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种生活用具、货币、印玺等。这说明当时的青铜器( )
A.品种繁多 B.造型精美 C.制作精湛 D.工艺先进
2.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政治制度的变化 B.制陶技术高超
C.统治阶级的残暴 D.青铜器铸造技术高
3.如图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它的名称是( )
A.利簋 B.毛公鼎 C.铜冰鉴 D.司母戊鼎
4.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期(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5.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6.冬季是“流感”的常发季节各学校都开展了多种预防流感的知识宣传和讲座,“预防胜于治疗,健康在于预防”。下列人物中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7.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重预防,通过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来抵御病毒的侵袭。早在东汉末年,已有名医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8.如图的农业生产经验出自于北朝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是( )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9.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博物志》 D.《水经》
10.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宋代经济的发展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2.下列四幅图反映了我国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及保存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英模人物中,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屠呦呦 D.邓稼先
14.邓小平说:“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强调中国开展“两弹一星”研究( )
A.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B.开拓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C.增强了国家的战略威慑 D.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15.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进入预定轨道,飞行状态良好,30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回望历史,我国的太空探索开端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16.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17.为防治疟疾,1967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研究的第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机构合作、投入人力资金强度大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参与者的屠呦呦感慨道:“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材料主要强调我国( )
A.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贡献
C.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 D.科研团队享有较高国际声望
18.2016年,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这一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9.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杂交水稻之父 B.“铁人”
C.解放军好战士 D.党的好干部
20.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如表分别是1770年、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1770年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31%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三角贸易 D.鸦片贸易
化。
21.“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劳力的手段。”材料评价蒸汽机的最大价值在于( )
A.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C.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使交通运输发生重大变化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德国的崛起体现了(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D.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推动
23.以下材料反映出( )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欧洲仍然是世界政治格局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B.东方各国开始学习西方
C.西方各国为争夺殖民地矛盾重重
D.两次工业革命为一战埋下隐患
24.19世纪中期以后,实验室开始在技术发明中起关键作用。在美国开始出现了纯粹的商业实验室,最著名的就是爱迪生 的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以及企业的实验室从此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5.如表是某校“汽车的发明与发展”主题研究活动报告的一部分,其中“?”处应填写( )
时间 成果 人物(公司) 动力(来源)
1885年 三轮汽车 本茨 ?
1886年 四轮汽车 戴姆勒
1908年 T型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
A.水力 B.蒸汽机 C.电力 D.内燃机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6分)材料: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美国近代思想家)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4分)
(2)“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北宋什么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2分)
(4)从三种发明以及它们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无人驾驶地铁线在北京开通 由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
材料二 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科技成就》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6分)
(3)请列举一例科技成就,谈谈其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6分)
28.(18分)【工业文明】
材料一
蒸汽机 蒸汽机车 电灯 飞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开始烧制瓷器。瓷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动力来混合黏土和研磨矿石。英国的韦奇伍德采用燃煤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取代传统的水动力磨坊和风车,他发明的世界第一个可以测量窑内温度的高温计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创新。韦奇伍德还在工厂中颁布了详细的“陶工操作指南”和“规范与守则”,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研究》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德国工业很快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进行科学理论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学习,这种做法后来在科学与工业结成联盟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此外,1820﹣1830年德国技术学院数量激增,这些学院到19世纪末期发展成著名的高等技术学校。
——摘编自[英]查尔斯 辛格等《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任选其中一项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发明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工业化水平赶超英国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工业文明进程对当今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4分)专题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种生活用具、货币、印玺等。这说明当时的青铜器( )
A.品种繁多 B.造型精美 C.制作精湛 D.工艺先进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种生活用具、货币、印玺等”可知,青铜器制品种类繁多,有多种用途,A项正确;材料未突出其造型精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制作技术,不能说明制作精湛,排除C项;工艺先进也是强调制作技术,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政治制度的变化 B.制陶技术高超
C.统治阶级的残暴 D.青铜器铸造技术高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题干涉及的是商代时期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未涉及政治制度,故A错误;
B.青铜器不属于陶器,故B错误;
C.题干未涉及“统治阶级的残暴”,故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可得出当时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代表了当时手工业发展的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青铜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如图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它的名称是( )
A.利簋 B.毛公鼎 C.铜冰鉴 D.司母戊鼎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它的名称是司母戊鼎,D项正确;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题干图片是司母戊鼎,不是利簋,排除A项;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题干图片是司母戊鼎,不是毛公鼎,排除B项;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的相关史实。
4.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期(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
【解答】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
5.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九章算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九章算术》最早提出负数概念。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6.冬季是“流感”的常发季节各学校都开展了多种预防流感的知识宣传和讲座,“预防胜于治疗,健康在于预防”。下列人物中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张仲景。题干关键信息“治未病”。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据题干关键信息“治未病”并结合所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张仲景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7.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重预防,通过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来抵御病毒的侵袭。早在东汉末年,已有名医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解答】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排除A项;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排除C项;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运用刘徽的“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8.如图的农业生产经验出自于北朝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是( )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农业生产经验出自于北朝的一部著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题干图片的农业生产经验出自于北朝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是《齐民要术》,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医学著作,选项B是数学专著,选项D是地理学著作,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9.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博物志》 D.《水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齐民要术》。
