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入学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16 小题,共 48 分)
1.在仰韶文化洛阳王湾遗址的小陶罐内壁附着有粟的痕迹,同时,在三门峡交口遗址发现有
水稻籽实与粟,在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址、郑州西山的古城等出现了大型定居村落和家
畜饲养业。这表明此时
A.体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B.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C.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D.较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为远古人类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2.天坛占地 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下
列关于天坛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专为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场所 B.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D.体现古代农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
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风尚的兴起旨在
A.表明世家大族血缘正统 B.有利于维护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
C.豪强地主追求政治特权的需要 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4.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政府曾出钱亿万,面向市场筹措物资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称为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和市。和市规定,采购的必须是“土俗所产者”,如在扬州和南徐州“市籴”,建业和江州
等先“市米”,再买“丝绵纹绢布”、“胡麻”和“布腊”等。从颁布诏书到执行完成仅一
年。这反映了
A.专业市镇蓬勃兴起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民族交融局面深化 D.区域经济差距增大
5.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
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体现
A.地方官员以救灾名义趁机剥削灾民; B.即时赈灾与发展生产并举
C.将稳定灾区的治安秩序作为当务之急 D.将物质救济与救灾制度建立相结合
6.依照下图信息,可以得出
A.康雍乾年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B.人口增长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C.外来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给养能力增强 D.人身依附关系加强,隐瞒人口现象严重
7.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
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
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自强求富 B.已摒弃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
C.要求军事改革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
8.表 2反映的是 1937—1949 年河北、河南和山东等部分地区农村阶层变动(单位:%)
表 2
时间 地主 富农 中农 雇贫农 其他
1937—1941年 4.30 8.22 39.17 45.05 3.26
1941—1945年 4.06 6.98 45.26 42.49 1.21
1945—1949年 3.55 5.18 49.43 41.23 0.61
造成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A.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打击 B.长期战乱使土地所有权频繁易手
C.国民党失去对华北的控制 D.中共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土地工作
9.1902 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
一中断者谁乎 我中华也”,中国学术思想在世界上于上古、中古“皆占第一”,今日西学
东来,“亦不过报恩反哺之义,加利息以偿前负耳”。这一看法旨在
A.宣扬政治改良主张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 D.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
10.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
的部队总数近 178 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 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
队总数为 458 万人。这说明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11.1953年 3月 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 566 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
出全国人大代表 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
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12.公元前 242年,罗马统治者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这些裁判官的
判例和颁发的告示成为罗马法的新因素,被称为裁判官法和大法官法。由于这些法律适用于
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也被称为万民法。这表明万民法
A.体现了罗马各阶层人民的利益 B.有效维护了罗马社会稳定
C.讲求贴近生活实际和灵活变通 D.都是由裁判官主持修订的
13.1783 年,国王任命 24 岁的小皮特为首相,遭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小皮特要求国王解
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
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C.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D.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14.1991年 12月 25日,飘扬了 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从克里姆林宫
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失败 B.西方和平演变的胜利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15.某学者在《大国政治与中国外交》中写道:在亚太地区,有“中、美、日”新三角和
“中、美、日、俄"四角关系;在欧洲,既有“美、欧、俄”大三角,也有“德、法、英”
小三角,还有“德、俄、英、法”四角关系,等等。这种局势
A 构成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调 B.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反映出意识形态冲突的淡化 D.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6.新加坡公共假期包括:开斋节、农历新年、哈芝节、耶稣受难节、劳动节、卫塞节、国
庆节、屠妖节、圣诞节。这反映
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 B.新加坡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 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士走马'
材料
图 8为清末北京《星期画报》第 22 期 (1907年 2月) 刊发的《女士走马》。
图 8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16分)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项(18分)
材料一
上图均为古代饮酒器具,周朝时,对青铜酒具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
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具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⑴ 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相关历史信息(3分)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材料二 中国的酒习俗无处不在。春节贺岁、清明祭祖、端午避邪、中秋赏月、重阳登山、
婚嫁喜庆、新人交杯、生子满月、商贾开业、送别壮行、凯旋庆功,酒酒香无处不芬芳。诗
酒言情,言悲、言别、言愁、言乐、言物,意与象、人与物、愁与怨、爱与恨,都装在一壶
酒中……
唐诗中关于酒的称谓繁多,有醥(清酒)、醪(浊酒)、醴(甜酒)、圣(苦酒)、醍(红
酒)、醙(白酒);有绿蚁、浮蚁、烧酒、壶浆;有菊花酒、葡萄酒、黄花酒等不胜枚举。酒
的词汇更是数不胜数。有酒力、酒醒、酒酣、酒兴;酒旗、酒舫、酒楼、酒肆;独酌、对饮、
浅酌、痛饮;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唐代酒文化底蕴的深厚。
自从有了酒,酒器便产生了。到后来酒器也不单纯只是盛酒的器皿,而是各种艺术的综
合体。按功能可分为盛储器、温煮器、斟灌器、饮用器、娱酒器等。
饮酒也很有讲究。唐诗中描写的饮酒一般遵循一定顺序,首先是“饮”:如元稹的《三
泉驿》:“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的《江
