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表是典籍记载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的变化过程。这体现了( )
时间 名称 内容
商代以前 贡 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 助 强制代耕公田
周 彻 什一而税,天下通行
A.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 B.原始民主传统的延续
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 D.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2.据漆侠统计,宋代客户(无地农民)比数自北宋初年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是逐年下降的,从36.3%下降到31.1%,有地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相应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政府政策干预
C.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D.农民起义频仍
3.“农民获得了更多迁徙和土地经营的自由,对山区开发和经济作物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明清两代,棉、麻、桑、蔗、烟、茶、兰靛、果蔬等经济作物得到很大发展。”由此可知,明清经济作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高产作物的引种
4.清代的《刑案汇览》记载了山西一起杀子案。“晋抚以系有心故杀,依父故杀子律杖六十徒一年。”刑部对此案复核时提出驳议,理由是“子违反教令”,其父应从轻发落,“非理殴杀有罪,罪亦甚轻,反之则可不论”。材料反映了清代( )
A.社会伦理秩序混乱 B.礼法结合的特点
C.法律与教化相冲突 D.司法程序较公正
5.1954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同印度总理谈话时指出:“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倡议下,中印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这反映出新中国( )
A.打开了外交领域新局面 B.联合新兴民族国家抗衡美国
C.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逐步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6.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
A.使公务员的管理趋于法制化 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7.1956年我国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应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这些规定( )
A.推动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
C.消除了公社社员的后顾之忧 D.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于( )
A.中共十五大报告 B.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主题
C.中共十九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9.有学者认为:“随着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罗马共和制度的权力运转框架难以承载不断扩大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权力制衡机制被破坏,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在竞争中获胜的军事领袖,集权于一身,缔造了罗马帝国的权力新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帝国( )
A.强权政治的出现顺应现实需要 B.版图的扩大导致共和制度崩溃
C.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建立在征服异国他邦基础之上
10.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
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11.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完全可以为了更良好的政府和更可靠的保护起见,而完全将他们的主权权力转让于一个或多个人,而自己不保留任何部分;他还认为,一些民族能够在征服者的统治下愉快地生活,主权权力也可以通过所谓“正义战争”的方式而取得。由此可知,格劳秀斯( )
A.为欧洲殖民者提供了辩护 B.深受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
C.强调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 D.阐述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12.“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其法律制度的核心,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官审判案件必须援引制定法,不能以判例作为依据,从而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以禁止法官的‘造法’行为,故有‘法官是制定法仆从’一说。”下列法律文件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法国民法典》 B.《权利法案》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日耳曼法》
13.有学者认为,体系化创新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崛起的核心机制。下列各项关于创新与影响的对应,正确的是( )
创新 影响
A 资源的全球配置 解决资本难题
B 信贷金融创新 保障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
C 工厂制度创新 实现规模化生产
D 技术创新 促进生产诸要素间协同与整合
A.A B.B C.C D.D
14.二战后,西方各国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下列对此时期基层自治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 )
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B.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
C.减少市场调节作用 D.社区成为主要方式
15.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有( )
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百万)
年份 世界 非洲 亚洲 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 大洋洲 北美洲及欧洲
2010 636.8 187.4 400.1 40.7 1.9 一
2015 615.1 199.7 369.9 36.4 2.4 —
2016 619.5 212.0 356.1 42.9 2.5 一
2019 650.3 235.3 361.3 45.9 2.6 —
2020 768.0 281.6 418.0 59.7 2.7 —
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②食物生产现代化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③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是粮食安全产生的历史原因
④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尚未取得新的突破是其技术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银的流通
材料一: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国别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34 1:6.363 1:11.5 1:12
1596 1:7.50 1:11.90 1:12.12
1622 1:8.00 1:12.50 1:13.13
1677 1:9.00 1:15.36
1741—1750 1:11.77 1:14.93
1791—1800 1:15.40 1:15.42
材料三:由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因为其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先是荷兰人,接着是英国人,控制了同西、葡两国殖民地的大部分运输业。西北欧人不久还供应了巴西和西属美洲所进口的制成品的90%以及利比亚半岛本身所消费的大部分制成品。最终的结果从当时一位西班牙人的以下这番抱怨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舒适地夺走了,运回自己的祖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金银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山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铁路权,并拥有铁路沿线30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1899-1904年,德国修筑了自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站点分布图
胶济铁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鲁中大道而成为山东新的商品流通主干线路。胶济铁路与青岛港直接连接,内陆与沿海紧密联系,内地农产品经由火车运到沿海港口进入销售市场,减少了大车长途运输费用。运河在南北运输及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沿河地区的货物改由铁路运送,愈来愈多的货物流向济南、青岛。铁路沿线许多城镇,特别是设有车站的地方,如胶州、青州、潍县等城市,因运输的便利而成为商品集散地并繁荣起来,还有许多县、镇、村庄,一跃成为商业重镇。
铁路运行和停靠时间的严格规定,迫使人们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长距离的出行,外出经商者屡见不鲜,传统的坐守田园,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加快,活动与交往的空间扩展,人际交往渐趋频繁,封闭保守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日趋社会化。乘坐火车要男女同坐,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逐渐淡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侵蚀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耻于言利”的思想,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趋利的观念。伴随近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娱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济南出现了像石泰岩饭店、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摘编自《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观念变迁》
