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11月调研,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南北方的农业经济相似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2. (2024届广东普通高中11月联考,1)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已具备早期国家的一些功能。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民间传说陶寺遗址即为尧都遗存
B.该遗址底层存在的居民墓葬达一千余座
C.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区
D.《尚书·尧典》中记载尧派羲叔居之南交
3.(2024届广东12月联考,1)在1979年发表的论文《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中将三星堆遗址视为“古代蜀国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下列考古成果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星堆发现大量高品级器物带有明显礼仪或礼制特征
B.研究发现三星堆可能在成都平原的对外交流中处于枢纽地位
C.三星堆发掘出土的人像、金杖、金面罩等造型前所未见
D.三星堆遗址处在川西平原北部商周遗存的分布中心上
4.(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11)有学者发现,商代晚期铭文中的一些文字在构型上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形状相似(如下),这一发现( )
二里头出土器物与商代“器物字”比较
甗 爵 盉 觚
二里头 文化
商青铜 铭文
A.体现了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
B.推前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提供了早期文字研究的新佐证
5.(2024届广东河源高级中学、珠海实验中学、中山实验中学联考,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6.(2024届广东南粤名校9月联考,1)《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C.对天命神意的批判 D.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7.(2024届广东顺德区一模,11)下列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可证明当时土地制度包含私有制因素的是( )
A.卫盉: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
B.大克鼎:周王将渒、康、寒山等处土地“易(赐)”于膳夫克
C.吴虎鼎:周王“付吴旧疆付吴虎”,即将原吴封土转赐给吴虎
D.大盂鼎:周王命盂“省先王受民受疆土”,即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
8.(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11)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去仁爱,专任刑法”。这一变化说明( )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
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
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9. (2024届广东江门11月大联考,2)周代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开始是由周王室委派,所记档案也要送交王室保存。春秋后,诸侯国自立史官,利用自己的纪年来记载历史,他们注意选用当时有学识的人担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传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提升
D.历史记录影响历史发展
10.(2024届广东汕头期中调研,2)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8年。在其旁修陵劳役人员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11. (2023广东佛山一模,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12.(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2)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同“叛”,背叛)矣”;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位思想家对礼的认识反映了他们( )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都旨在维护统治秩序
C.思想主张的趋同
D.都强调礼与法相结合
13.(2024届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期中,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
14.(2024届T8联考,2)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郞官。汉武帝时的上述措施( )
A.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
B.适应了思想统一的需要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15.(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二,2)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
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
16. (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3)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措的影响是( )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二、非选择题
1.(2023清华大学11月诊断性测试改编,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河西于汉武帝时始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其后四城城址虽间有改动,但最远不超过40里,可以说,西汉中叶人士选择城市位置的知识和能力是相当高明的。自西汉初建四郡,历经隋唐而至于明代,河西在阻隔祁连山南和合黎山北游牧民族的交往,确如有关王朝的期望,起过一定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这几个城市也能绾毂其间,使往来无所阻碍。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材料二 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燕(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的背景。(6分)
(2)结合西汉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10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2024届山东潍坊五县市10月联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
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
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均涉及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4分)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8分)
3.(2024届南京月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另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 贤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西汉〕桓宽《盐铁论》
(1)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4分)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11月调研,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南北方的农业经济相似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答案 D
2. (2024届广东普通高中11月联考,1)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已具备早期国家的一些功能。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民间传说陶寺遗址即为尧都遗存
B.该遗址底层存在的居民墓葬达一千余座
C.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区
D.《尚书·尧典》中记载尧派羲叔居之南交
答案 C
3.(2024届广东12月联考,1)在1979年发表的论文《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中将三星堆遗址视为“古代蜀国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下列考古成果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星堆发现大量高品级器物带有明显礼仪或礼制特征
B.研究发现三星堆可能在成都平原的对外交流中处于枢纽地位
C.三星堆发掘出土的人像、金杖、金面罩等造型前所未见
