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D.经济文化扩张
2.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
A.美国摆脱了“滞胀”局面 B.美国科技处于优势
C.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 D.欧洲复兴计划受挫
3.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
春节 新年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A.开放的经济体系 B.儒家文化的传承
C.移民社会的结构 D.城市国家的规模
4.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
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5.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洲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D.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6.2005年3月,旅日华侨组织斥巨资在日本横滨中华街兴建妈祖庙,采用中国传统八角形建筑风格。2017—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连续两年举行,妈祖金身(塑像)巡游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盛况空前。这反映出( )
A.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B.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显著
C.民间信俗助力中外交流 D.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
7.一战期间,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主席查尔斯·约翰·海默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这样的说教——‘你们德国人必须让自己被同化,必须融入美国人民’,但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这一表态( )
A.符合德意志民族根本利益 B.暴露出美国移民社会某些痼疾
C.推动了美国加入一战进程 D.反映了美国人文化认同的加强
8.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 )
A.是南方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 B.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顺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使美国黑人共同体意识增强
9.20世纪70年代,印度经济学家阿肖克·米特拉在讨论印度现代化问题时曾说:“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这表明当时印度( )
A.摆脱了殖民主义历史影响 B.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
C.现代化改革条件基本成熟 D.传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10.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11.2022年,欧盟国家共记录来自中东和北非等地的非法入境者约33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64%,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外,欧洲还收容了大量乌克兰难民。这反映出( )
A.区域人道主义危机严重 B.欧盟福利制度的效率较高
C.联合国难民署力量有限 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巨变
12.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阶段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区也不同。如表的“?”处应该填入( )
时期 16世纪—18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两次世界大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
主要移民 ? 欧洲人 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
A.欧洲人和非洲人 B.亚洲人和非洲人
C.亚洲人和欧洲人 D.欧洲人和拉美人
13.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 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 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14.读如图,图中反映的趋势导致美国社会( )
A.印第安文化迅速消亡 B.族群之间实现了完全的平等
C.人道主义救助的加速 D.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强化
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70年代,移民的主体大多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
B.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劳动力流动的唯一途径
C.劳动力流动的主体由体力劳动者向精英人才转移
D.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
16.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进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装 B.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洛尼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端、雷诺河畔,是欧、非、亚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作为一个自由城市,博洛尼亚在11世纪繁荣起来,各路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比比皆是。1088年,被后人誉为“法律之灯”的欧内乌斯在博洛尼亚创办了法律学校(博洛尼亚大学的前身之一),他杰出的声望招来了大批老师和学生。在博洛尼亚大学,老师成立自己的行会,学生也有自己的社团,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众多,并且大多出身尊贵,地位显赫,反而获得了大学的掌控权,教师仅保留对学生进行考试、发放教学资格证书或制定公共试用期的权力。
——摘编自李飞《大学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德国哥廷根大学被誉为“数学的麦加”。但自1933年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以来,多名数学家被迫离职。截至1935年底,巴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德国数学家库朗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涵盖了数学、力学、计算机、统计和概率论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团队中成长出了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彰显了巨大的成效,研究所也被誉为“世界应用数学分析之都”。
——摘编自李工真《20世纪“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人才流亡美国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他们在战后初期是从南欧招聘劳工的,后来转而主动从中东和北非大量招募“客籍劳工”。到了20世纪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部分地区如台湾、香港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80年代全球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国际移民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宪法是由信奉基督新教的白人锻造出来的。因此,其文化底色具有着浓厚的盎格鲁—撒克逊保守主义精神;但是,美国的立国根基又决定了其自由平等的精神。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自建国以来,美国长期存在统一性与多样性、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之争。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些现象和史实。
时间 现象/史实 备注
20世纪20年代 美国爵士乐的迅速流行 黑人民歌和欧洲白人音乐传统融合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 奇卡诺学生运动 继黑人民权运动后,美国墨西哥人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权利的社会运动
1965-90年代 联邦政府“肯定性行动计划” 消除对黑人等少数族群的种族和性别歧视
1968-1994年 联邦政府颁布《双语教育法》及系列修正案 让学生“尽快习得英语”的同时,也尊重并保持文化和语言多样性
——摘编自余志森《“熔炉”、“拼盘”还是“葵花”?——对美国多元文化的再思考》围绕“美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世界现代史,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可知,“新移民”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体现了新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多元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其他国家,并未说明移民原因,且该说法以偏概全,并非所有国家都与美国差距拉大,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外来文化传入美国,并非美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张”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赴美移民中职业移民的比例提升,与美国科技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材料所述移民现象与“滞胀”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战场也是在欧洲。材料所述移民现象与美苏“冷战”直接关系不大,排除C项;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欧洲复兴计划受挫,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新加坡)。