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_清明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解析)

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清明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2.(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
A. 皇帝独掌朝政 B. 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 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 军机处高于皇权
3.(2023·云南省·历年真题)“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玄奘西行
4.(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 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D.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5.(2023·福建省·历年真题)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A. 水陆交通发达 B.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 商帮资本雄厚 D. 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6.(2023·江苏省泰州市·历年真题)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7.(2023·浙江省衢州市·历年真题)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某官职:“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官职设置于(  )
A. 宣政院 B. 军机处 C. 市舶司 D. 锦衣卫
8.(2023·贵州省铜仁市·历年真题)“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管理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乾隆设置了(  )
A. 驻藏大臣 B. 伊犁将军 C. 安西都护府 D. 西域都护府
9.(2023·湖南省郴州市·历年真题)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朝贡贸易 D. 殖民掠夺
10.(2023·江苏省镇江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清代纺织图。它直观的呈现了清代纺织业生产流程,图中能直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机器生产 B. 分工细密 C. 品种多样 D. 产品良
11.(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作出的努力是(  )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 设置伊犁将军
C. 签订《尼布楚条约》 D. 设置驻藏大臣
12.(2023·山东省济南市·历年真题)“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三元里人民抗英
13.(2023·江苏省常州市·历年真题)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14.(20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历年真题)明朝中晚期科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技术的总结,而且蕴含着某些带有近代意味的科学精神。下列著作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
A. 《农政全书》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15.(2023·山东省枣庄市·历年真题)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的一部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该小说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16.(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如果把“锦衣卫”、“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边疆管理的加强
17.(2023·山东省青岛市·历年真题)有一位年轻将领,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建立了一支由农民和矿工组成的军队,并创造了“鸳鸯阵”。他率军英勇作战,为东南沿海倭患的基本解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将领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8.(2023·山东省青岛市·历年真题)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 1700-1794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9.(2023·山东省东营市·历年真题)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下列属于清代戏曲艺术代表作品的是(  )
A. 《窦娥冤》 B. 《牡丹亭》 C. 《红楼梦》 D. 《桃花扇》
20.(202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历年真题)从下面“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 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 B. 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
C. 经济作物品种不断增加 D. 高产粮食种植得到推广
21.(202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年真题)“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有利于南洋开发 B. 巩固了边疆海防 C. 造成了人口问题 D. 拓展了明朝疆域
22.(2023·辽宁省阜新市·历年真题)某校准备创办一期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郑和下西洋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23.(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
A. 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B. 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 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D. 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24.(2023·山东省潍坊市·历年真题)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 封建制度衰落 B. 海外贸易繁荣 C. 商品经济发展 D. 印刷技术提高
25.(2023·山东省菏泽市·历年真题)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两幅图片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平民文化的兴起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人口数量的增长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26.(2023·山东省聊城市·历年真题)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主要是由于(  )
A. 印刷技术发展 B. 对外交流频繁 C. 尊孔读经盛行 D. 商品经济发展
27.(2023·北京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A.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 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28.(2023·山东省济南市·历年真题)“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开明民族政策 C. 重文轻武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
29.(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 郑和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林则徐
30.(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明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31.(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人口数量的增长
32.(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
A. 昆剧 B. 徽剧 C. 川剧 D. 京剧
33.(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从图中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 宋朝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 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
C. 明朝废除丞相不断强化皇权 D.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34.(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 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35.(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 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 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 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 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36.(2023·云南省·历年真题)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雍正皇帝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印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现藏于西藏拉萨罗布林卡。该文物可以见证(  )
A.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C. 明朝注重巩固东南海防
D. 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7.(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锦衣卫印 军机处外景 八股文
A.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军事决策的优化 C. 监察体系的完善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38.(2023·江苏省淮安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历史学习素材。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39.(2023·江苏省盐城市·历年真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政府曾在该地区(  )
A. 设置宣政院 B. 册封达赖 C. 设置伊犁将军 D. 册封班禅
40.(2023·湖北省·历年真题)乾隆时,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这表明(  )
A. 清驻藏大臣不掌管外交等事务 B. 清廷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 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 清朝政治体制挫败了英国图谋
41.(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
42.(2023·福建省·历年真题)如图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传统节日的起源 C. 行省制度的创立 D. 文学艺术的发展
43.(2023·山东省青岛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老师在上课时列举的史实。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 经济交流
B. 海上交通
C. 民族关系
D. 对外交往
44.(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有(  )
A.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B. 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D. 《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的作品
