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第十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平凉十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 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 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 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下的,围墙也较厚实严密,房顶还用绳索加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完整的地上建筑,房顶轻巧,墙也较薄,是单纯的木结构建筑。这些差异是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造成的。半坡位于黄河中游,四季分明,降水较少,温差大,特别是冬季寒冷多风。半地下建筑冬暖夏凉,很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因此,当地的原始居民建造了易于通风、结构轻便的地上木结构房屋。所以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居住方式可以总结出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故选D;根据分析两个原始居民地理环境相差较远,A错误;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率兵前往保护周王是为了遵守分封制的义务。故材料反映了周王将宗亲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史实,体现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每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 神话传说一-“女娲补天”
B. 出土文物一-司母戊鼎
C. 电视作品-《汉武大帝》
D. 明清小说一一《三国演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手资料最可信,出土文物一-司母戊鼎是第一手资料,故B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电视作品——《汉武大帝》、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均中后人加工过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界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A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B排除;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C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D排除;故选A。
5.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三国时南方经济已得到开发,排除A项;题干料未体现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两宋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 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上文的“他”是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故B符合题意;周武王建立西周,汉高祖建立西汉,汉武帝北击匈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汉朝实行分封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 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反映的史实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故B正确;这不是分封制、土地兼并的信息,故AC错误;材料和鼓励开垦荒地也没有关系,故D错误。
8. 下图所示为唐朝发明并推广的两种重要生产工具,它反映了唐朝
A. 手工业水平高 B. 重视农业生产
C. 矿冶业规模大 D. 商业十分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和筒车,唐朝经济繁荣,重视农业生产,农业上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手工业水平高、矿冶业规模大和商业十分繁荣,故ACD错误。综上答案B。
9.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唐朝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属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不属于唐朝外交,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属于唐朝对外开放中形成唐文化圈的因素。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0.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潜心钻研,终于写成了一部医学巨著。这本巨著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伤寒杂病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圣”是张仲景,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故D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著作,排除A;《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著作,排除B;《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著作,排除C。故选D。
11. 观察下图,对图中的两项水利工程解读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B. 都有利于经济发展
C. 都沟通了南北交通 D. 都开凿于战国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隋炀帝时期修筑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左图中是都江堰的示意图。右图是大运河,故B符合题意;都江堰属于水利工程主要有利于经济发展,不是民族交融,排除A;都江堰位于成都,没有沟通南北交通。排除C;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排除D。故选B。
12.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制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13. 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以上行政机构的设置属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故C符合题意;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中央上实行三省六部制,故A不符合题意;唐朝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B不符合题意;明朝晚于元朝出现,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马铃薯从美洲传入中国,在清朝乾隆时期普遍种植 ,且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马铃薯(土豆),故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15.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统治者沿用。“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指的后来者在政治制度反面的不断完善、修正。结合课本所学,西汉的统治者强化监察制度、隋朝开创科举制度都属于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①②正确,C项符合题意;开创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朝,唐朝只是完善开创三省六部制。③错误,AB三项不合题意;厂卫特务机构是锦衣卫和东厂的合称。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成立特务机构东厂,④表述错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
①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设置台湾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台湾省
A. ①②④ B. ③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即今台湾;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故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③②④,B正确;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不是对台湾的措施。①错误,ACD排除;故选B。
17.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唐蕃会盟碑②玄奘西行③郑和下西洋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中宗在位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立下“患难相恤,暴掠不做”的“唐蕃会盟碑 ”,是唐蕃友好的象征,①符合题意;玄奘西行是指玄奘西天(今印度)取经的故事,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无关,②错误;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见证,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无关,③错误;据所学可知,清代在西藏实行册封制度,先后册封“达赖、班禅”管理西藏,维护国家统一,故④正确;选D;A、B、C排除。
18. 中国历史上“丞相”的名称一直在变,如秦汉时丞相为文官之长,隋唐时尚书令地位最高,明代称宰相为“内阁大学士”,清代时“军机处大臣”中的“领班大臣”是大臣中的“一把手”。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 秦朝设丞相,清代废丞相 B. 丞相一直位高权重
C. 皇帝通过倚重丞相加强统治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丞相设立以来,皇帝为了防止相权过大,通过分割相权(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或设立机构(汉武帝设立中朝、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手段来加强皇权专制,由此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而非“皇帝通过倚重丞相加强统治”且丞相并非一直位高权重,因此D项符合题意,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A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C两项表述有误,排除;故本题选D。
19. 从西域都护的设置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文成公主入藏到班禅六世进京,从澎湖巡检司到设立台湾府,这些史实构成的主题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地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对外交往的扩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从西域都护的设置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文成公主入藏到班禅六世进京,从澎湖巡检司到设立台湾府”可知,这里涉及到了从西汉到清朝的巩固统一、民族交融、边疆巩固诸多措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南宋完成,台湾府的设立体现出地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郑和下西洋体现出对外交往的扩大,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 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 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可知当时清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据材料“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可知请政府实行的是小农经济。故D正确,BC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科举制采取的形式,故排除A项。故选D。
二、综合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材料四: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助合计16918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2010-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增速跃至全国第4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摘编自《新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
请回答:
(1)写出“华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魏主变北俗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史实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共同的历史信息?
