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序
3
4
5
678
9
10
11
12
13
14
15总分
答案
1.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写道:“河畔筑御道,树之以柳,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这说明隋朝大运河()
A.推动所经城市经济发展
B.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2.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
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人仕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3.下面是某同学的复习笔记中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大运河:隋开通,唐修整
科举制:隋创立,唐发展
三省六部制:隋建立,唐完善
A.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
B.隋为唐朝繁盛奠定基础
C.隋唐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唐朝一再模仿隋朝的制度
4.(2023·徐州模拟)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
确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顿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俦就“开元盛世”
5.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图片中农具的变化反映了
骨耜
铁型
曲辕犁
A.古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
B.农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C.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D.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发展
可日
0000000
6.下图反映的是高僧玄奘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的作用是
s.t
玉门
女
二一玄奘西行与回因路视
A.加强了边疆管理B.加强了中外交流
C.扩大了唐朝疆域D.开凿了丝绸之路
7.对于回纥出兵助唐平安史之乱问题,《旧唐书》中记载的是肃宗遣使到回纥求授,而《新唐书》中的
记载则是回纥主动派使者前来请求出兵助唐平叛。对史书的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早期的文献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B.后期的文献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C.多方搜集史料才能接近历史真相
D.久远的历史事件无法获取真相
8.北宋时期,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哪怕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
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科举制完善使民间教育繁荣
B.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C.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D.藩镇割据导致中央集权衰落
9.宋朝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假
如你穿越到那个时代,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A.农民凭借军功获得了爵位
B.一家两兄弟全部成为保丁
C.官僚除了服役也要交纳役钱
D.地主要按真实土地情况纳税
10.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纷争和交融的时代,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
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11.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人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
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
12.下面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啦砂倒
倒
唐
804
13.5
1000
135
宋
1007
185
1073
600
0000000答案:
1.A 2.A 3.B 4.C 5.C 6.B
7.C 点拨:此题以安史之乱为切入点来考查史学素养。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A、B、D均属于认识片面,存在主观臆断倾向。题干说明不同史书记载同一个事件,丰富和完善了历史事件的信息,所以多方搜集史料才能接近历史真相,C符合题意。故选 C。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D 15.C
16.(1)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1分)意义:用和平手段解除了大将兵权,既实现了权力和平过渡,又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2)做法: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掌管民政。(3分)
做法: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2分)
(3)消极影响:机构庞大,冗员增加,导致政府开支增大;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兵将分治,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造成军事积弱,无力解决边患。(4分,类似亦可)
17.(1)经济中心:关中地区。(1分)状况:地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2分)
(2)趋势:南方地区户数不断增加,最终在宋朝时期超越北方。(2分)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观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人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加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中心主要在南方,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万,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都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前后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分)
18.(1)变化: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任答两点,2分)
(2)特点:人口稠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任答两点,4分)
(3)话句:“每一交易,动辄千万”。(2分)原因:政府重视(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 分)
(4)表现: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特点:和平交往;交流内容多样;双向往来。(任答两点,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任举两例,2分,符合史实即可)(2)特点:互相吸收。(2分)
相同之处:创制文字,发展生产。(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现象:民族交融。(1分)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2分)民族:回族。(1分)
(4)方式:和亲;议和;册封;战争;各民族杂居相处。(任答两点,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