D.三星堆遗址处在川西平原北部商周遗存的分布中心上
答案 A
4.(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11)有学者发现,商代晚期铭文中的一些文字在构型上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形状相似(如下),这一发现( )
二里头出土器物与商代“器物字”比较
甗 爵 盉 觚
二里头 文化
商青铜 铭文
A.体现了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
B.推前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提供了早期文字研究的新佐证
答案 D
5.(2024届广东河源高级中学、珠海实验中学、中山实验中学联考,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答案 D
6.(2024届广东南粤名校9月联考,1)《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C.对天命神意的批判 D.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答案 D
7.(2024届广东顺德区一模,11)下列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可证明当时土地制度包含私有制因素的是( )
A.卫盉: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
B.大克鼎:周王将渒、康、寒山等处土地“易(赐)”于膳夫克
C.吴虎鼎:周王“付吴旧疆付吴虎”,即将原吴封土转赐给吴虎
D.大盂鼎:周王命盂“省先王受民受疆土”,即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
答案 A
8.(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11)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去仁爱,专任刑法”。这一变化说明( )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
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
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答案 D
9. (2024届广东江门11月大联考,2)周代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开始是由周王室委派,所记档案也要送交王室保存。春秋后,诸侯国自立史官,利用自己的纪年来记载历史,他们注意选用当时有学识的人担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传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提升
D.历史记录影响历史发展
答案 A
10.(2024届广东汕头期中调研,2)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8年。在其旁修陵劳役人员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 D
11. (2023广东佛山一模,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答案 D
12.(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2)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同“叛”,背叛)矣”;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位思想家对礼的认识反映了他们( )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都旨在维护统治秩序
C.思想主张的趋同
D.都强调礼与法相结合
答案 B
13.(2024届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期中,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
答案 C
14.(2024届T8联考,2)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郞官。汉武帝时的上述措施( )
A.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
B.适应了思想统一的需要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答案 B
15.(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二,2)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
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
答案 A
16. (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3)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措的影响是( )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023清华大学11月诊断性测试改编,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河西于汉武帝时始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其后四城城址虽间有改动,但最远不超过40里,可以说,西汉中叶人士选择城市位置的知识和能力是相当高明的。自西汉初建四郡,历经隋唐而至于明代,河西在阻隔祁连山南和合黎山北游牧民族的交往,确如有关王朝的期望,起过一定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这几个城市也能绾毂其间,使往来无所阻碍。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材料二 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燕(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的背景。(6分)
(2)结合西汉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10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1)背景: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巩固边疆,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河西四郡的设置既有利于巩固汉朝的国家统一,又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乃至中亚、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总述主题,2分)
河西四郡设置后,汉朝确立了对此地的控制力。同时,汉朝在河西四郡驻军,有利于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河西四郡的设置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点明河西四郡设立的政治、经济意义,4分)
河西四郡是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河西四郡的设立使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加强;河西游牧区建设成为农业区,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方便条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和长远性发展;等。(点明河西四郡设立的辐射影响和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4分)
2.(2024届山东潍坊五县市10月联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
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
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均涉及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4分)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8分)
答案 (1)原因:乡里豪民成为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威胁中央集权;隐匿逃避赋税,与国家争利。
(2)措施:国家对乡里豪民采取迁徙、政治打击、经济制裁等抑制手段。
影响:有利于打击乡里豪强势力,安定地方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投机活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2024届南京月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另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 贤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西汉〕桓宽《盐铁论》
(1)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4分)
答案 (1)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
理由:认为该政策能筹措军费;满足民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物资的流通。
贤良、文学之士反对盐铁官营。
理由:以德治国,盐铁政策不是长久之策;盐铁官营政策与民争利;抑制农业发展。
(2)认识:双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追求长治久安;经济政策的争论是不同治国道路之争;国家政策既要维护稳定又要适时调整。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关检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