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荀子:“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反映了先秦儒家学者主张( )
A. 尊卑有序 B. 限制君权 C. 以民本 D. 礼法结合
2. 汉武帝时期,“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勉”……于是下令“赏官”并增设了“武功爵”,“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汉武帝的上述做法( )
A. 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B.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 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 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 如表是某学者研究论文的部分材料。据此可推知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为唐代的( )
社会经济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两税法颁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政治方面 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进士科(重诗赋)含金量远远高于明经科
文化上 初唐文学盛行“江左余风”……“初唐四杰”师法徐、庾体……
A. 社会变迁 B. 中央集权 C. 制度创新 D. 盛世原因
4. 朱元璋在《大诰续编》中,宣布了“再与吾民约”,规定: “里甲要明,户丁要尽。户丁既尽,虽无井田之拘,约束在于邻里。除充官用外,务要验丁报业,毋得一夫不务生理。是农是工,各守本业,毋许闲情。……诰由是而不遵,未有不刑者也。”由此可知,《大诰续编》( )
A. 体现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B. 反映了政府对人身控制的加强
C. 保证了政府赋役的征收 D. 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平等
5. 如表为《晚清财政结构表》。对此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两) (%) (两) (%) (两) (%) (两) (%)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 —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A. 列强加剧资本输出 B. 农民负担逐渐减轻
C. 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D. 中国逐步融入世界
6.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最初交流过程中提出“土地国有”政策,后来毛泽东提出“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毛泽东的主张( )
A. 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使中共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 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意识
7. 如图是漫画家陶今也在1938年创作的漫画《游击队说:你真的占领了吗?》,一个穿着军装拿着刺刀的日本士兵,洋洋自得,大树上还贴着横幅“大日本兵占领”,殊不知大树上藏着许多游击队员,随时准备伏击敌人。漫画表明( )
A.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B. 游击战是当时主要的作战方式
C. 游击战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D. 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8.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商业在社会商品总批发额中占67%;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其中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所占的比重如表。据此可推知( )
工业部门 所占比重 工业部门 所占比重
电力 36% 水泥 26%
煤炭 28% 机器及机器零件 50%
硫酸 27% 棉纱 47%
烧碱 59% 面粉 79%
卷烟 80% 火柴 81%
A. 私营工商业作用不可忽视 B. 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发展
C.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进行 D. 经济建设任务举步维艰
9. 如图为华君武作于1960年1月的漫画《叶落而知秋》,图中落叶上的文字是“支持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 B. 建立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C.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D. 得到了不结盟运动的支持
10. 732年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采邑实际上成为封臣的世袭地产,世袭的采邑常被称为“封土”。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
A. 推动了封建制度发展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奠定了民族国家基础 D. 防止了封建割据
11.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激烈地表示:“人们正在注视着一个突然走红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和诸星绕着地球转,这个蠢材竟然想把天文学翻个底朝天。”这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说”( )
A. 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冲淡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C. 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 D.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12. 在德国统一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幸就在于:它按照顶币时画曰刀式,出世的太迟了。同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对抗的那一刻,它发现无产阶级以及市民等级中所有那些在利益和思想上跟无产阶级相近的集团也以威逼的气势同它自己形成了对抗。它看到,不仅有一个阶级在它后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而且整个欧洲都在它前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这表明( )
A. 无产阶级具有的足够力量完成统一 B. 资产阶级不敢承担起统一的重任
C. 德国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了统一 D. 德国统一大业遭到欧洲国家反对
13. 工场手工业时期,内部存在着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简单机械的劳动,使得工人的劳动日益丧失其独立性而变成了机器的附庸。这表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
A. 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为工业革命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D. 不利于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
14. 如图为1917年美国制造的“华盛顿”号战列舰。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各国停工的战列舰必须在条约委员会的监督下拆毁或者保证其处于不可再建成的状态,而且不准授予其他国家,这样,1924年11月26日,“华盛顿”号被击沉。“华盛顿”号的被击沉说明( )
A. 战后欧洲统治秩序趋向稳定 B. 国际联盟有效的制止了战争
C. 限制军备竞赛成为国际共识 D. 和平主义成为世界主要思潮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 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 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 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 受到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狱有死囚,岁夕,撼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撼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撼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晋书·良吏曹撼传》
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二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
——《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三 唐太宗与宋代若干时期大赦情况对比
