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 ~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 100分,时间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 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第113 条规定,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债务人谷仓或谷场去取谷物,否则应被检举,并应交还其全部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所贷之物。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私有财产权益 B.彰显统治者的地位
C.强化法律执行效力 D.限制债权人的盘剥
2.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凯思林·高夫再次回到印度某村进行调查,她发现村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统治的种姓仍然在统治,地主都是婆罗门,自耕农多数是几个较低的非婆罗门种姓,多数雇农都是“贱民”。这体现出
A.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B.英国人力图维护在印度的特权
C.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 D.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3.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后,把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则由各省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固罗马帝国统治 B.旨在推动地方自治的进程
C.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 D.保证了罗马帝国长期繁荣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共6页)
4.下表呈现的是英国庄园产品出售情况(部分),据该表推知,当时英国
名称 时间 出售产品的收入占比 名称 时间 出售产品的售量占比
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 1270—1271年 占总收入的77% 温彻斯特主教的庄园 1208—1209年 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48.5%
1305—1306 年 占总收入的84% 1299—1300 年 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70%
A.城市向乡村的流动性增强 B.庄园经济顺应商品经济发展
C.农民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 D.庄园的生产结构具有单一性
5.教会法教育是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祈祷、阅读、写作和辩论等,不仅培养了教士、修道士和信徒的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也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公正、慈善、同情。这说明教会法教育
A.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理性主义传播
C.束缚了民众思想意识 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6.公元534年,查士丁尼在一个敕答中提到:(帝国境内)任何地方都要适用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由于乡村缺乏识文断字的人,古老的习惯法仍可适用,但要有7名证人;在特别荒僻之地,也至少要有5名证人证明此等习惯法的存在。这表明,查士丁尼时期
A.成文法典编纂备受重视 B.司法实践兼顾实用与公正
C.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D.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7.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鼎盛期出现在阿拔斯帝国(公元750—1258 年)时代。 当时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荣的国际城市,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犹太教、基督教等文化模式和宗教思想都在这里汇合。这反映出当时阿拉伯
A.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B.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C.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D.注意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
8.古代印加人修建了庞大的道路网,将其中心地区与四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印加人与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始终未能发明车轮和车辆,人的背是唯一运输工具。 由此可推知,古代印第安文明
A.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B.注重发挥人的作用
C.具有孤立和封闭性 D.以小农经济为主导
9.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的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反映了
A.航海贸易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 B.航海家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航海家活动得到本国统治者支持 D.国家力量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0.下图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2-(共6页)
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 B.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
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 D.新旧大陆文明的冲突与矛盾
11.15 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如遇到意外事故或人身伤害,由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由此产生了以黑奴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早期形式。材料揭示出当时
A.黑奴贸易风险大于收益 B.保险业推动贩奴的兴起
C.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D.人权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12.对下图中 1540 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D.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13.佛罗伦萨的薄伽丘(1313 ~1375年)和布鲁尼(约 1370~ 1444 年)曾先后为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 ~1321)著书立传。 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 B.体现人的价值成为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转向政治 D.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追求分化
14.路德并非蔑视一切圣礼和“事功”,而是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坚决反对教仪浮华、事功繁琐,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洗礼和圣餐。路德的主张
A.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 D.否定了圣礼的外在作用
15.下图是1830年出版的法国漫画《这群无赖总是制造麻烦》,画面中无套裤汉们(城市平民)正努力将国王查理十世拉下王位,而教士和贵族们用白布紧紧勒住查理十世的脖子,不希望他失去王位宝座。该漫画可以反映法国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3-(共6页)
A.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 B.民主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C.三权分立体制逐渐完善 D.民主政体缺乏政治基础
16.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8月15日对村长们说:“风传你们等待着其他的自由,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自由了。 去履行法律和2月 19 日法令吧!”15个月后,他在农民代表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番话。这说明
A.解放农奴的法令没有得到执行 B.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
C.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 D.改革已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 小题,共52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到13 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 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材料二: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 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 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 年到1450 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述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8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4-(共6页)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探索到了一条利用季风洋流沿北太平洋由西向东返回墨西哥的新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实现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 占领马尼拉之后,西班牙人发现当地的物产难以维持殖民当局开支,而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1573 年,两艘体势巍峨的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港驶向美洲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历史上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材料二:葡萄牙帝国通过开辟好望角航线进入印度洋贸易体系。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圣多美逐渐发展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的中转站,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从这里经好望角航线被运送到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经马六甲海峡被运到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至17世纪中期,圣多美—马六甲航线贸易一直非常有利可图。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展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相比圣多美—马六甲航线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该航线运行的影响。(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察英国近代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史,人们不难发现,革命与保守的张力与平衡是其基本政治态势,不同阶级间的斗争是其主要内容,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则是发展的常态,并与革命交替发生,或纠集在一起,……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是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且有序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妥协”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及意义。 (8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5-(共6页)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 叶-19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摘编自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根据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个结论并进行阐述。(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6-(共6页)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A2.D3.A4.B5.D6.B7.A8.C9.D10.B
11.C12.C13.A14.C15.B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4分)(1)主要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主要由市民和神
职人员组成:具有一定自治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新变化:人口得到恢复并缓慢增长: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人阶层的力量不断增强:君
主统治得到强化,现代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历史影响:促进了工
商业阶层的兴起,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促进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欧洲近代的资本
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转型,也为现代欧洲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答出任
意两点即可得4分)
18.(14分)(1)历史条件:菲律宾与墨西哥跨太平洋航线的开辟: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中菲之间有传
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国与西属美洲商品的互补性:中国手工业品物美价廉:维护殖民统治和赚取高额
利润的需要:造船技术的进步。(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变化:由葡萄牙人控制: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范围扩展至非洲、欧洲:欧洲与亚洲建立直
接的商业联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影响: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连接起来,扩大
了全球贸易网:丰富了亚、非、欧、美洲人民的生活: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使美洲大量财富被掠
夺,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化。(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9.(12分)(1)表现:“光荣革命”体现了革命势力与保守势力(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妥协:《权利法案》颁
布,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体现了议会与国王的妥协:两党轮流执政体现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妥协:议会改革体
现不同政治势力的妥协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特点:注重权力相互制约:以追求法治为目的:重视维护权力的动态平衡:忽视国家权力的整体性:具有
鲜明的民主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义:防止了专制暴政政府的出现:维护了美国民
主政治:有利于保障人权和民主自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结论: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存在偏差。(2分)
阐述:在不同时期,西方对东方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
伸到了中国。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富庶无比的中国。这些描述存在夸大的成
分。但这种夸大迎合了欧洲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强烈追求黄金财富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到
了17-18世纪,随着中学西传,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政教文明被许多启蒙思想家赞颂。这些赞
颂又存在不少美化的成分。这本质上是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这一理想化的对象反衬欧洲的封建专制,从
而促进启蒙运动的开展。(8分)》
总之,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之所以出现偏差是源于自身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我们认识历史要通过
现象看本质。这也提醒我们要跳出自身局限,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认识他者文明。(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1(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