【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0.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成就。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解答】材料所说的是关于活字印刷的发明,再根据材料中的“更互用之”,可知印刷完的刻字板并不会浪费掉,而是能重新排版使用,这便是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印刷术,ABC排除。
故选:D。
【点评】掌握字印刷术的发明成就和影响。
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宋代经济的发展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D
【分析】本题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区分开。
12.下列四幅图反映了我国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及保存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及保存的发明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四幅图依次反映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造纸术使人类有了便于书写的材料,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质量,两者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及保存,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指南针推动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武器应用到军事领域,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及保存”不符,排除包含③或④的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
13.下列英模人物中,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屠呦呦 D.邓稼先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袁隆平成就,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符合题意。
B.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排除。
C.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排除。
D.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邓小平说:“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强调中国开展“两弹一星”研究( )
A.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B.开拓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C.增强了国家的战略威慑 D.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排除。
B.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排除。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符合题意。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并未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5.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进入预定轨道,飞行状态良好,30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回望历史,我国的太空探索开端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干太空探索无关,排除。
B.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符合题意。
C.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排除。
D.2020年7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不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需要考生掌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及其意义。
【解答】根据材料“1964年10月17日”“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及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能说明中国走上武器国产化的道路,排除B项;原子弹和飞天之旅、航天技术无关,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为防治疟疾,1967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研究的第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机构合作、投入人力资金强度大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参与者的屠呦呦感慨道:“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材料主要强调我国( )
A.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贡献
C.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 D.科研团队享有较高国际声望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屠呦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中信息可得出材料强调了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曾说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屠呦呦的科学贡献。
18.2016年,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这一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C
【分析】本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为背景。重点熟记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及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相关知识。
19.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杂交水稻之父 B.“铁人”
C.解放军好战士 D.党的好干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解答】图片是袁隆平。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符合题意;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王进喜被称为“铁人”;雷锋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BC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袁隆平的相关事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如表分别是1770年、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1770年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31%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三角贸易 D.鸦片贸易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的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农业所占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A项正确;题干数据农业、工业在国民总收入比重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故排除B项;三角贸易是指欧洲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贸易,与题干表格反映的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变化的原因无关,排除C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与题干工农业比重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变化。
21.“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劳力的手段。”材料评价蒸汽机的最大价值在于( )
A.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C.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使交通运输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劳力的手段”可知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因此可知它的最大价值在于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B项正确;珍妮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火车的发明使交通运输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德国的崛起体现了(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D.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推动
【答案】A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等信息可推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把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使德国迅速崛起,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垄断组织,排除B项。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主要说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项时间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D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
23.以下材料反映出( )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欧洲仍然是世界政治格局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B.东方各国开始学习西方
C.西方各国为争夺殖民地矛盾重重
D.两次工业革命为一战埋下隐患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
【解答】根据材料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国际格局和殖民扩张的状况,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已经奠定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殖民体系完全形成,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东方学习西方,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但没有体现为争夺殖民地矛盾重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两次工业革命与一战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19世纪中期以后,实验室开始在技术发明中起关键作用。在美国开始出现了纯粹的商业实验室,最著名的就是爱迪生 的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以及企业的实验室从此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
【解答】根据题干“实验室开始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以及商业实验室的出现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联系紧密,科学研究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D项正确;科学研究出现在“大学和研究所以及企业的实验室,体现不出是大众化,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的关系,而不是科技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科学院,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如表是某校“汽车的发明与发展”主题研究活动报告的一部分,其中“?”处应填写( )
时间 成果 人物(公司) 动力(来源)
1885年 三轮汽车 本茨 ?
