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次会议的资料卡片。依据卡片判断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参加者: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共662人 主要任务:__________
A.讨论解放新中国的问题 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D.讨论制定新宪法的问题
2.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3.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4.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表1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168191 43611 373
1951 1286856 49855 387
1952 1619638 74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小明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下列成就出现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④神舟飞天星际间,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国大典
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决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8.1962年秋,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
D.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9.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以下诗词描述符合“他”的是( )
A.血肉身躯搅拌浆,铁人斗志写华章 B.院士惜种稻缘,敢教亩产过三千
C.平凡工作献忠诚,无数好事不留名 D.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10.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今天回首那段岁月,你认为如果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要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11.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2.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40年起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他的日记内容可以作为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史料的是( )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
C.“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
D.“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
13.(它)是“农村改革取得的一个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收获……前身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材料描述的是( )
A.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广泛设立经济特区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作为建设的重点;1979年,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可见,东北与广东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A.都是著名的侨乡 B.煤铁资源十分丰富
C.重工业基础雄厚 D.拥有中央政策支持
1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
二、综合题
16.历史是鲜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阅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照片是历史的视觉见证。从社会转型角度分别写出两张照片事件的历史意义。
(2)歌曲是历史的声音传承。分别写出两首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雪山啊闪银光 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 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 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3)日记是历史的文字记载。指出下面两位模范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
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雷锋日记》
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
——《焦裕禄日记》
17.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 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 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材料二:(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2)材料二中“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十三届金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破空而出,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摘编自光明网《民法典,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谈谈你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历程的认识。
18.实现工业化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前后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有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三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材料一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哪些行业 结合所学简述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中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与哪一事件的完成有关 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我国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城市经济体制将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三、论述题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大潮激荡神州,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八年级(1)班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图片——感受思想解放】
(1)简述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解读材料——见证经济变革】
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
——高王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中的“变”始于哪里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变”与“不变”的
任务三【解读数据——体会开放之路】
时间(年) 举措 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1980 建立经济特区 4588
1984 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7279
1985 成立一批经济开发区 9099
1988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5180
1990 决定开发上海浦东 18873
1992 开放沿江城市、省会城市等 27195
200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0863
2006 略 219438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B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会议未第一届政协会议,第一届政协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上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排除C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题干“1949年9月”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选项D正确;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属于历史史实,选项A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开国大典,选项B错误;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属于历史结论,选项C排除。
3.B
【详解】根据材料“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材料内容认为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朝鲜战争的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朝鲜战争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朝鲜战争没有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1950、1168191、43611、373”、“1952、1619638、74995、463”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水稻单产都有持续增加,这主要是19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指的是1958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1978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为“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包括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武汉长江大桥,A项正确;“神州”飞船系列和葛洲坝水利工程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资本家失去一些剥削所得指的是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所说的失去一些剥削所得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排除AC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1953年9月25日,党中央正式向全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62年秋,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类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在1961年党和政府迅速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D项正确;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一次严重的错误,“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可得出材料讲述的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反映的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热爱人民、情系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现了百姓对他的认可与爱戴,D项正确;A项是王进喜,排除A项;B项是袁隆平,排除B项;C项是雷锋,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今天,避免这种悲剧重演的关键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项正确;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并不是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的途径,排除A项;要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以及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并不是关键因素,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和所学可知,1978年12月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A项正确;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排除B项;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排除C项;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因此“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符合题意,D项正确;“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体现的是从1950年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体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项;“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体现的是人民公社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干“农村……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乡镇企业。农村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就是一个人们未曾预料的收获,C项正确;“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设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与“农村改革取得的一个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收获”不符,排除B项;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作为建设的重点;1979年,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说明东北与广东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得到中央政策支持,D项正确;东北不属于著名的侨乡,排除A项;煤铁资源十分丰富与广东地区不符,排除B项;“重工业基础雄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排除A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道路无关,排除B项;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创作背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背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时代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开国大典”并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根据材料一“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创作背景:结合所学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和西藏的民主改革进行分析,《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创作背景是背景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背景:结合所学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史实进行分析可知,主要背景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三“《雷锋日记》”和“《焦裕禄日记》”并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可知,雷锋和焦裕禄都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
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知,体现的时代精神主要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17.(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认识: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等。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并结合所学中国的政党制度进行分析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结合所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关知识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文献:结合所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关知识可知,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名称:根据材料二“(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可知这次会议名称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用:结合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意义:根据材料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破空而出,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分析可得知,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等。
18.(1)行业:重工业。
原因: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事件:三大改造。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方面:所有制方面;管理体制方面;分配方式上。
【详解】(1)行业:根据材料一“‘一五’计划前后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可知,以钢、电力、石油等为首的重工业增长幅度大。
原因:根据材料一“‘一五’计划前后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事件:根据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分析可得知,到1956年,国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意义: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意义进行分析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方面:根据材料三“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可得知是从所有制方面,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根据材料三“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可得出从管理体制方面,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根据材料三“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可得出从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1)关系: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地点: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
变:集体劳动到分散经营,平均分配到自负盈亏。
不变:土地仍然是公有制
(3)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后几年,中国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详解】(1)关系:根据材料“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地点:根据材料“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
变: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变的是由集体劳动到分散经营,由平均分配到自负盈亏。
不变: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可知土地仍然是公有制。
(3)示例:根据材料“解读数据—体会开放之路”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可以得出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然后围绕改革开放加以论述即可。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形成全方面、宽领域、多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结论要重申观点,进行情感升华。如,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后几年,中国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