就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加以阐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何加强全球治理考验着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
时间 内容
1625 《战争与和平法》
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 维也纳体系
1920 国际联盟
1945 《联合国宪章》
请确定其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条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
19世纪末到1930年 大萧条时期到二战前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社区治理主题 社区睦邻运动 社区救助 社区发展 社区复兴
国家行为 基本没有 有限介入 积极干预 后撤
主要行动主体 社区组织 美国:国家救济 英国:社会自助 国家+社区发展公司 非政府组织+国家
国家行为哲学 古典自由主义 美国:向凯恩斯主义求助 英国:仍以自由主义为主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社会哲学传统 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以英美国家的百年实践为例》
根据材料,围绕“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商代以前的贡:藩属部落贡以方物”与“周的彻:什一而税,天下通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中央政权对于被征服者的管理越来越细密,同时还将自身的部分制度应用于被征服者上,这是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而“原始民主传统的延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在秦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开始的王安石变法,通过改革赋役和户籍管理制度,调整了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导致北宋客户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主户上升,B项正确;土地兼并会造成佃户的增多,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宋代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不是增强,排除C项;宋代农民起义对于无地农民的比重下降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农民获得了更多迁徙和土地经营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政府进行赋税制度改革,减轻人身对土地的依附关系,经济作物种植作物发展,B项正确;经济作物的发展,是政府提倡重农抑商的结果,排除A项;经济作物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高产作物的引种主要在明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山西的杀子案,山西地方官依故意杀人判处父亲杖六十徒一年,而刑部认为“子违反教令”,其父应从轻发落,即父杀子是因为子犯错在先,根据“非理殴杀有罪,罪亦甚轻,反之则可不论”,应该对父亲从轻发落。这一案例的判决中,对于杀子的父亲有一定的偏袒,符合三纲五常伦理,体现了在古代法治中,礼法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通过这个案例并不能看出当时社会伦理秩序混乱,没有强调社会伦理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和教化的结合,而非相互冲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司法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可知,中国与印度两国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倡议下,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C项正确;材料中的“帝国主义”并非专指美国,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排除A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18年我国修订《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辞退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高级干部的人事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对公务员管理的规范,排除A项;我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题干所提到了两项规定是对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实行五保制度,这些规定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是在195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保制度是最低保障,针对的是农村中的部分群体,不能消除所有社员的后顾之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保制度并未超越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共同”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紧密关注当代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理论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21世纪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主题,B项正确;十五大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排除A项;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排除C项;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材料表明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罗马共和国之前的制度使得国内矛盾尖锐,最终是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使得罗马帝国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这说明罗马帝国先实现情况需要强权政治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中的强调的是强权政治的出现,不是共和国的崩溃,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寡头政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国内,不是异国他邦,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可以看出小麦在美洲大陆广泛传播,说明殖民扩张有助于推动食物物种的传播,D正确;ABC选项是对题干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可以放弃所有主权权力,同时认为征服者能为被征服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主权权力也可以通过所谓“正义战争”的方式而取得,这些谬论显然是为当时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提供辩护,A项正确;上述主张与社会契约不符,排除B项;格劳秀斯认为主权权力可以通过所谓的“正义战争”取得,这显然是否定了一些弱小国家的主权,排除C项:上述内容显然不符合国际法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其法律制度的核心,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符合这一特点,A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属于“英美法系”,排除B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6世纪由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汇编,不具备“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的近代法律特征,排除C项;《日耳曼法》是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建立早期封建王国后所颁布的法律的总称,起源于日耳曼人原有的部落习惯,具有习惯法色彩,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A.资源的全球配置有利于商品的输出和原材料的供应,不能解决资本难题,排除;B.信贷金融创新有利于解决资本难题,不能保证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排除;D.技术创新与“生产诸要素间协同与整合”无关,排除;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诞生,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C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项正确。社区组织开始形成是在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30年代,英国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排除B项;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排除C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材料表明世界上食物不足的地区主要在亚非拉,这些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而北美和欧洲没有食物不足的人口,这些地区以发达国家为主,所以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①正确;根据所学亚非拉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前很多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所以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是粮食安全产生的历史原因,③正确,A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杂交水稻,不能说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尚未取得新的突破,④错误,排除B、C两项;食物生产现代化有利于实物产量的增加不是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②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1)原因: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中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
