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历史试题(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一)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
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
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2.根据《左传·隐公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国君为惠公,他的妾为他生了个
儿子叫息,后来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个儿子叫允。惠公蕊时,允尚年少,无法独立执
政,就立息为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息的王位来的不合礼制,死后谥号称为“隐公”。
“隐公”的称谓反映了
A.依据选贤任能确定王位继承人
B.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
C.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
D.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3.唐初承袭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从太宗起,分天下为十道,玄宗时再细分为十五道,每
道置采访使以检察州县。后来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
政机构。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
D.削弱了中枢机关的权力
4,宋代画家认为绘画之事不仅要有大量的文字阅读积累作基础,还要大量欣赏画作:仅仅
依靠理论上的认识还不行,还要亲自到自然当中去体会种种景致,有了亲身体验的情感
积累后,才能够下笔作画。宋代这一绘画观念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丰富了题材米源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强调了理论建构
历史(一中)试题(第1页,共8页)
5.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
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户40

30
20
■千户所城数量辽东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
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川地方当局曾拟议变卖成都皇城地产。这块地的产权属于四川
大学,此举引起川大校方的激烈反对。四川大学号称“国立大学”,但实际却控制在地
方军人之手。四川大学师生连续发表宜言,急电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各大新闻单位披露消
息,迫使四川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A.国民政府己丧失对四川的有效统治
B,社会舆论对时局产生影响
C.大学师生结成了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D.知识阶层主导了社会走向
7.1904年荣氏兄弟的茂新第一面粉厂不断增添新机器,使得面粉日产量提高到800包,并
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售,到1905年获利达6.6万两。茂新厂的快
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A.清末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民初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日俄战争使东北对面粉需求急剧增加
8.抗战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
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
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历史(一中)试题(第2页,共8页)长沙市一中 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A B D D A D D B C C B A
1.D【解析】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
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揭示
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
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 A 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 B 项;通过
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 C 项。
2.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息不是嫡长子而成为鲁国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符
合礼制,因此谧号为“隐公”,这说明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故选 C 项。A 项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治国理政方式发
生变化的信息,排除 BD 两项。
3.A【解析】唐朝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体现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是中央对地方州县加强管理的表现,A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
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 B 项;地方行政系统的调整不是监察体系的完善,排除 C
项。
4.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加深对万物的探究和认识,与材
料“还要亲自到自然当中去体会种种景致,有了亲身体验的情感积累后,才能够下笔作
画”相近,反映了理学对绘画的影响,C 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在绘画上的表现是民家
风情画的产生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绘画的题材,排除 B 项;
材料强调的是实践,而非理论,排除 D 项。
5.A【解析】明代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材料呈现了明代各
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逐渐增强,其背后是明代
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 B
项;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排除 C 项;材料呈现的海防布局,不能反
映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海防城所也并非最多,
排除 D 项。
6.B【解析】四川大学师生连续发表宣言,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迫使省政府收回变
卖成都皇城地产成命,反映出社会舆论对时局产生了影响,B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国
民政府与四川地方政府的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大学师生结成了反封建统一战
线,排除 C 项;仅此一个事例不足以说明知识阶层主导了社会走向,排除 D 项。
7.D【解析】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及茂新厂“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
售”可知,茂新厂快速发展是因为 1904-1905 年日俄在我国东北交战,东北地区对面粉
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市场因素,D 项正确;“奖励实业”政策和“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是长期的,是重要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A、C 两项;一战爆发于 1914 年,并非
1904-1905 年,排除 B项。
历史(一中)答案 (第 1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8.D【解析】据题意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
进行了维护,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因此适
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 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题意时间
不符,排除 A 项;这些措施主要是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并没有发生工作重心的
转移,排除 B 项;这些措施并不是在延续土地革命的路线,排除 C 项。
9.A【解析】据材料宣传画中“支援三线,建设祖国”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为三线建设,
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故选 A 项;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并非“备荒、备战、
为了现代化”,排除 B 项;三线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没有东北地区,排除 C 项;
三线建设主要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考虑,并非生态建设战略布局考虑,排
除 D 项。
10.D【解析】由表格可知,1990—1996 年间,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这表明 90
