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溪中学高一历史校本作业(一)
一、单选题
1.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宣言书。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意在强调( )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
C.全面推进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D.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引发全国范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事件( )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
C.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下图是新中国自1978年到2019年经济各项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这说明新中国( )
1978年 1990年 2019年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354 18668 990865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30477 44626 66384
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207 1155 315504
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343 1510 30733
A.已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B.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斐然
C.已取代西方成为世界工厂 D.经济制度已是世界最优
4.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年年底,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起草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从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大量出现。改革开放初期,三资企业的兴办( )
A.根本改变了中国新时期经济结构 B.促进了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C.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吸引了国际金融组织大量对华投资
5.邓小平从1979年到1987年花了八年时间思考与探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逐步调整,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修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本世纪末”推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这些调整反映出邓小平( )
A.有意减缓中国社会发展速度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认清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差距 D.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6.表中福建省1978和2007年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表
时期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户数比重 利税比重 户数比重 利税比重 户数比重 利税比重
1978年 78.8% 83.9% 21.2% 16.1% 0% 0%
2007年 5.8% 8.9% 1.3% 1.6% 92.9% 89.5%
据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当地( )
A.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B.三大产业趋于合理
C.就业结构逐步稳定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7.下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 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8.下表为外交大事记(部分)。根据表中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81年底 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 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 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B.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C.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
D.中国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9.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背景是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D.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10.2016年,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分别提高至6.39%和6.07%;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并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国家间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助推中国掌握世界金融的主导权
C.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D.说明了世界各国金融的均衡发展
11.到1978年底,全国大约有各类社队企业152.4万家,社队企业收入为431.4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B.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C.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
12.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表明我国( )
A.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潮流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C.为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 D.努力拓宽对外交往渠道
13.下图反映了1990年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变化情况,这主要得益于(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理念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14.2023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
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B.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15.2021年习近平庄严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取得的根本保障是( )
A.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D.国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海军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形式主要是海军援助。在中苏友好时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海军装备援助、技术援助和人员援助等多种形式的援助。中国海军外交在这一阶段还表现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如向坦桑尼亚赠送数艘巡逻艇,与阿尔巴尼亚签订海军援助协定,向巴基斯坦海军提供武器装备,援助越南建设海军修理厂,以及援助朝鲜的“十三号”工程。
自1978年以来,中国海军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海军外交关系,军舰互访频繁。1978年4月,法国舰队访问中国,开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展海军外交的先河。此后,美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瑞典、阿根廷等国家军舰先后来访。1985年11月,中国海军主动走出国门,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个南亚国家,掀开其作为“国际军种”新的一页。2000年,中国舰队访问马来西亚巴生港,吸引当地民众参观达2.5万人次。2002年5月至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首次环球航行,访问了10个国家。除船舰互访外,中国海军还频繁展开海军交流、联合军演、护航、医疗救援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加强了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力度,保护航行在该海域的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其中一些外交活动备受世界瞩目。如在2015年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3艘舰艇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赢得国际社会赞誉。美国《纽约时报》称此次行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英国《每日邮报》对此评论称,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举动,表现出中国正在更多地参与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愈发增强。
——摘编自张佳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海军外交: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外交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外交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外交发展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于广《上海地铁建设的历史考察(1953-1993年)》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石礼安《上海地铁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1)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
试卷第2页,共5页
试卷第3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详解】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项正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是改革开放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全面推进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A项正确;只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能起到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排除B项;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D项。
3.B【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自1978年到2019年经济各项指标所发生的变化数据”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物进出口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迅速增长,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即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斐然,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材料内容也无法体现我国已经迈入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排除A项;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物进出口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迅速增长,没有工业生成能力世界占比的数据,无法得出中国取代西方成为世界工厂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各方面的发展,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性,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制度是世界最优的结论,排除D项。
