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苏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阳光调研试卷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大题,28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趋向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陶器 B.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C.开始学会用火 D.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2.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横线处应填(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__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种措施的影响(  )
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废井田,开阡陌D.推行县制
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秦汉历史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B.百家争鸣;黄巾起义
C.郡国并行;张骞西行 D.陈胜起义;三国鼎立
5.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司马迁《史记》等
观看视频 《中国通史—北击匈奴、南定吴越》等
搜集图片 《五铢钱》《独尊儒术群雕》等
考察遗址 陕西茂陵、陕西凤翔县祭天遗址等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D.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6.《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但到东晋南朝时期则“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南方地区战乱较少和政局稳定
7.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8.隋文帝的历史存在感相对较低,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却将他与秦始皇、忽必烈一起编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
A.正式确立科举制 B.开通京杭大运河
C.缔造“开元盛世” D.实现国家大一统
9.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
A.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B.刘禹锡吟诗《百花行》
C.大批新罗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D.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10.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全国商贸颇为繁盛
11.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很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黄巢起义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北宋灭亡
12.《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所载描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
①金字塔②佛教③帕特农神庙④长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4.查理曼于公元800年前后颁布的《庄园敕令》规定,管家应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应国王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另一类是供应战争所需要的。除了生产农产品外,庄园里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和工匠如铁匠、皮鞋匠、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等。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
A.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B.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促进了西欧社会的稳定 D.属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15.“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  )
A.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使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
C.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将玉米传播到欧亚大陆
16.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D.但丁——《最后的晚餐》
17.下图是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形成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疾病流行 B.人口迁移 C.殖民掠夺 D.贩卖人口
18.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内容体现的相同目的是(  )
A.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 B.制约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公民应有的权利 D.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1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下列实践了这一主张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第一国际 C.俄国二月革命 D.巴黎公社
20.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爱迪生的发明B.诺贝尔的发明C.海厄特的发明D.夏尔多内的发明
21.俄国革命家托洛斯基指出:“十月革命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B.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 D.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
22.1938年9月的一天,张伯伦回到英国,他挥动着手里的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他挥动的那张“纸”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23.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 B.提高了亚非国家的自信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24.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6分,第28题7分,共26分)
25.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毅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什么时期?
(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写出材料三这幅书法作品的名称。
(4)据材料四,指出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6.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候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武帝和唐朝时期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立的机构。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元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27.“大国崛起”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国的崛起书写着传奇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野心】
材料一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责任】
材料二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大国力量】
材料三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
英国前外相杰弗里·豪: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
——摘选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某“正在崛起的国家”为了“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而主导建立的军事集团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了遏制这一“正在崛起的国家”的发展,构筑了什么国际体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3)关于“大国崛起”的原因,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的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饲养家畜,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生活逐渐走向定居,趋向稳定,B项正确;使用陶器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不是人们生活趋向稳定的原因,排除A项;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排除C项;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是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当时的生活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B项正确;史前时期是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内容有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个措施有利于提高秦国的军队战斗力,A项正确;什伍连坐是一种严格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措施,排除B项;废井田,开阡陌体现了封建性质,排除C项;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1空白处为与民休息,刘秀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经济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2空白处是光武中兴,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张骞西行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陈胜起义是在秦末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五铢钱”“独尊儒术”等可知,题干研究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在经济上统一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表格中没有涉及,A排除;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在表格内容中没有涉及,B排除;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没有体现“五铢钱”等内容,D排除。故选择C。
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是指东晋南朝江南的开发,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曲辕犁在唐朝发明,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南方地区战乱较少和政局稳定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结合知识可知,图中体现的是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的改革措施,迁都有利于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的439年,已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削弱士族门阀特权与孝文帝改革无关,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忽必烈结束了宋辽西夏金时代政权并立局面,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D项正确;正式确立科举制和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的成就,排除AB项;缔造“开元盛世”的是唐玄宗,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项与题意相符合,选择D项;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百花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者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C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在相国寺附近较为繁盛,这意味着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市坊界限,A项正确;题干中的是城市中的集市而非草市,排除B项;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全国商贸,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和所学可知,开封的小笼包传到杭州,源自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迁都杭州,D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与“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与“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无关,排除B项;宋夏和议是宋仁宗庆历四年与西夏达成的和议,与“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由题干“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C项正确;汉朝与“中书省”不符,排除A项;宋朝与“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不符,排除B项;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②佛教起源于古印度;③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④长城是中国的文明。所以②④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D
