国 (2)伊戈尔远征记 (3)俄罗斯 (4)圆顶多塔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共研主题一
提示:(1)法制观念: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社会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其法制观念对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2)社会背景: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3)影响: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
共研主题二
提示:(1)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2)原因: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成果: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等。
(3)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属于基督教文化圈。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1.解析: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故选A;B、C、D的表述不能体现题目主旨,故排除。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可知,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限制,故选B项;该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前后,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排除A项;规定中没有体现对平民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这些规定不能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根据材料“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等信息,可以得出当时注重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的培养,故A正确;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得出当时以神为中心,还没有突出人,故排除B;教育方法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排除C;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不仅具有重视辩证理性思维的一面,还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面,故排除D。
答案:A
4.解析:材料中显示,两份文献主要记载了12世纪基辅罗斯的历史,而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可能在文献中有所反映,故选A;莫斯科公国是在反抗蒙古的统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排除B;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5.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从材料一中的“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可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从材料一中的“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可得出与宗教密切联系;从材料二中的“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可得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第二问“成因”,从材料二中的“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得出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从材料二中的“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得出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从材料二中的“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得出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第(2)题,应从横向的东西文明交流、纵向的文明传承及文明发展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
[思辨训练1] 解析:材料表明柏拉图强调正义,主张用正义维护城邦的利益,故选D项;材料强调正义,而不是突出人和人性,排除A项;该主张并非为了维护某个阶级的利益,而是维护城邦的利益,排除B项;强调正义与发展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思辨训练2] 解析:古雅典实行直接民主,但由于公民的参政素质不同,导致雅典民主政治弊端很多,材料中“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可以避免由于参政的公民素质过低导致的政治弊端,故选D项;材料仅是体现了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知识水平最高,不能体现提高哲学家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特征,与材料中柏拉图主张由哲学家制定法律的理想社会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是由哲学家来制定法律,没有涉及公民参政议政的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思辨训练3] 解析:图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国王,国王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很明显,这反映了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D
[思辨训练4] 解析:A项属于教会文学的特征;B项属于史诗与谣曲的特征,C项属于骑士文学的特征,D项属于市民文学的特征,因为在欧洲中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封建主和教会僧侣往往是阻碍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势力,往往是市民斗争的对象,故D项正确。
答案:D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的区域文化特色;理解生产方式与区域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分期,增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区域影响及世界意义,增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文化
1.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古代印度的文化
(1)形成种族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____________和婆罗门教。
(2)佛教的产生
①产生的时间及原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________,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②主要主张:提倡“____________”和忍耐顺从。
(3)印度教的产生: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________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4)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____》
①时间及形成过程:大约定型于2~4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
②地位: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5)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__________的代表。
(6)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________”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古代印度文化产生的影响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__________。
(2)5世纪时,印度的________、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渗入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____________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的文化
(1)古代朝鲜的文化成就
①科技: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________,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时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②史学:12世纪完成的《____________》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③艺术: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朝鲜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①佛教、道教和________从中国传入朝鲜。
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③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________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2.古代日本的文化
(1)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2)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________。
(3)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____________》享誉世界文坛。
(4)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5)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6)日本古代文化深受____________的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
①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________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1.形成的地理环境:美洲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________状态。
2.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1)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________,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______”。他们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3)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________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4)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________、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3.印第安文化毁灭的原因:16世纪________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启思助学
1.【图说历史】 印度种姓制度
解读:图片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雅利安人在《梨俱吠陀》中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梨俱吠陀》强调的是普鲁沙巨人不同的部位产生了不同身份的人,体现的是人的等级分化。
2.【学习情境】 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
思考: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什么价值?
