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收心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 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文献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革命军》
3. 赫德评价戊戌变法:“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们(维新派)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材料反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B. 没有广泛发起群众
C. 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D. 保守派的实力强大
4. 孙中山号召“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为实现此夙愿,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强学会
5. 1919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属于这次“示威游行”的口号有(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北伐战争期间军粮运输困难,国民党将领寻求共产党人帮助。毛泽东说:“北伐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一定帮忙。”他通知各地农协会,迅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做法是基于( )
A. 民族危机的加重 B. 扶助农工的政策
C. 土地革命需要 D. 国共合作的实现
7.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新时期。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广州起义 B. 南昌起义 C. 金田起义 D. 秋收起义
8. 下表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比例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红军战略转移的完成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
9. 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正是“由于我们方针的转变”,即摆正了部分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维护民族利益 B. 反对国民政府
C. 争取国际援助 D. 坚持持久抗战
10.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这次“较量”指的是(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重庆谈判 D. 百团大战
11.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变化的转折点是( )
A. 孟良战役的最终胜利 B.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C.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2. 下列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A.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B. 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探索
C.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 D.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武昌起义浮雕 很多在华外国人认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民有、民主、民享”的现代政治理念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迄今为止,重任在肩的中国主流精英们,在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政体时,一直展现出坚定果敢的信念与卓越惊人的智慧。 ——摘编自张德明《外国人笔下的辛亥革命》
材料三:《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文章(部分)
刊登时间 撰稿人 文章及主要内容
1915年 陈独秀 《敬告青年》提出新青年六条标准: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践的、科学的
1917年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1918年 鲁迅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2)武昌起义爆发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传播主要思想。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摘编自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日军遭受损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役”。“汉口作战”后,日军出现了兵力不足问题,已没有条件在短期内发动类似大规模作战。日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态势随之终结。 ——摘编自邹霞《武汉保卫战得失论析》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至1940年10月,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大米1万袋,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沟桥事变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图中战斗有何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宣言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实际上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宣言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古田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材料三:“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摘编自《重温历次党代会:中共七大》
(1)中共一大上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最低革命纲领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田会议上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在中共七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收心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被迫打开国门,A项正确;《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不是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的开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点睛】
2. 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文献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革命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结合所学可知,体现这一“情愫”最突出的是在《天朝田亩制度》上,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其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体现出农民的要求,排除B项;《变法通议》宣传的是变法维新的思想,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排除C项;《革命军》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 赫德评价戊戌变法:“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们(维新派)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材料反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B. 没有广泛发起群众
C. 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D. 保守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赫德认为康有为的变法急于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即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导致戊戌变法失败,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由于急于求成而导致失败,没有体现依靠无实权的皇帝,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群众基础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保守派的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
4. 孙中山号召“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为实现此夙愿,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强学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是同盟会的基础,排除C项;强学会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与孙中山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19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属于这次“示威游行”的口号有(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因为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提出的纲领,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 北伐战争期间军粮运输困难,国民党将领寻求共产党人帮助。毛泽东说:“北伐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一定帮忙。”他通知各地农协会,迅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做法是基于( )
A. 民族危机的加重 B. 扶助农工的政策
C. 土地革命的需要 D. 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毛泽东组织农协会帮助国民党运粮,正是国共合作的表现,D项正确;北伐的对象是封建军阀,不能体现民族危机的加重,排除A项;“扶助农工”与帮助国民党军队运粮不符,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新时期。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广州起义 B. 南昌起义 C. 金田起义 D. 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项正确;继南昌起义后,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还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开启”,排除AD项;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排除C项。故选B项。
8. 下表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比例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红军战略转移的完成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比例的变化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参加中国共产党,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爆发于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战略转移完成,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
9. 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正是“由于我们方针的转变”,即摆正了部分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维护民族利益 B. 反对国民政府
C. 争取国际援助 D. 坚持持久抗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正是‘由于我们方针的转变’,即摆正了部分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安事变爆发后,我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不计前嫌,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的序幕,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未涉及争取国际援助,排除C项;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这次“较量”指的是(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重庆谈判 D. 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基本胜利,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C项正确;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不是抗战胜利后在谈判桌上的激烈较量,排除AB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变化的转折点是( )
A. 孟良战役的最终胜利 B.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C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重庆谈判开始于1945年8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是在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是在1946年夏,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列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A.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B. 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探索
C.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 D.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弯创办大生纱厂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上海街景反映社会的变迁,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着装反映了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因此,这些照片共同反映了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各阶层的探索,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指辛亥革命,与张弯创办大生纱厂、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无关,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新闻出版事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武昌起义浮雕 很多在华外国人认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民有、民主、民享”的现代政治理念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迄今为止,重任在肩的中国主流精英们,在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政体时,一直展现出坚定果敢的信念与卓越惊人的智慧。 ——摘编自张德明《外国人笔下的辛亥革命》
材料三:《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文章(部分)
刊登时间 撰稿人 文章及主要内容
1915年 陈独秀 《敬告青年》提出新青年六条标准: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践的、科学的
1917年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1918年 鲁迅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2)武昌起义爆发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传播的主要思想。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步适应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年份:1911年。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3)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开展文学革命。
启示: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改革或革命应当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曲折前进的;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可知,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农民起义,以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根据材料“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洋务运动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步适应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问2详解】
年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
意义:根据材料“很多在华外国人认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民有、民主、民享”的现代政治理念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迄今为止,重任在肩的中国主流精英们,在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政体时,一直展现出坚定果敢的信念与卓越惊人的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给中国带来了希望;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小问3详解】
思想:根据材料“《敬告青年》提出新青年六条标准: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践的、科学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民主与科学;根据材料“《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展文学革命;根据材料“《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启示: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如: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改革或革命应当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曲折前进的;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摘编自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日军遭受损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役”。“汉口作战”后,日军出现了兵力不足问题,已没有条件在短期内发动类似大规模作战。日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态势随之终结。 ——摘编自邹霞《武汉保卫战得失论析》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至1940年10月,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大米1万袋,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沟桥事变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图中战斗有何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1)特点:群众基础广泛;具有自发性(国民政府不予支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地位: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地位: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意义:消灭了大量日军;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结束了日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态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爱国华侨捐助和回国参战;美国和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帮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依据材料一“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可概括卢沟桥事变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是群众基础广泛,具有自发性(国民政府不予支持)。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小问2详解】
地位:依据材料二图片“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可知是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意义:依据材料二“抗战以来,日军遭受损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役”可知武汉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依据材料二“日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态势随之终结”可知武汉会战结束了日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态势;依据材料二“日军出现了兵力不足问题,已没有条件在短期内发动类似大规模作战”,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小问3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依据材料三“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大米1万袋,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爱国华侨捐助和回国参战;依据材料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美国和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帮助;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宣言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实际上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宣言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古田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材料三:“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摘编自《重温历次党代会:中共七大》
(1)中共一大上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最低革命纲领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田会议上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在中共七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答案】(1)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依据: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增选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使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思想:毛泽东思想。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心工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依据:根据材料“宣言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基础,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得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最低革命纲领的依据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小问2详解】
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在此次会议上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增选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小问3详解】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得出,使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故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思想:依据所学知识,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