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0课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0课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礼器中的鼎、兵器中的戈、玉器中的琮等,与商早期文化的同类器物十分相像。这体现了早期中华文明的( )
A.多元性 B.包容性 C.创造性 D.传承性
2.春秋时代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体现了老子( )
A.无为而治的主张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小国寡民的主张 D.“民贵君轻”思想
3.汉光武帝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郡县;同时注意整顿吏治,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并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君主的政治权力 B.减少中央的财政开支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 D.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南朝有僧人说道:“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这反映了( )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5.宋初,节度使“罢领支郡”,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同时,对包括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这些措施( )
A.杜绝了地方割据现象重现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 D.消除了藩镇腐败现象
6.下表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
唐朝至南宋南北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 493 459 679
南方 257 830 1238
A.南北文化交流 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
7.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丞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
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 B.贪污腐化导致吏治败坏
C.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 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
8.有学者说:“如果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且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权操诸人’的‘不变亦变’的局面。”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 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9.太平天国运动时,湖南士绅以维护纲常名教的立场组织起来镇压这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一小部分士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并公开向其挑战。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民族危亡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戊戌维新运动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
C.清王朝的意识形态仍根深蒂固 D.近代中国的士绅阶层开始分裂
1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1.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的主张旨在希望青年( )
A.追求个性自由 B.践行文学革命 C.改良国家政治 D.冲破思想束缚
1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3.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8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似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遵义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14.中国人民志愿军身处恶劣残酷的战场,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胸膛堵枪眼、烈火烧身岿然不动。这体现了( )
A.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B.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
C.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
1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政府提出对国有企业可以“放权让利”,就是给企业一些自主权,一些经济利益,并在四川开始搞扩权试点。“放权让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苏州的丝绵,景德镇的瓷器,福建的茶叶等行销海内外。北京、无锡、汉口等市镇都很繁华。但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最终目标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如在徽商群体中,就有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致富后转而从儒入仕的事例。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材料二 康熙以来,“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
马戛尔尼认为,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摘编自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社会的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中国社会认识不同的原因。(12分)
17.铁路,有时可以成为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的水陆交通仅依靠公路和水路运输,无法满足巩固海防和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江西鹰潭伸延到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福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铁路绕行其间,必须修筑许多隧道和桥梁,这是一次移山填海的宏伟工程。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铁道兵及十几万民工,以创造性的劳动精神,用不满两年的工夫,就修通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交付使用,而且造价低廉,节约了大批资金,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的一大成就。
——摘编自马元《鹰厦铁路》
材料二 1909年, 中国人自行筹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出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纪元。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京张高铁最高设计时速350千米,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列车增加了智能模块,首次采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实现有人值守、自动驾驶,还为2022年冬奥会的通勤保障增设了兴奋剂检测样本存放区、滑雪器材柜等功能区。从一度落后到世界领先,代表“中国速度”的“复兴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动车组已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名片”。
——摘编自周总印《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的百年跨越与蝶变》
(1) 根据材料一,简析鹰厦铁路得以提前建成的主要原因。(8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张铁路百年跨越中的两张“中国名片”及其特征。(11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改编
第八单元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根据所给材料,任选一个或多个单元,根据单元中的信息,拟定单元主题,并陈述单元内容。(要求:单元主题明确,陈述内容与主题相符)(1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析]根据材料二里头文化中的鼎、戈、琮等与商早期文化的同类器物十分相像可知,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特点,体现了早期文明的传承性,故选D项;多元性更多体现了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而材料主要表述了文明之间的相似性,排除A项;包容性体现在中华文明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并实现和谐共存,排除B项;创造性即创新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
2.[解析]材料中的“曲”“直”“少”“多”等信息反映的是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这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主张统治者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小国寡民的意思是国小民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政治思想,并非老子的主张,排除D项。
3.[解析]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郡县,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整顿吏治;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并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则可以使得官吏严格自律、勤于政事,所以上述措施都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故选D项。题干中的措施是在加强各级政府的执政效能,并不是加强君主的政治权力,排除A项;简政减吏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开支,但是整顿吏治,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等措施,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的举措有利于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政府的执政效能,但并不一定能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排除C项。