45.(2023·山东省菏泽市·历年真题)这部书全面总结了中国近3000多年来的农业科学成果,杂采众家,突出农政,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学知识。该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46.(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历年真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 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 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7.(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郑和船队在航海技术上,已经运用了观测“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的远洋牵星导航技术以及运用“针位取海道”,将指南针运用于制定航行计划和导航。这说明了( )
A. 明朝国力强盛 B. 郑和船队运用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C. 郑和船队十分庞大 D. 郑和船队对于自然环境的了解十分清楚
48.(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废除丞相相权分, 六部尚书管行政。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这里歌谣描写的是( )
A.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 明朝皇权的加强
C. 明朝的建立 D. 军机处的建立
49.(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如表表格中事件反映的清初历史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康熙二十三年(1684)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乾隆三十六年(1762)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B. 民族关系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C. 思想文化的发展昌盛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0.(2023·湖南省·历年真题)《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中谈到:作为帝国的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派出朝贡使者。材料中的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  )
A. 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 B. 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
C. 比哥伦布航行早很长时间 D. 开拓了帝国的领土范围
51.(2023·辽宁省锦州市·历年真题)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____处应是(  )
A. 西域都护 B. 澎湖巡检司 C. 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52.(2023·吉林省长春市·历年真题)如果让你讲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 卫青北击匈奴 B. 岳飞抗金 C. 文天祥抗元 D. 戚继光抗倭
53.(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二、辨析改错题
54.(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历年真题)《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55.(2023·浙江省宁波市·历年真题)明朝中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英勇作战,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
三、问答题
56.(2023·甘肃省金昌市·历年真题)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请对下列表格中的所有历史人物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组分类不得少于2个人物;分类要符合人物事迹特点,理由说明须简明扼要、准确、符合史实。)
中国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简表
序号 人物 主要事迹
① 商鞅 秦孝公任用他主持变法,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② 张仲景 东汉名医,撰写《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③ 郑成功 1662年率军驱赶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 康有为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动“公车上书”,请求变法图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⑤ 邱少云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一发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⑥ 袁隆平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四、材料解析题
57.(2023·江苏省盐城市·历年真题)下列图片承载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解读图片,回答问题。
(1) 图1包含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
(2) 写出图2对应的纸币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最早出现的地区。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 图4与清朝哪项对外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58.(2023·青海省西宁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的理由。
59.(2023·北京市市辖区·历年真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 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30米,上有144个射箭用的窗口 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选址于当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
(1)依据活动一,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________。(写序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2)依据活动二的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3)依据活动三的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0.(2023·全国·历年真题)海上探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等殖民者从事赎卖非洲黑奴的活动。整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如图所示。
材料四: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版社 1999年版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发现”美洲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A、B、C、D四条航线中,选出符合这一表述的航线。
(3) 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从出程、中程和归程三段航程中,选出最能体现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和残酷性的一段航程。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61.(2023·山东省菏泽市·历年真题)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种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______;中央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的是______,负责军事管理的是______,负责监察工作的是______。
材料二: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2) 材料二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材料三: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
(3) 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的治边政策“最为积极”,概述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不要照抄材料)
62.(202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台湾大事记(部分)
时期 史实
1281年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1885年 清朝设置台湾行省
1943年12月 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7月 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18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均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据张海鹏、陶文钊主编《台湾史稿》、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1) 根据表格,指出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名称。
(2) 运用表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3.(202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
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
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
——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
(1) 阅读材料一,从中找出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历史信息。
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
材料二:
信息卡1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信息卡2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
(2) 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
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 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活动四:显超越自我之智
(4) 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64.(2023·贵州省铜仁市·历年真题)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诗图佐史】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考古探史】
材料三: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
65.(2023·辽宁省锦州市·历年真题)文化交流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选自《汉书》
材料二:
材料三: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那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选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_____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的“骞凿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为哪条商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 材料二中,图一人物为哪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人物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而记录成的书籍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
(4) 材料四中_____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此事件中的一位航海家。
(5) 通过学习以上人物的事迹,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品质?
