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8世纪末,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清政府最终却不得不通过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迫使清政府最终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天津条约》
4.某同学回家给弟弟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其中讲的不准确的一项是( )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B.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太平军取得了北伐和西征的胜利 D.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6.轮船招商局仅仅成立六七年,便将中国航运利权从洋商手中收回五分之三。这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D.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
7.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这两场战争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据此构建合适主题是( )
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
9.下面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一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 西方势力在东亚 三 洋务与维新 四 沉没的“高升” 五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六中国陆军的惨败 七 旅顺屠杀真相八威海卫的陷落
A.《海国图志》 B.《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10.陈独秀曾撰文写道:“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这表明( )
A.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观念淡薄 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国家意识觉醒
C.封建愚民政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D.中国近代化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11.“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发表《讨袁檄文》
1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下列口号所反映的史实与材料叙述情景一致的是( )
A.不共戴天,誓灭英夷 B.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C.扶清灭洋 D.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13.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4.央视纪录片《孙中山先生》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一生。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他( )
A.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B.为成立兴中会积极筹划
C.为《时务报》撰写发刊词 D.撰写《资政新篇》文稿
15.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二次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
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A.结束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B.根除了国民的封建思想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17.在他们手里,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地方被分割成私有的地盘……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材料描述的是( )
A.清末海陆军的建立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8.“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严复的《天演论》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20.“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材料题
21.小刘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对单元主题进行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笔记二
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题:
内容: 内容: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__________
(2)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2)__________
(3)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4)__________
(1)请补全笔记一的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洋务运动的兴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边疆危机、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五四运动的爆发、北洋政府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早期革命运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1)分别说出被迫开放图1和图3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
(2)从图1到图2再到图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
——李振华《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
(3)依据材料二,概括通商口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3.中国近代屈辱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感受。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2)图一中“A”、图二中“B”所示领土分别被哪国割占?图三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至19世纪80年代,该国共割占中国多少领土?
材料三:慈禧太后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材料二中慈禧太后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24.“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少数人的觉悟”是指什么事件?它学西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代表的是哪一派别的利益?它主张在中国实行什么政治体制?
共和之梦:
材料三:青年时代,孙中山……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历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文明之梦: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哪场运动?并简要概述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有何特点。
复兴之梦: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5)结合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B选项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选项不符合题意;中法战争之后,中国西南门户大开。C选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8年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C项正确;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A项;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B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A.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并没有适应农民战争的需要;B.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纲领,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C.提倡向西方学习的纲领,适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D.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纲领,并没有真正实施,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改良。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轮船招商局仅仅成立六七年,便将中国航运利权从洋商手中收回五分之三。”说明洋务派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符合题意: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分别是指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与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这一时期又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C项正确;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开展没有直接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洋务运动后,排除ABD 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都是列强侵略我国的边疆,主题是边疆危机,A正确;瓜分狂潮是从《马关条约》后开始与题干信息无关,B排除;救亡图存主要是在甲午战争以后,C排除;开眼看世界与题干信息无关,D排除。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选项B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C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选项D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由没有国家概念,到国家意识增强。故选项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呼吁下,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戊戌变法,经济措施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故A项正确;“实行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排除C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C项正确;不共戴天,誓灭英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口号,排除A项;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是太平天国的口号,排除B项;“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典故出自汉朝,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图片中展现的是清朝政府已然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工具,是外国的代表,“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了这一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中的条款没有体现这层含义。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动华侨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B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排除A项;《时务报》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玎写成的,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从思想上根除国民的封建思想,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
17.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袁世凯死去,护国战争结束。大小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到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符合题意。《敬告青年》作为《新青年》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A不符合题意。《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为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C不符合题意。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11月载于《新青年》。文章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观念革新,女子逐渐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A符合题意。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与杰出人物决定社会发展无关,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0.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起北大学生的愤慨,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开始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故A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故B排除;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故CD排除。故此题选A。
21.答案:(1)定都天京、天京陷落、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2)示例1: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内容:①洋务运动兴起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示例2:主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内容:①孙中山早期革命运动②辛亥革命③中华民国的创建④北洋政府的统治
解析:(1)内容:根据题干信息“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因此可以填写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天京陷落等。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提供的材料,选取四个“洋务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可知属于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因此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选择主题: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在“文化”的层面上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因此,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所以笔记二主题:近代化的探索内容:1.洋务运动的兴起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
22.答案:(1)条约:图一为《南京条约》;图三为《马关条约》。
(2)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问题: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3)作用:桥梁作用;促进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
解析(1)条约:根据图1“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可知,被迫开放图1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根据图3“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可知,被迫开放图3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2)变化:从图1到图2再到图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是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中国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3)作用:根据材料二“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概括可知,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
23.答案:(1)不同意。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A:英国B:日本;沙皇俄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3)《辛丑条约》;影响: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判断说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国家:根据图一中“A”,可知是香港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可知图一中“A”被英国割占。国家:根据图二中“B”,可知是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图二中“B”所示领土被日本割占。国家及领土:根据图三阴影部分的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可知图三阴影部分的领土被俄国割占,至19世纪80年代,该国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条约与影响:根据材料三“慈禧太后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知慈禧太后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最主要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该扩大开放,开拓创新,提高综合国力等。
24.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3)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运动:新文化运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5)怎样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及所学知识,这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所以,它学西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派别:根据材料“公车上书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变法是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利益。政治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过程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3)两次侵华战争:根据材料“青年时代,孙中山……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及所学知识可得出,“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运动:根据材料“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及所学知识,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由刚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后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5)怎样做: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青少年牢记使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