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分钟;3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3.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4.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在我国广东等地人们也有喝早茶的习惯。下列对有关茶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茶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②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叶成为中西方交流中长盛不衰的商品之一
③从15世纪开始,西欧形成广泛饮茶的风气
④日本人喝茶的习俗最早由中国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 D.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6.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力推动
C.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新兴独立国家的快速发展
7.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8.“工业革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世界经济结构重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转向了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主要是食物和纤维作物的种植。”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 B.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
C.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广泛开发 D.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9.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
10.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二、材料分析题(1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 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
——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城。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 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90.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 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 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
——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经贸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末中俄茶叶贸易的趋势及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80年代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谈谈对中苏贸易发展的认识。(10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C
6.C
7.A
8.B
9.C
10.D
11.(1)趋势:茶叶出口迅速增长;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工业发展;饮茶习惯;内外战争致使社会政局波动;国际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主义人侵;通商口岸的开放。
(2)变化: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苏联对中国的出口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中苏贸易双方均有利益需求且利益互补;中国支持苏联战后的国际地位,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资金援助;中苏贸易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工业化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中苏贸易发展增进了中苏交流和加强了双方学习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习题(答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