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故选 D项;对外开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一说
无法涵盖整个材料,且国有企业年均增长率是表格中各类企业中最低的,所以也不能说
对外开放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排除 A 项:“初步显现”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公有制经
济从新中国成立就显现出了活力,排除 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 1984 年,
排除 C项。
11.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
成”可知,原生文明指的是完全自主,没有受到其他文明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文明,材料
内容体现了苏美尔文明属于原生文明,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环境对苏美尔文明的
影响,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苏美尔文明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情况,也不能
得出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排除 B项;材料未体现苏美尔文明的多元性,排除 C项。
12.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
葡萄牙,他们率先前往亚洲海域进行贸易,但随着西葡殖民霸权的衰落,他们前往亚洲
海域的船只数量下降,所以甲国应该是西班牙或者是葡萄牙;西葡殖民霸权衰落后,荷
兰兴起,所以荷兰前往亚洲的船只数量上升,但后来英国取代了荷兰的霸权地位,所以
荷兰的船只数量下降,英国的船只数量上升。综上所述可知,甲、乙、丙三国应该是葡
萄牙、荷兰、英国,B 项正确;ACD 项对应有误,排除。
13.C【解析】A 材料现象杜绝不了贪污。B 材料现象不能体现出政治民主的广泛性。C 每个
人只领取本职工作的工资,从事更多的其他工作,没有工资,体现了奉献精神。D 当时
的这种现象不是由于财政困难。
14.C【解析】据材料中“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
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可知,这一变化是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
断发展,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C 项正确;19 世纪中叶的反抗运
动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此时基本没有政党,到了 19 世纪末各殖民地和半殖民政党才
逐渐产生,但此时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不是主要原因,加之材料中还有涉及半殖民地地
区,排除 A 项;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不属于原因范畴,排除 B
项;西方启蒙思想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D项。
历史(一中)答案 (第 2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15.B【解析】由题干中可知,此时处于冷战时期,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时不仅加强
了对人才的政治安全甄别,还对职业等有所规定,体现了人才引进的针对性,故 B 项正
确;由材料可知,美国《移民法》是对移民和临时工入境做了限制,目的是减少国内劳
动力市场的压力,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排除 A;美国
《1952 年移民法》对于人才引进更多的是限制,无法扩大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并且材料中也并未体现有关苏联的描述,排除 C;D 材料未体现,排除。本题考查美苏
冷战。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
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美苏冷战,企图把自己国家的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
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际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
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16.A【解析】“发展”“发展权”“发展权利宣言”“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
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表明当时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故
A 正确;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材料未体现,故 BD 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至今尚未确立,故 C 错误。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
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
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
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17 题 16 分,18 题 18 分,19 题 18 分,共 52 分)
17.【答案】
(1)特点: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统一范围逐渐扩大;统一稳定性加强。
说明:言之成理,史实正确,即可得分。(每个特点 2分,任写出 2个特点即可;每个
特点的史事说明 2分)
(2)清朝前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互相牵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
有效控制。(2分)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加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在镇压太平天
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获得了召募军队、筹集军饷和荐举地方官员的权力,湘淮系官僚
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2分)
地方督抚兴办洋务,权力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义和团
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和列强达成“东南互保”,虽然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但是督抚权
力进一步扩大,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2分)
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和膨胀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隐患。(2分)
18.【答案】
(1)内涵:①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②先时之人物高于应时之
人物;③先时之人物是英雄造时势,应时之人物是时势造英雄;④先时之人物是指思想者,
应时之人物是指实行者。(4分)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的需要;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弱小;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梁启超仍然没有摆脱儒家圣贤思想的束缚。(4分)
历史(一中)答案 (第 3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2)(10分)
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支
持下,领导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实施战略反攻;发动辽沈、
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动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通过渡江战役,推翻国
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
然一新;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创建人民军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40—1949年,取得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英勇奋斗,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领导民主革命战争,发动人民群众驱逐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
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答案】
(1)背景:经过新经济政策,苏联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列宁逝世后,斯大林
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苏联长期落伍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体系不完备;苏联处于
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8分,任答 4点即可)
(2)苏联:努力向工业化过渡;政府决定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重
工业。(6分)
美国:已经完成工业化并快速发展;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4分)
历史(一中)答案 (第 4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