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有“世界通用”“中华民族传统”“基督教”等多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节日,反映了移民社会的结构,C项正确;据所学,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文化的国家,有文化及宗教的差异,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种文化影响,“儒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与移民带来的多种文化有关,与“城市国家的规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与“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未涉及政府公信力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01年(澳大利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吸收世界各地技术人才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修改并最终废止了《移民限制法》,D项正确;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并非只针对宗主国(英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此时澳大利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移民政策调整在其形成之后,排除B项;材料聚焦于澳大利亚移民条件的变化,并非国民的思想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亚洲)。根据材料可知,妈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广为流传,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妈祖信仰在亚洲的影响很大,不代表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属于民间行为,并不能体现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影响力,并不能说明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可知,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进而失去本民族特色,这反映了美国移民社会的某些强制性文化同化的痼疾,B项正确;移民入美国的一段时间后会变为美国的一部分,与德意志民族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叙述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与一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仅凭一个德国人的叙述体现不出美国文化认同加强,且材料并非叙述文化认同加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1920年(美国)。据材料可知,1914年到1920年间,受一战的刺激,美国北方工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南方黑人大量向北方移民,C项正确;这一现象与南方经济转型无关,排除A项;美国种族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黑人共同体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印度)。根据材料“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可知当时印度社会内部思想、经济种类比较多,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B项正确;材料和殖民主义无关,排除A项;现代化改革条件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材料不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传统种姓制度强调等级,材料中不涉及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30-1990年美国。二战后美国移民主要以拉丁美洲和亚洲移民为主,与美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和拉丁美洲、亚洲地区劳动力存量多有关,反映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影响美国移民结构,C项正确;1900年以前北欧和西欧移民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其后东欧、拉丁美洲、亚洲移民占比增加,排除A项;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主要受到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排除B项;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依据材料,来欧盟的难民都是欧盟周边区域的,而且量比较大,可见周边区域人道主义危机严重,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福利制度的效率,难民也未必能得到欧盟的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洲难民的收容,看不出联合国难民署的作为,排除C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欧盟国家对难民的收容,与全球劳动力市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18世纪美国。结合所学,16世纪到18世纪后期美国独立前,欧洲国家对北美进行殖民入侵,很多欧洲人因此来到北美。同时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因此16—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主要是欧洲人和非洲人,A项正确;亚洲人开始大量移民美国是在19世纪后期,排除B项、C项;拉美人大量移民美洲是在20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菲律宾。根据材料菲律宾大部分民众信奉天主教,除了天主教还有佛教和传统海神信仰,因此反映出菲律宾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海神信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班牙文化侵略,而且菲律宾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90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知,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比例增速较快,可得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强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印第安文化,排除A项;“完全的平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移民的,与人道主义救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由以体力劳动者为主向精英人才转移,C项正确;20世纪50—70年代,移民的主体大多是制造业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干脏活累活的人,并非精英人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并非全球劳动力流动的唯一途径,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虽然表述正确,但不属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的“文化再生运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从而维系移民社会的安定,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融合,非抵制外来文化侵略,排除A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融合,非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7.(1)角度:材料一:民族发展角度;材料二:国家安全角度。原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实践。
(2)
评析:亨廷顿对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所进行的研究是独特的,勾画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新的挑战类型与背景,揭示了认同因素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强调了国家利益来自于国家认同,这些理论努力,不仅为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路重开了新河,而且为以认同为主要因素的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挑战的分析开辟了新的视角,具有相当的理论创新意义;亨廷顿的理论不反对美国人用善恶去判定美国与别国之间的“异质”冲突,表明他仍坚持着“霸权护持”的伦理立场,陷于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思维“误区”而不能自拔。
(3)意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民之间的凝聚性;推动文化传承和经济建设;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北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第一小问角度:材料一:根据材料“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可知,材料一论述国家认同的角度是民族发展;材料二:根据材料“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可知,材料二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论述国家认同。第二小问原因:从根本原因看,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材料“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根据材料“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可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实践。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美国)。评析:从研究视角、理论创新看,亨廷顿的理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亨廷顿对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所进行的研究是独特的,勾画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新的挑战类型与背景,揭示了认同因素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强调了国家利益来自于国家认同,这些理论努力,不仅为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路重开了新河,而且为以认同为主要因素的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挑战的分析开辟了新的视角,具有相当的理论创新意义;从局限性看,亨廷顿的理论不反对美国人用善恶去判定美国与别国之间的“异质”冲突,表明他仍坚持着“霸权护持”的伦理立场,陷于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思维“误区”而不能自拔。
