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政治保障的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表面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却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这意在说明( )
A.技术进步发挥决定作用 B.科学理论推动工业革命发生
C.多重因素促成工业革命 D.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根本因素
3.17世纪,面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这些法令( )
A.加剧了棉纺织业的竞争 B.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提高了棉纺织品的成本 D.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4.关于英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传教士拉蒂默曾大声疾呼:“在许多过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也指出“这些小农只能无能为力的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由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D.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崛起
5.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下列对于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殖民扩张使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B.圈地运动提供了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C.三角贸易提供原料、资金和雇佣劳动力 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政治前提
6.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 B.重化工业迅速发展
C.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垄断组织逐渐形成
7.下图是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因素示意图。据此推断,18世纪中期的科技中心可能在( )
A.德国 B.美国 C.意大利 D.英国
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和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以及其他重要发明的发明者多是工匠出身。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说明( )
A.实践经验推动技术发展 B.科学理论对工匠的影响
C.英国有完善的工匠制度 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9.图1、图2体现的主要变化是( )
图1图2
A.生产动力的变化 B.组织形式的变化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分配方式的变化
10.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信件传递速度更快。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11.1914年1月1日,美国佛罗里达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定期航班。每次飞行只能搭载两名乘客,速度为112公里/小时,航线全程仅30余公里。该航班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来源于(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12.下表为19世纪后半期人类主要的发明成果。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人物 国籍 发明
1856年 贝西默 英国 转炉炼钢法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黄色火药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A.导致传统工业部门走向衰落 B.科技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经验
C.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D.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仅在欧洲地区得到推广
13.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4.下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A.国内煤炭资源枯竭 B.政府忽视科技创新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D.美德崛起抢占市场
15.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国工业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几乎没有不与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扩军备战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旨在强调德国( )
A.依靠摧毁敌国并获得赔款崛起 B.始终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C.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紧密结合 D.工业在政府指导下发展
16.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一代代议员推动改革工厂制度的相关立法,到1874年,议会出台法案规定纺织类工厂工作的女工、童工一周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6.5小时;1878年,相关法案对工厂和作坊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缘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妇女的地位提升 D.工业革命的深化
17.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18.下图是1850年刊登在英国杂志《庞奇》上的一幅奇异、狰狞的漫画,描述从显微镜看到的当时伦敦的一滴水,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
A.生态环境恶化 B.生活方式改变
C.社会矛盾尖锐 D.人与自然和谐
19.根据资料显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至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这说明( )
A.圈地运动导致贫富分化的拉大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人口增加促使农村经济商品化 D.农业发展促使人口数量的增加
20.“(时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A.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促进了新发明的出现 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对工业化时代欧洲地位的认识。结合所学从“世界视野”角度论述工业革命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并非“微不足道”。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成果 时间 发明人 国家
飞梭 1733 凯伊(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5 哈格里夫斯(织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69 阿克莱特(理发师) 英国
骡机 1779 克隆普顿(纺纱工) 美国
复式蒸汽机 1782 瓦特(工程师)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5 卡特莱特(工程师) 英国
蒸汽机轮船(汽船) 1807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1814 史蒂芬孙(矿工) 英国
发电机 1866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电动机 1870 格拉姆(发明家) 比利时
电话 1876 贝尔(发明家) 美国
汽车 1885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家) 德国
柴油机 1887 狄塞尔(工程师) 德国
飞机 1903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材料二1821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始运行;铁路线的扩建使工业获得了新的动力。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开始了,英国走上了世界第一工业国的道路。很多小农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卖掉,和奴仆和使女一样涌入城市。例如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很多人很难或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法国学者亚历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从成果看,你觉得工业革命该如何分期?分期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
(3)假定举办一次博览会,展示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的重大发明。在博览会上,参观者要投票产生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奖,你会把票投给谁?请说明理由。
(4)据材料二及所学,你如何理解“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它究竟能跑多快?》(素描作品,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创作背景:1825年9月27日,一辆运载450名旅客的列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往斯托克顿;一位头戴高帽、斜侧身体的富翁与当地的乡绅和身着皮衣的神父围绕这个新鲜事物展开了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以“《它究竟能跑多快?》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背景是英国最早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即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海外殖民扩张不是政治条件,是经济条件,排除A项;圈地运动也是经济条件,不是政治条件,排除C项;手工工场的发展也是经济条件,不是政治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西方)。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由此可见,是经济、技术、政治、社会、文化多重因素共同促成工业革命,C项正确。技术进步起决定作用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排除A项;据材料,科学理论只是原因之一,片面理解了材料,该学者还同时强调了其他因素,排除B项;该学者认为政治、社会、文化的大变动都是深层次原因,没有单一强调以环境作为根本,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应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鼓励本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发布了一些法令,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D项正确;“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降低了纺织业的竞争力度,排除A项;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垄断组织等,这才是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排除B项;这些法令并不会提高棉纺织品的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在许多过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英国的圈地运动,它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B项正确;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圈地运动虽然通过强制手段破坏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圈地运动有利于无产者力量的壮大,工业革命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中的黑奴主要是到拉美的种植园中,而不是到欧洲成为自由劳动力,因此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得出殖民扩张使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政治前提,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5年(英国)。根据材料“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可知,材料体现发明创造是在工匠的长期劳动实践中进发出来的,是实践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化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排除B项;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垄断组织逐渐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中期的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科技中心,D项正确;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8世纪中期的科技中心可能在英国,而不是意大利,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和蒸汽机的改良者多是出身于工匠,说明这些发明都与他们的日常实践有关,由此可用于说明实践经验推动了技术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实践经验对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体现科学理论的影响力,排除B项;仅根据材料中提及的这些发明并不足以说明英国有完善的工匠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一现象只能体现实践经验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并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只能手摇纺纱机到蒸汽动力的纺纱机,其生产动力由人力到蒸汽动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动力的变化,手摇纺纱机到蒸汽动力的纺纱机不能反映了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信件传递速度更快。”可得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的要求更高,因此邮政信件业务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邮政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才刚开始,谈不上深入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邮政,排除B项;邮政的发展与人们文化素养提高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1月1日(美国)。