帝王名 在位(年数) 大赦(次)
唐太宗 23 6
宋太祖 17 9
宋太宗 20 11
宋真宗 26 16
宋仁宗 42 20
——据《历代刑法考》和《宋史·本纪》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的做法所体现的唐代法律的特征。
(2)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纵囚论》中说:“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立异以为高”“逆情以为誉。”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欧阳修观点的理解。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348所,其中93.68%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见下表。
1904—1909年间典型“毁学”事件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 受波及的学堂名称
1904年8月 江苏无锡 当地米业界及守旧势力反对官府增加用于办学的米厘。 崇安寺三等公学、东林学堂
1904年 四川广安州 当地习绅、僧侣仇视“庙产兴学”。旱灾发生,绅士借机造谣污蔑新式学堂。 广安州学堂
1905年 江西乐平县 当地官绅勾结以兴办学堂为名抽收捐税,农民负担加重。 乐平县小学堂
1906年 河南永宁 为筹集扩充学舍所需经费,知县下令限期向民众摊派,匪徒借机造谣生事。 -
1907年 广东大埔县 新式学堂学生对神灵的态度行为等与百娃传统的神灵信仰间的冲突。反对“庙产兴学”的士绅借天空不下雨造谣事。 湖山初等小学堂
1907年 四川开县 民众反“洋教”斗争。 岳溪场、南门场、严家场、广福场、仁市场等学堂
——整理自东方杂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以农民媒介形象为窗口,一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下是摘自《人民日报》(1978—2002年)的几个农民媒介形象。
形象一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1984年开设专栏讨论“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塑造了“在县委书记三次到家撑腰壮胆后,打消顾虑大力开展家庭副业”;“坚信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并获得财富”等典型先富农民形象。
1984年3月8日对专业户“番茄大王”张文康的报道,主体内容如下:三中全会后,他分得二亩三分七厘旱地,于是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起番茄种植。他的想法是:“要想富,政策加技术,如今党的政策允许我们农民富起来,但没有科学技术也富不起来呀。”经过艰辛的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许多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形象二积极求变: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1988年10月5日《遵化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报道了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普遍建立起“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农村民主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公约和活动办法。
1991年12月13日的报道《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提到:“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形象三进城求富: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
2002年1月21日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报道,塑造了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农民工追薪形象:“农民工辛勤劳作却被欠薪,政府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开展工作进行解决,最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农民工喜笑颜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日报》(1978—2002年)中“农民媒介形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32年苏联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
——摘编自中央编译局《苏联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开发辖属的工业园区一览图。
——摘编自广东综合开发研究院《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工业化不同于苏联工业化之处。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荀子:“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反映了先秦儒家学者主张( )
A. 尊卑有序 B. 限制君权 C. 以民为本 D. 礼法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三者都强调君主责任,警惕权力滥用,体现了限制君权的主张,B项正确;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体现了尊卑有序的思想主张,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汉武帝时期,“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勉”……于是下令“赏官”并增设了“武功爵”,“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汉武帝的上述做法( )
A. 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B.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 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 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材料说明汉武帝时期可以通过买官鬻爵转变成为官僚阶层,从而培植出了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的统治集团和社会阶层,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无法体现,排除;汉武帝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也和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3. 如表是某学者研究论文的部分材料。据此可推知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为唐代的( )
社会经济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两税法颁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政治方面 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进士科(重诗赋)含金量远远高于明经科
文化上 初唐文学盛行“江左余风”……“初唐四杰”师法徐、庾体……
A. 社会变迁 B. 中央集权 C. 制度创新 D. 盛世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两税法颁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进士科(重诗赋)含金量远远高于明经科”“江左余风”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了初唐时期文学的发展情况,统治者重视进士科及唐中期赋税制度变革的相关信息,说明其研究主题是唐代社会的变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代中央集权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制度创新”与文化上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 朱元璋在《大诰续编》中,宣布了“再与吾民约”,规定: “里甲要明,户丁要尽。户丁既尽,虽无井田之拘,约束在于邻里。除充官用外,务要验丁报业,毋得一夫不务生理。是农是工,各守本业,毋许闲情。……诰由是而不遵,未有不刑者也。”由此可知,《大诰续编》( )
A. 体现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B. 反映了政府对人身控制的加强
C. 保证了政府赋役的征收 D. 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通过《大诰续编》中关于对里甲制度、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来严格约束百姓的行为,体现了明朝对百姓人身控制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乡约的相关信息, “再与吾民约”中的“约”不是乡约,排除A项; “保证了政府赋役的征收”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固化和不平等的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