(4)依据材料四,归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条件。
(5)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答案】(1)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错居、交融;去小异,存大同。
(2)魏主:北魏孝文帝;措施:说汉语、改汉姓
(3)历史信息: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处理与西藏的关系(或者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密切);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众多。
(4)主要条件:①新疆自治区的建立(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自治区政府和新疆人民的努力;③国家给予的经济等方面的支持;④全国人民的支持(援疆省份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5)认识: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维护祖国统一,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②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我们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解析】
【详解】(1)人文初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在二者中任选其一即可。特点:根据材料一“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从错居、交融;去小异,存大同等角度进行概括。
(2)魏主:根据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可知,“魏主”指是北魏孝文帝。措施:根据材料二“夫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说汉语;根据材料二“宣改姓元氏”可知,改汉姓。
(3)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可知,图1文成公主入藏图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图2宣政院印反映的是元朝与西藏的关系;图3册封五世达赖、图4《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反映的是清朝与西藏的关系。综上可知,四幅图片均反映了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处理与西藏的关系,也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众多。
(4)主要条件:根据材料四“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知,新疆自治区的建立(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自治区政府和新疆人民的努力;根据材料四“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助合计16918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可知,国家给予的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全国人民的支持(援疆省份人民的支持)。
(5)认识:围绕题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已经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2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增多。
——《百家讲坛》
(1)写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及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二:丝绸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
文化符号三: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答案】(1)史实:实行分封制。青铜器:司母戊鼎。 意义: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2)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传播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3)地位:成为重要对外贸易商品。原因:制瓷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可知反映的是实行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由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给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士;根据图片青铜器外观可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要的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鼎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依据材料二“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由此可知,丝绸之路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传播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3)依据文化符号三“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由此可知,瓷器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宋代手工业发达,制瓷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故宋代对外贸易繁荣。
23.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二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两个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和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元清两个朝代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答案】(1)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长庆会盟。
(2)汉朝:西域都护;唐朝:安西都护府(或: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
(3)管辖:元朝:澎湖巡检司;清朝:台湾府。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知,唐朝民族交往的两个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长庆会盟。
【小问2详解】
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来管理新疆地区;唐朝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来管理新疆地区;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来管理新疆地区
【小问3详解】
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清朝时,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平凉十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 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 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 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 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 神话传说一-“女娲补天”
B. 出土文物一-司母戊鼎
C. 电视作品-《汉武大帝》
D. 明清小说一一《三国演义》
4.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5.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6. 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上文的“他”是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汉朝实行分封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 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8. 下图所示为唐朝发明并推广的两种重要生产工具,它反映了唐朝
A. 手工业水平高 B. 重视农业生产
C. 矿冶业规模大 D. 商业十分繁荣
9.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10.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潜心钻研,终于写成了一部医学巨著。这本巨著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伤寒杂病论》
11. 观察下图,对图中的两项水利工程解读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B. 都有利于经济发展
C. 都沟通了南北交通 D. 都开凿于战国时期
12.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3. 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以上行政机构设置属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14. 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明清时期
15.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
①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设置台湾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台湾省
A. ①②④ B. ③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17.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唐蕃会盟碑②玄奘西行③郑和下西洋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8. 中国历史上“丞相”名称一直在变,如秦汉时丞相为文官之长,隋唐时尚书令地位最高,明代称宰相为“内阁大学士”,清代时“军机处大臣”中的“领班大臣”是大臣中的“一把手”。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 秦朝设丞相,清代废丞相 B. 丞相一直位高权重
C. 皇帝通过倚重丞相加强统治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9. 从西域都护的设置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文成公主入藏到班禅六世进京,从澎湖巡检司到设立台湾府,这些史实构成的主题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地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对外交往的扩大
20.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 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 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二、综合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材料四: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助合计16918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2010-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增速跃至全国第4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摘编自《新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
请回答:
(1)写出“华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魏主变北俗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史实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共同的历史信息?
(4)依据材料四,归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条件。
(5)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增多。
——《百家讲坛》
(1)写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及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二:丝绸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
文化符号三: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3.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二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两个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和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元清两个朝代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第十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