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有答案)

2023-2024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序
3
4
5
678
9
10
11
12
13
14
15总分
答案
1.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写道:“河畔筑御道,树之以柳,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这说明隋朝大运河()
A.推动所经城市经济发展
B.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2.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
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人仕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3.下面是某同学的复习笔记中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大运河:隋开通,唐修整
科举制:隋创立,唐发展
三省六部制:隋建立,唐完善
A.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
B.隋为唐朝繁盛奠定基础
C.隋唐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唐朝一再模仿隋朝的制度
4.(2023·徐州模拟)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
确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顿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俦就“开元盛世”
5.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图片中农具的变化反映了
骨耜
铁型
曲辕犁
A.古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
B.农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C.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D.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发展
可日
0000000
6.下图反映的是高僧玄奘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的作用是
s.t
玉门

二一玄奘西行与回因路视
A.加强了边疆管理B.加强了中外交流
C.扩大了唐朝疆域D.开凿了丝绸之路
7.对于回纥出兵助唐平安史之乱问题,《旧唐书》中记载的是肃宗遣使到回纥求授,而《新唐书》中的
记载则是回纥主动派使者前来请求出兵助唐平叛。对史书的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早期的文献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B.后期的文献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C.多方搜集史料才能接近历史真相
D.久远的历史事件无法获取真相
8.北宋时期,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哪怕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
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科举制完善使民间教育繁荣
B.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C.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D.藩镇割据导致中央集权衰落
9.宋朝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假
如你穿越到那个时代,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A.农民凭借军功获得了爵位
B.一家两兄弟全部成为保丁
C.官僚除了服役也要交纳役钱
D.地主要按真实土地情况纳税
10.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纷争和交融的时代,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
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11.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人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
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
12.下面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啦砂倒


804
13.5
1000
135

1007
185
1073
600
0000000答案:
1.A 2.A 3.B 4.C 5.C 6.B
7.C 点拨:此题以安史之乱为切入点来考查史学素养。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A、B、D均属于认识片面,存在主观臆断倾向。题干说明不同史书记载同一个事件,丰富和完善了历史事件的信息,所以多方搜集史料才能接近历史真相,C符合题意。故选 C。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D 15.C
16.(1)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1分)意义:用和平手段解除了大将兵权,既实现了权力和平过渡,又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2)做法: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掌管民政。(3分)
做法: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2分)
(3)消极影响:机构庞大,冗员增加,导致政府开支增大;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兵将分治,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造成军事积弱,无力解决边患。(4分,类似亦可)
17.(1)经济中心:关中地区。(1分)状况:地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2分)
(2)趋势:南方地区户数不断增加,最终在宋朝时期超越北方。(2分)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观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人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加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中心主要在南方,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万,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都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前后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分)
18.(1)变化: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任答两点,2分)
(2)特点:人口稠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任答两点,4分)
(3)话句:“每一交易,动辄千万”。(2分)原因:政府重视(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 分)
(4)表现: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特点:和平交往;交流内容多样;双向往来。(任答两点,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任举两例,2分,符合史实即可)(2)特点:互相吸收。(2分)
相同之处:创制文字,发展生产。(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现象:民族交融。(1分)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2分)民族:回族。(1分)
(4)方式:和亲;议和;册封;战争;各民族杂居相处。(任答两点,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有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