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牌,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他”是( )
A.苏格拉底 B.修昔底德 C.希罗多德 D.柏拉图
2.下列条文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第二十一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第二十二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第二十五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
第四十二条 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如此彼应以未尽力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
A.强调契约的神圣性 B.旨在维护贵族利益
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D.带有同态复仇原则
3.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天方夜谭》
4.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其对洪水之神看法的差异表明( )
A.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明的多元性 B.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古代文明发展
C.历史发展传统改变百姓的善恶观 D.古埃及人比西亚两河流域人乐观
5.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由专门的国王管理;古代西亚人创作了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人类文明早期管理和文化活动的产生,直接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阶级的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6.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第113条规定,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债务人谷仓或谷场去取谷物,否则应被检举,并应交还其全部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所贷之物。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私有财产权益 B.彰显统治者的地位
C.强化法律执行效力 D.限制债权人的盘剥
7.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8.《汉谟拉比法典》又名“石柱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图)。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强调遵守契约精神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9.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如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A.A B.B C.C D.D
1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认为,“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为此,他提出了人口发展要适应国家政治管理需要的“适度”思想。这一思想立足于( )
A.巩固城邦体制 B.发展民主政治
C.扩大统治基础 D.提高公民素质
11.对希腊人而言,神之于人,就像成人之于儿童,无论人有多少知识才能,都是简单的模仿,算不上拥有神的智慧。但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却不同意这一观点,前者公开承认自己是智者,后者则宣称自己是全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这两人的思想( )
A.重建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否定外在权威肯定理性价值 D.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12.如表是古希腊三大剧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及作品中的主要唱词节选。据此可知( )
作家 作品及时间 剧中主要唱词
埃斯库罗斯 《复仇女神》公元前458年 愿人们不再用浑水污浊自己的法律… 既不要无政府状态,也不要君主奴役,更不能完全抛弃敬畏,否则粗鲁的公民只会陷入内斗。
欧里皮得斯 《请愿女神》公元前423年 民众不顾战士的安危,过于自由地投票决议战争,这种伯利克里式的雄心给雅典民众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阿里斯托芬 《骑士》公元前424年 投机的商贩更适合成为城邦领袖,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吹捧民众,诽谤他人。
阿里斯托芬 《吕西斯特拉特》公元前414年 把热衷在公民大会上争吵的人,把那些暗地里相互勾结的人、阴谋夺权的人,统统砍去脑袋,接纳外邦侨民进入雅典公民。
A.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成果显著 B.理性思考政治成为思想家共识
C.城邦危机引发了民主政治的反思 D.直接民主导致了严重政治危机
13.有人这样描述雅典城邦:公民身份扩展到绝大部分阶层和职业,穷人在公民大会上排挤富人、商店主和贵族,皮匠、铁匠、鞋匠、商人和农民与那些家世古老的乡绅们会面,就国家大事展开辩论并做出决策。该现象( )
A.表明公民身份门槛降低 B.缘于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C.促进雅典社会全面繁荣 D.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
14.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C.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15.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民众的政治思想开始进化,大部分民众对不公正、剥削、违反法律等行为越来越敏感,并试图改变秩序背后所依据的规则。这反映了( )
A.雅典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B.公民意识不断提高
C.伯里克利改革初见成效 D.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16.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流域的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
A.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影响 B.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C.具备了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早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就已经被学者们注意到了。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20世纪初出版的《剑桥古代史》的主编伯里也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移到了大西洋。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热那亚成为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大西洋诸港口则船只往来不断,以其财富声名远扬。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学者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写西方文明的原因。
(2)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他们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训、传记、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斗争的神话,《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占领尤巴城》等战记,以及《两兄弟的故事》等小说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候。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在或长或短的身体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戴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编自梅利莎·利文顿《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律在两河流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
——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