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 在“饮、醺、酣、醒、酲、酗、醉”中,让人不仅
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更有诗情画意的表达。
⑵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诗中酒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酒的文化内涵(9分)
材料三
1915年,茅台酒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后,名声与身价陡增。但也引来了
“成裕”、“荣和”两家烧酒作坊为奖牌之争打起了官司。当初,送酒参展,国内农工部未加区
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获奖后金牌归谁,两家都倾全力相
争。1918 年,贵州省公署对这场打了 3 年有余的官司进行调查,于民国 10 年(1921 年)由贵
州省公署下文调处,省长刘显世签文:“仁怀县知事覃光銮,呈一件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
成裕两户选项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事由。呈悉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微集呈省时原系一
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仅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亦
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
念至荣和成裕,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
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既转仿遵照此令。”才结束了这场获奖讼案。
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贵州省地方政府处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
作坊奖牌之争的措施(6分)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时间 发展特征 本质
15-16世纪 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早期殖民扩
17-18世纪 经济国际
张,世界市场拓展
化
工业革命 英国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德法美等国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国际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确立:IMF、WB、关贸总协定
二战后 经济全球
等
化
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全球化发展进程简表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
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
础。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 42%的出口,西欧 47%的出口,日本 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
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
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摘自网络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全球化发展在二战前后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全球化发展体现的新趋势(6分)
材料三
关税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二战后关税与贸易额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
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该
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
为“经济联合国”。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
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
务贸易)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
有效性。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含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对全球
化进程的影响(6分)
材料五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逆势而行的措施:
2017年 1月: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6月:宣布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10月: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2月: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
(3)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措施,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体现了怎样的大国担当和作
为?(6分)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参考答案
1.D
2.B
3.C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政府出资在江南地区购买当地出产的粮食、手工业产品
等,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物产丰盈,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市镇经济,排除 A项;材料只提及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 C项;材料
只能反映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看不出经济差距情况,排除 D项。故选 B项。
5. B
6. B
7.D【解析】5.据材料“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
而非专重陆防,且只防守不进攻不利于抵御外来侵略,说明其萌发了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
故选 D项。
8.D【解析】6.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地主和富农的比重下降,而中
农和雇贫农占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后,团结农村
各阶层抗日力量,在限制地主和富农的前提下,允许其继续存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不断推进,地主及富农的比例进一步减少,故选 D项。
9.【答案】C
【解析】20 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强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断,
长期领先于世界,目的在于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C 项正确;材料与宣传政治改良、维护
儒学正统地位及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的说法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0.【答案】D
【解析】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了军事进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分化瓦解敌方势力与区别对待地
方阵营相结合、必须接受和平条件与宽大处置相结合的政策,使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站
在了中共及人民一边,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内战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使
战争走势利于人民解放军,这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加速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具有
重要意义,D 项正确;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
了基本胜利,排除 A 项;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是在三大战役后,但这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 B 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大革命时期建立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答案】C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
1953 年全国选举产生大量基层人大代表,又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 10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
由此可知这种做法是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C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A 项说法错误,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是在 1956年建立的,1953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排除 A项;据材料可