试答:                                    
                                    
3.【图解历史】 中华文化与朝鲜文化互相影响
4.【图说历史】 日本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解读:日本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从而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5.【名师指津】 “学思之窗”: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答: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
共研主题 各具特色——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史料一 
唐朝制度 日本制度
内 容 ①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又称永业),余以为口分 ②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③凡官人受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职事官从五品五顷 ①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段、町是日本的面积计量单位。长30步、宽20步为段,十段为町) ②凡国郡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凡给田,先课役后不课役,先无后少,先贫后富 ③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四十町,左右大臣三十町,大纳言二十町
出处 《唐会要·租税》《大唐六典·尚书户部》 《大宝律令·田令》
史料一介绍的是日本制度和唐朝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有很多相同之处。
史料二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史料二介绍了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包括建筑、历法、文字等。[史料实证]——日本文化和玛雅文明
(1)史料一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据史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历史解释]——印度文化的特点
(1)以宗教为中心。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2)印度文化具有多样性。印度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3)包容性。印度民族众多,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文化里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4)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佛教的兴盛和发展,受佛教影响的文化也很繁荣。
(5)以诗代史。印度最为著名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这两部文学巨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家国情怀] 古代日本对中华文化吸收借鉴的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输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2)具有选择性、坚持主体性:日本在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改造,择其所长,去其所短,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3)具有实用主义特征:以儒学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后来日本统治者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规范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这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幕府时期,长期的战乱使人们对现实失去信心,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于是儒学成了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
网络构建
[必备术语]
1.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交融,为印度浓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2.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它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特征。
3.印第安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尽管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后受到了摧残,但是并无间断之处。印第安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
1.[2022·四川成都练习]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摩诃婆罗多》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2.就印度的主要文化形态——宗教文化而言,其主流宗教——印度教、佛教,同外来的伊斯兰教等异质文化相互影响,使印度文明呈现出多元同一的特征。这表明印度文化(  )
A.具有外族性B.具有同一性
C.具有包容性D.具有传承性
3.[2022·吉林长春月考]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4.[2022·山东济南练习]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
A.传播宗教场所B.用于祭祀
C.用作国王陵寝D.贮藏文化遗存
5.[2022·青岛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6分)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6分)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深化认知全通关
视野一 印度文化的世界地位及影响
[史学新论]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摘编自张光璘、李铮编《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激活思维 古代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宋朝,佛儒道相互渗透,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印度教的许多梵文经典传入中国,对中国道教产生了一定影响。印度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文化渗入到东南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文化不仅影响了泰国文字的产生,还影响了泰国文字的分化与演变,丰富了泰国文化的多样性。
[思辨训练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思辨训练2] 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化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007年2月,印度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程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印度那烂陀
B.印度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视野二 强盛的美洲文化不堪一击的启示
[史学新论]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激活思维
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了印第安文化衰亡的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促进文化的发展进步;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圈的相互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思辨训练3]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交流也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衰落
[思辨训练4]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是(  )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启思助学
2.提示:史学价值。
5.提示:(1)在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丁美洲成为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印第安人口数量锐减,印第安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国家被毁灭,文化被湮没。
(2)西欧的各种文化随着政治、军事征服在拉美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并在拉美各个文化领域如意识形态、宗教、教育、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大量非洲黑人奴隶的输入,使非洲的音乐、舞蹈、诗歌、语言、宗教、绘画、习俗等文化也在拉美广泛传播,形成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文化的混合结构。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1.印度
2.(1)种姓制度 (2)尖锐 众生平等 (3)印度教 (4)罗摩衍那 (5)佛教艺术 (6)0
3.(1)东南亚 (2)语言 (3)东南亚 (4)巴利文
知识点二
1.(1)青铜器 三国史记 (2)儒学 汉字
2.(1)神道 (2)武士道 (3)源氏物语 (6)中华文化 汉字
知识点三
1.隔绝
2.(1)金字塔 (2)玛雅历 (3)驿道 (4)陶器
3.西班牙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共研主题
提示:(1)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
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
(2)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建筑技术高超。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1.解析:根据材料“东方的遗产”“刹帝利”“婆罗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有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摩诃婆罗多》属于古代印度文学作品,故A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故B错误;《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故C错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故D错误。
答案:A
2.解析:题干主要表明了印度文明吸纳外来文明,因此印度文化具有包容性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C
