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检测题(含解析)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带来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B.极大促进世界整体化,成为沟通新旧大陆纽带
C.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
D.有利于世界经济互补,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就越是世界的历史。”下列关于世界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B.新航路开辟后,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C.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电信工具革新,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D.二战后,伴随科技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3.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中写道:17世纪,在欧洲许多精力充沛的人口集中地,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材料说明( )
A.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 B.欧洲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4.15世纪末,某位航海家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陛下决定命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我们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据我们所知,这条路迄今无人走过。”该航海家( )
A.完成了首次全球航行 B.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实现了东方寻金梦想 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5.读下面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②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从而影响社会正常发展
③早期殖民侵略和疫病导致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④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此时期咖啡馆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渐趋同化
C.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D.世界市场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
7.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将本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这成为他们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制度。与此同时,为满足王室对财富的贪求,他们亦将欧洲货币、雇佣劳动等因素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B.西班牙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C.西班牙缺乏长远战略目光 D.应从多角度解读殖民活动
8.如表所示为16世纪和17世纪亚洲香料(丁香和胡椒)在西欧的出售价与其收购价的比值(单位:倍)。由此可知( )
时间 丁香 胡椒
16世纪 73—184 13—16
17世纪 6 17—9
注:16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度、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葡萄牙、英国的售出价对比,17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荷兰的出售价对比。
A.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流通
C.三角贸易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 D.亚欧贸易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
9.1492年哥伦布登上了圣萨尔瓦多——一座巴哈马群岛中的小岛。他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因此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证明哥伦布结论错误的重大事件是( )
A.明朝郑和七次远航西洋 B.麦哲伦的探险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马可·波罗行纪》的流行 D.迪亚士船队历尽艰辛发现好望角
10.欧洲从中世纪后期到近代前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人口过剩——饥荒与瘟疫——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这一过程说明( )
A.科学技术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先导 B.生存危机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动因
C.饥荒和瘟疫并未造成世界的隔绝 D.中世纪是欧洲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11.16世纪末,在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而走向独立的荷兰,不少商人组织了一系列特许公司,取得了组建军队、宣战媾和、开发资源、任命殖民地官员等特权。他们沿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足迹前进,并逐渐取代了葡萄牙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这些做法( )
A.加剧了英荷两国的殖民争夺战争 B.提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西班牙丧失殖民霸主地位 D.促进了荷兰商业资本的全球扩张
12.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它管理外汇兑换,铸造硬币,开放提供信用和贷款的支票服务,为存款提供担保,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此银行的成立( )
A.反映了价格革命的影响 B.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
C.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资金 D.标志着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13.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岛遍地葱绿……他们全年耕种和收获印第安玉米以及其它东西……在那里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植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人们称之为玉米。”哥伦布所到之处属于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14.图中①~④分别为四种农作物的发源地。根据目前的研究,下列发源地与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小麦 B.②——水稻 C.③——芋头 D.④——玉米
15.如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美洲 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美洲的联系
C.通过C航线是由哥伦布开辟 D.沿着D航线是达伽马开辟
16.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D.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二、材料分析题
17.植物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一—(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陈振龙的六世孙陈世元拖家带口从福建北上,将陈家拿手的番薯种植技术传到北方,饥荒危机得以缓解。因“教种有效”,陈世元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 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该植物园栽培的物种由1769年的60种增加到1813年的11000种。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对植物种质进行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核心与全球边缘之间历史关系的持久特征之一。”
一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番薯在中国种植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看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类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文明的代表及最初出现的地理区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三、论述题
20.从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近代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植物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从而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故选C;“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整体化”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
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没有电的出现,因此没有电信工具的革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土地和地租商品化程度也在提高,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A项正确;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但我们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据我们所知,这条路迄今无人走过。”可知,该航海家坚持“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西也能到达印度,结合所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他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D项正确;麦哲伦完成了首次全球航行,排除A想;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B项;哥伦布到达了美洲,掠夺了大量美洲的财富,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50年-1850年(世界)。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1650年-1850年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增长,反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①正确;黑奴贸易导致大量非洲人口死亡或被掠卖,使得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缩小,②正确;殖民者的奴役和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1650年-1750年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缩小,③正确;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和中期,经济发展,国家安定,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不是主要原因,④错误。综上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咖啡是美洲的作物,17世纪初期,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流行开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错在“同化” ,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西班牙。