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解析版)

叙州区一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中,今文经所代表的,常为早一时期的制度,古文经所代表的则较晚。今文家说,列国的封土,“公侯皆方百里”;古文家则说,“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史记》说,“周封伯禽、叔齐于鲁、卫,地各四百里。”由此可以推知
A. 西周时分封制受到破坏 B. 文献史料难以考辨
C. 古文经比今文经更可信 D. 诸侯统治疆域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今文经认为列国封土较小,但是古文经中记载诸侯的封国面积较广,而且古文经的记载和《史记》记载相符,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诸侯统治的疆域在扩大,D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分封制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B项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了一则案例,杜泸女子甲居夫丧期间与人和奸,虽然在当时没有直接对应的律令加以处罚,但由于违背礼制、违背人心与情感,官吏还是比附相关律文做出了不轻的处罚。据此判断,汉代律令审判
A. 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 B. 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C. 继承了秦朝严刑酷法 D. 旨在维护家庭夫权伦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女子甲被判处“不轻的处罚”,是由于违背礼制、违背人心与情感,反映出官吏判案时收到了礼制道德的影响,A项正确;该判例中官吏考虑了女子甲的行为、礼制道德并比附相关律文,因此不能得出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排除B项;汉代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武帝以后独尊儒术,排除C项;该案中的判决维护的是礼制道德和统治秩序,不是简单的对夫权伦理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A项。
3. 朝鲜古代哲学家奇大升与同时代的李滉进行了长达8年的 “四七之争”,李滉认为,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发于形而上之纯理,而《礼记》中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则直接发于形而下之气,并认为气随理发;而奇大升却认为“四端”是“七情”的部分,“四七”同质、皆发于理。由此可见( )
A. 奇李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B. 朝鲜非常欣赏理学
C. 理学对朝鲜有较深影响 D. 朝鲜思想学术混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孟子提出‘四端’发于形而上之纯理”“气随理发”“‘四七’同质、皆发于理”,可见二人争论的焦点与理学有关,说明理学对朝鲜有较深影响,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李滉和奇大升对孟子的主张的研究和感悟,并不能说明发展了孔孟思想,排除A项;材料说明理学对朝鲜有较深影响,而不是欣赏,争论是学术的争鸣不是思想学术混乱,排除BD项。故选C项。
4. 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
A. 导致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 B.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 体现洋务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D. 标志着汉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实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放权给汉族官僚地主组织地方武装,使得清王朝的中央权力下降,故选A;《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并不能证明洋务运动得到广泛支持,排除C;这一政策调整使汉族地主官僚开始获得更多实权,但并不是掌握了朝廷实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5. 《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今后若他国要求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说明清廷
A. 承认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B. 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 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 D. 在传统思维下应对变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英国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以达到其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国门的目的,在传统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下清政府把英国的侵略行为当成了单纯的挑衅,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清廷认识到了英国强大的国力,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融入了国际体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有意识的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B. 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
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至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得到认可,这反映了中国因在五四之前由于各种探索救亡图存的尝试都失败了,而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救国道路的趋同,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能反映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这反映出
A. 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 B. 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C.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发展 D. 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可知,周学熙认为民族企业发展应该以商业经营与政府督导相结合,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存在弊端,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商勾结,故A项错误;民国初年,政府并不是全面干预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基础,而且民国初年官僚资本主义并未产生,故D项错误。
8. 1897年12月,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据此可知,《天演论》
A. 促进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 B.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需要 D. 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演论》宣扬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被社会广泛接受,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近代早期就已经兴起救亡图存运动,排除A项;《天演论》宣扬的进化论思想顺应了资产阶级改良的需要,排除C项;D项与近代中国的史实不符,排除。
9. 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现代民主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材料旨在强调
A. 现代民主和古典民主相比是一种进步
B. 古典民主无法解决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民主里个人自由权利受政府保护
D. 现代间接民主比古典直接民主有制度优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现代民主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可以看出与古典民主相比,现代民主个人的自由广泛得多,这说明现代民主是一种进步,A项正确;B项“无法解决”说法绝对化,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现代民主和古典民主相比是一种进步,不能说明“现代间接民主比古典直接民主有制度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8、19世纪之交,欧洲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的“主义”,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等,同时还存在保守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 B. 政治经济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无产阶级登上了舞台
【答案】B
【解析】
【详解】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政治舞台的巨大政治变动,将欧洲各国几乎所有阶层都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工业革命则引起了物质生活的巨变,也引起整个社会阶级结构的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些意向各不相同的社会利益集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B项正确;思想解放是促进因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上任后,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坚决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最终解决了美国持续多年的高通胀。但在里根执政期间,政府仍面临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这是因为当时美国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C. 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 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统里根上任后,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解决了美国持续多年的高通胀,但政府仍面临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D项正确;当时美国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排除B项;当时美国财政赤字问题严重,是因为军费开支居高不下,C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从现存文献来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官员在信件已使用“工业革命”一词;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隐晦地指出,新社会秩序的产生基于工业大变革,这一看法被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接受。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提到了“工业革命”的概念。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 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B.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C. 在欧美多个国家同时开始 D.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官员、诗人、学者、革命导师都接受了“工业革命”的概念,说明工业革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欧美国家开始,排除C项;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没有诞生,更谈不上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但是,随着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逐渐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改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州太仓市的农民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市的乡镇企业又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改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乡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英国工业经济发展(英国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促进议会政治改革;引进科技人才(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贫富差距拉大,激化阶级矛盾;卫生状态恶化,传染病流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趋势: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生产和布局逐渐集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增加市场经济特征(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
