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关 游历宋朝
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开国皇帝:赵匡胤 开国皇帝:赵构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一、选择题
1.“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政经改革”以下宋太祖改革的做法中属于经济措施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分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了集中财权,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税赋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属于经济措施,B项正确;AC属于政治措施,D项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ACD项。故选B项。
2.宋真宗(90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
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C.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 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鼓励大臣发言,有利于激发当时文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让他们关心国家事务,发表言论,B项正确;材料是鼓励大臣的发言,不是为了形成制约机制,排除A项;材料实际上没有涉及到对武将的防范,排除C项;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应该是科举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3.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边远地区的军兵,半年轮换一次,将领并不随之调动。这些做法的消极影响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C.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导致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边远地区的军兵,半年轮换一次,将领并不随之调动”可得出这样做法的消极影响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导致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D项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是积极影响,排除AB项;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路”是当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在“路”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司等,他们掌管财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这种管理方式
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B.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C.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B项正确;地方没有财政权,失去了藩镇割据经济基础,排除A项;设置转运使并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C项;地方没有财政独立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岳飞的英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岳飞的英勇事迹反映的是绍兴和议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西夏的争战
C.金与西夏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岳飞和他领导的岳家军的故事反映的是南宋与金的争战,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匈奴”指的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词中“匈奴”指的是女真族。C项正确;契丹族建立的辽,排除A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排除B项;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
7.宋金对峙期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在对金战斗中战绩卓著,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于容忍武人势力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有人说,岳飞最终死于宋朝的“祖宗之法"。你认为宋朝“祖宗之法"是( )
A.实行外重内轻的基本方针 B.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C.接受投降卖国的屈辱路线 D.禁止武人与其他民族交往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抑制武将,这是岳飞被冤杀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实行外重内轻的基本方针,这是兵力布局,不是政策,排除A项;接受投降卖国的屈辱路线是杀岳飞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国策,排除C项; 禁止武人与其他民族交往,没有这一条,排除D项。故选B项。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该诗形象的反映了南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达 B.对外交往频繁
C.文学艺术繁盛 D.南宋统治阶级苟且偷安
【答案】D
【解析】
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这首诗针对南宋统治阶级苟且偷安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D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文学艺术繁盛,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9.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孙子兵法》 B.书柜上放有苏轼的词集
C.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D.墙上挂着一把宝剑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宋金议和,C项错误,符合题意;布置了岳飞书房的场景时可以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书柜上放有苏轼的词集,墙上挂着一把宝剑,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0.《金史》中描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由此可知,“榷场”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边界地区贸易往来 B.有效避免双方战争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推动少数民族汉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金史》中描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可得出榷场主要是用来交易的场所,促进边界地区贸易往来,A项正确;有效避免双方战争这不是主要功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当时是宋金政权并立,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推动少数民族汉化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权及军令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的图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及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教训。
(2)重文轻武政策。
(3)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杯酒释兵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故皇帝是赵匡胤;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吸取教训是唐末以来武将跋扈。
(2)根据材料一“……万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
(4)根据材料三“有宋一代,……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权及军令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2.看图识史
为加强中央集权,革除“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顽疾,宋初统治者从“收权”“收钱”“收兵”入手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了“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治新格局
唐宋科举情况统计表
开科次数 取士人数 平均每科取士人数
唐 263次 约1万人 约38人
宋 118次 约39711 约336人
——整理自《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等相关资料北宋宰相、副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
人数 科举出身人数 比例
宰相 92人 83人 90%
副宰相 176人 162人 92%
——整理自《宋史·宰辅表》及相关列传
看一看
(1)上述材料体现了北宋政治的哪一特点
想一想
(2)观察两张图表,北宋政治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特点:重文轻武。
(2)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解析】
【分析】
(1)根据“唐宋科举情况统计表”可知宋朝的科举取士名额增加,“北宋宰相、副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可知宋朝管管大部分来自科举。“宋朝文官形象”可知宋代文官地位高。综上所述,这些材料体现了北宋政治的特点:重文轻武。
(2)根据图一“北宋文官形象”图二“宋朝科举考试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重文轻武的原因是: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3关 游历宋朝【寒假历史特色作业】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