西班牙人将落后的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带到了美洲,又将欧洲货币和雇佣劳动等新发展因素带到美洲,既破坏又间接推动美洲发展,因此要从多角度解读殖民活动,D项正确;“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未看到西班牙对美洲的迫害,A项表述片面,排除A项;B项表述未看到西班牙对美洲的客观建设性,B项表述片面,排除B项;西班牙着重掠夺美洲金银,不重视资本积累,缺乏长远战略目光,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由时空范围为16、17世纪(欧洲)。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市场的贵重香料售价与采购成本的比值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亚欧贸易量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价格下降,B项正确;价格革命表现为货币贬值和物价上升,与材料现象相悖,排除A项;香料来自亚洲,与大西洋三角贸易无关,排除C项;“服务于”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年(欧洲)。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错认为自己发现了印度,麦哲伦的探险队完成环球航行,开辟了从美洲到亚洲的航线,这一事件否定了哥伦布的结论,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过美洲,并且在时间上早于哥伦布探险,排除A项;《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行早于哥伦布航行,排除C项;迪亚士并未到达印度和美洲,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中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蔓延,迫使欧洲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科学技术,排除A项;生存危机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动因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是欧洲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末(西方)。据材料“在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而走向独立的荷兰,不少商人组织了一系列特许公司,取得了组建军队、宣战媾和、开发资源、任命殖民地官员等特权”“逐渐取代了葡萄牙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可知,17世纪,荷兰取得了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海洋霸权,荷兰发达的商业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的全球扩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英国与荷兰的殖民争夺,排除A项;欧洲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非荷兰,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荷兰取代了“葡萄牙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没有涉及西班牙的殖民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据材料“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有利于吸收各国资本,进而使得荷兰对外扩张有了更加充足的经济条件,所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B项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伴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白银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00年前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并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由材料信息“他们全年耕种和收获印第安玉米以及其它东西”可知,哥伦布所到之处属于美洲,故B正确;欧洲、非洲、亚洲不符合史实,故ACD错误。
14.A
【详解】依据图示可知,①是西亚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西亚是小麦的发源地,A项正确;②是南美洲,水稻的发源地是亚洲,排除B项;③是中国,芋头发源地是印度,排除C项;④是印度,玉米的发源地是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500年前后(西欧)。公元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即所谓“发现新大陆”,A项正确;公元1497年到公元1498年,航海家达·迦马经从葡萄牙出发,结果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到达印度,沟通了欧洲和亚洲的联系,排除B项;公元1487年,迪亚士经由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排除C项;公元1519年到公元1522年,航海家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穿过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亚非拉殖民地)。据题意和所学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打断了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因此是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不符合史实,美洲和非洲大多还未进入封建社会,排除A项;西方的殖民活动为非洲和美洲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人才”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7.(1)自然灾害的发生,番薯成为灾民的救济粮食;番薯可以在多砂石、贫瘠土地上种植;政府的鼓励支持。
(2)特点:外来高价值的植物品种;建立各种植物园来培养;殖民者到他国来掠夺植物品种。看法:客观上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植物种类的交流培育,丰富了当地植物的种类;伴随着西方殖民扩张,植物品种被掠夺到西方国家,破坏了他国的物种安全。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代中国。据材料一“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可知,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一“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 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陈振龙的六世孙陈世元拖家带口从福建北上,将陈家拿手的番薯种植技术传到北方,饥荒危机得以缓解”可知,自然灾害的发生,番薯成为灾民的救济粮食;据材料一“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可知,番薯可以在多砂石、贫瘠土地上种植;据材料“”陈世元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可知,政府的鼓励支持。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带小院试试看据材料二“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可知,外来高价值的植物品种;据材料二“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与材料二“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可知,建立各种植物园来培养;据材料二“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可知,殖民者到他国来掠夺植物品种。第二小问是看法,结合所学从客观上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植物种类的交流培育、丰富了当地植物的种类、伴随着西方殖民扩张,植物品种被掠夺到西方国家、破坏了他国的物种安全的角度分析。
18.(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世界;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
(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
异:“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详解】(1)由材料“ 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和“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由此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依据。
(2)由材料来看,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不同点可以从文明体交往方式、效果和对华影响来归纳:“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点睛:本题涉及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适合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分析。这就要求熟练运用此两大史观,并能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19.(1)代表及最初出现区域: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西亚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2)特点:差异性。原因:生产方式的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交通条件的限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外来的威胁等。(任答三点)
【解析】(1)
代表及最初出现区域:根据图片并结合缩节可分析出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西亚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2)
特点:根据材料“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可分析出差异性。
原因:根据材料“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可分析出生产方式的不同;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结合各大洲地理环境可分析出交通条件的限制;根据材料“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可分析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外来的威胁等。(任答三点)
20.示例:
观点:近代西欧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论述:1500年前后,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大量的航海人才,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为增加财富和传播基督教积极支持海外冒险。于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和达·伽马最终开通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开通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因此,受经济、政治、思想、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提示:也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新航路开辟促使近代西欧崛起等角度来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二、哥伦布发现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近代西欧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结合所学知识,从1500年前后西欧的经济、政治、思想、技术等方面论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区位优势、率先完成中央集权等条件,论述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的原因;同时列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的航海活动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升华。(也可以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新航路开辟促使近代西欧崛起等角度来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检测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