66.(2023·全国·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明朝 清朝
政治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外交 他是登州卫(今山东蓬莱)人,青年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中年时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离。
——郑成功《复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或事件)。
材料二: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综合两则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67.(2023·广东省广州市·历年真题)货币与贸易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前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统计
时间 使用的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宝钞 白银 其他 合计
洪武年间 1368-1398 7张 1张 8张
永乐年间 1403-1424 15张 1张 16张
宣德年间 1426-1435 4张 13张 17张
正统年间 1436-1449 17张 31张 48张
景泰年间 1450-1456 10张 2张 12张
成化年间 1465-1487 32张 32张
(注:宝钞为明代发行的纸币)
——摘编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材料二洪武八年,朱元璋开始造大明宝钞,规定一贯宝钞折白银一两,不允许以金银直接交易,“违者治罪”。到了宣德末年,银一两可抵宝钞千余贯。正统元年开始,明政府把江南地区的赋税一概折银征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运往京城。景泰三年,在京文武官吏的俸禄一律按市价给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中主要通货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二加以解释。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答案】D
【解析】汉朝时,皇帝和大臣讨论朝政时是“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只能站着和皇帝议论朝政;清朝的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受笔录”,图1到图3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的实质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问题。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需注重君臣关系的演变,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的。
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A正确;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说明了皇帝独掌朝政,BCD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本题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职责、影响。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均与“明初”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及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期,关闭其他港口,仅开放广州--处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依据材料“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广州一地”可知,清政府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 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材料明显是固步自封,不是对外开放,也不是主张学习西方,排除B和D。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相关知识,明确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材料体现的是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表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没有涉及水陆交通,排除A项;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材料没有涉及商帮,排除C项;明末清初,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体现不出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关知识,主要题干材料的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关知识。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高产作物,缓解了粮食压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占城稻引进是在宋朝时期,④胡豆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传入中国,故D符合题意;排除含②④的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识记明代引进的南美洲作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某官职:“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军机处这一机构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符合题意;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排除A;宋朝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排除C;明太祖为监视官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8.【答案】B
【解析】驻藏大臣指的是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并参与西藏和清政府中央交流的驻扎大臣,排除A项;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B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在西域设立的,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与题中朝代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伊犁将军的设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伊犁将军的设置。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具体表现,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朝贡贸易是指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殖民掠夺就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强国掠夺弱国,大国压迫小国的方式,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清代的纺织业形成了纺、织、染等明确的分工,体现了分工细的特点,故B正确;ACD都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清代手工业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考查清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与西藏不符,排除AB;康熙帝是在东北地区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东北地区管理,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561年、倭寇、台州、‘戚’字旗‘鸳鸯阵’”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A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雅克萨之战是1685、1686年,排除C;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
13.【答案】B
【解析】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大批冤狱,人称“文字狱”。分析选项可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是清朝徐述夔的作品,清廷认为“壶儿”即“胡儿”的谐音,“搁半边”指推翻清朝,所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B是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开元盛世,排除;C是唐朝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排除;D出自唐诗人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法曲》,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的文字狱,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中晚期科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技术的总结,而且蕴含着某些带有近代意味的科学精神”结合所学可知,这部著作是《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农业科学巨著,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农政全书》。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其中的一部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明代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排除A项;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排除B项;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反映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斩妖除魔的神话故事,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重点掌握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楼梦》以及艺术成就。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锦衣卫”“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可得出这是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其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
AB.两项分别对应的是“锦衣卫”“八股取士”,排除AB项。
D.题干没有涉及到边疆,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故C符合题意;岳飞抗金,与倭寇无关,排除A;文天祥抗元,与倭寇无关,排除B;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与倭寇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
18.【答案】A
【解析】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题意;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 1700-1794年),清朝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没有出现人口下降的情况,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 1700-1794年),清朝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19.【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故D符合题意;《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排除A;《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代表作,排除B;《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的艺术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的艺术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属于清代戏曲艺术代表作品的是《桃花扇》。
20.【答案】D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的信息,排除A。
B.材料无法得出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的信息,排除B。
C.材料仅涉及玉米、甘薯的传播信息,无法得出经济作物品种不断增加的信息,排除C。
D.据材料“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及所学可知,图示描述的是清朝时期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相关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可知,郑和下西洋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故A正确。
B.郑和下西洋与边疆海防无关,排除B。
C.郑和下西洋与人口问题无关,排除C。
D.郑和下西洋并未拓展明朝的疆域,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答案】D
【解析】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故D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排除A;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排除B;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均是明清时期影响深远的科技著作,它们分别对传统医学、农学和手工业技术等领域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总结,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科技积淀深厚,故A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
D.材料中的三部著作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并不注重理论探讨,故排除D。
故选A。
2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世俗化气息浓厚,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这与封建制度的衰落、海外贸易的繁荣、印刷技术的提高,均无直接联系,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的艺术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的艺术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25.【答案】B