(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意义:国家认同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国家认同是一种纽带,有助于增强国民之间的凝聚性;国家认同包含了文化认同,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和经济建设;对于人类而言,认同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18.(1)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人才聚集。
(2)影响: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积极进行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在物理、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研究方法的跨学科使用,以及纯粹学科与科研、应用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开辟出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带动了美国大学各个学科的发展与扩充,促成了大学学术研究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学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对这一时期美国大学的学术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学术中心的洲际转移;促进美国经济的繁荣;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一“博洛尼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端、雷诺河畔,是欧、非、亚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可得出优越的地理位置;据材料一“作为一个自由城市,博洛尼亚在11世纪繁荣起来,各路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比比皆是”,可得出城市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据材料一“他杰出的声望招来了大批老师和学生,在博洛尼亚大学,老师成立自己的行会,学生也有自己的社团,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众多”,可得出人才聚集。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3年9(德国)。据材料二“自1933年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以来,多名数学家被迫离职。截至1935年底,巴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德国数学家库朗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涵盖了数学、力学、计算机、统计和概率论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团队中成长出了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彰显了巨大的成效”并结合所学知识,流亡学者进入美国大学后开始展开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在学术研究和学术管理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积极进行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在物理、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研究方法的跨学科使用,以及纯粹学科与科研、应用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通过将所学知识与美国的社会需求和研究需要相联系,而开辟出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带动了美国大学各个学科的发展与扩充,促成了大学学术研究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学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对这一时期美国大学的学术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学术中心的洲际转移;促进美国经济的繁荣;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19.(1)特点:大部分移民来自发展中国家;移民接纳国主要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国际移民全球化;移民模式的多样化;移民人口多源性;人口跨国流动日趋常态化;跨国社会的普遍化。
(2)主要方向:向美国(北美)、西欧流动。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苏东剧变后,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80年代(世界)。
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可知,大部分移民来自发展中国家;根据材料“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可知,移民接纳国主要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国际移民全球化;根据材料“战后初期是从南欧招聘劳工的,后来转而主动从中东和北非大量招募‘客籍劳工’”可知,移民模式的多样化;根据材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部分地区如台湾、香港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可知,移民人口多源性,人口跨国流动日趋常态化,跨国社会的普遍化。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
主要方向:根据材料“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可知,向美国(北美)、西欧等发达地区流动。
原因:根据材料“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苏东剧变后,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等角度进行说明。
20.示例
现象: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
阐述:美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及对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的理想追求共同构成了美国主流文化。但作为移民国家,日益多样化的族群结构及多元文化与美国传统主流文化形成了矛盾和冲突。美国爵士乐的产生与普及,反映了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交融,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美国政府面对少数族群的权利诉求也积极出台政策和法律,以减少族群和文化间的歧视与隔阂。在捍卫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同时,也促进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美国政府尊重并维护多元文化,是在维护主流文化,尤其是维护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多元是统一下的多元,而不是超越国家与民族的多元,是对少数族群与非主流文化的“认同”与“归化”,这有利于缓解多族群和多样文化的冲突和分裂,增强文化认同,维护美国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并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统一性与多元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文化的斑斓色彩。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20世纪20——90年代(美国)。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围绕“美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提炼材料中的现象,如:根据材料“文化底色具有着浓厚的盎格鲁—撒克逊保守主义精神;但是,美国的立国根基又决定了其自由平等的精神。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自建国以来,美国长期存在统一性与多样性、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之争。”可知,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这些文化需要统一于美国的立国根基,据此,可以提炼现象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
其次,围绕提炼的信息“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族群结构多元化、多元文化、传统主流文化的角度进行详细的描述,如:美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及对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的理想追求共同构成了美国主流文化。但作为移民国家,目益多样化的族群结构及多元文化与美国传统主流文化形成了矛盾和冲突。美国爵士乐的产生与普及,反映了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交融,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美国政府面对少数族群的权利诉求也积极出台政策和法律,以减少族群和文化间的歧视与隔阂。在捍卫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同时,也促进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美国政府尊重并维护多元文化,是在维护主流文化,尤其是维护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多元是统一下的多元,而不是超越国家与民族的多元,是对少数族群与非主流文化的“认同”与“归化”,这有利于缓解多族群和多样文化的冲突和分裂,增强文化认同,维护美国社会稳定。
最后,对提炼的现象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信息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并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统一性与多元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文化的斑斓色彩。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