【详解】根据材料“除了生产农产品外,庄园里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和工匠如铁匠、皮鞋匠、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等”可知,封建庄园基本能够生产贵族日常生活和战时的一切用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不同地区庄园经济的差异性进行描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说明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没有体现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B项;在日耳曼人入侵欧洲的废墟上建立庄园经济有利于吸纳社会流动人口,促进西欧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可知与阿拉伯人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通过战争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阿拉伯商人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沟通了东西方文化,A项正确;阿拉伯人,使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而不是基督教,排除B项;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不符合史实,因为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排除C项;欧洲人将玉米传播到欧亚大陆,而不是阿拉伯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所以C项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BD项搭配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C
【详解】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美洲人口中,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占比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外来人口,其主要原因是欧洲人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相关的活动,C项正确;传染病流行只是原因之一,这一原因与殖民掠夺有关系,排除A项;人口迁移和贩卖黑奴,也从属于殖民掠夺,排除B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由题干“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出的分权制衡的原则,主要是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因此都是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A项正确;美国没有君主制,排除B项;材料中两部宪法的主旨目的不是保证公民应有的权利,排除C项;宣扬自由平等思想也不符合二者的共同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这体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B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都局限在一国之内,不能体现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排除AD项;俄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人阶级的联合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20.C
【详解】依据“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C项正确;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排除A项;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排除B项;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根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二月革命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排除A项;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沉重打击帝国主主统治是十月革命的意义之一,但并不能体现“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根据题干“1938年9月”“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转让给德国,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项正确;《凡尔赛和约》签订时间为1919年,排除A项;《九国公约》签订时间为1922年,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签订时间为1942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也提高了亚非国家的自信,B项正确;万隆会议并没有增强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排除A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C项;万隆会议并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
24.B
【详解】二战后,英、法等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从而防止贫富分化,稳定社会秩序,这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一致,故B符合题意。社会扶贫制度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民生举措; “以工代赈”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举措;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1)思想家:孔子。
学派:儒家。
(2)制度:科举制。
时期:隋朝。
(3)名称:《兰亭集序》。
(4)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详解】(1)思想家及学派:根据材料一“《论语·为政》”“为政以德”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思想家是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制度:根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中的核心地位,使得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从而提升了科举制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故这一制度是科举制。
时期: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名称:根据材料三图片“永和九年”等信息可知这一作品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目的:根据材料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得出,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6.(1)措施:汉武帝:北击匈奴;设郡管辖;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武力平定;册封首领;设行政管理区;赐婚。
(2)机构:西藏设宣政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3)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可得出,汉武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有北击匈奴;设郡管辖;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根据材料二“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可得出唐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有武力平定;册封首领;设行政管理区;赐婚等。
(2)机构: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宣政院直接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意义: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围绕汉、唐、元对边疆治理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7.(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关系: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3)示例:
观点: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论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崛起的政治基础。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制度创新。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也是制度创新,它首次把三权分立原则写入宪法,这也是创新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1787年宪法还维护和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之上,保证了美国的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的崛起提供的政治条件。
总之,进行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详解】(1)军事集团:根据材料一“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德国为代表的“正在崛起的国家”,为了“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为了夺取海外殖民地、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争夺世界霸权而主导建立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体系: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了遏制这一“正在崛起的国家”的发展,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构筑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关系: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人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
(3)根据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可以提炼一个观点“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如:
示例:
观点: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论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崛起的政治基础。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制度创新。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也是制度创新,它首次把三权分立原则写入宪法,这也是创新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1787年宪法还维护和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之上,保证了美国的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的崛起提供的政治条件。总之,进行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28.(1)原因: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影响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实力均势;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表现: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影响: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可归纳出,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根据“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可归纳出,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影响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实力均势等。
(2)表现:根据材料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可得出“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的表现有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格局下,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苏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