材料二: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一个农庄管理者可拥有十五公顷土地。在劳动力方面,十个城内王室与寺庙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久而久之,阿摩利人威胁着乌尔王朝的独立。公元前2007年,控制着海陆交通的要道。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于此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掌握了公社与寺庙的领导权,在军事与政治上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其后,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阁宗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每个文明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文明一开始都是适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远祖们根本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人类在适应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行为和思想方式,这些就是最初的文明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后来的发展,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性、国民性。一旦文明基因形成后,就会环环相扣,影响其发展轨迹,再要改变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所以越是古老的文明惯性越强,越难改变。一个国家的政府经常在更换,制度也会改变,相比之下,文明的延续性就强多了,所以从文明的角度来理解一个民族,往往更接近其本质,也更加立体完整。
——(钱满素《美国文明从“文明”的角度来认识美国》)
据材料,提炼出有关人类文明基因的信息,结合所学,拟定论题,并给予阐释。(要求,提炼信息必须符合材料;对论题的论证,需要逻辑清晰、阐释充分)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罗多德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C项正确;苏格拉底的贡献在哲学方面,排除A项;修昔底德没有“史学之父”的称号,排除B项;柏拉图不是西方的“史学之父”,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侵犯他人之居者……处死”“犯强盗罪……处死”“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应投于该处火中”“佃田以耕……以谷物交付田主”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契约的神圣性,排除A项;图表中的“他人”“屋主”不仅限于贵族,排除B项;图表甲未提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记录在《吉尔伽美什》中,A项正确;《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著作,排除B项;《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著作,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国家的民间故事集,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文明时代,西亚人与埃及人之所以对洪水之神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是因为两河流域的不定期泛滥给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破坏和不便,而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并推动了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对于“水神”的看法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与经济发展状况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自然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而“历史发展传统改变百姓的善恶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无法通过对洪水之神的态度判断两地所有人民的性格,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随着农耕和畜牧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分工出现,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D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的产生只是客观条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阶级分化的产生是表现,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和文字的产生,与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职业出现,同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债权人如果不通知债务人而擅自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甚至处罚,保护主人对谷物的所有权,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彰显了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法律执行效力的强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盘剥,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历史史料的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并趋于客观,A项正确;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只是人们对文字记载的解读方式才具有主观性,才会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样性,选项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促进了族群的身份认同,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王国。根据材料“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及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王权与神权的关系,突显出君权神授的思想理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典内容,得不出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典强调遵守契约精神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没有涉及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因此无法体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所学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而B处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A属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C项处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D项属于古代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发展要与城邦规模相适应,说明其立足于巩固城邦体制,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与公民有关,而材料只提到人口发展,排除B项;雅典城邦的统治基础是公民,材料并未提到公民范围扩大,无法得知其立足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项;人口发展与公民素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普罗泰戈拉还是苏格拉底,他们的思想均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项正确;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思想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及城邦道德的沦丧,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等思想重建了希腊的道德价值观念,排除A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排除B项;否定外在权威肯定理性价值的是启蒙运动的主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欧洲)。