【解析】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对外交往频繁、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故B符合题意;图片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平民文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长、海外贸易的兴盛,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2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很多工商业者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故D正确;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印刷技术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尊孔读经盛行,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反映出元朝、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和澎州最早的行政机构。到台湾正式建省,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垦荒政策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
28.【答案】D
【解析】由材料“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经商活动,使中国与世隔绝,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D是正确的选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宽刑薄赋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排除A;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处理民族关系,排除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臣,压制武职,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29.【答案】B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项正确;郑和在1405——1433年七下“西洋”,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C项;林则徐在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解析】根据秦朝、西汉、明朝、清朝的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反映的问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秦汉时期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秦朝、汉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权;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B符合题意。ACD从图示上体会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以秦朝、西汉、明朝、清朝的疆域图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问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我国古代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问题,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1.【答案】C
【解析】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C。
32.【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选项D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国剧”京剧的相关史实。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剧”京剧的相关史实。
33.【答案】C
【解析】由图片信息“五军都督府”“三司”“锦衣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C符合题意。
本题以图示为背景依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读取图片信息判断分析史实的能力。
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识图能力的培养。
34.【答案】A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历史作用的相关知识。
35.【答案】B
【解析】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清朝时,乾隆帝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故题干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选项B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36.【答案】D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达赖金印。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据“雍正皇帝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印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项正确;雍正是清朝时期的皇帝,“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与“雍正”不符,排除B项;题干图文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理,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相关史实。
37.【答案】D
【解析】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锦衣卫特务机构,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问题。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最广、最先进、最大、最多、最早”等内容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主要是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时期,与题干“从一四0五到一四三三年”不符,排除AB;戚继光抗倭抗击的是倭寇,与题干“先后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以及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以及特点。
39.【答案】C
【解析】A.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排除A。
B.册封达赖喇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排除B。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C符合题意。
D.清朝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的管辖。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40.【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驻藏大臣的职责,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据材料“整个西藏都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可知,清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故B正确。
C.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立了宣政院,标志着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C。
D.材料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制度与挫败英国图谋的必然联系,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理解清朝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B,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是中日交往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倭寇对我国的侵略。故四幅图片都是中外交往的史实。故B正确。
AC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C错误。
D,本项所述以偏概全。故D错误。
故选B。
42.【答案】D
【解析】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在北方民间流传。随着元朝建立,元曲逐渐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先后在大都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是《红楼梦》和京剧。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乾隆末期(1790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形成京剧。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D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节日的起源和行省制度的创立与图片中的主题不符,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元曲、《红楼梦》和京剧。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曲、《红楼梦》和京剧。
4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来华;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鉴真东渡传播大唐文化;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因此,题干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D项正确;经济交流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无关,排除A项;海上交通与玄奘西行无关,排除B项;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民族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44.【答案】C
【解析】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以此分析选项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C选项表述属于“观点”,ABD选项表述属于“史实”。
故选:C。
本题以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戚继光领导的抗倭的相关知识点。
45.【答案】C
【解析】由材料“这部书全面总结了中国近3000多年来的农业科学成果,杂采众家,突出农政,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学知识。”可知,该书是《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C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没有吸收西方农业科学知识,排除A项;《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不属于农业科学著作,排除BD两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明朝三部科技著作的内容及其地位。
46.【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评判,其中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等,明朝时期设置羁縻卫所管理边疆等,清时期设置驻藏大臣等管理西藏地区,这些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D项属于历史解释,是对元明清三朝经略边疆地区的认识或评判,故D项正确;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均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均属于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无关,排除B项;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均属于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相关知识,结合元明清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进行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相关知识。
4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条件。题干中提到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中,反映出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
4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内容。歌谣中的第一句指的是明朝废除丞相,后面的内容同加强中央集权有关,这些都是明朝皇权的强化措施,B项符合题意。
49.【答案】D
【解析】据题干图表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我国的东北地区,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在我国的西南地区,1713年,康熙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在西北地区,1762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台湾府的设立、《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册封班禅、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反映了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特征。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台湾府的设立、《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册封班禅、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50.【答案】B
