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三)(材料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三)
(材料题专项)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中的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请回答:
(1)新中国是于何时成立的?(具体到月日)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大陆领土获得解放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当时地方政府派出以谁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3)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名字是什么?这些战士被誉为什么?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
(4)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有哪两个?1952年朝鲜战场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5)哪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为了完成此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
3.历经风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我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二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获取的“战略利益”有哪些,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两个历史时期,说说这两个时期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并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起来。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表
工农业产品 煤 钢 布 粮食
增长率/% 98.49 296.30 31.85 19.36
材料四 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328.6万人,比1949年增加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哪些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一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材料四: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我国“一五”时期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是如何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并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6.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张把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作为“在鸦片战争到1911年中国革命之间,中国国内最重大的事件”来看待的人实际上是深深懂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历史作用的。这样的行动才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最先觉醒的是毛泽东,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1927年9月,他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发动和领导了人民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毅然决定转上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
材料三 如果将清朝灭亡与1949年革命胜利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联系起来,就能够看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的人民政府,才会产生强大的生产动力。民族的创造力与竞争活力,离不开最广泛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哪一阶级的抗争。
(2)材料二中的“人民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起航 新征程】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1)哪次会议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请写出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方针。
【开创 新局面】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2)结合所学,分析表格中数值快速增长得益于哪一个责任制的推广实施?结合上表,概括该责任制的实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3)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肩负 新使命】
材料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含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写出一条即可)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以“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为主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结合事迹成果谈感悟)
8.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9.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探究任务
【回顾历史】
材料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趋豪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行徇贿许之,时仅篷累数十间,后工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豪镜独为舶数矣。
——《广东通志》卷六九《外志 澳门》
(1)材料一摘自哪一年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中的“夷”是指哪一国家?该国何时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见证回归】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见证哪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展望未来】
材料四: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修建港珠澳大桥的认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翻开新篇章。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1912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
“凡(辛亥)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谈判。在美国看来,美苏对立一直是它所面对的严重问题,而此时世界上已出现几个力量中心,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美国要维持它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要对付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世界愿景,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径,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1)依据材料一,比较二者对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不同。结合所学,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说说这一方案的意义。
参考答案
1.(1)①: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②:土地改革。
(2)事件:抗美援朝。积极影响: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共同作用:巩固新生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2.(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西藏和平解放;阿沛 阿旺晋美。
(3)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彭德怀。
(4)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战役。
(5)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
3.(1)“战略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史实:掀起与中国建交高潮;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2)【示例一】历史时期:1949~1956年年底。粮食生产状况: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主要原因:1950年至1952年年底,我国实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1953~1956年年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示例二】历史时期:1957~1960年。粮食生产状况:粮食减产严重。主要原因: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我国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示例三】历史时期:1978~1997年。粮食生产状况:粮食产量增速显著。主要原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3)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面对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4)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
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5.(1)开启性事件: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奠定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的基础。
(2)重点:重工业。
原因:苏联的援助;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3)
怎么做: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科技:发明青蒿素等。
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4)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6.(1)阶级:农民阶级。
(2)历史事件:秋收起义。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3)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4)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实施,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总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3)作用: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
(4)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外交成就:2019年9月。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
(5)主题: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短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0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总之,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8.(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构想:一国两制;现实意义: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范例。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核心的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1)1842年;《南京条约》。
(2)葡萄牙;1553年。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可以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珠三角经济融合与振兴等。
10.(1)不同: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新中国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因: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改善两国关系的可能与必要;中国成为世界上的重要力量中心之一;美国需要应对美苏争霸中来自苏联的挑战;中苏关系破裂,我国要应对苏联对我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现祖国统一等都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义: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外交理念、展现了中国智慧;指明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路径;顺应和引领了时代潮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三)(材料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