3.解析:《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被大量引用的主要原因,A、C、D三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玛雅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代表之一,塔顶的平台上建有庙宇,主要功能是用于举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5.解析:第(1)题,由“646年”“日本统治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据此回答问题。第(2)题,从材料信息“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可判断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后果。第(3)题,从中日对比得出结论。
答案:(1)措施: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2)国家:中国清朝。措施:闭关自守。后果: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
(3)略。提示:从善于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读史思辨·视野拓展
[思辨训练1] 解析:从材料中的“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印度宗教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答案:B
[思辨训练2] 解析:玄奘为探求佛学西行天竺,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返回长安后专心翻译佛经,并将《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他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D
[思辨训练3]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缺乏交流,导致发展缓慢,C项正确;印第安文明交流很少,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对印第安文明的限制,而印第安文明的衰落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答案:C
[思辨训练4] 解析:据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无关,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D项不是材料主旨。
答案:B阶段检测(二)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2·江苏扬州测试]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2.[2022·浙江杭州月考]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产生后不断发展变化,下图表现了该文字中“吃”“大麦”和“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该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
3.[2022·天津高二检测]《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B.公平性
C.随意性D.民主性
4.[2022·泰安高二检测]非洲各地区的文物古迹资源丰富,有的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有的属于希腊、罗马文明,有的属于阿拉伯文明,还有众多古代王国的遗址,与此文明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多种文明在各地高度交融
B.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C.与古代帝国的扩张战争有关
D.非洲文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5.阅读下表古埃及文明起源的材料摘选,据此可知(  )
学者 证据
以皮特里为代表的多数学者 依据一些出土器物的特征,指出埃及从史前时代进入文明史过于突然,应是外族(如苏美尔人)征服了上下埃及,然后建立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文明
部分考古学家 在今埃及与苏丹(埃及南部的国家)交界处发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象征白色王冠图案,而这个图案刚好与上下埃及初步统一时期佩戴白色王冠的国王画面相吻合,据此推测,埃及文明可能起源于埃及与苏丹交界处
学者迪奥普 埃及人把尼罗河西岸视为右边,东岸视为左边,即确定左右时面朝南,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来自埃及南边的努比亚
A.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因年代久远不可考证
B.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本土文化演化的结果
C.古埃及文明起源尚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D.文明产生总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2022·陕西西安月考]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A.埃及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7.古代印度、希腊、波斯与罗马的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文化起到的作用是(  )
A.兼收并蓄B.独创特点
C.全盘西化D.沟通桥梁
8.[2022·山东临沂月考]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9.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10.[2022·湖北武汉练习]“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D.进行宗教迫害
11.[2022·山西太原测试]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来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2.[2022·海口高二检测]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13.[2022·山东临沂期中]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这种服饰,延续于夏、商、周,直至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对此较全面的认识是(  )
A.服饰文化包含了人类文化总和
B.以中国服饰为中心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C.服饰文化体现着落后影响先进
D.服饰文化既具传承性又具区域影响性
14.在古代美洲文明的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
A.与古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
B.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地位
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
D.与古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
15.[2022·山东青岛月考]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16.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这反映了(  )
A.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B.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经济中心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2·大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8分)
18.[2022·济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口中,认知在你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材料二 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同时还认为,人生来就有生老病死等八苦,消灭痛苦的关键是消除欲望,要忍耐、修行。
材料三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地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亚非政治文明的共同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公元前6世纪佛教教义体现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文明与亚非文明不同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面是古希腊的两个神话故事。
故事一 希腊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叫奥林匹克山,山上住着的不是人而是神,众神中有一个叫宙斯,他负责管理这些神,也负责维护人间的秩序。有一天他看到腓尼基(黎巴嫩)国王的女儿欧罗巴与侍女在一起玩耍,就变为一头公牛,让公主骑在身上,狂奔两天一夜后,在一块陆地登陆,登陆之后,现出原形,向公主求婚,公主只能接受宙斯的求婚做他的妻子。公主登陆的地方后来取名叫欧罗巴,中国把它翻译成欧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克里特岛
故事二 希腊以南的地方有个米诺斯王国,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这个国王非常能干,对老百姓很善良。米诺斯王国繁荣富庶,国泰民安,大家都高高兴兴,没有战争,是一个非常安宁与和平的国家,但是不知道从哪来了一头怪牛,是半人半牛怪,它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要吃人,国家不得安宁,米诺斯国王想出个办法,他建造一座迷宫,把牛关到迷宫,牛就出不来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两条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并予以阐释。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第一个对玛雅文字发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朗达,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诺罗索夫找到了破译玛雅文字的正确轨道。70年代,学者们终于基本成功地破译了玛雅文字。
——张禾《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
材料二 中美洲神话源于自然和社会现象,反之也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其象征意义漫布于艺术、建筑和仪式结构之中。艺术和建筑具象表述神话故事,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用于表述宇宙的原型,而宇宙的原型又源于对自然观察的抽象——中美洲人赖以理解其世界的分类方法全凭神话使人如耳闻目睹,转又造生出此世界观。
——摘编自《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字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玛雅“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这一观点的?(8分)
阶段检测(二)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亚述帝国存在于公元前935~前612年,晚于《吉尔伽美什》的创作时间,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D项排除。