4.[解析]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强调“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这说明佛教思想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佛教的本土化加快,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儒家思想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B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道家思想,D项排除。
5.[解析]由“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对包括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等信息可知,这是中央加强对各州控制、防止其割据威胁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故选C项;“杜绝了地方割据现象重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宋初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藩镇境内余州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还设置了通判监督知州,另外还设置了转运使,这些设置使得机构重叠、官员互相牵制,并不能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题干中的设置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特点,但并没有提到如何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问题,所以不能说消除了藩镇腐败现象,排除D项。
6.[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从唐代到南宋,南方的户数增长明显超过北方,南方户数的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在南移,故选B。
7.[解析]据材料“以丞相自居”“以相自处” 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首辅虽无相名,但有相权,因此遭到了弹劾,故选A项;贪污腐化导致吏治败坏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明代君主专制强化,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张居正身居高位,通过改革促进了“万历中兴”局面的出现,排除D项。
8.[解析]据材料“如果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因此该学者在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选D项;“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与生产方式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与遏制列强势力的扩张无关,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但材料主旨是强调洋务运动在近代企业、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
9.[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戊戌维新运动兴起,一部分士绅质疑、挑战皇权体制,说明民族危机对传统政治秩序构成冲击,故A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戊戌维新运动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B项排除。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清王朝的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C项排除。“开始”一词表述有误,D项排除。
10.[解析]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和推翻封建帝制,排除A、B两项;“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主要肯定辛亥革命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故D项错误。
11.[解析]据材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可知,陈独秀号召青年要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坚持自主、进步、科学,故选D项;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不是单纯追求个性自由,排除A项;文学革命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与材料中对青年的希望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良国家政治的信息,排除C项。
12.[解析]据材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这一时期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1921年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排除C项;抗日战争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排除D项。
13.[解析]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文强调了日军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威胁,为此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展开了百团大战,故C项正确。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A项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八路军并未直接参与,B项排除。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局部反攻”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
14.[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们视死如归,用胸膛堵枪眼等体现了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故选B项。
15.[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给企业一些自主权、一些经济利益,“放权让利”,旨在增强企业活力,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B项正确。A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扩大对外开放,C项排除。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
(1)(8分)[答案]农产品商品化;海外贸易发达;市镇繁荣;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传统观念仍占主流,小农意识强烈。
[解析]据材料一“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可知,农产品商品化;据材料一“苏州的丝绵,景德镇的瓷器,福建的茶叶等行销海内外”可知,海外贸易发达;据材料一“北京、无锡、汉口等市镇都很繁华”可知,市镇繁荣;据材料一“徽商群体中,就有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致富后转而从儒入仕的事例”可知,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据材料一“从事工商业最终目标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可知,商人在经营工商业获利后,往往买田置宅或走向科举仕途,说明传统的观念仍占主流,小农意识强烈。
(2)(12分)[答案]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娱乐生活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中国臣民认为康雍乾时期是我国的“盛世”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其原因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下社会娱乐生活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小说、戏曲取得重要成就。然而就全社会来看,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在马戛尔尼看来“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17.(19分)
(1)(8分)[答案]原因:现实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及苏联专家帮助;军民的创造性劳动精神。
[解析]原因,根据“无法满足巩固海防和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得出现实需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得出党和政府的领导及苏联专家帮助;根据“铁道兵及十几万民工,以创造性的劳动精神”得出军民的创造性劳动精神。
(2)(11分)[答案]名片:京张铁路;京张高铁。
特征:自行筹资、设计、施工和运营;创造性设计出“人”字形折返线;世界领先(速度快,智能化,功能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解析]名片,根据“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即可回答。特征,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自行筹资、设计、施工和运营”“设计出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增加了智能模块,首次采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自主建造、技术创新、世界领先、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回答即可。
18.(16分)
[答案]示例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军民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形成。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的抗战相互配合,取得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人民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并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完成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解析]首先,总体分析材料表格,根据表格内容拟定主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两到三个相关史实,论证主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升华主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0课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