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的扩大;政府的规划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经济发展角度)创新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结合本国国情,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技术角度)提高科学技术,促进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人民利益角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以民为本,人民至上;
(思想文化角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积极影响)促进英国工业经济发展(英国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促进议会政治改革;引进科技人才(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消极影响)贫富差距拉大,激化阶级矛盾;卫生状态恶化,传染病流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趋势:根据材料“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得出: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生产和布局逐渐集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增加市场经济特征(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
背景:根据材料 “20世纪80年代”、“1996年”这两个时间,并结合政府方面、世界环境方面进行分析,可得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的扩大;政府的规划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启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进行分析,得出在经济发展发面、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应该怎么做。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的实际国情,得出在人民利益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的经验教训。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简要评述恩格斯关于文艺复兴的观点或者从中抽取部分语句形成观点并做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或者自行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阐释:文艺复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把人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否定封建特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促使欧洲在科学、哲学、文艺、教育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示例二
观点:文艺复兴是产生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促使欧洲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大师,揭开了欧洲文明的新篇章。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家,如著名的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比特拉克和薄伽丘,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等,为社会创造了一批经典的的文化财富。
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如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创造出一批传世佳作,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艺复兴鼓起了人们彻底摆脱传统观念而倡导理性思考的勇气,给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出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等。
示例三
观点:文艺复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光明。
阐释:文艺复兴宣扬要把人从神权枷锁下解放出来,这里的“人”指的只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批判封建等级观念,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但并不彻底;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围绕“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如:“论题”,依据材料说明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阐述”,可结合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核心思想、进步意义等内容加以分析论证。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同时,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实行了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废跪拜,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通令疍户、惰民均享有公权、私权;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破除迷信,革除旧的婚丧礼俗,倡导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改良变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观念,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社会风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风俗改革。
【答案】(1)背景:辛亥革命后,营造民主政体相适应的社会氛围的需要;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与发展;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开明知识分子的推动;民族危机严重,融入世界文明的需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积极: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传播,有利于国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社会风俗的改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后世的社会风俗改革提供了借鉴。
局限:后由于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很多改革措施未落实,效果有限。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依据材料“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营造民主政体相适应的社会氛围的需要;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与发展;依据“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可知,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依据“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可知,开明知识分子的推动;结合民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可知,民族危机严重,融入世界文明的需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积极:依据材料“实行了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废跪拜,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通令疍户、惰民均享有公权、私权;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破除迷信,革除旧的婚丧礼俗,倡导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改良变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观念,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传播,有利于国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社会风俗的改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后世的社会风俗改革提供了借鉴。局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很多改革措施未落实,效果有限。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妇女投身于和平运动是出于妇女的天性。女性于1920年获得选举权后,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妇女和平组织除了对女性选举权和社会正义特别关注之外,还主张普遍外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禁止以暴力和强迫方式解决冲突以及建立世界性组织以促进为了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合作。虽然宗旨相似,但是各种妇女团体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妇女会”是绝对的和平主义组织,它反对一切战争,强调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则更明确地表达了对经济和种族压迫以及殖民主义、干涉主义的关注,强调影响立法过程;而另一个妇女组织“战争起因与防治全国委员会”的和平纲领则属于中间立场,该组织致力于为所有妇女和平团体争取和平。多元的和平观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妇女和平组织之中。
——摘编自王立新等《“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与妇女天性相关;与女权运动融合;和平宗旨相似;和平领域广泛;和平组织多样;和平观念多元。
(2)影响:发展了妇女的和平组织;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有助于美国的社会改革;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促进了和平观念的传播;推动了战后的国际和平。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部分妇女投身于和平运动是出于妇女的天性”可知与妇女天性相关;根据材料“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可知与女权运动融合;根据材料“虽然宗旨相似”可知和平宗旨相似;根据材料可知出现了许多和平组织,这些组织促进了妇女和平运动的发展,即和平组织多样;根据材料“多元的和平观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妇女和平组织之中”可知和平观念多元;根据材料“但是各种妇女团体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可知和平领域广泛。