4.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C项正确;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经济,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A项;B项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强调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这反映出其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于中国发展速度的合理调整,并非有意减缓中国发展,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材料并未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差距,排除C项。
6.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三大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就业结构稳定,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企业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变化,排除D项。
7.A【详解】表中数据反映的是我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在各行业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其中农业比例下降,工业、建筑、交通和服务业等行业都大幅度增长,说明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和乡镇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故A项正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八十年代不可能建立该体制,排除B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行业的分布数量悬殊较大,经济结构尚不能说趋于合理,排除C项;该表只能反映乡镇企业的行业变化,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问题,排除D项;
8.A【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支持、考察和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缴纳有关摊款,表明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排除C项;中国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与中国在联合国的表现不符,排除D项。
9.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背景是,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A项正确;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才成立,排除B项;海峡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通商是在2008年,排除C项;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成立,排除D项。
10.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分别提高至6.39%和6.07%;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在世界经济中体系的地位不断上升,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份额和投票权不断上升,就是其表现,C项正确;“消除分歧增进互信”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助推中国掌握世界金融的主导权”的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世界各国金融的均衡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8至198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改革开放前夕,农村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的表现,C项正确;1978年底才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无法达到“效果明显”,排除A项;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夸大了当时社队企业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排除D项。
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B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集团化表现,排除A项;中国主办的这些主场外交,不是为“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而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排除C项;材料所举史实都是中国主办的主场外交,不能反映对外交往渠道得到拓宽,排除D项。
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B项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与材料中所给的1990年后时间上相距较远,排除A项;21世纪初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只和农村经济有关,而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还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排除D项。
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国际上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落后国家与地区提供援助,具有人文关怀,A项正确;非洲与中国不是“临近地区”,无法体现“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是主要体现了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排除C项;中国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排除D项。
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B项正确;科技、政策、资金是脱贫攻坚胜利的重要条件,而非根本保障,排除A项、C项、D项。
16.(1)发展趋势:交往的对象不断增多,交往的频率不断提高;交往的形式愈发多样;承担的任务逐渐丰富。(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外军事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助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因素:综合国力(海军实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内外形势;国防政策;外交政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发展趋势: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海军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形式主要是海军援助”“自1978年以来,中国海军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海军外交关系,军舰互访频繁”可得出交往的对象不断增多,交往的频率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中国海军还频繁展开海军交流、联合军演、护航、医疗救援等”可得出交往的形式愈发多样,承担的任务逐渐丰富。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海军加强了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力度,保护航行在该海域的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中国海军3艘舰艇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赢得国际社会赞誉”“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举动,表现出中国正在更多地参与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愈发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外军事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助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海军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自1978年以来,中国海军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海军外交关系,军舰互访频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加强了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力度,保护航行在该海域的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其中一些外交活动备受世界瞩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有综合国力(海军实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内外形势、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等。
17.(1)特点:建设早;国家支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规模大;不断优化调整;促进自身及周边经济发展。
(2)原因: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经济;提高城市形象;优化出行方式,缓解城市污染;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还有国家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上海)。特点:根据材料一“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得出建设早;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得出国家支持;根据材料一“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可以得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根据材料二“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可以得出建设规模大;根据材料三“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可以得出,不断优化调整;促进自身及周边经济发展。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上海)。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缓解交通压力:随着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面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地铁建设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发展经济:地铁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提高城市形象: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能够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形象和发展水平。 方便出行:地铁建设能够扩大城市的覆盖范围,使市民更加方便地到达目的地,缩短出行时间。 优化出行方式结构:地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能够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地铁出行,从而优化城市的出行方式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地铁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国家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1页,共5页蓝溪中学高一历史校本作业(二)
范围:纲要下第一单元
一、单选题
1.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和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展示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稻作农业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B.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C.推动农业与手工业、畜牧业的分离 D.国家雏形已经形成
2.下列图片是不同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对这些资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①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②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③文字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④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实物佐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赫梯王国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国王、王后和王子等借节日活动之际“巡幸京畿”,把原本腹地外围区、附属国以及封侯国的节日和神灵也“请到”都城举办,呈现出“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这一做法( )
