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
历 史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遗址多在大江大河流域 ②形成南粟北稻农业格局
③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④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物极必反,柔能克刚。这样的思想主张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本书籍中( )
A.《论语》 B.《老子》 C.《韩非子》 D.《离骚》
3.下图为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铜权”,权身有用小篆刻的秦王政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两个诏文,其中一个昭文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下列对秦铜权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手实物史料 ②为研究秦朝统一度量衡提供佐证
③是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体现 ④权身上的小篆是书法艺术的体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汉高祖刘邦继承秦朝制度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这些权宜政策在他和吕后统治时期,勉强起些作用;但到文帝和景帝时期,日益不合时宜,甚至起到消极作用。高祖的“权宜之策”对汉朝危害最大的是( )
A.郡县分封并行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均输平准 D.设13州刺史
5.汉武帝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
①察举制 ②盐铁官营 ③崇尚儒术 ④修驰道、直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据此可见,当时( )
A.羌族完成了内迁的历史进程 B.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 D.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地区
7.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选项中最符合②所代表的时期阶段的表述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开放兼容与繁荣统一
C.国家分裂与社会倒推 D.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8.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9.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下图空白处是( )
A.察举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在思想、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下列成就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是( )
①司马迁的《史记》 ②大同的云冈石窟 ③颜真卿的楷书 ④宋明时期的理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解决财政危机 D.缓解边防压力
12.辽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制度,同时还实行猛安谋克的管理系统。这些制度的实施( )
A.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 B.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C.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D.体现其因俗而治的特点
13.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
A.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D.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14.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王朝修筑长城。下图所示的长城修筑的朝代是( )
A.战国 B.秦朝 C.元朝 D.明朝
15.“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念应属于(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16.下表是某同学梳理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与某一地区的关系史。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唐朝与该地区既有和亲又有战争、会盟
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物
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
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
17.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科举考试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对外交往的频繁
18.《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发展很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D.出现雇佣劳动生产方式
19.下图为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但因其没有以中国为中心,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这反映出( )
A.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封建专制制度已走向衰落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D.广大民众地理学知识有限
20.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如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A.在广州虎门销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22.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3.自2015年8月起,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打捞中,100多件文物陆续出水,其中一组瓷器碎片拼合后,出现了显现出“致远”的铭文字样,成为推断“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的依据。作为重要的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这一事件( )
A.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B.标志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
C.促进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D.推动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25.以下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或思想的是( )
①在东京建立同盟会 ②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④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令鲁迅失望的这段历史是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7.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列口号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B.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运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
28.荣宗敬、荣德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其拥有的纱厂,也达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推动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 )
①清末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③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A.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3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的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国共产党( )
A.组织发动中心城市暴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1.下面示意图表明当时中国人民面对的形势是(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D.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32.聂荣臻元帅在评价一场战役时这样写道:这是一次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这场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3.研究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4.新中国成立初年,国民党特务曾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的举措是( )
A.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制止投机资本稳定物价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5.2022年9月27日,有金冲及总主编、中华书局承担编辑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正式上架。丛书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
第一编:1840——1921年,重在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第二编:1921——1949年,记述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第三编:1949——1978年,记载了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第四编:1978——2012年:记录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2012年十八大以来: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精选入第三编的是( )
A.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的演讲 B.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倡导两个“务必”
C.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论述 D.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37.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8.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9.“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出自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4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②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③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 ④“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4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至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高潮。蛮、夷、戎、狄在中原诸国的争霸战争中纷纷向中原地区汇聚,与华夏族渐成杂居状态。随着族群融合的深化和文化认同的扩大,各大诸侯国均自奉为华夏正统,这就造就了诸侯领土的总和即为华夏疆域的共同认识。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郭姝娅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表《宣言书》,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转型的”?
材料四 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激发起中国人民最激烈的抗争。战争的苦难使得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并且在抗战过程中塑造出宝贵的财富,在民族精神、政治智慧、制度创新等方面形成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不仅保障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三三制”的制度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1941年后还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陕甘宁边区。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丰富遗产有哪些?