5. 如表为《晚清财政结构表》。对此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两) (%) (两) (%) (两) (%) (两) (%)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 —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A. 列强加剧资本输出 B. 农民负担逐渐减轻
C. 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D. 中国逐步融入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42年至1903年。根据材料可知,1842~1903年关税收入在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大,说明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得到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D项正确;甲午战败后,列强加剧对华的资本输出,排除A项;这一时期田赋的岁入总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并且在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仍然占比最重,说明农民的负担并未逐渐减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最初交流过程中提出“土地国有”政策,后来毛泽东提出“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毛泽东的主张( )
A. 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使中共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 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在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同时,考虑到了国内现实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土地政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意识,D项正确;这一时期农民得到了土地,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共未脱离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B项;”民族战争“是指抗击外来侵略,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与材料中的时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 如图是漫画家陶今也在1938年创作的漫画《游击队说:你真的占领了吗?》,一个穿着军装拿着刺刀的日本士兵,洋洋自得,大树上还贴着横幅“大日本兵占领”,殊不知大树上藏着许多游击队员,随时准备伏击敌人。漫画表明( )
A.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 游击战是当时主要的作战方式
C. 游击战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D. 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漫画内容可以看到,为牵制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已经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C项正确;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排除A项;材料中得不出游击战是当时主要的作战方式这一结论,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材料中得不出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8.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商业在社会商品总批发额中占67%;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其中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所占的比重如表。据此可推知( )
工业部门 所占比重 工业部门 所占比重
电力 36% 水泥 26%
煤炭 28% 机器及机器零件 50%
硫酸 27% 棉纱 47%
烧碱 59% 面粉 79%
卷烟 80% 火柴 81%
A. 私营工商业作用不可忽视 B. 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发展
C.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进行 D. 经济建设任务举步维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题干和表格都强调新中国成立后私营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比很大,所以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项正确;表格信息仅体现了私营工商业的重要性,不能说明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进行,排除BC项;仅根据私营工商业的比重无法体现经济建设任务的举步维艰,排除D项。故选A项。
9. 如图为华君武作于1960年1月的漫画《叶落而知秋》,图中落叶上的文字是“支持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 B. 建立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C.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D. 得到了不结盟运动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6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6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支持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行为,这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高,C项正确;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使中国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排除A项;此时的中国并未建立起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732年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采邑实际上成为封臣的世袭地产,世袭的采邑常被称为“封土”。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
A. 推动了封建制度发展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奠定了民族国家基础 D. 防止了封建割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732年的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可知,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这有助于推动封建制度的发展,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的发展,弱化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导致了政治上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激烈地表示:“人们正在注视着一个突然走红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和诸星绕着地球转,这个蠢材竟然想把天文学翻个底朝天。”这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说”( )
A. 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冲淡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C. 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 D.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就连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也对其进行指责,原因在于“日心说”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C项正确;科学革命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超越了宗教改革所允许的范畴,排除B项;牛顿经典力学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在德国统一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德国资产阶级不幸就在于:它按照顶币时画曰刀式,出世的太迟了。同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对抗的那一刻,它发现无产阶级以及市民等级中所有那些在利益和思想上跟无产阶级相近的集团也以威逼的气势同它自己形成了对抗。它看到,不仅有一个阶级在它后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而且整个欧洲都在它前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这表明( )
A. 无产阶级具有的足够力量完成统一 B. 资产阶级不敢承担起统一的重任
