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答案
2024.04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C 3.D 4.D 5.C 6.A 7.D 8.B 9.B 10.A 11.B 12.C 13.A 14.D 15.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3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6分,共55分。
16.(13分)
(1)南海I号远洋商船的发现,见证了宋代造船技术的发达。瓷器种类繁多,技术水平高,反映了宋代制瓷业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大量货币的发现对研究宋代货币的使用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说明中国货币在海外得到认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生活用品的发现可以勾勒出宋代社会生活的面貌。砚台具有红海地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有助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范围,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以上考古成就表明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同时也为当今“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10分)
(2)研究提纲:(3分)
一、北方陆路的通行状况
二、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四、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
17.(14分)
(1)翻译内容上,由自然科学为主到政治制度、思想(社会科学);翻译主体上,由官方的翻译机构到民间个体学者;翻译数量不断增多;翻译水平或方法不断提高;由直译到出现翻译者的个人创作。(6分)
(2)近代以来翻译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发展;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社会救亡变革运动的发展;挽救民族危亡;促进新思想的传播,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8分)
18.(12分)
(1)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武力征服为主;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4分)
(2)答案示例:(8分)
示例一 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延续数百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
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进入巴尔干半岛后融合当地居民形成的希腊人,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西亚地区文化交流融合。进入恒河流域后形成的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开发了恒河流域;进入西亚后融合当地居民形成的新族群波斯人,建立了波斯帝国,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促进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深入、广泛的交流。
综上所述,人口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转型,推动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
示例二 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延续数百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安纳托利亚分支开始向小亚细亚迁徙,建立了强大的赫梯帝国,缔造了赫梯文明;
印欧人向伊朗高原迁徙,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帝国,创造了波斯文明,促进了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交流;印欧人抵达希腊半岛,并开始在半岛上定居下来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创造了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吸收印度古代文明的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古印度文明。
综上所述,人口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重要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16分)
参考答案:
利物浦,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发展为影响世界的港口城市,几经兴衰,成为见证时代发展的一个窗口。
17世纪以前,利物浦处于港口经济的起步阶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受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利物浦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港口贸易得以融入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中。(4分)
17-19世纪末,伴随着殖民活动的深入、黑奴贸易兴盛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利物浦港口走向繁荣。(4分)
进入20世纪,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二战的破坏,英国国力相对衰弱,海外市场萎缩;新兴技术产业对传统的单一港口经济的冲击;航道环境的恶化导致利物浦城市经济的收缩。(4分)
20世纪末以来,利物浦转变发展思路,逐步确立以文化和旅游为导向的城市战略,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带动了利物浦的城市复兴。(4分)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
2024.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故上衣玄下裳黄。” 乾即天,坤即地。上衣如天即用玄色,下裳如地即用黄色。人们穿着上玄衣下黄裳,拜祖
先、祭天地。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敬老孝亲 B.崇尚天人合一
C.追求家国情怀 D.强调敬天保民
2.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韩非则说: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主张
A.蕴含民本思想的倾向 B.重在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C.具有社会变革的精神 D.迎合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
3.有学者认为,“蒙古人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 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正是这种军事征服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
贸易和思想革命。”该观点强调蒙古西征
A.扩大了元朝的统治范围 B.摧毁了中世纪神学统治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4.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就知饮蔗浆,但不知以蔗造糖。后来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法。 到了明代,中国已经能够制造洁白的沙糖,这个技术明末传入印度,印度许多地方把白糖
称为 cini, 意思是“中国的”。这反映了
A.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 B.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C.文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D.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5.晚清学者姚莹说:“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己知彼而不胜,聩聩从事而不败者也。 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 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
然矣”。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摒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乘持中体西用理念
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D.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6.图1为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部分条款。该条款意在
第二条古物除私有者外,应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责成保存处所保存之。 第三条古物保存处所每年应将古物填具表册呈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 第七条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其有不报而隐匿 者,以窃盗论。
图 1
A.加强政府对文物的管理 B.遏制破坏偷盗文物行为
C.明确文物所有权的归属 D.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7.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时指出:“一切民族、 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
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毛泽东强调的是
A.调整“一边倒”外交政策 B.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C.工业化建设需要文化交流 D.理性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8.表1是近代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及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
表 1
时期 体育思想 核心价值观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军国民 (培养具有军事技能的公民) “强民救国”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自然主义 (促进人体发育成长的锻炼体系) “ 实 用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三基”(知识、技能、技术) “增强体质”
新时期 “健康第 一 ” “以学生为本”
A.体育健康理念得到普及 B.体育思想具有时代特色
