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开学初巩固检测(答案)

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社会概况。据此可知
流城
谷物
炊絮
衣料
交通工具
建筑材料
长江





黄河





A.中国南北文化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阶级分化现象已经产生
D.区域文化联系密切
2.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
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
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经历北周武帝灭佛后,隋文帝下诏“复立佛、天尊(道教)像”,并令“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
者,以不道论”,同时又多次下诏强调儒学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治理借助了多元文化
B.佛教实现了中国化
C.民间抵制佛道思想的传播
D.儒学得到全面复兴
5.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王维在《和贾舍人早
朝大明宫之作》中有“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他们的这种诗歌风格
A,反映了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
B.反映民族交融的情结和氛围
C.折射出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241578Z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根据材料可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谷物、炊器、衣料、交通等方面都不同,这是由于两个区域地理环
境、自然气候等不同造就的,这也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各具特色,故A项正确。
2.C贵族政治是个外来的大概念,包括贵族垄斯政权、垄断经济、垄断文化(教育、学术之类)等等。材料信息:
众多民间学派的出现,众多民间地域文化的出现,是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的表现,也是贵族政治衰落
的表现之一,反过来又进一步冲击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进一步冲击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秦统一得
益于法家,此外,百家争鸣体现的思想不统一客观上不利于政治统一,故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学派都是民
间学派,属于私学性质,是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文化下移的结果,是“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
间”的表现,故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经济方面。材料信息未涉及诸侯国
的矛盾,故排除D项。
3.B根据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
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
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
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
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
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故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
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故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
式划地自治,全面学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故排除C项;
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利,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故排除D项。
4.A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既重视佛、道两教,又多次强调儒学的价值,反映出其国家治理借助多元文化,故
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隋文帝对佛教的重视,反映不出佛教中国化的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统
治者对佛、道二教的态度,看不出民间态度,故排除C项;隋唐时期,儒学受到佛、道二教冲击,唐中后期,儒学
复兴运动兴起,到北宋中期,宋明理学的出现使儒学复兴,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5.A根据材料“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九天间固开官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等诗风,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他们生活的盛唐,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是一个繁荣、开放的
时代,他们的诗风反映了唐代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6.B结合学知识可知,临安为南宋都城,都城中“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这些房屋被塌
房主用来租赁给本地或外地的商人存放货物,并收取费用,如此多的房屋专门用来给商人存放货物,体现了
南宋都城商业的繁盛,故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材料只反映了南宋都城商业的繁盛,不能体现南北整体经济情况,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A
项:材料只涉及塌方主将房屋租赁给商人存放货物,并收取费用对货物进行“收保护与管理”,没有涉及对商
人的保护,不能反映“商旅”的安全有所保障,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商业情况,不属于海
外贸易的范畴,故排除D项。
7.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代在地方上实行猛安谋克制,故D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
8.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加强,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
力成倍增加。明成祖在位时,设立内阁。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1578Z大通县期山中学2023~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高 一 历 史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出答题 区域书 写 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o
4.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 每小题2分 , 共计48分o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 )
1. 下表是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社会概况 。据此可知
流域 谷物 炊器 衣料 交通工具 建筑材料
长江 稻 金 丝 舟 木
黄河 粟 雨 皮 车 土
A. 中国南北文化各具特色 B.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 阶级分化现象已经产生 D. 区域文化联系密切
2.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 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
A. 促进了政治统一 B. 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 冲击了贵族政治 D. 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3.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间”“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 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 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 不利于统一 国家的巩固
C. 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 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 经历北周武帝灭佛后,惰文帝下沼“复立佛、天尊(道教)像”,并令“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
者,以不道论”,同时又多次下沼强调儒学的重要价值 。 由此可知,当时
A. 国家治理借助了多元文化 B. 佛教实现了中国化
C. 民间抵制佛道思想的传播 D. 儒学得到全面复兴
5.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王维在《和贾舍人早
朝大明宫之作》中有“九天间濁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谎”。他们的这种诗歌风格 A. 反映了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 B. 反映民族交融的情结和氛围 C. 折射出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1页(共6页)】 241578Z
6. 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 , 房屋达数千间 。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
商存放货物 , 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 。材料表明 , 南宋时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都市商业繁盛
C. 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D. 海外贸易发达
7. 金代女真社会某个最基本组织管理制度 , 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 , 由最初的围猎编制 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 , 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 , 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的特点 。据此 可知 , 该管理制度是指
A. 称国并行制 B.“ 四等人制” C. 南北面官制 D. 猛安谋克制
8. 明初规定 , 内阁大学士之下不得设置任何宫属僚佑 , 内阁大学士仅能遵命办事 , 不得干预各机 关的事务 , 不得参署沼令 , 更不得以部门或个人的名义发出任何指示命令 。 由此可见 , 当时
A. 内阁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B.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 内阁在行政办事时程序严密 D. 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9. 下表是清中期安徽县志中关于玉米种植的记载 。据此可知 , 玉米种植
地区 概 况
绩溪县 乾隆年间,安庆人携苞芦入境租山垦种
旋德县 嘉庆年间,种苞芦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鳖池州、安庆等府流民,租山赁种
A. 伴生了人口流动 B. 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促使主粮发生了变化
10. 某位思想家传记中有如下描述:“先生之学 , 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禀)之书 , 循序 格物 , 顾物理 , 吞心终判为二 , 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 圣 人之道 , 吞性自足 , 不假外求。”下列主张是该思想家提出的有
A. 个性自由 B. 天人合一 C. 致良知 D. 工商皆本
11.“对于伦敦政界来说 , 1840~ 1842年所发生的与中国的战争 , 并不是一场 6鸦片战争,, 而只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麻烦 。英国为反对衰败不堪、腐败透顶的中国令人无法忍受的优越感而 战。”这说明伦敦政界
A. 追求平等自由的外交地位 B. 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
C. 否认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 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的棄臼 12.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 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 齊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颓,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 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 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 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 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13. 历史学家蒋廷蔽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 因此 , 它的“惨
败是极自然的”。蒋廷蔽主要强调了义和团运动
A. 具有空想性 B. 指导思想不科学
C. 目标不清晰 D. 革命任务不明确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2页(共6页)】 241578Z
14.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1904年 , 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饱章》《陆军常备学堂
办法》并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 , 正式划定军制 。 由此可知 , 清末新政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 以美式民主为目标