A.健全了地方治理体系 B.创造了民族特色文化
C.拓展了王国疆域版图 D.营造了宗教文化认同
4.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 )
A.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
C.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 D.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
5.在古代西亚,权杖象征王权和神权,权杖顶部多有用动物装饰的情况。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权杖),在外面的金皮之上,刻了动物作为花纹。据此可知( )
A.三星堆文化主要来源于西亚 B.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相似性
C.中国和西亚文明已融合发展 D.三星堆文明程度高于西亚
6.公元前517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下令统一全国货币制度,规定: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4克,含金量达98%,只有国王才有权铸造金币。行省总督只有银币的铸造权。此外,大流士一世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度。波斯帝国此举( )
A.促成了奴隶制国家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D.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稳定
7.《民主新论》中说:“(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个人至上 D.直接民主
8.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可以代表古代西亚文明成就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汉谟拉比法典》 C.释迦摩尼佛像 D.金字塔
9.下图为约公元2世纪的印度雕像,其中佛陀的护法“执金刚神”(右一)原型为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赫拉克利斯。这类雕像可用于说明( )
A.宗教是文明交流的载体 B.希腊文化开放包容
C.佛教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D.印度文明源远流长
10.古巴比伦王国神化王权,形成了强大的国家机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分工;古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以上历史现象体现了( )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C.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 D.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借鉴
11.到2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已经修建了372条大道,各条大道都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古代交通运输网,另有无数条支线通往帝国各行省。罗马帝国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
A.推动了封建国家经济发展 B.确保罗马帝国长治久安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了国家的官僚体系
12.以下条款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 )
第53条 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冲走了农田和大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
第55条 如果一个人打开他的河渠用于灌溉,冲毁了他邻居的田地和作物,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
A.气候干旱推动灌溉农业发展 B.麦类是古埃及的重要粮食作物
C.法律制度注重保护贵族利益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和契约关系
13.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的传说,苏美尔人有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玛雅人的神圣典籍中也有关于天神发怒用洪水惩罚人类的记载。这些古代洪水传说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灾害构成了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
B.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
C.生态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
D.不同地域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4.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认为社会上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非生来如此。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扩大佛教的社会基础 B.废除世袭的贵族特权
C.树立法老的绝对权威 D.促进职业的平等分工
15.古希腊时期,有因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还有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等。这说明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旨在( )
A.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 B.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
16.泉州某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史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古代( )
A.印度文明 B.埃及文明 C.希腊文明 D.印加文明
17.仔细观察下图,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列选项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太阳历》一崇尚理性和思辨
B.②—《吉尔伽美什》一赞美苏美尔英雄史诗
C.③—《摩诃婆罗多》—遵循种姓等级制度
D.④一《一千零一夜》一反映阿拉伯民族历史
18.在古罗马庞贝城,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这主要反映出庞贝城( )
A.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奴隶制度达到顶峰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9.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A.不同种姓的职业存在世袭 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C.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 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20.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这些希腊自治城市也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推动了城邦民主政治发展 B.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C.改变了东方国家社会形态 D.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二、材料分析题
21.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3/4的国土是山地,仅在崎岖山崖间有少量耕地,遭遇人口增加或自然灾害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他们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无以为生的平民、寻求财富的工商业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政治集团都是殖民的主体。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星星点点的众多城邦国家。柏拉图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材料二:在大流士时代,波斯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7年)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面对辽阔疆域,大流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并直接向他汇报;军事上划分为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在中央建立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一切政令由中央发往各行省。大流士还让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制定法律时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与文化采取宽容态度、完成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
——摘编自任宪宝《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向外扩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流士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古代文明扩张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上山遗址陆续出土了“栽培水稻”和“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可以得出稻作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从采集到种植、从迁徙不定到定居的转变,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人类定居生活开始于稻作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稻作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畜牧业的分离,排除C项;国家雏形形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部分传统古文字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文字,如甲骨文,①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中西亚地区、墨西哥、埃及、中国等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的特征,②理解正确;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③理解正确;材料中泥板、门楣、壁画、牛骨的考古发现,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④理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赫梯王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赫梯王国借节日庆典把原本腹地外围区、附属国以及封侯国的节日和神灵也“请到”都城举办,呈现出“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这有利于营造宗教文化认同意识,D项正确;从赫梯王国借节日庆典把原本腹地外围区、附属国以及封侯国的节日和神灵也“请到”都城举办,呈现出“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无法得出健全了地方治理体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期性举办”,而不是“创新”,排除B项;节日庆典无法拓展王国疆域版图,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帝国的政体形式,排除C项;军事征服客观上会破坏文明的发展,但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古代西亚的权杖和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权杖)都刻动物作为花纹装饰,这说明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相似性,B项正确;三星堆文化主要受古代中原地区文明的影响,排除A项;C项“融合发展”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三星堆文明与古代西亚文明的对比,不能得出“三星堆文明程度高于西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由材料“国王才有权铸造金币,大流士一世还统一了度量衡”及所学知识可知,将铸造金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的经济实力,进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这些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统一货币是在波斯帝国建立之后,排除A项;改革货币制度没有改变波斯的政权性质,排除C项;改革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D项正确;“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大部分官职都向公民开放等方面,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轮番而治”体现在抽签选举官员等方面,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法律至上,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成为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乃至整个西亚法制文明的进化过程不可缺少的权威资料,B项正确;雅典卫城遗址是欧洲文明成就,排除A项;释迦牟尼佛像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排除C项;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非洲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2世纪(印度)。根据材料“佛陀的护法‘执金刚神’原型为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赫拉克利斯。”可知,在印度的雕像中,佛陀的护法“执金刚神”原型为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赫拉克利斯,体现的是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中的雕像是印度雕像,而非希腊,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佛教的挑战,排除C项;印度文明源远流长,但与材料描述的文明交流信息不符,排除D项。