C. 德国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了统一 D. 德国统一大业遭到欧洲国家反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认为,在德国统一问题上,资产阶级“出世”太迟,力量弱小,而且面临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这一切都使得德国资产阶级无力也不敢承担起统一的重任,B项正确;德国无产阶级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完成统一、最终容克地主成为统一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方式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国家的反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工场手工业时期,内部存在着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简单机械的劳动,使得工人的劳动日益丧失其独立性而变成了机器的附庸。这表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
A. 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为工业革命提供合格劳动力 D. 不利于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从材料信息看,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劳动分工,工人技术水平的提升并成为机器的附庸,这正是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劳动力,这说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合格的劳动力,C项正确;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A项;工人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成为机器的附庸,不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分工的强化,有利于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如图为1917年美国制造的“华盛顿”号战列舰。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各国停工的战列舰必须在条约委员会的监督下拆毁或者保证其处于不可再建成的状态,而且不准授予其他国家,这样,1924年11月26日,“华盛顿”号被击沉。“华盛顿”号的被击沉说明( )
A. 战后欧洲统治秩序趋向稳定 B. 国际联盟有效的制止了战争
C. 限制军备竞赛成为国际共识 D. 和平主义成为世界主要思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7年至1924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美国制造的“华盛顿”号战列舰出现在战时,战后被击沉,依据的是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五国海军条约》,说明和平主义成为世界主要思潮,D项正确;一战后欧洲的统治秩序并未趋向稳定,排除A项;国际联盟并未有效的制止战争,排除B项;《五国海军条约》与之后五国签订的一系列海军条约确实起到了限制军备竞赛的作用,但并未成为国际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 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 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 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 受到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拉美国家。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至今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这说明拉美国家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狱有死囚,岁夕,撼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撼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撼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晋书·良吏曹撼传》
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二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
——《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三 唐太宗与宋代若干时期大赦情况对比
帝王名 在位(年数) 大赦(次)
唐太宗 23 6
宋太祖 17 9
宋太宗 20 11
宋真宗 26 16
宋仁宗 42 20
——据《历代刑法考》和《宋史·本纪》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的做法所体现的唐代法律的特征。
(2)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纵囚论》中说:“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立异以为高”“逆情以为誉。”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欧阳修观点的理解。
【答案】(1)法律与教化相结合;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时间;借鉴了前代司法经验。
(2)唐太宗接受魏征建议,将恤刑慎杀定为治国之策,当政后,力主宽仁,对刑法慎重,唐代法律相对宽简,纵囚这一事件符合唐代的时代背景,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这一做法是为了个人声誉”这一论断欠妥当。宋朝时期实行的大赦次数较多,尤其是欧阳修生活的真宗、仁宗时期,频繁的大赦并不能有效地制止在狱数量的增加,导致法制更加败坏;欧阳修不满于此却不敢直斥皇帝,因此借太宗纵囚之题,表达其反赦之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朝时期(中国)。唐太宗的做法所体现的唐代法律的特征根据“ 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得出是法律与教化相结合;而且也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时间;借鉴了前代司法经验。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时期。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是为了博取名声。综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接受魏征建议,将恤刑慎杀定为治国之策,当政后,力主宽仁,对刑法慎重,唐代法律相对宽简,纵囚这一事件符合唐代的时代背景。所以欧阳修的这一论断有欠妥当。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实行的大赦次数较多,尤其是欧阳修生活的真宗、仁宗时期,频繁的大赦并不能有效地制止在狱数量的增加,导致法制更加败坏;欧阳修不满于此却不敢直斥皇帝,所以他实际上是借太宗纵囚之题,表达其反赦之意。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348所,其中93.68%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见下表。
1904—1909年间典型“毁学”事件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 受波及的学堂名称
1904年8月 江苏无锡 当地米业界及守旧势力反对官府增加用于办学的米厘。 崇安寺三等公学、东林学堂
1904年 四川广安州 当地习绅、僧侣仇视“庙产兴学”。旱灾发生,绅士借机造谣污蔑新式学堂。 广安州学堂
1905年 江西乐平县 当地官绅勾结以兴办学堂为名抽收捐税,农民负担加重。 乐平县小学堂
1906年 河南永宁 为筹集扩充学舍所需经费,知县下令限期向民众摊派,匪徒借机造谣生事。 -
1907年 广东大埔县 新式学堂学生对神灵的态度行为等与百娃传统的神灵信仰间的冲突。反对“庙产兴学”的士绅借天空不下雨造谣事。 湖山初等小学堂
1907年 四川开县 民众反“洋教”斗争。 岳溪场、南门场、严家场、广福场、仁市场等学堂
——整理自东方杂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答案】现象: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但是却出现了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
阐述:一方面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西学东渐、先进官绅推动;(清政府酝酿直至废除科举制,引发人心混乱)。另一方面引发“毁学”事件发生的因素有:新旧冲突(教育、传统信仰等)、自然因素、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反洋教斗争、缺乏对新式学堂的了解。新式教育有利于造就有用的人才;造就了一个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新式学堂的指导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毁学事件”激化了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艰难曲折。