由材料所示时间及唱词的主要内容,可知这一时期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引起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反思,C项正确;“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成果显著”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理性思考政治成为思想家共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直接民主导致了严重政治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身份扩展到绝大部分阶层和职业,民主政治的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使雅典政治、经济等空前繁荣, C项正确;根据古希腊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雅典城邦的公民身份被扩展到绝大部分阶层和职业,并不意味着公民身份门槛降低,排除A项;当时,贵族特权受到限制,“被取消”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轮番而治的参政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古代新的宗教信仰,例如: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等,这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丰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A项;种植经济的出现使人类走向定居生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雅典)。根据材料“民众对不公正、剥削、违反法律等行为越来越敏感”可知,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不断提高,民主政治不断发展,B项正确;雅典公民范围指本邦成年男性公民,“范围不断扩大”表述有误,排除A项;伯里克利改革时间为公元前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城邦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雅典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根据材料“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爱琴海流域的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文明间的发展受到了各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B项正确;社会性质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性质,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性质,排除A项;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更多体现在军事和文化的扩张上,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理环境造就的文化的多元性,并未体现其一体性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将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具体说明:地中海地区岛屿、海湾众多,对工商业贸易和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大河文明则利用冲积平原有利条件发展农耕经济,政治上走向中央集权。有利的地理环境会促使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周边环境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地中海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利于借鉴和吸收周边优秀文明成果,但同时不利于文明稳定;中国、印度周边多山,外部压力较小,文明相对稳定。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可知,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根据材料“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可知,将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根据材料“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可知,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谈认识。如: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明:地中海地区岛屿、海湾众多,对工商业贸易和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大河文明则利用冲积平原有利条件发展农耕经济,政治上走向中央集权。有利的地理环境会促使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周边环境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地中海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利于借鉴和吸收周边优秀文明成果,但同时不利于文明稳定;中国、印度周边多山,外部压力较小,文明相对稳定。
18.(1)特点:缺乏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体裁丰富多样;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神话宗教色彩(神的世界与人的社会相映射)。(答出三点即可)
(2)内涵:古埃及文明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古埃及社会等级森严,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埃及神权色彩浓厚;古埃及实现政治大一统;古埃及手工业、建筑业等水平较高。(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得出缺乏大部头的文学著作;根据材料“他们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得出体裁丰富多样;从“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得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其中,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斗争的神话”得出出具有神话宗教色彩(神的世界与人的社会相映射)。(答出三点即可)。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候”得出古埃及文明深受地理环境影响;根据材料“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在或长或短的身体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戴王冠”得出埃及社会等级森严,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埃及神权色彩浓厚;根据所学,从政治及经济角度可以得出古埃及实现政治大一统;古埃及手工业、建筑业等水平较高。
19.(1)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立法受到高度重视;法律逐渐规范化、成文化;法律较为完整和系统化。
(2)规范社会生活、缓和矛盾;组织生产、开展建设;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地位;建立统治秩序、推进武力扩张。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得出立法受到高度重视;根据材料“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得出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材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得出法律逐渐规范化、成文化;根据材料“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得出法律较为完整和系统化。
(2)本题是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得出规范社会生活、缓和矛盾,组织生产和开展建设;根据材料“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九次远征”得出维护奴隶主阶级特权;根据材料“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得出建立统治秩序、推进武力扩张。
20.示例1
论题;古希腊罗马构成了今天西方文明的基因
阐释;地中海为三大洲交汇之地,东地中海古代文明辉煌一时古希腊罗马吸取北非西亚古文化,在北地中海创新发展古希腊罗马重工商业、海上贸易、殖民征服,公民社会新航路开辟,推行重商主义、殖民掠夺,近代公民社会形成
结论;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当今西方社会文明之根由与底色
示例2
论题;东亚华夏农耕文明成为中国文明的基因
阐释;(略,论证阐释,思路基本同上地理环境、农耕文明,重人伦亲情道德、和谐大同的底色今天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是传统文明的新发展)
示例3
论题;民族文明的基因,不会因其政府更换而变其底色
阐释;先秦时代,华夏民族的底色基因就已经基本成型以华北农耕文明为基础,重人伦亲情、尊老爱幼此后2000年,朝代更迭,中央集权、儒学地位传统文化是今天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结论;几千年的变迁更迭,中华文明的根本文化根系不变其他言之成理、逻辑清楚则,也可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人类社会。根据材料“人类在适应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行为和思想方式,这些就是最初的文明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后来的发展,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性、国民性”“一旦文明基因形成后,就会环环相扣,影响其发展轨迹”总结出关于文明基因的关键信息为最初的文明基因影响国家的后续发展轨迹。结合不同国家的历史定论题,如:古希腊古罗马构成了今天西方文明的基因;华夏农耕文明成为中国文明的基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