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高考真题:背景原因类主观题
1.(2023·重庆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年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8分)
2.(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3.(2023·北京高考·16)【南学与北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4分)
4.(2023·全国高考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准确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图最西端的印度卡利卡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 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12分)
5.(2022·河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诸城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6分)
6.(2022·江苏高考·17)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
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6分)
7.(2023·河北高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6分)
8.(2023·辽宁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近代职业会计师的制度开始建立。早期会计师人数增长缓慢,业务量有限。
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并刊发大量文章。会计师们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立信会计学校还添设所得税科,学员“大多为工商界正副经理、会计主任及其他高级职员”。会计师在工商企业的邀请下,赴各地讲解税法及会计相关问题,听者“均系中外闻人,工商巨子”。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1937年,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者潘序伦向财政部提出对国家税法进行修改的建议。国民政府在后来修订税法之时也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
——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兴起及发展的原因。(6分)
9.(2023·辽宁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
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10.(2023·辽宁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旧唐书》200卷,后晋刘昫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
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书中创设4表,增加3志及列传331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16万字。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7分)
11.(2023·北京高考·19)【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年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年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民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4分)
12.(2023·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2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 1930年
墨西哥 759 1618
美国 1257 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13.(2023.6·浙江高考·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
14.(2023·全国高考甲卷·47)(15分)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9分)
15.(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7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7分)
16.(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
17.(2023·湖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8.(2022·河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2分)
19.(2022·重庆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1688—1689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6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国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1713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1倍多,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到1783年增加到2.429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
材料二
1927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1932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2.1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1700万元。1月12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1800万元,不敷达1600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1月18日收回停付拟议。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6分)
20.(2021·海南高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21年,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在“停战车厢”揭幕仪式上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德意志帝国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空地上吞下败果。1934年7月13~16日,前往贡比涅森林朝圣的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法国投降仪式结束后,德军将这节车厢运到柏林。
20世纪50年代,“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两国民众面对过往时,愈发呈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2018年11月10日下午,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在贡比涅森林“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原因。(6分)
21.(2022·江苏高考·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拿破仑注重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极力使之“思想整齐”、实用。执政之初,法国缺少人才,公立学校量少质次且不成系统,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控制。为此,他从1802年起进行教育改革,建立帝国大学,作为全面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的机构,规定全国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人员均须事先加入帝国大学,私立学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学风评议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国立中学学生必须身着统一制服,按军队编制进行严格操练。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很大提高。1808年后,一个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董小燕《拿破仑的文教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教育改革的原因。(5分)
22.(2021·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撒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
23.(2022·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
24.(2021·广东高考·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8分)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1.【答案】(21分)
(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8分)
【解析】
(1)由材料一“十月革命后”并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知识可得,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所学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可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由材料一“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可得,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答案】(16分)
(1)基本情况:中国服饰文化以丝绸为载体;中国服饰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中西服装元素不断融合;中国服饰风格对欧洲艺术产生影响。
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东西方之间联系加强;“中学西渐”出现,西方对中华文化倍加推崇;中国丝织业繁荣,手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解析】
(1)第一小问基本情况,由材料一“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可得,中国服饰文化以丝绸为载体;由材料一“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得,中国服饰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由材料一“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可得,中西服装元素不断融合;由材料一“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可得,中国服饰风格对欧洲艺术产生影响。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7—18世纪”和“西方商船来到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可得,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东西方之间联系加强;结合古代中国文化西传的相关史实可得,“中学西渐”出现,西方对中华文化倍加推崇;结合西传的丝绸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可得,中国丝织业繁荣,手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3.【答案】(10分)
(1)背景:国家分裂,南北朝政权对峙,南北文化交流受阻;南方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解析】