【解析】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据“作为帝国的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派出朝贡使者。”可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选项B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51.【答案】D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
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C项;
根据题干示意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顺治时期册封“达赖喇嘛”和清康熙时期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可知,该地区为西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日常管理,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52.【答案】D
【解析】A.卫青北击匈奴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A。
B.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B。
C.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C。
D.明代时期,戚继光领导沿海军民沉重的打击了倭寇的侵略气焰,属于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事迹,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3.【答案】D
【解析】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一特殊机构是军机处,D项正确;宣政院设立于元朝,排除A项;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排除B项;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帝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相关史实,“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军机处的相关史实。
54.【答案】×,《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书中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在科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被称之“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错误:×;改正:《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5.【答案】√,√
【解析】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和意义。
56.【答案】根据人物的事迹进行分类,如改革家,商鞅和康有为都进行了改革,理由根据两人改革的意义进行阐述。张仲景和袁隆平的贡献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此确立为开创者,理由根据二人在各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进行阐述。郑成功和邱少云都是在对外的战争中有贡献,因此属于爱国者,理由根据两人相关的历史史实的意义进行阐述,如改革家:①④,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创者:②⑥,理由: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爱国者:③⑤,理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统一,邱少云的英勇牺牲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贡献,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故答案为:
改革家:①④,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开创者:②⑥,理由: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爱国者:③⑤,理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统一,邱少云的英勇牺牲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贡献,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国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7.【答案】【小题1】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小题2】“交子”。四川地区。市舶司。
【小题3】闭关锁国政策。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题4】国家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当,经济发展的思想是否开放。(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重要意义、交子的出现、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秦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消极影响、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重要意义、交子的出现、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秦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消极影响、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知识。
58.【答案】【小题1】特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兼容并包、中外相互学习等)
史实并说明:遣唐使。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等;
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带回大量佛经,后根据其口述,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等;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到中国,促进了唐朝与新罗的交流等。
【小题2】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闭关自守、清朝对外日趋保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等)
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等。
【小题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理由:对外开放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能够提高国际地位;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综合国力;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落伍于世界发展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政策。需要考生掌握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及表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的外交布局、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政策,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59.【答案】(1)③①②
示例:①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完成统一;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③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
(2)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表明圆明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示例:这一城市规划调整合理;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金朝建立与1117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故序号为③①②;根据所学知识,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完成统一,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商业繁荣;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
(2)根据材料可知,圆明园经历了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的这一变化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圆明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3)根据材料可知,路县是根据秦汉时期的历史确立下来的,秦汉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的建立与巩固;根据材料“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可知,这一城市规划调整合理;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60.【答案】【小题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加强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小题2】航海家:哥伦布。航线:B。
【小题3】事件:三角贸易。航程:中程。
【小题4】积极: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消极: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需要考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61.【答案】【小题1】中央集权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填空: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朝代:根据材料“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可知,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也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朝代。建树: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皇权大大加强。
(3)说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康熙帝平定扰乱地方的准格尔蒙古势力;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制定了金瓶掣签制。这些措施有效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重要贡献:根据材料“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可知,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是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故答案为:
(1)填空:中央集权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也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朝代。建树: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3)说明: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康熙帝平定扰乱地方的准格尔蒙古势力;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制定了金瓶掣签制。重要贡献: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宋朝政治、清朝对边疆的管辖。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宋朝政治、清朝对边疆的管辖相关知识。
62.【答案】【小题1】澎湖巡检司。
【小题2】说明: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英勇斗争;近代一系列国际文件明确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联合国决议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结合古代中国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措施、国际法关于台湾的规定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63.【答案】【小题1】信息:有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工艺高超;唐诗繁荣。
【小题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何体现: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来中国进行访问等。
【小题3】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用于军事上,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小题4】认识:要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实行和平交往,增强与他国的合作;要坚持科技创新等。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64.【答案】【小题1】修建:李冰。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小题2】唐朝文化向外传播;内部相互学习,相互交融。
【小题3】南宋时期时期造船技术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小题4】引进高产粮食作物;统治者的重视;商业的繁荣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明清经济的发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都江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明清经济的发展,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65.【答案】【小题1】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商路:丝绸之路。
【小题2】两国:中日(或中国和日本);书籍:《大唐西域记》。
【小题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或人员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或范围广)。最远到达的地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_清明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