(2)影响: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导致了西班牙、葡萄牙衰落,荷兰、英国的崛起;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美洲和非洲大量金银的流出,破坏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打断了两个地区的文明进程,在当地造成极度的贫困;大量白银的流入亚洲,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当时中国的商业、手工业、中国商人的努力、白银差价等方面概括。可得了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中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
(2)影响:根据“由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因为其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得出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导致了西班牙、葡萄牙衰落,荷兰英国的崛起;根据“先是荷兰人,接着是英国人,控制了同西、葡两国殖民地的大部分运输业。”得出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美洲和非洲大量金银的流出,破坏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打断了两个地区的文明进程,在当地造成极度的贫困;根据所学可得出大量白银的流入亚洲,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结合所学,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概括,可得出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7.答案:阐释:胶济铁路的修建使德国延伸了在山东的势力范围,掠夺了山东的资源,打开山东市场,使山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胶济铁路为山东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促进了货物流通,推动了近代山东商业的发展。将山东内地与沿海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内地的传统封闭状态。引发了山东近代交通工具和运输机制的变革,冲击了以运河为依托的传统交通体系。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山东地区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为近代山东的经济中心。胶济铁路促进了人口流动,对民众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了近代生活方式的传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材料首先介绍了胶济铁路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列强对我国资源的掠夺,导致了山东的半殖民地化;其次,多角度介绍了胶济铁路的修建对近代山东的客观积极影响,如运输的方面,打破了内地的封闭,沿线城市的迅速崛起,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总之,胶济铁路的修建推动了山东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解答。
18.答案:主题: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阐释: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各国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产生。1815年建立的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一战后,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使其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二战再次破坏了国际法。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对协调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有大国违约。各国应携手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近现代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争与国际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所以表格内容体现的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结合《战争与和平法》出台的背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带来的影响、维也纳体系的影响、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的影响等内容进行阐述,最终得出结论,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对协调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有大国违约。各国应携手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答案:示例1:论题:国家在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阐述: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国家开始有限介入社区治理,承担进行社会救济的重要角色。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社区治理的干预增强。自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国家行为在社区治理中有所弱化,但国家仍是社区“合作治理”中时隐时现的行动主体。综上所述,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始终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作用是有限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决定的。示例2:论题: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主要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阐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前,西方一直奉行古典自由主义,国家基本不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社区组织。经济大危机到二战前,美国虽然求助于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救济,但英国仍奉行自由主义,实行社区自助。二战后英美国家虽然加强了国家对社区治理的干预,但社区发展公司依然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在社会治理中开始撤退,新自由主义兴起。综上,近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决定的。示例3:论题:经济危机影响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行为的变化。阐述: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英美国家开始求助于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救济加强对社区治理的干预;二战后,国家对社区治理干预不断加强,促进了社区发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国家在社区治理中开始撤退,削减福利,减少救济,将社区治理让位于非政府组织。综上,西方国家总是将社区治理当作国家纾难的临时性安排,而不是像中国那样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这是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可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经历了由基本不参与社区治理到有限介入社区治理,再到对社区治理的干预增强这一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行为在社区治理中有所弱化,但国家仍是社区治理中的行动主体。由此可拟定论题为:国家在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内容分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前、经济危机爆发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个时期,结合每一时期的具体原因分析西方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进而阐述西方国家在近现代西方国家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最后,概括总结即可。或者根据材料中国家行为哲学“古典自由主义”“美国:向凯恩斯主义求助”“英国:仍以自由主义为主”“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可拟定论题: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主要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或者根据材料中各时期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可拟定论题:经济危机影响近现代英美国家社区治理行为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美国家应对两次经济危机而对社区治理行为进行改革等方面予以论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