材料五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42.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艺术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子佐证上述观点。(要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每个角度至少两个例子)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3)从材料三的史料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颁发的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20年9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授予“共和国勋章”。
(4)从两枚勋(奖)章中任选一枚,提取勋(奖)章信息,说明上述勋(奖)章对研究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价值意义。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图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但是除了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外,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分布非常广泛,说明我国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D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南粟北稻农业格局,另外应该是南稻北粟农业格局,图片不能体现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老子》一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B项正确;《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主张仁和礼,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韩非子》体现了法家的思想,法家主张变法革新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铜权”是实物史料,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手史料;“秦铜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国家度量衡的标准器物,为研究秦朝统一度量衡提供佐证;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魏晋以后,书法由自发进入到自觉阶段,此时“秦铜权”上的小篆更具有实用性,不是书法艺术的体现,④错误,排除A项;④错误,排除C项;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朝建立后为了稳固统治,分封了部分诸侯王,实行郡县并行制。随着诸侯王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成为对汉朝危害最大的权益政策,A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解决地方封国问题,不是“权益之策”,排除B项;推行均输平准和设13州刺史都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权宜之策”,排除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包括实行察举制,制定盐铁官营政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修建驰道和直道是在秦始皇时期,与汉武帝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④的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可知,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反映了此时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羌族是否完成内迁的历史进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未体现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对比,不能得出“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地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同时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政权的建立,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分裂时期,排除B项;“社会倒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受战乱的影响,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9.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度下,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而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D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不利于中央集权;世官制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后期逐渐不适应时代发展;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影响中央集权。ABC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打通的云冈石窟的造像主要是佛教造像和佛教故事,故其受到佛教影响,②符合题意,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也受到佛教影响,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司马迁书写《史记》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颜真卿的楷书是隶书演变而来,没有受到佛教思想影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削弱宰相权力,分化相权,设置了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B项正确;材料的做法与地方无关,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这些做法与财政危机无关,排除C项;宋朝初年并没有边防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据题意可知,辽朝根据本国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金朝则在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还实行本民族的猛安谋克制,说明这些制度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D项正确;辽和金都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制度,并不是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排除A项;这些制度是为进行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并不是为了巩固疆域统一,排除B项;辽和金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宋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宋朝官府对土地买卖不进行干预,导致田宅无定主的成为普遍现象,土地流动的普遍体现出国家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社会成员的身份平等和门第观念的淡化,排除BC项;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属于明朝修建的长城,D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长城由各诸侯国修建,并未形成整体;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不符合材料;元朝属于统一王朝,未修建长城。ABC项均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诗词的意思是每个人其实都有孔子之心、从善之心,只是后天被外界的见闻习俗的潮流所干扰蒙蔽,一旦自己的真心被指明认知,便不会怀疑自己的良知。因而诗中主张要反省内心,致良知,是王阳明的观点,C项正确;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求理的方式为格物致知,与心学不同,排除A项;陆九渊虽然也是心学代表人物,但并无致良知的观点,排除B项;黄宗羲与心学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该地区既有和亲又有战争、会盟”“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物”“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清初清廷册封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对五世班禅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因此这一地区是西藏,A项正确;根据材料“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可知,这一地区是西藏,BCD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繁荣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C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科举考试的推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对外交往的频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根据材料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若干机工进行生产。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业产品投放向市场并成为商品,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无关,排除B项;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没有将中国作为中心,因此被一些士大夫进行攻击和批判,说明传统保守观念对于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抵制,体现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根深蒂固,C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遭到批判说明西学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和广大民众地理学知识有限,排除B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详解】根据材料“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香港仍坚持‘赏借’”“赔款”和所学知识可知,谕旨的部分内容与《南京条约》有关。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宁波、上海、福州、厦门五处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同时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而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B项正确;虎门销烟期间,中英还未爆发战争,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些条约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根据材料“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可知这场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廷中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启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在“这场革命”的刺激下发生的,排除B项;材料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根据题干黄海海域进行的水下考古中一组瓷器呈现出“致远”的铭文推测可能是致远舰,致远舰是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舰船,其可以用来研究甲午海战,C项正确;致远舰沉没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它客观上避免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受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经济区的稳定,保存了东南各省的实力。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使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A项正确;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而不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排除B项;辛亥革命促进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的实力派各自为政,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2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政治团体,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或思想无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和高度概括;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会议。综上所述,①③④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或思想,B项正确;②不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或思想,排除AC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根据“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可得出,材料中的这些事件都是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B项正确;当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2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展,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项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排除A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根据题干荣氏企业快富发展的时期是1912年至1922年,根据所学知识推动此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懈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符合题意,民国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③符合题意,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至1922年推动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李没有清末新政,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事件发生时间段是1927年4月12日——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C项正确;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在1923年,排除A项;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是1926年,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0.B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的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及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组织发动中心城市暴动”属于苏俄的革命道路,不属于“新的革命策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而不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B项。