C.体育教育理论逐渐系统 D.体育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9.希腊化时代的埃及,祭司们使用希腊神祇的名称,将马其顿的月份名称与埃及的日历等 同起来,将皇室名称变为希腊语,给具有上千年传统的埃及宗教和君主制度涂上一层希腊
色彩。据此可知,希腊化
A.重塑了埃及文明的内核 B.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C.完成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D.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
10.8世纪的欧洲各民族开始有了民族文字的萌芽,有的民族在拉丁文《圣经》上用拉丁字母
书写自己的语言作为注释;有的民族用自己语言的拉丁化文字翻译《圣经》。这
A.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萌发 B.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C.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 D.反映出欧洲王权的强化
11.图2是1500-1975年美洲的种族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近代美洲人口总数在不断的上涨 B.美洲人口结构深受殖民扩张影响
C.工业革命助推美洲人口发生变动 D.人口迁移有利于美洲的长远发展
12.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对即将到来的世界作出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 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
埃及、非洲人的非洲。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A.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 B.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濒临瓦解
C. 亚非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 世界无产阶级运动走向联合
13.1941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组织并发起“胜利图书运动”,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大
力支持。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该协会为美国军队募集图书1800万册。该运动旨在
A.提供战胜法西斯的精神支持 B.传承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C.加强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垄断 D.彰显图书馆服务公众职能
14.20 世纪末,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推行“礼貌月运动”“敬老周运动”“推广华语运动”;
实行混合组屋政策,规定同一组屋和邻区必须有不同比例的民族构成。新加坡政府意在
A.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B.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C.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15.表2是苹果第五代 iPod 主要部件的分工网络和价值分割体系。据此可知
表2
分工网络 价值分割体系
销售 美国渠道商和零售商获取75美元
资源整合 美国苹果公司获取80美元
硬盘 日本东芝公司提供,价值73美元,实际生产地在中国
芯片 美国公司提供,13美元,生产地在美国或新加坡或中国台湾
存储器 韩国公司提供,2美元,韩国生产
组装 中国内地(中间通过台湾代工商)得近4美元
A.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建立 B.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凸显
C.生产的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革新换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3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6分,共55分。 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南海1号”看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I 号”是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 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考古发现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
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史料。
船载货物以陶瓷器为数最多。从陶光器型来看,一般为碗、盘、碟、壶、盅、瓶、盒、罐等,主要是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三大窑口的产品。其中不乏精品,如德化窑青白釉刻花鼓钉纹四系兽纽益罐,造型精巧,在东南亚发现较多,可能用作盛放香料或药物,也有可能用作祭祀容器。
此外,还出水钢钱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 宗时期的绍兴元宝。也有很多生活用品,如石雕观音、佛像、铜镜、科杆、木梳、砚台、 木锤之类等。歙石雕瓶纹砚,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
专家分析,这个砚台具有红海地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
------- 熵编自林唐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海1号”》
(1)根据以上考古发现,分析“南海1号”沉船的考古价值。(10分)
(2)若要进一步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这一主题,请拟定研究提纲。(3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译活动与时代
表3 中国近代以后翮译活动简要概况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雇人翻译《四洲志》, 《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后 江南制造总 局翻译馆、 上海同文馆 (均为清政 府所办) 李甚兰翻译《方团阐幽》、 《垛积比类》
华衡芳翻译《化学鉴原》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 战争 后 大同译书局 (梁启超自 办)、译书 出版社(留 日学生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神》 (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 (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李大钊作《法俄之比较革命观》、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注:严复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胡适翻译语言主张采用
白话文,批判文言文;翻译策略主张直译;翻译标准要求善译求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演变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翻译活动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 8 分 )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欧人的迁徙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主要以畜牧为生,为追求理想的放牧之地而迁徙。他们的 迁徙路线大致可以分为向南、向西和向东三大分支,又从三大分支里面分出数个小的分
支,向世界各地迁徙。
分支 迁移概况
东南分支 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古印欧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 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进而进入西亚区域。
向南分支 这部分古印欧人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来到了 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 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向西分支 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 瑶河,翻越巴尔喀阡山,迁徙到了巴尔于半岛,逐步扩散到 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
向东分支 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们到了阿富 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什山和喜玛拉雅山,来到了南 亚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继续翻越怕米尔高原, 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带。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伊朗 高原。
一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徙”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8分)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物浦的城市发展路径
时期 发展概况
17世纪以前 中世纪的利物浦主要是与爱尔兰的毛线贸易,形式单一。随着大航 海时代到来,洲际之间交往增多,大西洋成为主要的国际商道。在亚 当·斯密的影响下,英国政府采取促进对外贸易、开辟海外殖民地等经 济政策,利物浦港口得以融入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圆中。
17世纪— 19世纪木 利物浦市政会对周边河流航运改造和运河挖掘给予有力支持,港口 码头等基础设施相继完甚。利物浦成为英国贩卖黑奴活动的重要窗口。 随着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利物浦成为受彻斯特和兰开页工业腹地的重 要进出口基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物浦成为商业、保险、银行等 行业聚集的繁荣大都市。
20世纪 二战中利物浦成为德军轰炸的重灾区,加上航道环境的恶化、远洋 轮船与集装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对利物浦这种传统式船坞的需要和码 头工人的需求,失业率持续增加,并引发连锁性的社会问题。政府的拯 救政策均以失败告终,利物浦逐渐处在了“被遗忘的另一面”。
20世纪末以来 利物浦开始转变发展思路,逐步确立以文化和旅游为导向的城市战 略。200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利物浦海事商业城在城市建设、国际 贸易、人口变化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 界遗产,称为“海上商城利物浦”。
——摘编自鞠德东《利物浦:从海上商城到欧洲文化之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利物浦的城市发展路径进行合理解释。 (1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