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某历史著作中有“哥伦布”、“蒸汽机”、“日不落帝国”、“鸦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体系的确立”等关键词。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业革命后的世界 D.世界殖民体系的构建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主要表现是
A.落后国家全部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地
B.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
C.极大地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D.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初步确立
3.“人民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着印度棉织物……那个时候,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棉布出来见客。还不止此,因为我们家里、书斋里、卧室里都充满了这些织物……”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棉织物输入,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均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这体现了( )
A.亚洲大部分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自由贸易推动纺织业发展
C.英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D.英国的棉纺织业急需革新
4.如表是1790—1909年在英国制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单位:千吨),如表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年份 帆船(风力) 轮船(蒸汽机、内燃机)
1790—1799 79.8 0
1820—1829 80.0 3.0
1850—1859 160.0 46.3
1860—1869 206.4 107.9
1880—1889 122.6 377.2
1900—1909 37.4 674.2
A.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 B.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
C.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 D.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
5.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磅)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D.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
6.有学者统计,从1750年到1800年,欧洲的小城市和城镇人口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7.如表为学者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地区 工厂数量 蒸汽动力(马力) 水动力(马力)
北部地区 934 26 513
苏格兰 125 3200 2480
密德兰地区 54 438 约1200
总数 1113 30151 约9774
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重工业成国民经济主导
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8.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中央委员会号召巴黎人民:“只有从你们自己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总之,要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巴黎的劳动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各区的公社选举。这一现象能够体现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B.分权制衡思想
C.直接民主思想 D.民主监督思想
9.如图为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B.农村人口迅速减少
C.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D.工业革命正在开展
10.年复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参观新泽西的某一实验室,纪念一位为人类留住声与光的伟人。下列选项属于“这位伟人”的成就的是
A.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和电话
B.在费城创建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C.与助手试验了很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发明了铂丝灯泡
D.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
11.19世纪中叶,各种不满资本主义的思想,纷纷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这些思想有的主张恢复封建制度和小私有制度,有的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消除社会的弊端。19世纪后期,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包括( )
①工业革命期间西方的阶级矛盾激化 ②这些思想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影响扩大 ④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制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3.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劳动群众的苦难,资产阶级知识界的一些先进人物,对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社会’的憧憬破灭了,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理想社会’”。“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
A.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 B.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满足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成为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理论来源
15.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人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该观点表明( )
A.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想社会的愿望 B.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工人运动兴起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
16.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7.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信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是建立城市和市镇的伟大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村人口在1911年多于1841年,但是它们在农村家庭人口成倍增加的年代确实也接受了乡村外流人口,此种移民似乎在19世纪40年代达到高峰。1851 年后情况发生变化。煤田周围居住稠密人口,煤矿人口是整个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新矿工原是移入的乡村劳动者;但是煤矿人口的增加也有本身自然增殖的因素,煤矿人口的自然增殖速度在许多年份中比任何部门都高。到19世纪中期,乡村和城镇的人口大约各占一半,以后天平倾向一边,到1871年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在随后40年中,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
——摘编自[ 英]W. H. B.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一位澳大利亚人说道:“科学的发展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唯一的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
——摘编自[美]乔治.埃尔顿.梅奥著《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并给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合理性建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也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史丹莱杰温斯的描述,体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特征?
(2)这一局面是英国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的?