(1)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之分”结合所学得出国家分裂,南北朝政权对峙,南北文化交流受阻;据材料“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结合所学得出南方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4.【答案】(25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张;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解析】
(1)由材料“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由材料“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得出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由材料“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张;由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得出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由材料“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得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材料“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得出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由材料“下议院议员”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由材料“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得出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5.【答案】(12分)
(1)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
【解析】
(1)据材料“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及所学知识可知,诸城市企业改革发生在1992年10月,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姓“资”姓“社”问题和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了诸城市企业改革;据材料“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及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据材料“诸城……150家市属……企业……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可知,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
6.【答案】(16分)
(2)动机:劝勉时人、振兴学术。(2分)
背景:民主思想的传播(2分);君主专制的覆灭(1分);民族危机的加深(1分)。
【解析】
(2)第一小问动机,据材料二“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可知劝勉时人、振兴学术。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的时间“1936”年并结合其时代特征分析,可知民主思想的传播;君主专制的覆灭;民族危机的加深。
7.【答案】
(1)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的经验和教训;有识之士的倡导;大量农村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的开展。
【解析】
(1)据材料“苏联、匈牙利等国......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可知,国际上已经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得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据材料“《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可知,五四运动以后,早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据材料“在苏联......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的代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反“围剿”的失利,说明共产国际的指导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得出20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的经验和教训;据材料“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得出有识之士的倡导;据材料“在......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得出大量农村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的开展。
8.【答案】(12分)
(1)原因:西方会计机构出现;政府颁布相关章程;专业刊物与书籍的推动;政府部门的重视。
【解析】
(1)据材料“西方会计机构出现……租界内”结合所学得出西方会计机构出现;据材料“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结合所学得出政府颁布相关章程;据材料“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书籍”结合所学得出专业刊物与书籍的推动;据材料“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国民政府……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结合所学得出政府部门的重视。
9.【答案】(15分)
(2)变化: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原因: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解析】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吸纳了……科学知识”“详述了月地距离……介绍月亮知识”结合所学得出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徐光启等编撰……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结合所学得出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据材料二“天文学家……质量等内容”结合所学得出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10.【答案】(13分)
(2)原因:原因:《旧唐书》冗杂繁复,编纂原则不清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社会矛盾加剧,需总结唐朝经验,服务统治需要。编纂原则为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及价值导向、删繁补阙
【解析】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旧唐书》200卷……大量抄录……诗赋等”结合所学得出《旧唐书》史料较多,文字冗长;结合所学得出强调本朝统治的正统性。第二小问编纂原则,据材料“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结合所学得出语言精炼;据材料“新设《藩镇》……等类传”结合所学得出总结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
11.【答案】(12分)
(1)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黄河不定期的泛滥与改道影响农业生产,人们通过祭祀黄河祈求风调雨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地位重要;黄河祭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政治、军事活动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古代生产力低下,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自然崇拜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
(1)据材料一“殷人……以求雨、求丰年等”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黄河不定期的泛滥与改道影响农业生产,人们通过祭祀黄河祈求风调雨顺;结合所学得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地位重要;据材料一“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结合所学得出黄河祭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政治、军事活动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据材料一“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结合所学得出古代生产力低下,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自然崇拜占有重要地位。
12.【答案】(14分)
(1)变化: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与美国差距拉大。
原因: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②墨西哥工业化程度低,美国经历两次工业革命。
③英美对墨西哥的经济侵略。
④前宗主国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模式不同。
⑤独立后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不利于本国工业化的开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表格相关信息,1930年相比1820年墨西哥和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墨西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幅度和总值最终数据均落后于美国,说明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与美国差距拉大。第二小问原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幅度远不及美国的原因包括了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两个方面,从历史因素来看,美国通过把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存在不彻底性,大地产制和外国资本的残余势力依然强大,迟滞了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墨西哥的宗主国是西班牙,作为封建帝国的西班牙对墨西哥采取种植园、种族灭绝和垄断贸易的方式进行殖民侵略,充满了血腥暴力和落后因素,但是美国的宗主国是英国,英国客观上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了北美,使北美更具有良好的发展机制和历史条件;从现实因素来看,据材料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可知独立后的墨西哥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使本国的民族工业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制约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加上墨西哥颁布资本主义宪法的时间是1917年,工业化基础和程度都比较低,而美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工业化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两者的发展差距。
13.【答案】(20分)
(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3分)