据本题材料“1914年1月1日,美国佛罗里达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定期航班”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改良型蒸汽机,排除A项;这一时期,电动机还未成熟,排除C项;飞机的动力是内燃机而不是发电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欧美)。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虽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C项正确;传统工业部门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排除B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据本题材料可知,1880-1890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低于德国、美国,1900-1913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与美德差距拉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忽视科技创新,B项正确;英国国内煤炭资源并未枯竭,排除A项;材料中只对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进行对比,没有涉及民族民主运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英国、德国、美国抢占市场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德国工业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几乎没有不与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扩军备战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军事化离不开关系,反映了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紧密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战争赔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德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的关系,没有涉及工业化与政府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英国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工人权益的法案,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因此为工业革命的深化,D项正确;议会权力扩大属于重要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垄断组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英国工厂改革,妇女地位提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1年(英国)和1870年(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工厂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是生产力极大提高,促使生产关系出现的变革,C项正确;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是垄断组织的作用,排除A项;垄断组织形成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电气化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伦敦的水中满是奇异、狰狞的细菌、病毒和杂质等,反映出工业革命严重污染了英国水质,恶化了生态环境,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活方式及其改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环境问题,并非社会矛盾,排除C项;人与自然和谐与水中充斥着各种“奇异、狰狞”的物品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数量增加,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贫富分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经济,也就无法得知农村经济商品化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人口增加的影响,而不是农业发展对人口增加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业革命中,火车发明之后,人们的计时单位发生了变化,准时准点成为一种社会常识,而且使得表成为人们日产生活中必备物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排除A项;促进了新发明的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工人劳动强度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1.(1)特点:形成三角航程贸易;西欧起着主导作用;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2)原因: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君主立宪制)提供的政治保证;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技术进步。
(3)认识: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
论述: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或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特点:根据材料“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可分析出形成三角航程贸易;根据材料“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可分析出西欧起着主导作用;根据材料“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可分析出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根据材料“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可分析出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根据材料“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可分析出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材料“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可分析出出现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原因:结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可分析出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君主立宪制)提供的政治保证;结合圈地运动可分析出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结合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可分析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结合所学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技术进步。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
认识:根据材料“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可分析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
论述: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分析出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或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2.(1)以1866年为界,1866之前发明人多为英国人,动力上主要蒸汽机;1866年之后,发明人的国籍多样化,动力上主要是电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果更多更重要;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美德两国最为突出。(任答两点)
(3)答案一:投给瓦特。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成功复式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此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二:投给西门子或格拉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任答积极影响两点,消极影响一点)
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大量出现,商业和交运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促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女性也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客观上也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
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指的是工业革命带来消极的影响。
工业革命也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疾病与犯罪、环境污染等弊端。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亚非拉在工业化过程中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遭受剥削,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也带来了世界范围的不平等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世界)。根据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的内容可从1866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上主要是蒸汽机,发明者多为英国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多个国家,以电气为动力,发明者国籍多样化。
(2)本题是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可以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技成果、范围、速度、突出国家上进行对比。
(3)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据材料“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可知,时间为两次工业革命,如果在博览会上投票产生一个最具影响了发明奖,可以从两次工业革命中选择代表性发明的发明者。如选择瓦特,主要强调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和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也可投给电动机的发明者格拉姆,主要强调电力的开放和应用将人类电气时代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设问要求谈谈对“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可以把该观点分为两部分,在阐释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方面,可以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角度进行阐释;在阐释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可以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两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进行阐释。
23.示例《它究竟能跑多快?》赏析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新兴生产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动力技术的创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新。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画面中,头戴高帽的富翁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兴奋地指着从其身侧驶过的蒸汽机车,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企业家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乡绅和神父相对平静,但从眼神和手势可以看出他们也在积极参与讨论,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态度,画面反映了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它究竞能跑多快?”这一问题,也折射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空观念的增强,对于商机的敏锐捕捉以及对未来便利生活的期盼。该画作对蒸汽机车所冒黑烟的明显描绘,也暗示了新式交通工具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等消极影响。总之,《它究竟能跑多快?》不但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生活的便利化,还折射出当时英国人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825年英国。据本题材料图片“《它究竟能跑多快?》素描作品,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得出这是一幅工业革命时期创作的绘画。因此题目为《它究竟能跑多快?》赏析。
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知识进行叙述,根据材料“1825年9月27日,一辆运载450名旅客的列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往斯托克顿”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新兴生产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动力技术的创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新。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根据材料“一位头戴高帽、斜侧身体的富翁与当地的乡绅和身着皮衣的神父围绕这个新鲜事物展开了讨论”可知画面中,头戴高帽的富翁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兴奋地指着从其身侧驶过的蒸汽机车,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企业家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
根据图片中任务的表情和动作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乡绅和神父相对平静,但从眼神和手势可以看出他们也在积极参与讨论,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态度,画面反映了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它究竞能跑多快?”这一问题,也折射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空观念的增强,对于商机的敏锐捕捉以及对未来便利生活的期盼。该画作对蒸汽机车所冒黑烟的明显描绘,也暗示了新式交通工具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等消极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总之,《它究竟能跑多快?》不但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生活的便利化,还折射出当时英国人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