答案:B
2.解析:从图中提供的楔形文字的演变看,其书写形式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故选B;大小变化不是演变的总趋势,排除A;图示内容主要体现了由繁到简,C、D中的特点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B
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材料中“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不同等级的自由民中,法律维护高等级者的利益,即材料中“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
答案:A
4.解析:古代希腊、罗马、埃及等地区出现过大帝国,这些帝国采取扩张手段,占领了非洲,因此非洲地区文物古迹资源丰富,C正确;存在文物古迹只能证明文明在该地出现,不等于文明高度交融,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没有强调非洲对于世界的影响,排除D。
答案:C
5.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不同起源的说法都是有材料依据的,故古埃及文明起源尚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故选C;从表格看,埃及文明起源的材料还是较为丰富的,有待考证,而不是不可考证,故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非洲本土文化演化的结论,因为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是外来文化入侵造成的,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总是”,故排除D。
答案:C
6.解析: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而埃及的纸莎草造纸术原料单一,公元8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埃及的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古代印度、希腊、波斯与罗马的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保存,使得这些文化得以保存、发扬光大。故选A项。
答案:A
8.解析:材料“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古罗马在建筑的修建上借鉴了古希腊的实践,“虔诚”二字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根据材料“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可以看出丕平与教皇之间相互支持与相互利用的关系,故B项正确。
答案:B
10.解析:依据材料“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B项正确;控制人们思想、提供道德规范和进行宗教迫害题意都无从体现,排除A、C、D三项。
答案:B
11.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推知拜占庭融合和创新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C;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排除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C
12.解析:印度教的核心教义要求信徒遵守种姓制度,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A错误;材料没有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B错误;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C错误。
答案:D
13.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帝的服饰对后世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指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等,这说明服饰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区域影响性,故选D项;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落后影响先进的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14.解析: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人是美洲的主要居民之一。玛雅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约在公元前3000年,玛雅文明就诞生了,被后人称为“美洲的希腊”,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玛雅文明在美洲的重要地位,并非说明玛雅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故排除A项。玛雅文明并不是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的,故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玛雅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这也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
答案:B
15.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的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D项错误。
答案:C
16.解析: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遗址,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故选B;马丘比丘一座城,无法反映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故排除C;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故排除D。
答案:B
17.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可概括为传承悠久;根据材料一“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可概括为厚葬风气浓厚;根据材料一“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可概括为艺术自成体系。第(2)题关于因素,根据材料二“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等可知因素是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被发现;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二“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促进世人了解埃及、开拓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非洲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1)特点:传承悠久;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6分)
(2)历史因素: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被发现;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
意义:推动了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使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进入世人的视野;开拓了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了非洲文化的影响力。(8分)
1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回答。第(2)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三,从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都建立了专制制度,并用神权维护王权。(2分)
(2)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4分)
(3)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的类型: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6分)
19.解析:解决本题首先要求得出认识,然后再阐释为什么有该认识。
认识1:据材料一宙斯变成牛和材料二米诺斯王国国王的材料可知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阐释过程需要说明宙斯是神,也追求爱情,说明神人有共同的需求;米诺斯王国的国王对百姓仁慈善良,反映了普通民众的要求,可知古希腊文化的人文色彩浓厚。
认识2:据材料“腓尼基(黎巴嫩)”“中国把它翻译成欧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克里特岛”“希腊以南的地方有个米诺斯王国”等材料可知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阐释过程需要说明两则神话人物故事的关系,两则传说是古人类的记忆,用神话的形式记录下来。不论得出什么认识,一定要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认识1: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2分)
阐释: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这说明在古希腊文化中,天神与普通民众具有同样的需求;米斯诺王国的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对百姓比较善良和仁慈,这反映了普通民众的要求,因此这两则神话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4分)
认识2: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2分)
阐释:两则神话人物故事存在先后关系,故事一中的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的女儿,腓尼基在今天的黎巴嫩地区,而米诺斯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传说是古人类的记忆,用神话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关系折射出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4分)
20.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玛雅文字属于象形文字;独具特色,较难破译;由音符和意符组成;在美洲水平最高;主要由祭司主持雕刻描写;主要记录玛雅历史和文化的特权。第(2)题据材料二“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用于表述宇宙的原型,而宇宙的原型又源于对自然观察的抽象——中美洲人赖以理解其世界的分类方法全凭神话使人如耳闻目睹,转又造生出此世界观”并结合所学得出玛雅众神可简单归纳为龙、虎天神;龙形羽蛇神是天地的创造者,是诸神与万物之主,同时又是王权之神的化身;虎形天神主管阴间,掌控生死命运。
答案:(1)特点:属于象形文字;独具特色,较难破译;由音符和意符组成;在美洲水平最高;主要由祭司主持雕刻描写;主要记录玛雅历史和文化的特权。(6分)
(2)理解:玛雅众神可简单归纳为龙、虎天神;龙形羽蛇神是天地的创造者,是诸神与万物之主,同时又是王权之神的化身;虎形天神主管阴间,掌控生死命运。(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高效整合学生用书(4份素材+1份试题)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