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初中学业检测历史模拟试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占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品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其中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文物图片( )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人面鱼纹彩陶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2.假如你穿越回秦朝,你可能会遇到以下哪种情况 ( )
A. 了解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B. 看到官府发布小篆字体的布告
C. 到都城洛阳的太学去读书 D. 临摹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
3.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一组图片,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主题是( )
A. 经济中心南移 B. 民族交往交融 C. 统一国家建立 D. 中外交流频繁
4.如图文框中的内容为某同学的笔记。从中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
A. 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 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
D. 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
5.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关于明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B. 明朝共存在276年,前后经历16位皇帝
C. 明末,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 D.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功过参半的帝王
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
A. 君主专制政府 B. 君主立宪制政府 C. 民主共和制政府 D. 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7.《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是“洋人朝廷”的是
A. 拆毁大沽炮台 B. 赔款4.5亿两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报告中供认:“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这评述的事件是( )
A. 三元里抗英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运动
9.某报报道:“河南省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一虚夸现象应该发生在()
A. 一五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0.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序号③所对的时期是( )
A. 罗马共和国时期 B. 罗马帝国时期 C. 西罗马帝国时期 D. 东罗马帝国时期
11.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评价西欧某个国家时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从8世纪前期开始,该国逐渐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封君与封臣。”书中提到的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希腊城邦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12.观察如图,这条新航线( )
A. 最先开辟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B. 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三角贸易”
C. 给葡萄牙王室带回了巨额财富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3.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 承认中国有与美英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B. 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 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 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14.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以下国歌歌词反映法国大革命斗争精神是( )
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 十月使我们国家诞生,您缔造了强大祖国和自由人民
C.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
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15.如图是世界贸易组织标识。该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核心宗旨是( )
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 协调世界各国贸易争端
C. 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D.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1662年,郑成功迫使英国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军长。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也是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反抗、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史。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围绕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推动中国政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期间创办的一系列军事民用企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等推行了不少新政,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允许官民上述言事;第三,成立农工商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 根据材料二中戊戌变法相关措施,分析其主要意图。
材料三: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摘编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新”的表现。
材料四: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在中国传播的是何种思想?写出抗战期间该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理论成果。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2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惨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探索】
材料一: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完成①~⑤。
探索层面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梦想
器物层面 ①______ 李鸿章、张之洞 ⑥______
制度层面 ②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图强
③______ ⑤______ 民主共和
思想层面 ④______ 陈独秀、李大钊 ⑦______
(2) 按表格中的数字代号在对应位置填写。“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张或口号。
(3) 不同阶层的中国人肩负了怎样的时代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轴】
(4) 写出时间轴中A的事件和③所处的时期。
【洗雪国耻】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5)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的战争名称。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光辉历程】
材料三:严重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苏俄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等人创造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6) 写出B处的事件。
(7)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材料三中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一条怎样的道路?
【砥砺前行】
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8)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请用你身边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三 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依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我国基本完成的“历史任务”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所指的“失误”具体有哪些?写出一位在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蔬菜,还从事渔猎,已经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会制作彩陶。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农耕文明。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相关史实的掌握。祖冲之是南朝时期的数学家,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所以AD不符合题意;秦朝都城在咸阳,而且汉武帝时期才设立太学,所以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使用小篆字体,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涉及汉人胡食、孝文帝和文成公主入吐蕃,它们都属于民族交往交融的事例,最适合这几幅图片的主题是民族交往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民族交往交融,注意全面分析相关图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4.【答案】C
【解析】据“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发展生产;边疆:击败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故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选项D是对明成祖朱棣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中“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可知,有识之士要建立的是现代化政府,现代化政府是民主的政府;而且不是挽救帝王之家,可见要建立共和制政府而非君主制政府。综上,是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政府。因此B项正确,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的探索,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掌握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的探索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
8.【答案】D
【解析】A.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与题意不符,排除A。
B.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早在1900年之前就已经结束,排除B。
C.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生在18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与题意不符,排除C。
D.根据题干“八国联军统帅、拳民运动”等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大跃进运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来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形势认识错误,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左”倾错误的泛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故选B。
10.【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序号③(公元前27年至395年)所对的时期是罗马帝国时间。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开始了欧洲中世纪历史。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罗马帝国。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罗马帝国建立与分裂的时间。
11.【答案】D
【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君封臣制形成。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据“由于层层封受土地,从8世纪前期开始,该国逐渐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封君与封臣。”书中提到的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法兰克王国,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君封臣制。封建社会的欧洲封君与封臣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航线从欧洲出发,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后回到欧洲,因此是麦哲伦船队的航线。结合所学知识,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程,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D项正确;哥伦布最先开辟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排除A项;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与图片中的航线不符,排除B项;麦哲伦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航行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重点掌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可知,该宣言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完全平等说法欠妥,排除;《开罗宣言》不能说明日本失败,排除B;1942年中国就已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开罗宣言》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并对照材料逐项分析排除。
14.【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C项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斗争精神。A项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B项反映的是十月革命,D项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故选:C。
本题以国歌歌词为切入点,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歌词的解读,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
【解析】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核心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16.【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英国;荷兰
【解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故题干中应将“英国”改为“荷兰”。
故答案为:
错误:英国;改正:荷兰。
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18.【答案】×,“陈毅”改为“叶挺”
【解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陈毅”改为“叶挺”。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重点掌握红军改编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9.【答案】√,√
【解析】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地区的主权。1999年,中国收回了澳门地区的主权。
故答案为:
判断:√;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0.【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期间创办的一系列军事民用企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中“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可知,材料二中戊戌变法相关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其主要意图是: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
(3)依据材料三《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可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新”的表现是: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增加“节制资本”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在中国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抗战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5)综合以上材料,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是:从洋务运动提倡的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故答案为:
(1)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意图: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
(3)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增加“节制资本”等。
(4)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5)从洋务运动提倡的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围绕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推动中国政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基础知识和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的准确认识。
21.【答案】【小题1】洋务运动
【小题2】自强、求富
【小题3】戊戌变法
【小题4】辛亥革命
【小题5】孙中山
【小题6】新文化运动
【小题7】民主、科学
【小题8】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等。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器物方面的探索。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制度方面的探索;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等。新文化运动要求推翻封建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文化方面的探索。纵观我国近代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方面的探索历程可知,他们肩负的共同的时代使命就是救亡图存,追求民主和科学。
(2)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器物方面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器物方面的探索。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制度方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要求推翻封建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文化方面的探索。纵观我国近代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方面的探索历程可知,他们肩负的共同的时代使命就是救亡图存,追求民主和自由。
(4)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自尊心,为后来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所以材料二中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重视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而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6)据所学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据材料三“严重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苏俄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等人创造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可知,材料三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8)根据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取消农业税;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故答案为:
(1)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2)⑤孙中山;⑥自强、求富;⑦民主、科学。
(3)救亡图存,追求民主和自由。
(4)A:五四运动;③抗日战争。
(5)甲午中日战争;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自尊心,为后来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8)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等。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抗争、探索的相关史实以及现代中国的砥砺前行的史实,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对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题2】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3】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等。
【解析】1.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等相关史实。
2.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3.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人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人物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