1886年 四轮汽车 戴姆勒
1908年 T型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
A.水力 B.蒸汽机 C.电力 D.内燃机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本茨”“戴姆勒”“福特汽车公司”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三位人物制造的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D项正确;水力是原始动力,无法带动汽车,排除A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B项;电力与汽车的动力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6分)材料: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美国近代思想家)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4分)
(2)“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北宋什么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2分)
(4)从三种发明以及它们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4分)
【答案】(1)火药、指南针。(4分)
(2)活字印刷术;毕昇;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6分)
(3)阿拉伯人。(2分)
(4)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这三大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还要不断创新,把我们的文明发扬光大。(4分)
【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火药和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在宋朝时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2)“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北宋的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的影响是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阿拉伯人。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阿拉伯人的贡献最大。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这三大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还要不断创新,把我们的文明发扬光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大发明等相关史实。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无人驾驶地铁线在北京开通 由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
材料二 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科技成就》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6分)
(3)请列举一例科技成就,谈谈其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6分)
【答案】(1)自主研发实力强;部分科技成果领先世界。(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分)
(2)改革开放的推动;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科技体制机制的完善;研发投入的加大。(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6分)
(3)举例:手机导航系统。影响:在外出时,手机中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定位,导航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6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重点掌握我国的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无人驾驶地铁线在北京开通”“由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自主研发实力强和部分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2)据材料二“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可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有:改革开放的推动;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科技体制机制的完善;研发投入的加大。
(3)据所学知识可知,例如科技成就——手机导航系统。在外出时,手机中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定位,导航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28.(18分)【工业文明】
材料一
蒸汽机 蒸汽机车 电灯 飞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开始烧制瓷器。瓷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动力来混合黏土和研磨矿石。英国的韦奇伍德采用燃煤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取代传统的水动力磨坊和风车,他发明的世界第一个可以测量窑内温度的高温计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创新。韦奇伍德还在工厂中颁布了详细的“陶工操作指南”和“规范与守则”,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研究》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德国工业很快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进行科学理论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学习,这种做法后来在科学与工业结成联盟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此外,1820﹣1830年德国技术学院数量激增,这些学院到19世纪末期发展成著名的高等技术学校。
——摘编自[英]查尔斯 辛格等《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任选其中一项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发明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工业化水平赶超英国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工业文明进程对当今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4分)
【答案】(1)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6分)
(2)用燃煤蒸汽机做动力,发明高温计测量窑内温度;颁布员工守则,提高效率。(4分)
(3)开办大量技术学院,进行科学理论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学习。(4分)
(4)中国发展高质量制造业必须重视相关教育,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4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蒸汽机车、电灯、飞机的发明及意义、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工业文明进程对当今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选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也可选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可选电灯,电灯的发明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在夜间行动;可选飞机,飞机的出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根据材料二“英国的韦奇伍德采用燃煤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取代传统的水动力磨坊和风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是用燃煤蒸汽机做动力;据材料二“他发明的世界第一个可以测量窑内温度的高温计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创新。”可知,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是发明高温计测量窑内温度;据材料二“韦奇伍德还在工厂中颁布了详细的“陶工操作指南’和“规范与守则’,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可知,英国瓷器行业兴起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是颁布员工守则,提高效率。
(3)根据材料三“此外1820﹣1830年德国技术学院数量激增,这些学院到19世纪末期发展成著名的高等技术学校。”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工业化水平赶超英国的主要原因是开办大量技术学院;据材料三“德国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进行科学理论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学习这种做法后来在科学与工业结成联盟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可知,德国工业化水平赶超英国的主要原因是进行科学理论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学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德国与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的做法可知,中国发展高质量制造业必须重视相关教育,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03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测试卷)-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