由此可见,该现象体现了近代社会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艰难曲折。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04年至190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 348 所,其中 93.68 %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可得出现象: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但是却出现了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由材料“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西学东渐、先进官绅推动;(清政府酝酿直至废除科举制,引发人心混乱);新旧冲突(教育、传统信仰等)、自然因素、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反洋教斗争、缺乏对新式学堂的了解等方面说明。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该现象体现了近代社会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艰难曲折。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以农民媒介形象为窗口,一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下是摘自《人民日报》(1978—2002年)的几个农民媒介形象。
形象一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1984年开设专栏讨论“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塑造了“在县委书记三次到家撑腰壮胆后,打消顾虑大力开展家庭副业”;“坚信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并获得财富”等典型先富农民形象。
1984年3月8日对专业户“番茄大王”张文康的报道,主体内容如下:三中全会后,他分得二亩三分七厘旱地,于是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起番茄种植。他的想法是:“要想富,政策加技术,如今党的政策允许我们农民富起来,但没有科学技术也富不起来呀。”经过艰辛的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许多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形象二积极求变: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1988年10月5日《遵化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报道了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普遍建立起“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农村民主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公约和活动办法。
1991年12月13日的报道《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提到:“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形象三进城求富: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
2002年1月21日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报道,塑造了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农民工追薪形象:“农民工辛勤劳作却被欠薪,政府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开展工作进行解决,最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农民工喜笑颜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日报》(1978—2002年)中的“农民媒介形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抓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东风”,将科技作为发财致富的主导因素。《人民日报》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消除了广大农民的怀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崩溃,农民自发地开创了村民自治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凸显了农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同时,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打破了“以穷为荣”的束缚,崇尚“致富为荣”,追求美好生活。
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农民进城务工,但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政府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问题,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
总之,《人民日报》塑造农民媒介形象,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有助于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当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 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抓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东风”,将科技作为发财致富的主导因素。《人民日报》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消除了广大农民的怀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崩溃,农民自发地开创了村民自治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凸显了农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同时,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打破了“以穷为荣”的束缚,崇尚“致富为荣”,追求美好生活。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农民进城务工,但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政府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问题,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最后得出结论,《人民日报》塑造的农民媒介形象,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有助于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32年苏联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
——摘编自中央编译局《苏联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开发辖属的工业园区一览图。
——摘编自广东综合开发研究院《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工业化不同于苏联工业化之处。
【答案】19. 特点:党和政府直接领导;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成就巨大;重工业发展迅速。(任答三点即可)意义: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深刻影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任答三点即可)
20. 不同:注重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工业制造不断转型升级;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193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及所学可得出党和政府直接领导;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由材料“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可得出成就巨大;由材料“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32年苏联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可得出重工业发展迅速。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材料“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可得出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所学可得出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深刻影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由材料“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开发辖属的工业园区一览图。”可得出注重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工业制造不断转型升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