C. 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D. 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15. 梁启超认为 ,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 , 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 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 , 属于第三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 , 必日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16. 1924年 , 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说道:“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 , 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 存之帝国主义……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 , 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 , 以造成自由独立
之国家也。”该宣言表明孙中山意在通过北伐战争
A. 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B. 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C. 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 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 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 , 如“ 山歌越唱音越高 ,
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 , 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A. 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 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 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 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18.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 确立了“思想建 党 , 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这次会议是
A. 古田会议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19. 右图是刊载于《好男儿》的漫画“五四的再起”。漫画反映
的这一历史事件
A.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B. 初步形成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
C. 缘起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D. 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 1947年10月 , 解放军总部发布了《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
(
五四的再起
)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行军作战做到
人不踏青苗、马不啃树皮 ,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买卖公平 , 进入城市露宿街头不扰民等 。解放 军对这些规定的践行
A. 体现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B. 扫除了党在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
C. 有利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21. 从1953年到1957年 , 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 , 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4. 5% , 国 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 9% ,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达14. 6%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 得益于
A. 土地改革在全国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C. 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3页(共6页)】 241578Z
22. 下表为邓小平两次重要“谈话”的部分内容 。这两次谈话
1978年9月 北方谈话 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 。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 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1992年1~ 2月 南方谈话 不要纠缠于姓“ 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 落实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B. 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 D.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3. 该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用一 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 ,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创造性地回 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该思想的提出者是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24. 2023年1~ 4月 , 我国钮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达212. 4亿美元 , 同比增长73. 2% ;光伏玻璃 累计出口量为105. 66万吨 , 同比增加68. 28% ;汽车出口137万辆 , 同比增长89. 2% , 超越 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A. 工业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B.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 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D. 经济发展由内驱型向外向型转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共52分O)
25.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 价
马端临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挨弃之,有同奴隶, 边任浸轻,喬夷内侮 。魏之衰弱,实筆于此
吕思勉 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 合是不可避免的
高阁 孝文帝改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那国 。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岖;歌 咏之音,声溢于丽陋
陈汉玉 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 。认为孝文帝汉 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 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部松枝 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 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 糟柏、汉人的繁褥腐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 , 史论结 合;表述成文 , 阐述完整;逻辑严密 , 条理清晰。)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4页(共6页)】 241578Z
26.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成化、张治年间,徽州“ 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建,叙县人,张治、嘉靖年间客游淮 扬徐洒之间”“黄崇德,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赏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 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 大行业,及墨、漆、油、纸 等手工业品 。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 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 大商帮 。徽商发 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 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摟取官位,以骄身士绅行列 。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 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 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 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 。 面对急剧变革 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 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述明清徽商的特点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6分)
27.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深刻认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也悄然改变了中国的道路选择 。一 个是爆发于 1914年的第一 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贪姿面目,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根源 。 另一个就是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 变为现实 。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李大刽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 自俄国革命以 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奧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 义为正宗”。 陈独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另 一位代表,他创办刊物、组织团体、撰写文 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此外,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也通 过自己的方式发表文章、翻译著作。
-摘编自房广顺 补玉伟《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5页(共6页)】 241578Z
材料二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 次次求索、一 次次挫折、一 次次开拓中 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 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人民日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根据材料一 , 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 。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其历
史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任举两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 , 并说说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进程中积累的经验 。(6分)
28.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 。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 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 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 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 。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 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 在必行 。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 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 一 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 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 , 并概括其内容 。(8分)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6分)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历史 第6页(共6页)】 241578Z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开学初巩固检测(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