(3)思考一下,生产技术进步、失业、再就业的关系。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家庭天使观”影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囿于家庭小圈子。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打字员、书记员等专业办事人员来自中产阶级妇女,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据纺织工委员会报导:兰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 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世界市场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东西方的隔绝,排除B项;“哥伦布”与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不符,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哥伦布”等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世界的步伐,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内的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故C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AB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在19世纪中期,D不符合题意。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上流人士穿着印度棉织物”和“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棉布出来见客”可知,印度、中国、日本的棉纺织制品在英国流行,这侧面反映了英国本身棉纺织业的相对落后,体现了英国的棉纺织业继续革新,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的经济政策为重商主义,并非自由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英国进口棉布的情况,没有反映其他商品的进口情况,也没有反映英国出口的情况,不能判断英国是否处于入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790—1909年英国制造的轮船由无到有,并逐渐占据绝对优势,而帆船制造则经历短暂辉煌后,迅速下降。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促使造船技术迭代,并呈现延续和渐进性,故B正确;长期并行发展不符合材料的数据,故A错误;近代化趋势不断强化,故C说法错误;持续走向衰落也不符合材料的数据,故D错误。
5.B
【详解】图表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的变化,题目图表不能说明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故A错误;根据图表可知,从1880年至1890年,可以看出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超过了同期的英国,这说明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故B正确;题目图表只是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所以不能推论出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故C错误;题目图表只能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落后于美国,但是不能据此推断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故D错误。
6.D
【详解】根据材料“从1750年到1800年,欧洲的小城市和城镇人口突增了4倍”,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机器取代手工,工厂出现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离农村较近的小城市和城镇做工,使得小城市和城镇人口增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污染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小城市和城镇人口增加,小城市和城镇的规模逐渐扩大,有可能逐渐变成大城市,并非强调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工厂中,蒸汽动力的总马力已经大大超过了非蒸汽动力,而蒸汽动力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特性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得蒸汽动力最终将全部取代非蒸汽动力,D项正确;在北部地区就是水动力占据了优势,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排除B项;C项中的“均衡发展”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只有从你们自己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总之,要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巴黎的劳动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各区的公社选举”不难看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思想。其他的说法不是材料的核心。所以答案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直接民主
9.C
【详解】依据图示可以看出,17—19世纪英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以及城市人口百分比在上升,城市人口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体现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逐渐的扩大,排除A项;“迅速”表述错误,有一个减少的过程,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不能解释17世纪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材料中“为人类留住声与光的伟人”,说明该发明能记录音频和视频。1894年,爱迪生和乔治伊斯曼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第一台电影放映机,故D符合题意;1881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有轨电车,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不能留住“光”,故A不符合题意;1882年, 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成网络,故B不符合题意;发明了钨丝灯泡的是库里奇,故C不符合题意。
11.B
【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叶,各种不满资本主义的思想”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人们对资本主义不满,但这是人们对资本主义不满思想产生的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思潮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且不具有科学性,因而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故②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并且得到发展,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扩大,促使那些思潮退出历史舞台,故③正确;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B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12.C
【详解】据材料“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增长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的影响,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全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所提到的知识界先进人物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者,他们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贫富差距,对理性社会较为失望,因此探寻新的道路,这种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已经发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发展,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并未满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而且当时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工人运动也随之发展,C项正确;A项启蒙思想兴起的时间为17-18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D项无法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从材料中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等信息来看,马克思认为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项。
17.(1)特点: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各国对这次机遇的把握程度不同。
(2)原因:交通及通信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各国的国际合作意识加强;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0—1913年欧洲。特点:根据材料“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可知,表中所有国家数值随时间变化都有增长,故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德国增幅最大,而意大利增幅最小,其他国家的增幅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又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原因:根据材料“1890—1913年”和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各国对这次机遇的把握程度不同。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信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并结合所学,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可从交通及通信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各国的国际合作意识加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18.(1)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农业生产进步;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素质要求发生变化;社会管理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建议:城市化应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化不能自由放任,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法治、配套设施要紧跟城市化;注重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以后”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农业生产进步;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可分析出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市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交通工具的革新。
(2)影响:结合工业革命发展可分析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是它们在农村家庭人口成倍增加的年代确实也接受了乡村外流人口,此种移民似乎在19世纪40年代达到高峰”可分析出使英国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素质要求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可分析出社会管理发生了变化;根据材料“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可分析出导致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建议: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在随后40年中,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可分析出城市化应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根据材料“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可分析出城市化不能自由放任,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根据材料“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可分析出法治、配套设施要紧跟城市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注重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19.(1)英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世界各地为英国提供了生产和生活原料;从国外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
(2)圈地运动使英国农业为工业生产了大批的原料;工业革命使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求扩大世界市场;经济扩张和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世界各地为英国提供了生产和生活原料;从国外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圈地运动使英国农业为工业生产了大批的原料;工业革命使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求扩大世界市场;经济扩张和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可从以下要点来分析: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和密度;也导致手工业者失业,只有提高技术和技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可再就业;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认识:英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地位的提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兴起,工厂制度形成,机器操作的便利性,使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工作,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的提升。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独立意识增强,英国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积极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这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社会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总之,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详解】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题目要求“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进行阐述,根据材料的“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 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与“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得出观点:英国女性角色的变化和地位的提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其次,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联系材料加以证明。格局材料一的“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兴起,工厂制度形成,机器操作的便利性,使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工作,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根据材料的“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的提升;根据材料的“1835年,1500 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独立意识增强,英国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积极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社会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
最后进行总结,根据以上证明观点与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