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20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2023广东潮州二模)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划分国家支出、地方支出标准案》,将盐税、关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地方财政困难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这些措施的实施( )
A.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最终完成了国民政府的统一
C.解决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
D.有利于扭转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2.(2023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强调指出:“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予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以该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者之工作。”据此分析,该措施强调( )
A.发挥政府协调经济建设作用
B.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C.政府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D.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3.(2023山东青岛高三上期末)1927年6月,毛泽东提出“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武装保卫革命”的主张,随后他回湖南,作出了让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上山”“进湖”,保存革命实力,以待时机的工作部署。这体现了毛泽东( )
A.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推动土地革命的不断发展
D.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4.(2023河北保定一模)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井冈山会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30年,中央军委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该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定地奉行农村革命道路
B.努力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
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为红军实现顺利转移创造条件
5.(2023山东聊城三模)1930年5月,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6.(2023浙江东阳5月模拟)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颁布实施《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
A.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
B.开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序幕
C.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
D.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7.(2023重庆八中月考)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这一决议( )
A.全面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B.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第一次转移
D.是对国民党大力“围剿”的回击
8.(2023河北衡水二模)1931年6月,闽西苏维埃政府颁布《重新分配土地的条例》,改变单纯按照人口分配的做法,提出在给贫农、雇农与中农分田时,要分等级分配,劳动力强大者,可酌量增加田地;富农一岁至十五岁及六十一岁以上者不分土地,其余年龄者分足成。该条例的颁布有利于( )
A.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提高富农的革命热情
C.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D.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
9.(2023福建三模)1929年11月,福建才溪苏区发动群众投资入股,建起了中央苏区第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1931年,才溪创设了劳动合作社,成立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劳动合作社委员会。上述做法( )
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B.有利于工农民主政权的创建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
D.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0.(2023湖南永州二模)据统计,从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共发动大规模“借谷”运动三次,筹集粮食100万担以上,折合谷子约为1亿斤;共大规模发行公债三期,筹集公债400余万元。据此可知,当时中央苏区( )
A.财政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
B.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
D.人民为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11.(2023福建三明三模)对于“苏维埃”,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理解。广东的农民因为当地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而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湘赣边区的农民因为当地方言“埃”是“我”的意思,而管“苏维埃”叫“埃政府”。这表明( )
A.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普遍共识
B.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C.农民文化水平制约革命运动开展
D.农村革命亟须共产国际正确指导
12.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灾后苏区临时中央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建堤坝;建立专门管理机关统制粮食流通。由此可知,中央苏区的这些举措( )
A.建立起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
B.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解决了人民生产和生活困难
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13.(2023湖北高中名校联盟高三联合测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国民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 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C.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
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
14.(2023广东梅州二模)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20余团敌人。这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与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
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15.(2023天津河东一模)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
A.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D.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16.(2023山东青岛莱西高三上期中)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序号 意义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17.(2023河北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18.(2023天津河西高三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没有首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在革命力量超过反革命力量时占领城市的经验。国民革命已经失败,中共中央仍然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就是基于这种认识。但是,所有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都失败了。这些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大多经过摸索,转移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偏僻农村和山区坚持斗争。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迫使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阐明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他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示:可以从理论背景、内容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作答。)
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将主要的税种进行管理以控制财政大权,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扭转财权分散于地方的局势,故选D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一系列机构并采取措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强调了发挥政府协调经济建设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发挥政府协调经济建设的作用,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全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D 据材料“作出了让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上山’‘进湖’,保存革命实力,以待时机的工作部署”可知,此时毛泽东认识到城市道路不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应该到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力量,体现了毛泽东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
4.C 据材料“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党代表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故选C项。
5.B 据材料“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5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以及党内“左”倾错误思想抬头等背景下,毛泽东为及时解决党在土地革命中的路线问题和制定对中间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和策略,在地方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社会调查,这些调查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工商业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且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说明了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选B项。
6.A 据题干所述时间可知,该史实出现于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据题干内容可知,毛泽东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土地革命斗争认识的不断深化,其革命政策也作出相应的调整,体现出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故选A项。
7.B 据材料可知,古田会议强调,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重大的任务”,这些措施有利于团结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同时有利于推动建立革命政权,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故选B项。
8.D 据材料“贫农、雇农与中农……富农……”可知,体现了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进行分配土地时,分等级分配,侧重向贫苦农民倾斜,故选D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中央苏区建立起了公有制的消费合作社,并逐渐完善相关机构,维护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排除A项;1931年工农革命政权已经创建了不少,且材料中的合作社主要体现的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维护而非强调民主政权的建设,排除B项;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并不能直接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
10.D 材料所述中央苏区大规模“借谷”和大规模发行公债,其对象是苏区的百姓,即人民,筹集到的粮食和钱款能够加强根据地建设,故说明人民为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故选D项。
11.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不同的根据地对“苏维埃”政权性质缺乏准确的认识,而苏维埃是指俄国无产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新型的政权的标志,城市和乡村的最基本生产单位都有苏维埃,苏维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可以立法,还可以直接派生行政机构。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革命亟须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故选B项。
12.B 材料中这些举措有利于帮助受灾后的苏区生产生活尽快恢复,赢得了苏区群众的支持,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选B项;A项以偏概全,排除;这些举措有利于解决人民生产和生活困难,但“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材料“水灾”可知,这些举措针对的是自然灾害而非经济危机,排除D项。
13.C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革命任务的改变,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内涵理解有明显的区别,故选C项;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局限于土地革命,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局限于抗战期间,无法体现内涵的变化,排除D项。
14.B 据材料“1935年3月……运动战的特长……正确的军事领导”可知,1935年1月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结束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1935年3月的事件发生在遵义会议后,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故选B项。
15.A 据材料“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可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指导,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一些决定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早期的革命中遭受了较多挫折,因此毛泽东强调不要迷信“先生”,要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A项。
16.C 根据材料可知,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是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1)影响: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建立工会组织,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唤醒了工人的觉悟;发动工人运动,支持了国民革命。
(2)内容:创建苏维埃政权(创建工农兵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
历史意义:获得群众支持,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8.参考答案 评析:从背景来看,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敌强我弱,国民党反动派占据城市,力量强大,城市武装起义接连失败;而在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实践,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行性。
从内容来看,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毛泽东经过实践总结的这一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意义来看,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20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