31.A
【详解】根据材料“柳条湖”“北大营”“沈阳”“辽宁”等可知,材料指的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排除C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32.C
【详解】根据“主动进攻”“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可知在华北对日军主动发起的战役是百团大战,C项正确;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和第三次长沙会战都不是中国军队在华北主动发起的战役,排除ABD项。故选C项。
33.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是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的壮举,为解放中原与南渡长江解放华中、华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不符合图片描述,排除A项;平津战役以华北为主战场,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淮海战役以江苏徐州为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34.C
【详解】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年国民党特务妄图通过对米棉和煤炭的投机倒把搞乱上海经济,人民政府通过米棉之战等一系列制止投机资本的措施使物价得到稳定,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到的是城市经济,并非农村的土地改革,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一化三改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35.C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第三编是“1949—1978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所以可以加入其中,C项正确;《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应该编入第二编,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上半年,应该编入第二编,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应该编入第四编,排除D项。故选C项。
36.C
【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7.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针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提出的,排除A;C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的,排除C;D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D。
38.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下对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39.D
【详解】根据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十二大都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B、C项。故选D项。
40.D
【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等,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是在1964年,爆炸氢弹是在1967年,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
41.(1)原因:周朝宗法、分封制推动周文化的传播;民族迁移加速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客观上加强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影响: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并规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等民主原则,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体现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更是近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3)精神遗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政治遗产:在中共推动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并建立起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制度遗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探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周朝宗法、分封制推动周文化的传播;根据材料一“至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高潮。”可推出民族迁移加速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客观上加强了民族交流与交融。影响:根据材料一“随着族群融合的深化和文化认同的扩大,各大诸侯国均自奉为华夏正统,这就造就了诸侯领土的总和即为华夏疆域的共同认识。”可推出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可推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根据材料二“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并结合所学可推出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并规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等民主原则,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三“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推出体现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更是近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3)遗产:可从政治、思想和制度等角度进行回答。精神遗产:根据材料四“战争的苦难使得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并且在抗战过程中塑造出宝贵的财富,在民族精神、政治智慧、制度创新等方面形成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可推出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政治遗产:根据材料四“ ‘三三制’的制度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1941年后还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陕甘宁边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推动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并建立起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度遗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探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根据材料五“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可推出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材料五“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2.(1)特点:对外交往活跃,交往国家众多,交流方式多样;往来人数众多,人员身份多样;以双向交流为主。
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了唐朝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流行,带动了中日文化交流。
(2)物质文明:农业方面的稻麦复种制,粮食产量的提升,人口过亿;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交子的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瓷器大量出口等。
精神文明: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性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等。
(3)任选一个历史事件作答: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4)勋章属于实物史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形象直观。对于研究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任选一个勋(奖)章作答: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反映了建国初期,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形成了威胁。为捍卫国家安全和主权,无数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用两弹一星的成就捍卫了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它既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共和国勋章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的科技工作者等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了中国的国家实力,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无私奉献、忠诚担当的奋斗精神。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可知,对外交往活跃,交往国家众多,交流方式多样;根据材料“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可知,往来人数众多,人员身份多样;根据材料“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可知,以双向交流为主。影响:根据材料“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了唐朝的国际影响力。根据材料“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流行,带动了中日文化交流。
(2)物质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农业方面的稻麦复种制,粮食产量的提升,人口过亿;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交子的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瓷器大量出口等阐述物质文明的成果。精神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性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等阐述精神文明的成果。
(3)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三的史料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选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如选择“《孔子改制考》书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属于康有为维新变法的著作。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如选择“《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刊物。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等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勋章属于实物史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形象直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共和国勋章对于研究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选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根据材料“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和所学知识,可从时代背景、价值意义等方面予以说明。如选择共和国勋章,根据材料“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20年9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授予‘共和国勋章’”和所学知识,可从时代背景、价值意义等方面予以说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