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翼云中学八年级历史开学收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论点,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的战争
B.英法联军对北京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抢劫和烧毁
C.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D.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A.军力不足,装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妄自尊大,孤立无援
D.封建制度落后
3.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 D.创办大生纱厂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给日本
5.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错误的选项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齐白石——画虾技术,堪称一绝
C.徐悲鸿——《奔马图》 D.聂耳——《黄河大合唱》
6.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了大生纱厂。下列近代工厂中,与大生纱厂性质相同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福新面粉厂
7.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政治中的成熟,能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狂风恶浪,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把它称为抗日战争惊涛骇浪中始终屹立不摇的中流砥柱,是当之无愧的。”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的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D.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9.此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此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1.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12.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13.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4.要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华、武昌起义等历史进程,最好选用( )
A.《大公报》 B.《申报》 C.《解放日报》 D.《新闻报》
15.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16.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谕令停止科举考试。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
A.符合洋务运动需求 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D.是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18分)
17.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A阶段“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及B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分别属于哪个战场的代表性战役?用一句话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史实与图3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不与共产党合作,要帮助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开始于哪次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最终走向了覆灭,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试卷第4页,共4页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论点的史实,是“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项正确;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排除A项;英法联军对北京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抢劫和烧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排除B项;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事务,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清朝被列强打败、被迫开放国门,军力不足,装备落后属于清朝在军事上的落后,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阶级矛盾尖锐属于清朝的国内问题,与清朝被列强打败并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妄自尊大,孤立无援属于清朝在对外关系上的落后,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被列强打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落后,不敌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根据材料“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分析可知,这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了台湾,苏州被开埠通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排除A项;“中体西用”这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提出了的口号,排除B项;创办大生纱厂是甲午战争战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不是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排除。故选择B。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耳的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作品。故D搭配错误,符合题意。ABC搭配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謇是民族资本家,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属于民族资本,福新面粉厂的创办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也是民族资本家,福新面粉厂也属于民族资本,D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都是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性质与大生纱厂不同,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A
【详解】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不是序幕, 排除B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项;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政治中的成熟,能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狂风恶浪,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把它称为抗日战争惊涛骇浪中始终屹立不摇的中流砥柱,是当之无愧的”可知,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A项正确;BC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项。
9.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是全国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宣告了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项正确;淞沪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凶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打破了日本对华速战速决战略,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抗战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胜利,证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是不可战胜的,排除B项;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题文的“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功绩。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A。
11.B
【分析】试题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题文的“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可以看出胡适反对用旧道德来评判陈炯明。ACD和题文材料无关,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民主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13.D
【详解】根据材料“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可知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重视,高度赞扬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故选D;ABC都是抗日战争的意义,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B项正确;《大公报》是1902年创办的,排除A项;《解放日报》是在延安创办的,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排除C项;上海的《新闻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报道不了甲午中日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系列企业。AB是近代思想家,C是京张铁路的设计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详解】根据题干“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谕令停止科举考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B项正确;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废除导致社会风气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标志事件:A段--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作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3)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战役: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顺应民心,才能巩固政权。
【详解】(1)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可知,A阶段表示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黄埔军校,发起了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根据所学可知,B阶段表示的是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作用:根据材料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和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标志:根据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和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战役: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三可知,图1万家岭战役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图2百团大战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抗战。
关系: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所以我们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战役: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启示:综合以上材料,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最终走向了覆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顺应民心,才能巩固政权。(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