知,材料涉及选举人大代表,没有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 B项;据所学可知,D项说
法错误,当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还未召开,排除 D项。故选 C项。
12【答案】C
【解析】从题干“罗马统治者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这些裁判官的
判例和颁发的告示成为罗马法的新因素”及“这些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可以看
出罗马统治者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及时变通、灵活应对,故选 C;罗马万民法是罗马境内一
切自由民的法律,故排除 A;此题为“表明类”选择题,属于本之类选择题,B 项为罗马
法的影响,未体现题干主旨及本质,排除,而且 B 项是所有罗马法的共性,排除;D 项不
是本质,排除。故选 C.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及责任制内阁的进一步完
善,故 D项正确。当时英国权力结构未发生大的变动,故排除 A项;在英国责任制内阁下首
相对议会负责,故排除 B项;议会改革是在 1832年,故排除 C项。故正确答案为 D。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1 年苏联是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解体的,这反映了人
们对当时苏联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放弃科学社会
主义,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排除 A 项;苏联解体是
因为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导致生产力水平持续下降,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苏联解体是被苏联人民抛弃的结果,不是西方和平演变的胜利,排除 B项;当时苏联已经抛
弃了社会主义,排除 D项。故选 C项。
15.【答案】B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世界政治格局,以亚太地区、欧洲地区大国间的关系为
情境,要求
学生运用现代政治相关知识解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
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突出综合性、创新性的考
查要求。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国之间的多边多角互动与制衡态势使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这
种合作与制衡的态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 B 项正确。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指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平等地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而材料强
调的依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制衡.未涉及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 A 项;大国之间进
行合作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冲突淡化,排除 C 项;材料中的局势并不一定会加剧大国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排除 D 项。故选 B。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加坡公共假期包括:开斋节、农历新年、哈芝节、耶稣受难节、劳
动节、卫塞节、国庆节、屠妖节、圣诞节。”可知,材料中新加坡不同节假日的设立,充
分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性, A项正确;新加坡文化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不是很浓厚,
排除 B项;材料不涉及文化认同危机,排除 C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A项。
17.(16分)
(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
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夫人等。(若
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阐释
阐释内容:
(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
(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
(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
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
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6分)“女
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
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
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6分)
【解析】17.“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
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 分)首先需要提取材料信息,如根据材料
的出处、附文说明可以提取“清末、1907 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
花木兰、谁国夫人等”。然后对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内涵、评价进行阐释,结合所学
晚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如: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
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
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
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
会风气变化的认知。(10 分)“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
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分)
18.(18分)
⑴ 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相关历史信息(3分)
参考答案:与祭祀有关,具有浓厚的神化色彩;反映古代农业发展成就;体现古代
礼制,等级规整森严;
⑵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诗中酒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酒的文化内涵(9分)
基本要素: 唐诗中酒的称谓、词汇,盛载器具、饮酒礼仪是构成诗酒文化的基本要
素。(3分)
文化内涵:是人们日常交际应酬的桥梁纽带;是文学创作的文思源泉;是托物言情
的情感寄托(6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贵州省地方政府处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
作坊奖牌之争的措施(6分)
有效平息了两家作坊奖牌之争,稳定了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责令仁怀知事领收陈列
奖牌,两个作坊共享奖牌荣誉,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发展;地方政府没
能及时调处矛盾,珍视国际荣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推诿懒政行为(每点 2分)
19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全球化发展在二战前后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全球化发展体现的新趋势(6分)
不同特点:二战前:全球化最主要以西方列强的血腥掠夺,或经济的无序扩张(亚非拉国家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形式;(写出一点计 2分)
二战后:全球化在一系列制度性协作平台下展开,向着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
分)新趋势: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
存关系更加紧密:互补性更强;(写出一点计 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含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对全球
化进程的影响(6分)
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含其前身关贸总协定)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机制(2 分);
大幅降低了关税税率,消除了关税壁垒;(2分)促进了世界贸易大幅增长(2分)
(3)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措施,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体现了怎样的大国担当和作
为?(6分)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深刻矛盾的极端
反映;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坚持合作共赢的思维,继续推进深化。(4
分)中国担当和作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
量(如倡议组建亚投行,召集金砖国家会议、实施“一带一路”倡议)(2分)
{#{QQABYYIAggAIQAJAAAgCEwEaCAMQkACACCoGgBAIsAABiQN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