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2.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4.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统治者尊崇儒学 开龙门石窟
改鲜卑姓为汉姓 迁都城到洛阳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5.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6.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C.夜郎自大,积极交流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7.近代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与“英商协议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
A.“闭关锁国” B.“公车上书”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10.义和团宣称:“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推翻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抗外来侵略 D.追求民主政治
11.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办,该杂志主要宣传
A.维新思想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毛泽东思想
12.“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3.下图为我国近代某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4.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5.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鼓足千劲,力争上游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某古代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如下图所示),该古代国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7.“第一条……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则材料选自( )
A.《共产党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
18.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 )
A.诺曼底战役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9.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20.“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综合题
21.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位学者提出的什么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并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例子。
(5)结合唐朝、宋朝以及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2.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但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
【改革与革命】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2)材料二中提到的哪场战争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
材料三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在俄国进行了什么改革?
【合作与对抗】
材料四 如图
(4)在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在图二中,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和平与共存】
材料五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5)据材料五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材料五归纳这种趋势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
23.大事年表折射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④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⑤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⑥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⑦ 1898年 戊戌变法
⑧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⑩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近代史开端和近代化开端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通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题干“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B项正确;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C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鲁国国君心中,齐、晋、楚三国地位高于周王室,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楚、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体现了周王室地位衰落,A项正确;“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不是朝觐周王减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投靠诸侯大国,可见齐国、晋国和楚国实力上升,但是无法判断鲁国成为春秋时期霸主,排除C项;周王是天下共主,朝觐周王与是不是宗亲无关,依据分封制,鲁王每年都要朝觐周王,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强调“仁”,B项正确;道家学派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法家学派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C项;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所示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朝代是北魏。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为宣传佛教,北魏开凿了龙门石窟:孝文帝改革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C项正确;曹魏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排除A项;西晋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排除B项;东晋以建康为都,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故C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A不合题意;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B不合题意;元昊建立西夏,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是解题的关键,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
6.B
【详解】根据材料“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广州一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关闭所有港口,只保留广州并设立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商品贸易,这体现了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锁国,B项正确;清朝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而非重商抑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积极交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严格限制通商,而且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A项正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均没有材料中规定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8.A
【详解】从“‘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触及封建制度,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的层次,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人士的推动下,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与题干信息“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与题干信息“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与题干“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开矿的局面,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D项正确;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公车上书”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科举的举人,“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体现了进步的一面,C项正确;义和团提出的“扶清”,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发展资本主义”、“追求民主政治”都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B项与民族企业家张謇有关,排除;D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的指导思想,排除。故选C。
12.C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A、B两项是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运动,排除;D项是学生爱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故选C项。
13.C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吴起镇”可知是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故C符合题意;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排除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排除D。故选C。
14.C
【详解】据“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事应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袭重点是正太铁路,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7年8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项发生在1937年9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项发生在1938年6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B
【详解】根据“黄继光、邱少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黄继光和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排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的内容,C排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无关,D排除。故选择B。
16.C
【详解】据题干图片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C项正确;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均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分别掌握司法权和立法权,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著作,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是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法律,与美国无关,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件,与“美利坚合众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D项正确;诺曼底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盟军于1944年6月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排除A项;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二者均是资产阶级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因为反动派镇压最终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讲述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实现自由贸易无关,排除C项;美国不可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21.(1)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2)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唐玄宗;贞观之治
(4)市舶司;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答出一条即可)
(5)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作用:根据材料一“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和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人物:根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统治者:根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期间,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4)机构:根据材料四“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例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主要事件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等。
(5)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宋鼓励对外贸易和交流,社会经济发展繁荣,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所以,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22.(1)改革者具有西方强国的视野和称为强国的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武装力量;有利的国际环境。
(2)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林肯
(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4)第一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多极化趋势
影响:有利于各国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得出,改革者具有西方强国的视野和称为强国的抱负;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得出,改革派掌握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武装力量;根据材料“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得出,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战争:根据材料“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
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总统是林肯。
(3)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
(4)战争:根据材料四信息可知,三国协议和三国同盟,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得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政治多极化。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可知,政治多极化有利于各国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
23.(1)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2)观点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综上所述:列强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观点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的。
论述: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宣传民主与科学。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层层深入的,先学西方的技术,再学政治制度,最后学思想文化。
观点三:中国人民进行顽强的反侵略斗争。
论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让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无限蓬勃生气”。
综上所述: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详解】(1)事件: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封建建社,故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观点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观点可以总结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之,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化探索中中国先学习西方的技术、再学习制度,然后学习思想文化,所以观点可以总结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宣传民主与科学。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层层深入的,先学西方的技术,再学政治制度,最后学思想文化。
观点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所以观点可以总结为中国人民进行顽强的反侵略斗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并进行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是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无限蓬勃生气”。总之,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