(2)根据材料“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可知发展了妇女的和平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种妇女组织在努力开展和平运动的过程中也在积极的开展女权运动,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根据材料“它反对一切战争,强调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可知有助于美国的社会改革;根据材料“表达了对经济和种族压迫以及殖民主义、干涉主义的关注”可知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该组织致力于为所有妇女和平团体争取和平”可知促进了和平观念的传播,推动了战后的国际和平。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这一时期邓演达特别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为耕地农有,第二步为土地国有,最后实现社会主义。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爆发后曾分别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后游历欧洲,探寻各国实际情况以寻找对中国革命的启迪。1930年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邓演达担任总干事。1931年11月29日晚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南京,终年36岁。
——摘编自王夫玉《邓演达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演达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演达做出历史贡献的时代背景。
【答案】(1)讨伐军阀陈炯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参加北伐战争;支持工农群众运动,重视农民问题解决;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有识之士探寻救国方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开展;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事迹: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可归纳出讨伐军阀陈炯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根据材料“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可归纳出参加北伐战争;根据材料“这一时期邓演达特别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可归纳出支持工农群众运动,重视农民问题解决;根据材料“1930年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可归纳出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小问2详解】
背景:结合上述分析的事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有识之士探寻救国方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蓬勃发展、北伐战争的开展及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叙州区一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中,今文经所代表的,常为早一时期的制度,古文经所代表的则较晚。今文家说,列国的封土,“公侯皆方百里”;古文家则说,“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史记》说,“周封伯禽、叔齐于鲁、卫,地各四百里。”由此可以推知
A. 西周时分封制受到破坏 B. 文献史料难以考辨
C. 古文经比今文经更可信 D. 诸侯统治疆域扩大
2.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了一则案例,杜泸女子甲居夫丧期间与人和奸,虽然在当时没有直接对应律令加以处罚,但由于违背礼制、违背人心与情感,官吏还是比附相关律文做出了不轻的处罚。据此判断,汉代律令审判
A. 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 B. 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C. 继承了秦朝严刑酷法 D. 旨在维护家庭夫权伦理
3. 朝鲜古代哲学家奇大升与同时代的李滉进行了长达8年的 “四七之争”,李滉认为,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发于形而上之纯理,而《礼记》中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则直接发于形而下之气,并认为气随理发;而奇大升却认为“四端”是“七情”的部分,“四七”同质、皆发于理。由此可见( )
A. 奇李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B. 朝鲜非常欣赏理学
C. 理学对朝鲜有较深影响 D. 朝鲜思想学术混乱
4. 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
A. 导致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 B.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 体现洋务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D. 标志着汉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实权
5. 《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今后若他国要求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说明清廷
A. 承认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B. 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 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 D. 在传统思维下应对变局
6. 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B. 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
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7.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这反映出
A. 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 B. 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C.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发展 D. 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
8. 1897年12月,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据此可知,《天演论》
A. 促进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 B.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D. 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9. 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现代民主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材料旨在强调
A. 现代民主和古典民主相比是一种进步
B. 古典民主无法解决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民主里个人自由权利受政府保护
D. 现代间接民主比古典直接民主有制度优势
10. 18、19世纪之交,欧洲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等,同时还存在保守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 B. 政治经济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无产阶级登上了舞台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上任后,维护美联储独立性,坚决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最终解决了美国持续多年的高通胀。但在里根执政期间,政府仍面临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这是因为当时美国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C. 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 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12. 从现存文献来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官员在信件已使用“工业革命”一词;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隐晦地指出,新社会秩序产生基于工业大变革,这一看法被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接受。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提到了“工业革命”的概念。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 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B.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C. 在欧美多个国家同时开始 D.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但是,随着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逐渐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改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州太仓市的农民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市的乡镇企业又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改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乡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简要评述恩格斯关于文艺复兴的观点或者从中抽取部分语句形成观点并做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或者自行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同时,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实行了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废跪拜,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通令疍户、惰民均享有公权、私权;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破除迷信,革除旧的婚丧礼俗,倡导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改良变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观念,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社会风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风俗改革。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妇女投身于和平运动是出于妇女的天性。女性于1920年获得选举权后,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妇女和平组织除了对女性选举权和社会正义特别关注之外,还主张普遍外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禁止以暴力和强迫方式解决冲突以及建立世界性组织以促进为了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合作。虽然宗旨相似,但是各种妇女团体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妇女会”是绝对的和平主义组织,它反对一切战争,强调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则更明确地表达了对经济和种族压迫以及殖民主义、干涉主义的关注,强调影响立法过程;而另一个妇女组织“战争起因与防治全国委员会”的和平纲领则属于中间立场,该组织致力于为所有妇女和平团体争取和平。多元的和平观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妇女和平组织之中。
——摘编自王立新等《“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这一时期邓演达特别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为耕地农有,第二步为土地国有,最后实现社会主义。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爆发后曾分别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后游历欧洲,探寻各国实际情况以寻找对中国革命的启迪。1930年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邓演达担任总干事。1931年11月29日晚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南京,终年36岁。
——摘编自王夫玉《邓演达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演达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演达做出历史贡献的时代背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