10.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有不同的政治特点,这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古代希腊和其它文明的对比,无法得出古希腊文明最先进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差异性,而非相互借鉴,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世纪(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古代交通运输网,另有无数条支线通往帝国各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通往帝国各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此时罗马仍处于奴隶制国家时期,排除A项;确保一词过于绝对,夸大了道路网的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路网,与官僚系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冲毁了他邻居的田地和作物,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把他人的田地和作物冲毁,要给予相应的赔偿,反映了古巴比伦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强调契约关系,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知气候干旱与灌溉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亚巴比伦王国的史实,与埃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强调贵族田地粮食被毁坏,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人类文明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反映了古代世界洪水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共同的特征,即生态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C项正确;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只有自然灾害,排除A项;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所有”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没有体现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本题材料“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从一诞生就反对种姓制度,特别是反对婆罗门的特权,主张“众生平等”,使佛教获得大量底层民众的支持,扩大了佛教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但并不否认贵族的世袭特权,更没有主张废除,排除B项;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而“法老”为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排除C项;佛教认为不同种姓是由不同职业分工形成,主张“众生平等”,但并未要求彻底取消种姓制度,因而无法促进职业的平等分工,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希腊时期,人们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有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总的说来是为了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A项正确;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旨在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主要目的并不是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此时还未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目的是解决内部困难,不是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文明时期(埃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搜集的史料是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这都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中搜集的史料不符,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②位于两河流域地区,《吉尔伽美什》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是赞美苏美尔英雄史诗,B项正确;《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的成就,但是崇尚理性和思辨是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与图示位置不符,排除C项;《一千零一夜》,反映阿拉伯民族历史,对应的是应是③,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古罗马)。据材料“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可知庞贝城中存在祭祀、集会、洗澡、购物、体育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遗址,D项正确;民主政治是古希腊雅典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并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仅从遗址中,并不能得出奴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可知古代印度存在等级差异,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职业传承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等级,说明不了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妇女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根据“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这些希腊自治城市也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希腊民主的发展,排除A项;“改变”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灾难,只是涉及文化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原因:多山少平原,资源少;组织能力强、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斗争的产物。
特点: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扩展;沿海岸线呈点线状分布;建立众多城邦国家,独立于母邦。
(2)措施:实行行省制;分设军区,与行省相互制约;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央官僚体系;尊重被征服地区的习俗;加强与被征服地区的联系。
认识:古代文明的扩张,给被征服的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材料“仅在崎岖山崖间有少量耕地,遭遇人口增加或自然灾害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得出多山少平原,资源少;据材料“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得出组织能力强、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据材料“无以为生的平民、寻求财富的工商业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政治集团都是殖民的主体”,得出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斗争的产物。
特点:据材料“他们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得出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扩展;据材料“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星星点点的众多城邦国家”,得出沿海岸线呈点线状分布;建立众多城邦国家,独立于母邦。
(2)本题是特点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波斯)。据材料“将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并直接向他汇报”,得出实行行省制;据材料“军事上划分为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得出分设军区,与行省相互制约;据材料“在中央建立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一切政令由中央发往各行省”,得出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央官僚体系;据材料“大流士还让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制定法律时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与文化采取宽容态度、完成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得出尊重被征服地区的习俗;加强与被征服地区的联系。
认识:从文明扩张的两面性分析,得出古代文明的扩张,给被征服的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22.(1)因素:多山少平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
(2)形成原因: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维持;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任答2点即可)
影响:促进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任答2点即可)
(3)各个区域文明相对独立地发展;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应该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文明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任答1点即可)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希腊。因素:根据材料“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可知,多山少平原的特殊地理环境;根据材料“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可知,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
(2)本题为背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波斯帝国。形成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依靠军事征服建立;根据材料“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可知,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维持、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知,促进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波斯的国家治理方式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
(3)本题为人事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希腊、古代波斯。材料一是希腊文明,材料二是西亚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明独立地发展、多样性方面概括。根据材料“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得出文明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