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分,4点答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一“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结合所学得出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据材料一“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结合所学得出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据材料一“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按丁征租也”结合所学得出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土地兼并导致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日益减少;据材料一“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结合所学得出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得出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4.【答案】(15分)
(1)原因:分封制度的瓦解;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克己复礼”主张的提出;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乐教具有育人才、齐风俗的作用;是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
【解析】
(1)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得出分封制度的瓦解;由材料“以诗书礼乐教”得出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由材料“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得出“克己复礼”主张的提出;由材料“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得出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由材料“育人才、齐风俗”得出乐教具有育人才、齐风俗的作用;由材料“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得出是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
15.【答案】(15分)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解放区的日益扩大;解放区新兴人民政权的建立。
【解析】
(1)据材料“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解放战争后期......作出新的规定”可知,随着抗战的胜利,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阶级矛盾为主,得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据材料“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可知,经过三大战役东三省获得解放,得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据材料“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得出解放区的日益扩大;据材料“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可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民主政权建设,得出解放区新兴人民政权的建立。
16.【答案】(25分)
(1)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1)据材料一“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得出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据材料一“拉美地区成立了......‘拉美声音’”得出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据材料一“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调整也产生了影响,得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
17.【答案】(18分)
(1)问题: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低;未受田亩数户数多;政府授田田亩数缺口大。
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兼并;政府掌控的土地减少。
【解析】
(1)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一中的均田户数少时仅1户,最多才32户得出均田户数较少;据材料一中的受足户数最多时才2户得出受足户数比例低;未受田亩数户数多;据材料一中的“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最少达到69.0亩,最多达到106.6亩得出政府授田田亩数缺口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 3000 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人口、土地等角度分析得出经济—经济发展;人口—人口增长;土地—土地兼并;政府掌控的土地减少。
18.【答案】(18分)
(1)表现:农书出现早,形成农书编写的优良传统;农书数量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农书涉及地域由北方扩大到全国。
原因:农业不断发展:农本思想与重农政策:西方知识传入
【解析】
(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可知,农书出现早,形成农书编写的优良传统;据材料可知,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到“宋代的《陈旉农书》”、“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农书数量增多,且农书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农书涉及地域由北方扩大到全国。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为农书的编写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封建政府普遍实行重农政策,推动了农本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影响,农书的编写正是农本思想和重农政策的体现;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教士东来,西方的农业知识传入中国,影响了《农政全书》“收录了西方水利”相关内容。
19.【答案】
(1)原因: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得人们信任政府;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建立,提升了政府向民间借债能力;持续的战争,使得政府出现资金需求。
【解析】
(1)17—18世纪,英法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公债发行有国家“背书”,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得人们信任政府”是原因之一;材料中“英格兰……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因此可得到“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建立,提升了政府向民间借债能力”;由材料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信息,可推知“持续的战争,使得政府出现资金需求”。
20.【答案】(15分)
(2)社会原因: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民族矛盾的累积;经济大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社会缺乏共识。
【解析】
(2)据材料“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并结合纲要下册所学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政治——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民族矛盾的累积;经济——经济大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社会——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社会缺乏共识。
21.【答案】(12分)
(1)国家(政府)主导;体系化建设;分区管理;注重激励;加强管控(国立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管控)。
【解析】
(1)据材料“建立帝国大学,作为全面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的机构”可知国家主导;据材料“一个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可知体系化建设;据材料“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学风评议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可知分区管理;据材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很大提高”可知注重激励;据材料“国立中学学生必须身着统一制服,按军队编制进行严格操练”可知加强管控(国立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管控)。
22.【答案】(16分)
(1)变化:由北方地区扩展到南方地区;耕作技术不断进步;载体发生变化(石材—纸本);由民间创作到宫廷创作;艺术性增强;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墓室—清宫—海外)。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重农政策的发展;相关技术的提高(印刷、绘画等)。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得出由北方地区扩展到南方地区;据材料“(汉代牛耕图)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得出耕作技术不断进步;据材料“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一般为画像石)有两幅”“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得出载体发生变化(石材—纸本);由民间创作到宫廷创作;据材料“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得出艺术性增强;据材料“(牛耕图在)嘉峪关魏晋墓室”“(牛耕图)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得出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墓室—清宫—海外)。第二小问原因,紧扣牛耕图由北到南、越来越多等信息,从经济、政策、技术等角度来分析得出,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政策——重农政策的发展;技术——相关技术的提高(印刷、绘画等)。
23.【答案】
(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
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
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依据材料一中“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依据材料二“1954年9月”“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 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依据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4.【答案】
(1)原因: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内容:调整和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减少统购派购的农产品品种;改革经营方式,采取多渠道经营;改革流通体制,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可知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根据“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可知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可知实行合同制,把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协调;根据材料一中“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可知改革流通体制,把国家定价和自由购销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背景原因类主观题-(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